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唐朝当道士
10146000000027

第27章 :李隆基的努力

就在李璐闭关的这段时间,临淄王李隆基也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也没在府里闲着。

能成大事者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李隆基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宗皇帝,政治嗅觉却不是一般的灵敏。虽然不清楚宗楚客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目的,提出了道佛论战的建议,但是李隆基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次佛道论战,若是道门能够得胜,对于自己,或者对于李唐宗室来说,毫无疑问将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李隆基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更希望能够借助道门的声势,彰显李唐宗室的正统地位,进而达到削弱后党的目的。中宗皇帝二度登基已经五年了,韦后效法先太后的野心,也在朝野之间日渐暴露,尤其是继续推行武后时期崇佛抑道的策略,竭力打压道门,更是在利用佛门不断地为自己把持朝政造势。虽然眼前并没有实质性地威胁到宗室,但是明里暗里对于相王、太平和临淄王这三府也是多有打压。

未雨并非不能绸缪,还在潞州别驾任上的李隆基,便从朝野的动向中清楚地看到了韦后的野心,忧虑李唐宗室的命运,这也是他为什么要称病回长安的目的所在。

如今得到道佛论战的消息之后,李隆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联络李唐宗室,共同支持道门,为道门助一臂之力。李唐宗室本来就以道教始祖李聃的后裔自居,这时候正大光明地支持道门,想来也无可厚非。

不过经历了先太后革唐鼎,大杀李唐宗室的风波之后,如今的大唐宗室,也是一片凋零。和中宗一辈的,能靠的住的也就剩下李隆基的父亲相王和姑母太平公主。可是相王素来性格温和,连安国相王的封号都要辞去,只留下相王的封爵,近来更是少问朝事,更不要说是现在道佛论战中出头了。太平公主虽然强势,神龙政变中出了大力,在当今的朝堂上很有话语权,但她毕竟是一介女流之辈,好多事情并不方便,而且太平公主也深受武则天的影响,对佛教也是倍加尊崇,尤其是此次代表佛门出战的惠范和尚,朝野间都在传闻其实正是太平公主的面首。所以相王和太平公主,那是指望不上的。

再说李隆基这一辈,中宗的长子李重润,是中宗和韦后的嫡亲长子,不过早在长安元年就因议论武氏被先太后仗毙。次子李重福,因系庶出,妻子又是张易之的外甥女,所以被韦皇后所不喜。神龙元年,韦皇后怀疑他曾经勾结张易之兄弟,陷害自己的亲子李重润,所以被贬为为濮州员外刺史,现任均州刺史,远离朝堂,自身难保。三子李重俊在中宗称帝之后被立为太子,却处处受制于韦后和安乐公主,武三思等人,后发动景龙兵变,兵败被杀。幼子李重茂又因同系庶出,不受韦后喜爱,虽然受封温王,但也过得极为憋屈。反倒是比自己年长一岁的堂姐李裹儿,是中宗和韦后被贬房州时所生,深得中宗和韦后的赏识,受封安乐公主,还要幻想着做那皇太女,大有仿效武太后和韦后的野心,视宗室诸兄弟为心头大患,气焰非常嚣张。

至于相王的几个儿子,李范、李业,年纪尚轻,现在还不谙世事,在朝野之上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年长一点的李成器、李成义又胸无大志,难堪大任。还有一个从兄李守礼,是自己伯父李贤的儿子,虽然是几个兄弟中岁数最年长的一个,但是年轻时受尽武则天折磨,现在满身是病,颓废异常,更是早就没有了什么雄心壮志。

数来数去,宗室的人现在却一个也靠不住,能够有点作为的还就是李隆基自己了。面对韦后的野心和安乐公主的咄咄紧逼,不说中兴唐室,就是要力求自保,李隆基也必须有所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宗室靠不住,李隆基便把目光又对准了长安道门。

虽然牵扯到的是道门和佛门论战,按理说长安道门早就同仇敌忾,根本不需要李隆基操心。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熟知当今各方力量的李隆基却清楚,长安道门,却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近些年道教式微,各道观之间更是勾心斗角,各怀心思。现在虽说道佛论战在即,但是佛门势大,长安道门却未必能够团结一致。

说起这次道佛论战的形势,李隆基也有他自己的看法。惠范和尚是长安知名的高僧,自称遍访天下活佛,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道门出战的李璐,李隆基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虽然了解并不甚深,但是李隆基却能看得出此子定非平庸之辈。所以这一次道佛论战,长安道门若是能够一致对外,道门还有战胜佛门的把握,如果是有人裹足不前,甚至是存心拖道门后腿,道门绝无获胜的可能。

不仅如此,长安道门和李唐宗室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祖晋阳起兵之初,就托称是老子李聃的后代,将自己和道门扯上了联系。而长安道门的主要流派楼观派,又和关陇贵族集团休戚相关。李唐宗室本身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一支,因此唐朝开国之初,宗室和楼观派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密,但却鲜为人知。

不过随着武周代唐,关陇贵族的势力被大幅虚弱,楼观派随之也不复当年之盛。尤其是武则天革唐鼎,李唐宗室几乎没削弱殆尽,而且大力扶持佛教打压道门,长安道门以及楼观派和李唐宗室的联系,也变得渐渐疏远,随着近些年道门式微,中宗即位之后又任由韦后崇佛抑道,长安道门和宗室的联系,几乎是濒临中断的境地。

但是在李隆基的心里,却一直将长安道门,将楼观派视作了中兴大唐的重要力量。

就在此时,长安道门将要面临和佛门至关重要的一战,亟需一场胜利。而李隆基也希望道门能够大胜,进而借助这个机会达到打压佛教,进而抑制后党的目的。

因为有着共同的目的,所以李隆基认定,长安道门一定会和自己合作,更何况李隆基和长安道门的被后,还有着另一个利益共同体——关陇贵族集团。

正是因为如此,在宗室兄弟中碰壁的李隆基,毫不犹疑地就选择了和长安道门合作,一转头就扎进了太清观的大门。

之所以要选择太清观,李隆基也有着自己的考虑。首先太清观在长安有着特殊的地位,唐朝开国之初,太清观几乎是作为李唐宗室“内观”的存在,宗室祭祀进香,甚至修行斋戒都在太清观中进行。虽然近些年随着道教式微和宗室衰败,已经鲜有李唐宗室再到太清观去,但是李隆基作为宗室一员,即使现在不是什么节会,去趟太清观似乎看起来也无可厚非。

除去这个表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太清观的观主史崇玄,正是楼观派的领袖,也是当今长安道门的领袖,李隆基选择他,更是相信他们之间似乎天生之间就有一种同盟军的感觉。

事实也没有出乎李隆基的预料,史崇玄对李隆基的来访似乎也在意料之中,而且不待李隆基先开口,史崇玄就开门见山地说出了太清观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李璐,而且还会号召长安道门也一起支持李璐。

听到这个结果的李隆基大喜过望,能有太清观和史崇玄的支持,长安道门一致对外的把握性又加大了几分。做完了这些事情,现在李隆基的心里更担心的却是李璐,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到底有几斤几两,能不能和那惠范一较高低。

李隆基想去玄都观里探探虚实,但是一来是怕目标太明显,会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事端,二来也是听说了李璐这段时间一直是在闭关,所以也就打消了要去玄都观的念头。

该做的事情李隆基都已经做了,接下来的道佛一战,最终将是什么结果,李隆基的心里也没底,一切,都要看李璐的了。

ps:新书,求支持,喜欢的朋友送个收藏、推荐或是打赏,老枪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