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大人物一样思考
1006800000041

第41章 成功思考的多维性

第七章第四节成功思考的多维性

不要纠缠在“如果”之中

有的人在失败以后,总是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在两个字经常挂在嘴上,逢人就说:“如果当初我不这样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做好了”;“如果我有这样一个爸爸就好了”等等。这不是对失败原因的正确总结,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这样下去,只能使意志消沉,于事无补。

美国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在回答如何训练推销员时说道:“我教他们做一个只想‘如何’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只想‘如果’的人。”

他指出了考虑“如何”和只想“如果”之间的差异。“想‘如果’的人,只是难过地追悔一个困难或一次挫折,悔恨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做这或那……如果当时的环境不一样的话……如果别人不这样不公平地对待我的话……’就这样从一个不妥当的解释或推理转到另一个,一圈又一圈地打转,终是于事无补。不幸的是,世上有不少这样只想‘如果’的失败的人。

考虑‘如何’的人在麻烦或甚至于灾难降身时,不浪费精力于追悔过去,他总是立刻找寻最佳的解决办法,因为他知道总会有办法的。他问自己:‘我如何能利用这次挫折而有所创造?我如何能从这种状况中得出些好结果来?我如何能再从头干起,重振旗鼓?’他不想‘如果’,而只考虑‘如何’。这就是我们教给我们推销员的成功程式。”

“考虑‘如何’的人会很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因为他知道在困难之中总可以找到价值。他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助益的‘如果’上,而立刻去思量具有创造性的‘如何’。他排除有破坏力的想法,而运用有建设效果的想法。而且他永不放弃,无论如何,他也不放弃。请你相信我,”他最后说,“如果今天世界上有更多只考虑‘如何’的人,你想想看我们会做出多少事来?”

所以,遇到困难和问题,遭受失败和挫折以后,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面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最为关键的是要想到“如何”二字,即如何摆脱困境,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如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当然,每个人遇到的时机问题不同,回答“如何”的答案也不同,但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却是必须做的。例如,日本矿山大王古河市兵卫,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以“忍耐”二字来回答“如何”二字。

他在青年时期受雇于高利贷业者,当收款员。有一天晚上,他到客户那儿催讨钱款,对方毫不理睬,并且干脆熄灯就寝,一点儿都不把古河放在眼里。古河对他毫无办法,忍饥受饿,一直等候到天亮。早晨,古河并没有显出一点愤怒,脸上仍然堆满笑容。对方被古河的耐性所感动,立即态度一变,恭恭敬敬地把钱付给了他。

他的这种认真随和又富有耐性的工作精神,诚恳的待人态度,让老板大为欣赏,没有多久,老板就介绍他去财主古河家做养子,之后,他便进入豪商小野组(组等于现在的公司)服务,因工作表现优异,几年后就被提升为经理。

古河曾买下废铜矿——足尾铜矿时,第一银行董事长涩泽荣一因为对古河的为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主动借给他一万两金子,让他作为挖铜矿的资金。

这个足尾铜山是个早已被人遗弃的废铜山。因此,他一开始进行开采,就有人嘲笑他,视他为疯子。然而他有耐心和不怕打击的坚强意志,对世人的嘲笑他置之不理。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却不见铜的影子,而资金却一天一天地在减少。但他一点儿都不气馁,面对困境,咬紧牙关,抱定死在矿山的决心。跟矿工们同甘共苦,惨淡经营,四年如一日。就在一万两金子几乎要化为乌有时,苦尽甘来,铜,终于挖出来了。他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

有人问古河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认为发财的秘方在于‘忍耐’二字。能忍耐的人,能够得到他所要的东西。能够忍耐,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你前进。忍耐即是成功之路,忍耐才能转败为胜。”

总之,在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如果”的设想没有用,“如何”的回答才能解决问题,只要多想想“如何”去做,而不是纠缠于“如果”式的怨天尤人中,克服困难,走出失败就大有希望。

综合思考

在生物学领域,杂交能优化品种、改良品种,杂交创优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其实,在思维领域,杂交创优,也成了科学发展的一大规律。多学科、多领域的“杂交”,使许多新创意、新构想、新产品应运而生。

