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唐朝当道士
10146000000054

第54章 :未雨绸缪

这段时间以来,李璐除了在长安城里混出了偌大的名头之外,与临淄王李隆基也是频频接触,关系大有突飞猛进之势。

自从上次在临淄王府,李璐指出郎岌之死暴露韦后的野心,提醒临淄王要早作准备之后,临淄王明显对李璐更加器重和信任了,最近一段时间几次邀请李璐参与王府的商谈。

李璐也没有辜负临淄王的器重,原本就对历史走向十分清楚的他,可谓是有着未卜先知的本领,不仅分析起时局头头是道,提出的见解也非常具有建设性。

时常参加临淄王聚会的人,都是在这大唐的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的精英之辈,起初的时候众人对于李璐还不是特别服,以为他不过是一个年轻道士,对朝堂之上的事情了解的还没自己多,对于他的意见倒也不是十分重视。

可是这样的不重视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事实很快就证明了李璐的高明之处。自从弘文殿廷辩之后,连续好几件事情,都是按照李璐分析的套路发展的,众人对于李璐的意见,也逐渐变得重视了起来。

先是在弘文殿廷辩不久之后一次集会上,御苑总监钟绍京提出,现在宗楚客已经失去了韦后的信任,而且最近好多参劾他的谏本,中宗皇帝对他也多有看法,建议现在应该集中力量弹劾宗楚客。

钟绍京的提议让众人心中一动,结合最近朝堂上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宗楚客在道佛辩论这件事情上,着实地拂了韦后之意,而韦后也确实对宗楚客没有以前那般信任,甚至有故意冷落宗楚客之嫌,宗楚客和韦后的同盟,似乎真的出现了很大的裂痕。而如果此时能趁机参倒了宗楚客,必将是大快人心之举,对于割除韦后势力,重振李唐宗室之威也大有裨益。

于是从刘幽求开始,众人皆表态同意钟绍京之议,唯独李璐却提出了异议。

从后世的历史中李璐知晓,宗楚客和韦后的关系,虽然其中有过波折,但一直是共进退的,现在虽然有隔阂,那也只能是暂时的,因为几个月之后韦后发动的那场毒死中宗的宫廷政变,宗楚客可是出了大力的,所以现在要想搬到宗楚客,肯定是不现实的事情。

不过彼时的李璐,在众人的心中也只不过是个道法精深的小道士而已,所以他的提议根本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很快便淹没于搬到宗楚客的盲目冲动当中。

还好临淄王做事比较谨慎,并没有完全同意钟绍京的提议,只是让几个御史言官先向中宗上几本参劾的奏章,先进行一番火力试探再说。

结果不仅这几分奏章如同泥牛入海,参劾过宗楚客的这几名御史,反而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进而又从宫中传来消息,韦后亲自做主,将皇室的安平公主许配给了宗楚客的之子为妻,中宗皇帝还亲自设宴,在大明宫内招待宗楚客一家。这位原本看起来岌岌可危的大唐总宰,似乎在一夜之间又恢复了昔日的权柄,甚至圣恩日隆,更胜之前。

钟绍京等人此时才感到后怕,才想起李璐当初的分析,庆幸当初幸亏没有冲动之下去弹劾宗楚客,要不然现在被罢官和流放的就不是这些言官,而是他们自己了。

经过了这件事情,钟绍京等人对李璐的印象大为改观,对他的意见也重视了起来。正巧此时也是卢、崔、郑、王等几大门阀大肆宣传李璐的时候,钟绍京等人也就此归结为李璐的神奇,只不过以为他是凭着黄老之术推测到了凶吉,并不认为他对朝堂时局的分析见解,会在自己这些老朝臣之上。

所以当又一次集会之时,李璐提出己方应该做好准备,以防韦后一党动议,要将相王和临淄王远徙边州之时。刘幽求和崔日知就提出了反对,认为李璐纯粹是对时局不清,中宗即位之后,十分重视与相王和太平公主这一弟一妹的关系,而且现在相王在朝野当中威望甚重,临淄王又是刚从潞州任上称病回京,中宗断然不会再让相王和临淄王远徙边州的。

没想到这次李璐的预言还是成为了事实,韦后居然真的向相王和临淄王下手,指示纪处讷上书请相王留守东都,临淄王迁任虔州刺史,而且不知道吹了什么枕边风,中宗皇帝居然没有拒绝,将这件事情交由中书省廷议。

几名宰相,纪处讷是提议人,宗楚客和韦巨源、唐休璟等人自然非常赞成,肖志忠和岑羲虽然力争,但是终归抵不过对方人多,就连中宗皇帝也有倾向纪处讷的趋势。

眼看着就要通过这项廷议,最后还是太平公主接到密报,亲自到宫中面见中宗皇帝,一番陈情之后,中宗才将此事作罢。

虽然韦后的这个阴谋最终没有得逞,但如此一来,韦后一党和相王的矛盾就彻底摆在了桌面上,双方势力在朝堂之上屡有交锋。

而且经过此事之后,临淄王和钟绍京等人才意识到李璐的见识确实不凡,对时局的分析更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也渐渐地收起了有色眼镜,仔细地思考起李璐的提议来。李璐在临淄王的这个圈子里才真正地受到了重视,一些比较隐秘的谈论他也得以参加,提出的一些意见也多被采纳了起来。

这件事情也给临淄王等人敲响了警钟,对与韦后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原本还顾虑颇多的临淄王,在李璐的建议之下,终于开始未雨绸缪,着手布置对韦后的反击。

在李璐的建议之下,临淄王也一边在王府里深居简出,不闻外事,一边却又利用麻嗣宗、陈元礼等人,加紧结交羽林侍卫将官以及宫中内侍。御苑总监钟绍京,却是要利用他自己特殊的身份,在宫内打探韦后和宗楚客等人交往的情况,通过那条密道随时报告临淄王。朝邑尉刘幽求利用和薛崇简的关系,加强和太平公主府的联系。

而此时的李璐在长安城里是声名鹊起,长安城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以能接触到明立法师为荣。李璐也正好利用了自己道士的身份,利用和这些达官贵显们交往的机会,了解到了许多朝堂之上并不清楚的秘密,对于临淄王等人也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