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10343800000062

第62章 泥块建造的宫殿和神庙

在《圣经》中,迦勒底人代表的是智者,指的是我们现在称作两河流域国家里的先知们。迦勒底与亚述、巴比伦王国一样,也是两河流域的国家之一。亚述王国要比巴比伦和迦勒底更靠北一些。虽然是三个国家,但其实它们有的时候就是由一个国王统治着。

两河流域的河流之间互通、河网交错,大部分地区都被充沛的水源灌溉,所以这个地区的土地非常肥沃。那时世界上最好的庄稼种植地可能就是两河流域,由于这个平原地区粮食丰盛,许多大型的城邦在这里兴建。可是今天,两河流域的平原早已干涸,以前肥沃的土地几乎全部沙漠化了。这是因为河道和修建的运河长时间没有人照看,当河道里没有水,土地就无法得到灌溉,庄稼也就无法生长。这片古老土地上你能看到一座座大土墩或者一个个低矮的山丘,那都是原来繁荣的城邦、漂亮的建筑。美丽、宏大的建筑现在早已消失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它们全都是用泥土做的土砖砌成的。你一定还记得吧,我在前面就告诉过你,土砖建的房子可以坚持的年头不长。想象一下,古代这里国王的宫殿居然是用“泥饼”建成的,因为土砖就是“泥饼”放在太阳底下晒成的!不过,如果你的记性好,你就会想起来我还说过,两河流域的人们会在建筑的土砖表面加砌一层上过釉的瓷砖或大理石板。这些瓷砖就跟现在我们在浴室墙壁上贴的瓷砖相似,也是五彩纷呈,而那些贴在墙上的大理石板上则被刻上了浅浮雕。所以即使这些宫殿都是泥饼建造的,看上去也是美轮美奂。

使用土砖建房子也有它的弊端,两河流域的能工巧匠在修建宏大的建筑时就遇到了不小的障碍。房子往上盖,稍为盖得高一点,一层以上的房子就会塌掉,根本原因是下层的土砖墙能承担的重量有限。不过建造的宫殿如果和其他房屋一样只有一层的话,看上去就和其他房屋没有什么区别了。为了凸显宫殿的高大宏伟,工匠们就先用泥土堆砌一个高高的平台。等泥土干了之后,工匠们再在高台上建造一层宫殿,这样一来,宫殿看起来就会比较宏伟壮观了。

平台的四周都如墙壁般直上直下、非常陡峭。为了方便人们进入宫殿,工匠们又在每一面建了一个通向平台顶端的斜坡道。

使用土砖建房子的另一个弊端是建成的土砖墙容易倒塌。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两河流域的工匠只好把宫殿的土砖墙加厚,再加厚,有的土砖墙砌了足足有6米厚(原文为12英尺——译者注)。不过加厚的土砖墙也有优点,两河流域的气候十分炎热,所以修建起厚厚的砖墙还可以隔挡炎热。为了更有效地把热气挡在房屋外,两河流域的人们建立的宫殿是没有窗户的,所以房间里面只能靠灯光来照明。

人们通常想象的宫殿里,肯定是非常大、非常宽敞的房间。不过在两河流域这些土砖建的宫殿里,房间却都修建得非常狭小。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建造宽敞的宫殿,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撑起整个大房间的屋顶所必需的大量石头和很长的木头来做房梁。不过,为了弥补小房间的不足,工匠们修建了大量这样的小房间。

不只是宫殿,僧侣们也用土砖建造各个庙宇。不过,他们为了把寺庙建造得更高,认为一层平台做的地基是不够的。他们就在下面的平台上再砌一层又一层的平台,一层叠一层,有点像金字塔的基座,自下而上向内缩进。也就是说,上面的一层平台,略窄一点。侧面看很像是梯田的形状。现在,纽约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建筑师也开始将这种古老的设计应用在现代的摩天大楼上,楼层往上每级缩进,也就是自下而上逐级缩进、变窄。

你可能还记得《圣经》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关于洪水的。故事中的巴比伦人建了一座叫作“巴别塔”的高塔,修建高塔的目的是为了人们在发大水的时候可以爬到塔顶,那样就不会被洪水吞没了。巴别塔实际上并不是上下垂直的塔,它的形状其实类似我刚刚讲述的阶梯似的金字塔。巴别塔看上去就像是大小不一的大石块,大石块在下,小石块在上,叠放起来的。每两层平台之间都建造了一个斜坡道以便人们爬到塔顶。巴别塔顶部的那个最小的平台上建有一个神殿,是用来供奉神像的。

巴别塔共建有七层平台,因为他们觉得“七”会带给他们好运。巴比伦人认为巴别塔上的每一层平台都象征着一个天体。最上面那层平台象征着太阳,被涂成了金色;接下来那层平台象征着月亮,被涂成了银色;下面的五层平台分别代表五大行星,也分别被涂成了不同的颜色。

