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1005200000028

第28章 棋子的悲哀,局势背后的潜规则1

第五章 棋子的悲哀,局势背后的潜规则1

七擒七纵的反复较量——诸葛亮的“攻心”之局

局之秘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对一个中国历史上地位颇高的忠臣——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他的一生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兴复汉室,殚精竭虑。他是中国历朝历代所推崇的智慧的化身。他非常清楚《孙子兵法》中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的奥妙,他也明白只有从心灵上制伏对手才是真正的成功。正因为深刻地明白这些道理,他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成功的“攻心”弈者,让棋子永远都无法跳出他所设的棋局。

人物千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他出生于琅玡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望族之家,其先祖都曾经在朝为官。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变化,对天下的形势了如指掌。刘备听闻诸葛亮的大名,经三顾茅庐,才得见诸葛亮,问统一天下之大计,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先夺荆、益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刘备听了,深信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遂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他儒法并用,依法治国,赏罚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唯贤;他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内外政策;他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他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他革新武器,制作“木牛流马”,作“八阵图”,发明“孔明灯”。

他的兄长诸葛瑾在吴国孙权处,任大将军、左都护。他弟弟诸葛诞在魏国,曾任吏部郎、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司空等职。兄弟三人在当时颇负盛名,有人称:“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前奏:托孤后的动乱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病危,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回,嘱咐说:“您的才能是曹丕的10倍,一定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成就大业。我的孩子如果您认为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没有才能的话,您就自己来做君王吧。”诸葛亮听了,哽咽着说:“臣必当尽心竭力辅佐君王,报答陛下您的恩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随后,刘备把儿子叫到身边,叮嘱说:“我死之后,你们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丞相。”不久,刘备便去世了。

消息传开后,南方地区一个很有威信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发动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国。为防止蜀国遭到内外夹攻,诸葛亮派人去向东吴孙权讲和。同时,他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积蓄粮草,训练兵马。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蜀中形势大趋稳定,诸葛亮决定率领大军,兵分三路,亲自率军征讨孟获。

出发时,参军马谡对诸葛亮说:“孟获叛将依仗那里地势险要,与成都距离遥远,很久以来就不服从朝廷的管束。你今天用武力打败他,你一回师,他明天又可能叛变。所以,对付他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次出征我认为不应该以消灭他的人员为目的,而应该从心理上征服他,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此人作战勇敢,意志坚强,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我们最好能把他争取过来。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一劳永逸。”

马谡的话,也正是诸葛亮心里所想的。诸葛亮赞许地点点头,说:“你的建议很好,我一定照这样去做。”

设局:第一回合的较量

于是,一个降伏孟获的作战计划便在诸葛亮的头脑里逐步形成。

首先,他向全军发出命令:对敌人首领孟获,只能活捉,不得伤害。接着,他把大将王平叫到跟前,低声对王平讲了几句。王平会意,便带领一队人马,冲进孟获的营寨。孟获见诸葛亮的军队来袭,连忙迎战,交战不多时,王平猛然掉转马头,向荒野奔去。

孟获见王平败逃,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马上喝令手下的人,快速向前追赶。王平来到一个谷地,两岸是陡峭的绝壁,脚下是狭窄崎岖的小路。没走多远,王平猛地转过身来,眼睛望着紧随而来的孟获,仿佛要同他在这里决战。孟获追到山谷之中,忽听后面喊杀声震天,转头一看,才发觉自己已被蜀军包围,想退已经来不及了。

任凭孟获如何勇猛无敌、力大无穷,终究敌不过蜀军大队人马的轮番进攻。渐渐地,他感到体力不支、气喘吁吁了。又有一队蜀军从四面包围过来,孟获心里一惊,马儿突然向上一跃,孟获从马上跌落在地,被冲上来的蜀军捆了个结结实实。孟获被押到诸葛亮面前,孟获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不料诸葛亮走下帅台,亲自给他松了绑,而且带他参观了蜀军军营,然后才问孟获:“蜀军实力如何?”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的阵势,所以败了。今天看了你们的营地,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下次我一定能打败你们!”

诸葛亮坦然一笑,说:“那好哇,你现在就回去,好好准备准备,咱们再打一仗。”便把孟获放了回去。

局的重复利用:如此六次,终获成功

诸葛亮料定孟获当晚一定会来偷袭,便命人布置好埋伏。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部下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内部的情况我也已经看清楚了,没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咱们便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当夜,孟获率领五百名刀斧手,偷偷摸进蜀军大营,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了。诸葛亮对他好言劝慰一番后,又将他放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智取孟获,但是每一次孟获都有借口:误中诡计,或是运气不好,等等。这样捉了放、放了捉,直到第六次被擒后,孟获主动说:“如果你第七次掳获我,我会倾心归服,永不反叛。”

孟获第七次又被擒住了,诸葛亮不忍再面对他的俘虏,便派使者告诉孟获:“丞相特令我来释放你,如果你办得到,再去动员一支军队来决战,看你能否击败丞相。”

孟获被诸葛亮的诚意感动了,垂泪不止,跪倒在地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真可称得上是仁至义尽啊!我从心里佩服丞相。从今以后,我决不再反叛了。”

诸葛亮礼遇孟获,此后,诸葛亮没有设一官一府,也没有留一兵一卒,仍然请孟获及各部族首领各自管理好自己的属地,然后带领军队返营,南方的威胁就此解除了。

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其实是一种攻心策略,是想通过多次的交锋,让孟获明白,诸葛亮要的是和平共处,而不是赶尽杀绝。孟获也在多次的较量之后,终于对诸葛亮心悦诚服,这场“攻心”之局大获全胜。只有攻破对手的心理防线,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