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唐朝当道士
10146000000025

第25章 :长安道门

程序繁琐的祈天大典好不容易结束,可是累的够呛李璐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却就被拉到了三清殿内,接受长安道门的考量。

其实对于长安道门这些精英没来说,考量李璐,这才是他们这次来玄都观的最终目的。至于刚才的祈天大典,在他们心中也不过是一次必要的程序罢了。现在大典已经结束,这些人再见到李璐的时候就少了很多顾忌,没有了那么多的客套话,纷纷开始考量起了李璐的道法来。

李璐虽然出自玄都观,但这次代表的是整个道门应战,所以对于长安道门的这些做法,玄都观虽然早就清楚,但是现在也不便多插手。而且尹从法师看来,让李璐经历一下这样的场面也未尝不好,起码能提高他对道法的理解运用,同时也能增强他的应变能力,权当是大战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吧。

这可就苦了李璐,一踏进三清殿的大门,就像是羊入虎口,面对纷至沓来的考量提问,忙得焦头烂额。而且长安道门的这些前辈,可不是每个人都像尹从法师那样和善,虽然名为考量道法,但是这些老道们的口气,却跟后世时审问犯人差不多。

好在李璐这段时间确实扎扎实实温习了一遍道家经典,再加上前世历史学的底子,所以对于道门的这些前辈提出来的问题,十之八九李璐倒能顺利答上。偶尔有答不上来的,大抵都是问题太偏僻了,属于生搬硬套的那种,但是李璐也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说出个大概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璐不仅仅是死读书,在回答道门前辈提问的同时,他还能够举一反三地提出一些发散性的观点,或是对原来道义的补充延伸,又或是一种继承发扬。反正就是最基本的道家理论,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总能带上点新的东西,而且这些新的东西明明就是暗合着道家的至理,但是在座的长安道门精英却从未听过。

李璐的这些新奇理论层出不穷,听得长安道门的精英们个个暗自心惊。要知道这道教脱胎于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道家,而道家讲究天人合一,追求的是天道,是诸子百家中最深奥,也是最难的一家。

所以自老庄以后,道门的学说每进一步,无不是大能之人穷力推动的结果,普通人根本别想在道学上有寸进。

就连他们这些自诩为精英之人,穷其一生,若是能够在道学上有一点点的突破,那都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年轻道士,看起来也就年方弱冠,却有如此的慧根和见识,看似是平常的道义,经李璐一讲,却能达到一个他们从来不曾达到过的高度,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本事。

玄都观有资格进入三清殿的尹从法师和呈吉法师,这时候也对李璐的表现惊叹不已。李璐有才,而且在道法之上有过人的领悟,这一点尹从和呈吉是知道的,但是他们却万万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对道法的领悟居然深奥如斯,远远超出了他们长安道门的水平。

不过惊叹之余,他们又感到一阵的欣慰。从大处讲,李璐在道法上的造诣如此之深,这次的道佛论战,道门获胜的把握又大了几分,对于整个道门来讲,都将是一件大喜事。从小处讲,虽然李璐是西华法师成玄英的弟子,但毕竟当初是玄都观收留了他,而且这段时间又一直都在玄都观,所以算起来李璐也是半个玄都观的人,李璐能有这么大的本事,玄都观自然也脸上有光。

就连尹从和呈吉法师都是这样的想法,更就别说其他道士们了,自然早就被李璐高深的道法造诣所折服了。刚开始的时候长安道门还对李璐抱着一种考校之心,不停地发问,想要在一两个问题上难倒李璐,也好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

可当李璐表现出来这完全和他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实力时,这些人才感觉自己的想法是对么的幼稚和可笑。西华法师成玄英的徒弟,这个名头毕竟不是白叫的,皇帝能够在大朝会上亲自点名,让李璐代表道门应战,这也不是空穴来风。

那些原本还对李璐抱有轻视之心的精英们,这时候早就收起了自己那可笑的想法,无不凝神屏息,静静听着李璐讲道。就连长安道门最自负的道士,这时候听完李璐讲出来的道学,也自愧不如,心中不由地燃起了对李璐的钦佩之心。

三清殿里的场面有些戏剧性,原本这些长安道门精英就像是考官,而李璐就像一个等待面试的求职者,考官们在不停地发问,问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而求职者却在疲于奔命,忙着应付一个个提问。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样的角色却悄然地发生了转变,李璐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大学里教授的角色,而这些长安道门的精英们,一个个却成了专心听讲的学生。偌大的三清殿里,只听到李璐在滔滔不绝地讲道,却听不见这些学生们在发出一句话。因为此时,他们确实顾不上发话,生怕说话的空档耽误了时间,错过了李璐讲的高深道义。

洋洋自得的李璐怎么能没有发现这角色的转变呢?只不过此时的他,并不想打破这样的局面。闭关十来天,吃喝拉撒睡都在那个小房子里,整天连个人影子都见不上,更不要说是和别人说话了,这十来天时间,憋都把李璐憋坏了。要知道李璐前世在大学里可是以话痨著称的,可想而知这些天把他憋成了什么样?现在好不容易逮着个让自己说话的机会,李璐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再说了,那些听众都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啊?崇拜,崇拜的五体投地的表情!前世活了二十来岁,李璐还从来没有感受过被一群最年轻也是他叔伯辈的人如此崇拜过的情形,为什么不好好抓住这样的机会享受享受呢?

这些天的闭关,李璐啃的尽是道家的经典大部头,对于道教的理论有了一个更系统的了解。但现在仅仅是唐朝,李璐的知识面可不仅仅局限于此,道教在中国历史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那可是经历了数次的分化与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碰到了穿越过来的李璐,从来不知道脸皮为何物,这时候就毫不客气的拿来为己所用了。

于是全真教的“苦己利人”,程朱理学的“天命之性”,陆王心学的“知行合一”,甚至西方黑格尔的“逻辑辩证法”,不管是不是道教的经典,现在都被李璐拿来作为自己的思想,滔滔不绝地灌输给了这些思维还停留在唐朝水平上的长安道门精英们。

站在这么多巨人的肩膀上,李璐就是再矮小,这时候也会变成道学界的大只佬。一场汇集了古今中外各种哲学思想,大杂烩似的讲座,被李璐放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震撼。

当李璐以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为结尾,勾画出了一个神奇的意向,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之后,从容不迫地结束了讲座时,包括尹从法师在内的长安道门精英,这时候都陷入了沉思的状态,谁都没有发现李璐的声音已经戛然而止。

看着这些一个个像是痴傻了的“学生”,李璐“教授”的心情很是不爽,装着嗓子痒痒,大声地咳嗽了几下之后,众“学生”才清醒过来,看着似笑非笑的李璐,情不自禁叫起好来。

如果说今日之前,长安道门还只是因为李璐是成玄英之徒,并且是今上钦点的道门迎战佛门之人,所以对李璐表面尊敬。但是经过今日三清殿的这场“讲座”,长安道门,却是真正认同了李璐,也接纳了李璐。同时,他们也为道门能有李璐这样的天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即将到来的道佛论战,也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