两河流域的迦勒底人是世界上最早观察星象和星体运行的人,这些观察星象的人又被称为占星家。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这些占星家给许多星星起的名字。这些阶梯状的高塔顶的神庙常常被迦勒底的占星家们当作观星台,也就是说,他们常常爬到神庙的顶端观察天体的运动。这就是为什么后人把他们称为“两河流域的智者”。

“需要是发明之母。”这是一句俗语,说的意思是你需要的某件东西如果没有现成的,你就会发明一件新东西来满足你的需求。正是“需要”使得两河流域的亚述人发明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方式之一,而且这种方式我们直到今天还在使用。这个建筑方式就是——拱形原理。

由于两河流域缺少大型石料,当地的亚述人在建造大房间的天花板时找不到足够大的石块,他们就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用许多小石块或砖块来建大房间的天花板或门框。你也许把任何可以出入的门都称作拱门,但是事实上如果是使用将一块整的石头或者木头架在门梁上的方式,做出来的并不是拱门。拱门必须是许多的砖块或者石块共同搭成的。

把小石块或砖块粘接在一起,它们形成的整体是不可能足够结实的,你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屋顶架在两面墙之间肯定是会塌陷的。

不过,如果你把石块排成一种特殊的形状,它们就能牢牢地稳住。这种特殊的形状就是,把石块排成弧形或半圆形,也叫作“拱形”。

这种排放方法虽然简单,但却可以让所有的石块都稳稳地待在原地,而这与它们之间粘得有多紧并没有关系。甚至如果石块之间不涂水泥或任何胶水,它们都会牢牢地待在原地。这是因为每块石头都有掉下来的趋势,而这些石头被设计成上面略大的形状,使得这种下落的趋势会挤压周围的石块。而每块石块都被周围的石块挤压,使得一排石块紧紧地互相挤压在了一起,谁也挤不出去,掉不下来。如果拱形两边的墙壁足够牢固,不会被石块挤开的话,拱形就会十分牢固。甚至压在拱形顶部的力越大,它被挤得越紧,反而越稳固。

你可以找十几本书,试着把它们竖着放成一排,然后双手用力地从两侧向中间压紧。你可能会注意到,如果你有足够大的力量的话,这些紧紧地靠在一起的书,就能被你提起来。即使是压在中间的书,下面没有支撑也不会掉落下来;相反,一旦你用力小一点,这些书就全都掉下去了。所以,为了保证石块搭成的拱形足够结实,拱形两旁的墙壁就必须修建得非常结实,也就是要建得足够厚。

除了宽大的门框可以砌成拱形门,整个大房间的屋顶都可以同样砌成拱形屋顶。这种拱形的屋顶叫作“筒形拱顶”,这么叫是因为这样的屋顶看起来就像一个横放的水桶的上半部分。如果我们把房屋的墙壁也建成环形的话,那么在上面建成的拱形屋顶就会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倒扣的大碗了。我们把这种屋顶叫作“圆顶”,建造它时遵循的原理与筒形拱顶是一样的,都遵循了拱形原理。

在砌拱门、筒形拱顶或者圆顶的时候,在把石块架设成拱形之前,需要在下面架设一个支撑架,再把石块放在支撑架上面。如果不放支撑架的话,先放的石块就会掉下来,拱就无法支起来了。人们通常会用木料临时做一个半圆形的支撑架,称作“定心”,架设在两堵墙之间。然后把石块逐块放在架子上,先放两端的石块,再逐渐放到中心顶部。最后放的那块中心最顶端的石头被称为“拱心石”。只有放置好拱心石之后,支撑架才可以拆掉,这时候架好的拱门或屋顶就自己支撑住不会掉落了。不过,两河流域的亚述可供使用的木材很少,很难找到可以用来做“定心”的木料。因此他们很少建造拱门或拱形屋顶。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拱门或拱形屋顶才开始被大量广泛使用。

我们之前介绍的古埃及的金字塔能够保存到今天,是因为它们都是用石头建造的,而且建造成重心很稳,不容易坍塌的四棱锥形——也就是金字塔的样子。相比之下,两河流域国家用泥饼建的宫殿或神殿却都化成了泥土,这些建筑没有一座保存下来,我们只能看到一堆堆杂草丛生的土丘了。

如果我说,我们今天的大城市在将来也许会变成一堆堆的废墟,杂草丛生,像古亚述和古巴比伦王国的遭遇一样,恐怕你是肯定不会相信的;你或许也很难想象今天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无数灯火的房屋,某一天全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你会说这根本不可能!其实我估计古时候生活在亚述的人们也和现在的我们一样,根本无法想象亚述王朝变成了今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