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仰望高山——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与成就
10337400000002

第2章 《中国回回民族史》题记

白寿彝口述马寿千笔录整理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编写一部新型的回族史,在好多场合曾经呼吁过,总是力不从心,没有动手。后来《回族人物志》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四册出版了,这是为新型回族史的开路之作。现在多卷本《中国通史》也已完成并且出版了。于是旧事重提,仿照多卷本《中国通史》的体裁,编写一部新型回族史的设想见诸行动了。我请两位比我年轻些的同志帮忙组稿编排,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现在书稿已经完成,即将送交中华书局出版。我想在有生之年“为回回民族历史事业作点贡献”的夙愿可以实现了。

这部书叫做《中国回回民族史》,共分四编。甲编序说,由李松茂同志执笔,把过去研究回族史的成果,作一个总的论述,这实际上是浓缩了的回族史学史。可以帮助学习和研究回族史的人了解将近百年特别是这五十年和近二十年人们做过哪些研究,从中获取知识。乙编综述,是对回族来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一个综合的论述,这实际上是回族简史的体例。这部分由我执笔,原想重新写,仍是力不从心,就采用1951年发表过的《回回民族的新生》原稿吧!因为那本书起到了综述回族形成、发展历史的目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可以从中了解回族发展的轮廓和全貌。原书十二章,这次我们去掉两章,收录十章,在文字上也作了些修润。还有一点请读者注意,《回回民族的新生》在题记里说,该书把皇帝们的纪元一律改为公元,但日月还用的是旧历。这次收录该书时仍按原稿排版,请读者注意,并予谅解。丙编是专论,是对回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各种专题的研究。收录了已故的老朋友和健在的老朋友的一批专论,也收录了比较年轻些的几位同志的作品。大多是已经发表过的,收入这本书的目的是研究者可以集中地研究这些专题,可以看到近些年的一批新成果。我们在挑选上尽量注意到收录各个方面的专题,当然也免不了还有遗漏。最后一部分,丁编,是人物传记。收录了《回族人物志》四册里面一部分人物。《回族人物志》大致写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人物,五四以后回族人物更多了,也更复杂了,当时不准备再编写。现在我们这部书把五四以后的人物也加进了几十位,弥补了《回族人物志》缺少民国时期的不足。应该指出的是,收录这批人物,并不代表我们编写者的观点,收录他们并不说明是完全肯定他们。这批人物中有的人在某些方面有过贡献,有的人在当时对地区乃至全国有过影响。一般我们只摆出他们的事迹,不作评论,由读者自己去对他们进行分析评论吧!

在世纪之交,我借此机会向回族史(现在叫回族学了)研究工作者说几点希望。回族史研究是一门很艰苦的学问,研究者必须勤奋学习,打好基础,包括史学、哲学思想、文学、语言学等各个方面的基础,要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训练。要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写文章。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不过这些很重要,还得说说。

再一点想说说研究队伍的团结协作问题。现在的研究队伍大多了,比过去不知要多多少。有专业的非专业的,有老年也有中青年,更多的恐怕还是中青年,有回族的也有汉族和别的民族的,北京有,宁夏有,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也都有,可以说是五湖四海了。回族人口分散,研究力量也分散,这是自然的。

有些题目可以各地搞,有的项目就需要团结起来搞,用现在的话说叫形成合力,团结攻关。各地的研究者把他们所发现的了解的回族的事迹、人物,包括碑刻、家谱等等发掘出来写出来,这就是贡献,很大的贡献。研究人员中回族人要多些,这也很自然。他们关心本民族的历史嘛!回族人要自尊,也要学会尊重别人。观点、风格不同,可以争论,形成良好的学术空气,目标终究是一致的,就是把中华民族之一的回回民族的历史贡献尽可能地发掘出来展示出来。现在回族学学会成立了,差不多每年一次的全国性回族学研讨会也在克服困难坚持召开,可以说形势大好。各地轮流召开研讨会,是个好形式,团结协作,交流提高嘛!不仅可以促进回族学的提高,锻炼研究队伍,同时也能起到促进回族工作和加强民族团结的作用。

最后还要再强调一下,我们这本《中国回回民族史》,是用新的体例编写回族史的一次尝试,是回族通史的版本之一。相信在新的世纪会有一部一部更新更好的回回民族史版本问世。好了,就说到这里。

祝大家学业有成,早出多出成果。刘雪英同志协助做了不少工作,崔文印同志、曾贻芬同志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白寿彝先生口授于北京师范大学家中和北京友谊医院

2002年2月19日定稿

(原文刊载于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