在博通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杂交,是古今学者的成功之道。

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管锥篇》一书,囊括了古今中外近4 000位著名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资料,内容几乎涉及全部的社会、人文科学。对众多学科的知识进行比较、评说,再做出结论。这是一部充满人生感悟和洞察的书。它谈愚民、谈酷吏、谈冤狱、谈文艺、谈方正圆滑、谈世道人心,是一本纵横捭阖、浩浩荡荡,如大江一样奔腾的煌煌巨著。钱先生的真知卓识源于他综合思考的治学方法。他认为要多读书、多比较,从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在许多时候则需变换视角,发掘新意,旁通连类,达到“通识”。他这样做学问,可以从“旧相识进而成真相知”,即如歌德所言,达到“能入、能通、能透”。能入、能通、能透,才能进出自如,免于蔽见。钱钟书长期在“孤独”中培养出生命的韧劲,抗衡着外界的各种压力、沉潜钻研学问,他手不释卷,勤于思索,敏于感悟,并善于在多科学中进行比较、开掘、“杂交”思维,成为一代博大精深的学问家。

人才务必要锻炼自己的综合思维素质。要善于将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杂糅、融合在一起。

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更需要善于进行思维杂交的双栖型人才,更需要众多的科学与管理联姻的组合型人才,重视科学人才与管理人才的“结盟”。可以说,科学家离开企业家寸步难行,企业家离开科学则一事无成。那种科技人员拼命发明第一流成果,而企业却在大量生产三流产品的现象,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中国优秀民办科技实业家陈天生,有志于在科技与企业之间架起一道金色的彩练,在这条彩练的挥舞下,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陈天生将自己看做是一名“装配工”。他认为,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科技、经济、市场,都是一个一个零部件,只要将他们优化组合,就可“装配”成一部高速运转的社会列车。他创办的智力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心,最大限度地开发了科技人员的智慧,同时建立了遍及全国的庞大的市场网络。通过他们的“组装”、“调配”,使可视电话、节能型电热材料、新型材料、肥力高、新型的能使有机物质分解的地膜等科技产品,陆续走向市场,显示了雄厚的竞争实力。陈天生因其“在科技工业化方面的卓越贡献”,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编印的《世界名人录》。

在知识经济时代,交叉学科蓬勃兴起,各类知识从分散走向融合,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也出现了模糊化的趋势。为了适应这种知识大融合的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也都作了调整,它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深化专业,开发创造思维,有利于调整传统教育体制、改良高校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新生的学术力量,是有利于人才打实学问基础,促进多学科兼容、融通的有益尝试。在我国,一些高校也对此积极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善于进行多领域思维杂交的人才。

能吃到饭的电影院

对于习惯于“常规性思考”的人来说,电影院是看电影的地方,只能是一种用途、一种样式,在他们的印象中,电影院里无非是银幕,一排排椅子,几扇太平门……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别的什么大变化。而美国的道菲兄弟却创造了电影院的另一种格局。

1974年,吉姆和约翰都预感到人们将不满意一成不变的电影院的老格局,打破这种格局将会受到最有好奇心的美国人的欢迎。这一年,道菲兄弟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购物中心租了一块场地,投资10万美元,在那里建成一个餐厅电影院,让电影院观众如同上酒吧的顾客一样,坐在舒服的座椅上吃着三明治,喝着啤酒,同时悠然自得地观看电影。

不久,餐厅电影院开张了。这种别出心裁的新鲜事物一出现,立刻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投合了年轻人的胃口。这里没有传统的一排排固定的座椅,而较为宽松地放置着桌椅。穿着燕尾服的服务员彬彬有礼地为观众送上三明治、意大利脆饼、啤酒等各种饮料。店堂里布置得非常雅观,在放映的时候,人们常会感到是在家里与亲朋好友聚会,吃着点心,看着电视节目的那种气氛和感觉。

到这儿来看电影只需付2美元门票,在当时的美国,一般电影院的门票是5美元。道菲兄弟并不会因此而亏本,他们的赚头来自食物和饮料。有趣的是:许多观众或顾客并不在意这里将要放什么影片,他们欢迎的是这儿的“家庭影院”的气氛,很多人是冲着这儿的饮料和食物来的。一面吃东西一面看电影似乎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双重享受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乐趣。

道菲兄弟的餐厅电影院开张以后,很快就容纳不下纷至沓来的观众和顾客。第二家、第三家开张以后,还是满足不了更多顾客的需求。于是,道菲兄弟在全美国开了21家这样的场所。白天,这里不放电影,兄弟俩将电影院出租,供人们举行会议和其他活动。这样,影院的利用率就更高了。他们还在20多家餐厅电影院里安装了卫星接收器和屋顶天线,以便收闭路电视,进行电视会议等等。这种新型的电影院给电影业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道菲兄弟“能吃饭的电影院”的成功,不是道菲兄弟有什么超凡的能力,而在于道菲兄弟冲破直线思考的常规模式,正确地嗅到“能吃饭的电影院”的市场效益。正是因为道菲兄弟正确而又敏锐的判断力,为“能吃饭的电影院”创造了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