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金钟传
1023600000039

第39章 江宁府同兴善社 回龙涧力辟邪门 (1)

第三十六回江宁府同兴善社 回龙涧力辟邪门 (1)

话说申应铸将放生一节对众言明,王高四人称赞不已,不在话下。且说申孝思回得家去,放心不下,遂叫应钟到应铸家探听消息,自己陪着李金华闲谈。

那应钟闻命,即到了应铸客座,与王高等相见。王培之道:“年弟来得巧极,这里正讲放生,阁下也立个条规。刚才年伯在此,言谈不便。还是咱们小弟兄们,无拘无束。”申应钟道:“怎么题起放生来了?”王培之遂将已往之事对应钟说了一遍。申应钟道:“吾们族兄发起善念来了。(愿天下同发善念,免害多少生灵。)但这事也非同小可,尚须与老先生们商酌个主意。”王培之道:“即与年伯商酌商酌罢。”申应钟道:“如此,大家同往敝宅。”高化成道:“王兄自己去罢,我几人也就告辞。”王培之道:“怎么来不来的,就要打赘毂辘么?”高化成道:“非是我们落后,王兄一人与申老伯参定,我们无不从命。”王培之道:“即如此说,吾与申年弟同去,众位听信就是了。失陪失陪!”说罢遂同申应钟而去。高方三人也拱手而归。

王培之到了衍庆常,见了申孝思,将申应铸一团的事告诉了一遍。申孝思喜不自禁。(与孝思适合符,遂变怒而为喜。)李金华道:“这事甚好!吾先替人上笔布施。”申孝思道:“你又要逗笑哇,刚来到这里,还未家去,可替谁捐放生钱呢?”李金华道:“这宗事焉能逗笑?现有贾尚真纹银五十两。”(前在永清店中,暗受金而未用。以彼报德之金,代登放生之款。彰人善而救物命,李金华大德愈厚矣,贾尚真矣名愈远矣。)申孝思道:“是了是了,拜服拜服!(真君子谁不拜服。)但这放生事也甚不容易。或因放生而卖者故抬高价;或因放生而伤生者愈多;或因这是善事,故来’人;或因这是善事,故意阻挡。种种弊端,不可不虑。”(痛陈恶习,犯者自察之。)李金华道:“善者自善,恶者自恶,善者恐善少,焉能因恶者而不为?恶者嫌恶少,又焉能因善者而不作?善者固愿恶者善,恶者亦未尝不怕善者恶。随机行事,不可专一。”(痛论善恶究竟宜见几而作。)申孝思道:“皆是同城,谁能以势压人?不若到县衙中,请张告示为妙。

”李金华道:“这原是以善化善,若不从者再作此举未为晚也。”申孝思道:“必然不善,要办就早些下手。”(如从善化谁用恶磨。)李金华道:“还不知这县主是个甚么馅的,(凡任职守者,宜急除恶弊,而利物命。慎勿令卖柑者笑言曰:有谁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哉。)不定行不行哩。”申应钟道:“这县官是河南固始县人,姓杜名清,字鉴泉。到任才半年多,却也有些善政。”李金华道:“这杜鉴泉是雨亭兄胞弟,见其兄如见其弟耳,(雨亭乃上乘人也,其兄品高,其弟自然不错,金华口中,并赞美之。)况且我与雨亭兄又是年谊。这事甚觉好办。弟明天即要回家,几天回来再说罢。”申孝思道:“多住几日,慌的甚么?在这里不与在家一样么?况且吾这性子,是火上生莲花,(非仅表孝思直爽,人心如火。福田如花,从热火腾腾中好种莲耳。况放生为救物命,尤宜火速也。)办点么事不愿丝丝罗罗的。”李金华道:“不然,就再住一两天,办了再走。”申孝思道:“这不完了么!”(快人快话,故其劝善办善,无不大快人心。)

