书城成功励志魅力女人精彩一生
1003900000110

第110章 1 自知是一种幸运

第九章第二节 卓越情商成就魅力女人

1 自知是一种幸运

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人物,也有许多失败的角色,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无一不有借鉴意义。自知之明是对自己处境、身份的清醒认识,也是可以避过祸害的一种能力。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最懂参悟保身之道。攻下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声望,可说是如日中天,达于极盛。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曾国荃被封为一等伯爵,所有湘军大小将军及有功人员,莫不论功封赏。当时湘军中官居督抚位子的便有十八人,长江流域的水师,全在湘军控制之下,曾国藩所保的人物,无不得到封赏。但树大招风,朝廷的猜忌与朝臣的妒忌随之而来。曾国藩说:“长江三千马,几天一船不张鄙之旗帜,外间疑敝处兵权过重,权力过大,盖谓四省厘金,络绎输道,各处兵将,一呼百诺,其相疑者良非无因。”

颇有心计的曾国藩应对从容,马上就采取了一个裁军之计。他在战事尚未结束之际,即计划裁撤湘军。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拼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550万两白银。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结束,便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早以筹妥了。同治三年六月清军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七月初就开始裁兵,一月之间便裁去25000人,随后亦略有裁遣。

常常会有从政的人说为官就学曾国藩,足见曾国藩的智慧对后世的影响。他曾告诫他的子孙,当你达到顶峰时尤需谨慎。

春秋时的范蠡也是一位清醒认识自己身份的人,他了解自知之明能够让祸害远离他。越王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引兵北上,与齐国、晋国会盟徐州,并且得到周平王的封赏,一时号称霸王。范蠡虽然是越国的上将军,辅佐越王勾践前后20余年,为勾践的雪耻复国屡建奇功,越国百姓对他又十分崇敬,可是他仍然心事重重。

一天,大夫文种问他:“眼下越国威震天下,号称霸王,你我官至上卿,功名盖世,你为何闷闷不乐?”“你哪里知道!”范蠡苦笑着说:“俗语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这个人是长颈鸟喙,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共安乐……大名之下,难于久居!我已决定离开勾践,你也该想想出路……”“恐怕你是庸人自扰吧?哈哈哈……”

大夫文种对范蠡的忧虑毫不在意,说笑了一阵便走开了。第二日,范蠡给越王勾践送上一份辞呈,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受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为的是复仇雪耻。今日君王已经达到目的,臣请君王赐死……”勾践读罢辞呈,气恼地说:“难道范蠡不相信寡人?我打算将越国分一半给他,他若是真生疑心,我真要加诛于他。”范蠡心知勾践对自己并非真心实意,早晚要加罪于他。于是偷偷带上宝物珠玉,与心腹亲信乘船从海路逃走了……

范蠡在齐国海边落脚之后,改名换姓,耕种滩涂,劳身苦作,治理产业。几年工夫就成了当地的首富。齐国大夫听说他的贤名和才能,派人请他去做齐国的相国,可是他谢绝了。范蠡喟然长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乃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范蠡不去当相国,深知不便在此处久居,于是,他又把家财分给朋友、乡亲,只带些值钱的珠宝,迁移到陶地,自称为陶朱公。不久,他又成为当地的富豪,家资巨万,远近闻名。自从范蠡不辞而别以后,大夫文种很觉孤单,又见勾践日夜享乐,不像从前那样敬重自己,有点儿心灰意懒,常常称病不朝。于是有人向勾践进谗言说:“大夫文种自恃有功,倨傲不朝,背地里勾结私党,企图叛乱……”越王勾践把一把宝剑赐给文种,命令道:

“你教寡人七种计谋征服吴国,寡人只用了其中三种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计谋留在你那儿,我命令你去替我为死去的先王谋划吧……”大夫文种悔恨地说:“这都怪我不听范蠡的劝告啊……”言毕,愤然自尽了。

自知之明是一种智慧,更是情商中的“自我认知能力”。无论是曾国藩还是范蠡都是清醒的人。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是以才能躲过祸害,得以保全身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