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1005200000036

第36章 黑白博弈,利与义的谋断取舍4

第六章 黑白博弈,利与义的谋断取舍4

兄弟对弈,利益卫冕——曹丕的“除弟”之局

局之秘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是人永远都无法割舍的情义。俗话说“打死不离亲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感情是无法被取代的,但在利益面前,它却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就像空气中的浮尘一般,只有在太阳光下才能显现出来。可是在几乎见不到“阳光”的“死角”中,它基本上是完全被忽略掉的。有时不仅是被忽略,还有可能成为权力争夺的诱因,引发兄弟之间的残杀,最终获得胜利的只有利益。

人物千秋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魏国君主, 庙号世祖(魏世祖),谥号文皇帝(魏文帝);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次子。在争夺继承权问题上,曹丕处心积虑,战胜了文才更胜一筹的弟弟曹植,被立为太子。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王,当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为魏国开国皇帝,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他爱好文学,并有相当的成就,著有中国至今现存的第一首工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魏国的诗人,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自幼颖慧,十几岁的时候,便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曾认为曹植是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但因他的兄长曹丕颇能矫情自饰,在立储的斗争中,最终落败。曹操病逝后,曹植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一个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至今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与他的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合称三曹,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他们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名家,却因为生在了帝王之家,而不得不面临权力的诱惑,不得不经受利益的考验。

开局:世子之位的保护与争夺

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后,在诸子中选立自己的继承人。曹丕虽被立为世子,但地位并不稳固,弟弟曹植能文能武,胸有大志,才思敏捷,是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曹植也未放弃希望,当时曹操身边有名的谋士杨修、丁仪、贾适、王凌等人,都倾向于立曹植为世子,并为曹植应对曹操的考察出谋划策。

曹丕虽然文才不如曹植,但其政治手段上却胜曹植一筹。他笼络的都是些明于政略而且在朝中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出于打击曹植的目的,曹丕经常派人探听弟弟的活动,并收买曹植府中的下人,让他们到曹操那里告密。同时,他向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请教,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说:“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世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

但曹操还是想要废除曹丕的世子地位,改立曹植为世子。一天,曹操叫来谋士贾诩,屏退左右询问他的意见。贾诩是站在曹丕一边的,所以他是不赞成改立世子的,但是直截了当地否定曹操的心愿当然不行。贾诩听完曹操的述说后,一直默默不语,也没有回答曹操的询问。曹操见他半天不说话,便问道:“和你说了半天,你却不回答我的问题,这是为什么?”贾诩慢悠悠地回答说:“臣下在想一件事,因而未能及时回答您的问题。”曹操又问:“你在想什么事?”贾诩沉思半晌,回答道:“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呀!”袁绍和刘表都是东汉末年称霸一方的豪强,袁绍因为非常喜欢小儿子袁尚,便让他代替长子袁谭做了世子。袁绍死后,袁尚、袁谭各树一帜,互相争斗,最后都被曹操一一灭掉了。刘表也很喜欢小儿子刘琮,后来便废掉了长子刘琦,让刘琮做了继承人,最后也被曹操灭掉。贾诩特意点出这两个废长立幼而最终又被曹操攻灭的人来,意在表明废长立幼终不可取,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劝谏。曹操听了贾诩的话,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改立之事便暂且放了下来。

布局:以“无为”获取优势

一次,曹操率大军亲征,曹丕与曹植前去送行。临别时,曹植作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极力称颂父王的功德,并当众朗诵得声情并茂,使得曹操和他的左右文武大臣万分高兴。曹丕却是泪流满面,趴在地上,悲伤不已。曹操问他什么原因,曹丕便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儿子心里又担忧又难过,所以说不出话来。”一言既出,满朝肃然,都为太子如此仁孝而感动。相反,大家倒觉得曹植只知道为自己扬名,未免华而不实,论心地诚实仁厚远不如曹丕,恐怕难以胜任一国之君。

这样一来,形势大转,世子还是原来的世子,曹植再无改变局势的可能。曹丕以一招不作为便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政治斗争的胜利,但他并不安心,因为只要曹植存在一天,便是个极大的威胁,但碍于父亲的面子,一直不敢轻易下手。直到父亲旧病发作,去世之后,曹丕才找到了合适的机会。曹丕想要毁掉的不只是曹植的性命,还有曹植那令人羡慕的才气。

控局:以才情之名陷害

曹丕刚即位不久,便有人告发临淄侯曹植经常喝酒骂人,还把曹丕派去的使者扣押起来。曹丕听了便立即派人到临淄将曹植带回了都城邺城,借此处死曹植。其实所谓的告密,不过是曹丕安排的一个局而已,他命人做了所谓的告密,然后再借此来打击曹植。

他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情后,连忙替曹植求情,毕竟是同胞兄弟,千万不可自相残杀,一定要放曹植一马。曹丕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思,而且只是为了这点小事就残杀兄弟,也不合情理,于是一个更为阴险的计谋在他的心中诞生了。

曹丕命人把曹植带来后,对跪在地上的弟弟说:“父王在世的时候,总是夸奖你的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好,可是,我怀疑那是别人替你写的。现在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那么有才华。”随即环顾四周,见殿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中两只牛在大墙之下打架,其中一头牛坠井而死。他指着那幅画说:“就以那边的那幅斗牛图为题,限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作得出来,便饶你不死,否则……还有,诗中不能出现‘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的句子。”曹丕心中暗想:我就不信你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看你这次还怎么逃得出我的手掌心!

不料,曹植镇定自若,边走边吟,还未到七步,诗已出口: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刚一吟完,满朝文武无不惊叹,竟有如此旷世奇才,都为曹植的才情所折服。曹丕听了也不禁心中一震,但他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又岂会为了这样的状况而改变初衷。于是他站起身,接着说:“七步成诗,我感觉还是有点慢,你能否在我话音一落之时就成诗呢?”

曹植明知曹丕有心为难自己,但又无计可施,只能说:“请您赐题。”

曹丕说:“你我乃是兄弟,便以此为题,但诗中不可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不假思索,张口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这首诗,觉得自己对弟弟有些过分了,不禁感到惭愧,便饶了曹植的性命,将其贬为安乡侯。

曹植的“七步成诗”已经成为一段佳话,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才华出众、智慧过人的曹子建,而且也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为了权力、地位、财富,兄弟反目已经不再是一个罕见的社会现象了,它所酿成的悲剧,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