翦断截说,不觉已是次日。李金华梳洗完毕,叫李忠到了街上,雇了一乘肩舆,遂赴县衙。

到了大堂,投进拜贴。不时,大开仪门,将李金华接进花厅。彼此周旋了一回。李金华总是尊称杜鉴泉。杜鉴泉不肯如此,又谦逊了一回,方才落座。

杜鉴泉道:“弟下车之时,即到回龙涧拜谒兄台,不料兄台进京。遂指望喝兄台喜酒,那须顾竟是被黜,兄台实是抱屈了。”(从杜鉴泉口中,找补金华落第一笔。)李金华道:“说那里话来!总是为弟才疏学浅,多承过奖了。今日一来拜谒,二来也是有一事相求。”杜鉴泉道:“为弟能得,无不尽力。”李金华遂将放生求示一节说了一遍。

杜鉴泉道:“这个极其容易,况且又是好事。弟岂不乐得而为之?”(杜鉴泉意中做一日官,宜行一日善。故民物托命者几何,乘在位操权。凡善皆当兴举,况一举笔而万命立保乎。此善不为,将乐何事。)

李金华闻此,遂下座深深一揖。杜鉴泉慌忙拉住道:“你我弟兄,何必如此!”说罢,二人又说了些闲话。

李金华遂要告辞,杜鉴泉强留不住,方才送至大堂以下,拱手而别。

李金华见了申孝思,说明此事,无不畅快。申孝思即命应钟去告知王培之等。不时,王培之同应钟而来。高化成、方正品、庆六谦也陆续而至。众人遂商议怎样捐施。当时,申孝思倡首先捐京钱八十吊,(孝思倡放生之首,实以放生倡教孝之先也。)李金华也捐八十吊。王培之、高化成各捐四十吊。方正品、庆六谦各捐三十吊。这时李忠在旁,亦情愿将工价捐上二十吊。(以工价为放生布施,较富贵所施,功加百倍。其存心效主,推爱及物,不第堪称为义仆已矣。)共捐三百二十吊京钱。申孝思又命人将应铸找来,他情愿捐京钱二百四十吊。(应铸所施不为小矣,既可。赎杀生之冤,复可解笼鸟之怨。所谓闻过即改,见善勇为者也。然非王培之用文武火一场煅炼,亦难成此完人。正是抽添得制,然后九转丹成。)大家商议出示之后,再向城内外劝一劝。

商议一毕。申孝思留王高四人饮酒,他们也没推辞。不多一时,酒菜俱至。大家推杯换盏,好不欢乐。到了天晚方才散局。

次日早晨,申李刚起不多时,只见李忠跑进衍庆堂,笑嘻嘻的说道:“杜大老爷业已贴出告示,小的不知写的甚么。”李金华道:“大家何不去看看?李忠领着我与申老爷同去。”

三人起身来到大街以上。见有多少人围着。也有说是好事的,也有说是多事的,也有说是县官起痰的,也有说是虚应故事的。(此类甚多,莫怪物议。)纷纷议论,善恶不一。(此示有关生命,免开尊口,阻人善机。)申李主仆三人也不管他,遂走到告示以下只见上面写着:

钦加五品衔即补知州署理上元县,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杜。为通行晓谕事:照得无故杀生,礼所禁之,不罪无辜,例原有之。当今我皇上德被群生,既仁民而爱物。尔小民同秉天性亦当戒杀而放生。虽有以渔为业者,岂不知钓而不纲;即有打鸟为生者,更当遵弋不射宿?况养身之术甚多,何必沾沾于鱼鸟乎?至于惨杀耕牛,既非祭天而祭地,此等恶习,实所宜除。笼鸟游戏,尤非糊口而谋生,一般游民,尤所当禁。今有阖城绅士立放生会,有人心者,庶其察之。倘无知棍徒,或肆行滋扰,或无故咢诈,甚属可憎,难以宽容。兹合□,仰阖县军民人等。自示之后。勿得仍蹈故辙,苟有棍徒及一切游民擅不遵行,该会扭禀到案,定究不贷。本县言出法随,决无食言。庶其凛遵勿违,特示。(开口便以僧道为事正是杜清之清处,不知儒道既重,则佛道亦与之并重矣,儒者遵人道也。人道与天地并立,所以专言天则人地随之,专言地则天人随之,人不识此,妄生议论。除非无天地而后可。)

申李主仆看毕,满心欢喜,自不必题。及至回来,恰遇县官来回拜。李金华让至衍庆堂。说些通套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