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10329400000107

第107章 大气磅礴的楚王曲

楚国“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而作家映泉在养伤的这几年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拿出了75万字的长篇小说楚王三部曲:《和氏璧》、《先王剑》、《鸟之声》。

这三部小说具有沉甸甸的份量,它是对楚国历史的第一次形象化叙说,是一次“筚路蓝褛,以启山林”的垦荒性写作。楚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幻化成映泉大气磅礴的小说。这应该是一次默契。也是作为荆楚作家的映泉几十年积累、积蓄,对自己乡土历史深情投注的一次热烈的爆发,一次美丽的爆发。让我们知道,荆楚历史不仅伟大,荆楚的后人中也有优秀的、足以承担这个历史份量的作家,来叙述先人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这并非一般的笔下力量可以完成的,映泉实现了他的梦想。

作为一个结结实实读完了这三部小说的读者,我感到,映泉在这三部小说中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容量方面的表现,都达到了他这个年龄应该达到的炉火纯青的、气韵浑成的高度。作为一个作家,他用这三部小说证明了他是一个可以驾驭这种宏大题材,进行宏大叙事,对历史以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视野写作的人,这种作家,在当今文坛应该受到尊重。

作为一个同行,我想仅就这部书给我启发尤深的几点谈谈:

一、映泉在这三部曲尤其是《和氏璧》中,很巧妙地打通了乡村生活与皇宫生活的一条甬道,把两者完全不同的生活联系起来,把两种可能不相容的语言叙述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是需要本领的。他的语言既非宫庭语言,也非乡村语言,而是他的一种历史题材的独有的叙述语言。

二、映泉在三部曲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对话才华。在这三部小说中,动辄就会出现五百字以上的道白和你来我往的对话,可这种对话丝毫不令人感到冗长,疲软,而是铿锵有力,风云际会,闻之令人荡气回肠。

三、充沛的激情和驾驭长篇巨制的能力。在这部75万字小说中,自始至终映泉都保持住了充沛的叙事激情,这是极难做到的。这种激情来自对楚国历史的深厚感情,对楚国历史的精通,以及强大的自信心。激情是小说成功的内驱力,原动力。而在长篇小说写作中,作家会出现十五万字后的叙述疲倦和龙头蛇尾的普遍现象,可是在映泉的这三部小说中,叙述情绪是饱满的,没有叙述的疲惫感,而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令人惊喜的故事高潮。

四、对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着与既定的结论完全不同的理解甚至推翻,特别是对武王熊通、卞和和庄王熊侣的描写刻画,给予了丰富的想像和理解,让他们顺着自己的大胆揣测去驰骋历史的舞台,演绎壮怀激烈的故事,并将他们的特点包括人性的弱点着力描写,使其更具有小说的味道和特质。而不仅仅是历史故事和传记。

总之,楚王系列作为映泉小说创作的某种总结,让人振奋。尽管我们对他过去的小说都十分熟悉,但我们并不知道他会有这么一次出手,一种雄心。你只有仔细读完这三部小说,才能切实感到它的浑厚,它的宽畅,它的老道,它带给我们的畅快的阅读体验。我们应该对映泉和他的小说给予符合历史定位的评价,让一个作家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荣誉。毫无疑问,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收获到了他心中所要的东西。他是那种用生命和诚实写作的人,并且葆有了一个作家的品性和人格,良知和责任,激情和思考。我由此坚信:这三部小说一定能够经受历史的检验,且能在湖北文坛发出恒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