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日:“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日:“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考古发现证明,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就开始驯化马。许多古籍中有“相士作马乘马”的记载,作乘马就是用四匹马驾车,作为运载的工具。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佤族过春节时要喂马吃糯米饭,并观察马在厩中的姿态以占吉凶,以为头朝东方为幸运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头。
在湖北,传说新娘出嫁时,本家历代亡灵都会跟从前往,途中可能会撞着各种煞神附身,会给男家带来不利。所以,迎亲的这一天,男方会请方士一人,在门外设一香案祭告天地和车马神,并杀鸡以驱鬼。祭毕,抓米撒在新娘的彩轿上,表示打掉煞神。新郎也同时向花轿四周行礼,礼毕方可入内。
在东北地区,有汉、满族踏马杌的婚俗,新娘下车后,足踏马杌,脚不沾地,以避邪祟之扰。贵州苗族有“背马刀提亲”的婚俗。青年男女相爱,经男女双方家中议婚三次之后,就要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白犀牛
白犀牛分类哺乳纲、奇蹄目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为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
白犀牛头躯干长3350~4200mm,尾长500~700mm,肩高1500~1850mm,体重雄性2000~3600kg,雌性1400~1700kg。体色由黄棕色到灰色,耳朵边缘与尾巴有刚毛,其余部分则无毛,上唇为方形。鼻上的角平均为60厘米,最长可达200厘米。
犀牛草食性。分5种:白犀牛,黑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
黑、白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都长有一前一后一对角,印度和爪哇犀牛只有一只角。
白犀牛的体形是5种犀牛中最大,重达1800~2700公斤(4000~6000磅),肩高15~18米(5~6英尺)。在所有陆地哺乳动物中,白犀牛是唯一一种体形大于非洲象和亚洲象的动物。
白犀牛雄性体形大于雌性。新生小白犀牛体重65公斤(143磅)。我们可以从外形区分白犀牛和黑犀牛。白犀牛体形更大,前额较平,肩部更加突出。白犀牛也被称作“方嘴唇犀牛”,因为白犀牛的上嘴皮较宽较平。白犀牛的前角大于后角,平均长度60~150厘米(24~59英尺)。
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蓝灰色或棕灰色。白犀牛名字的来由是南非语“宽”翻译有误所导致。和其他种犀牛相同,白犀牛视力较差,但听力和嗅觉敏锐。
白犀牛生活在南部和中部非洲的大草原和林地。它们要求生活的区域地形比较平坦,有灌木作为掩护,同时草场和水源丰富。
白犀牛没有门牙和犬牙,它们使用嘴唇采集食物。
白犀牛有两个亚种: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
二十世纪,北部白犀牛数量多过南部白犀牛,分布在许多非洲国家。现在我们只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加兰巴国家公园中看到北部白犀牛的身影。1997年的调查显示白犀牛仅存25只。
南部白犀牛以前生活在安哥拉东南部、莫桑比克中部和南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东部纳米比亚以及北部和东部南非。一直以来都以为已经灭绝,直到1895年在南非德班再次发现南部白犀牛。
今天它们主要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护区内,特别是的德班的Hluhluwe/Umfolozi保护区内。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斯威七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还有少量的南部白犀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非重新向肯尼亚引进了20只南部白犀牛,现在的数量约为170只,其中120只在一家私人救助中心,其余50只生活在两个国家公园。2001年统计数字,南部白犀牛的总数量大约为11,600只。
成年雌性白犀牛会在6~7岁左右产下第一仔,怀孕期大约为16个月。每2~4年产一仔。雄性白犀牛的性成熟期在10~12岁。小白犀牛出生后三天会一直跟随在母亲的身后,之后一般会跑在母亲的前方。哺乳期大约为一年,但从3个月后小白犀牛就会啃咬草皮了。
白犀牛的社会结构比较复杂,一个家庭组群中会包括多至14个成员,但较小的组群可能只有母亲和小犀牛。
雄性白犀牛占领的地域小于雌性,但允许处于次主导地位的雄性和成年雌性在它们的领域中活动。占主导地位的雄性会将受孕期的雌性留在身边。交配的雌雄白犀牛会在一起生活约20天左右。
此物种属华盛顿公约类保护动物。
白犀牛的命运和黑犀牛类似,因为受到狩猎、盗猎以及栖息地毁损的威胁数量大幅度下降。
在也门白犀牛角被用于男人佩剑的剑柄作为身份的象征。亚洲某些国家特别是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南韩传统中药中也多有使用。
反盗猎工作虽然有所进展,但因为成本过高所以见效不大。用于保护白犀牛的措施包括鼓励分布地居民参与保护工作,增设巡护人员,将犀牛运送到更加安全的地区。不断的内战也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消极负面影响。
犀牛的希望
在柏林一家小实验室里,罗伯特·赫耳墨斯(RobertHermes)正在把弄金属探针、大型注射器和一套比AbuGhraib监狱还先进的电极设备。
别担心,这套恐怖的设备有着正当的用途,赫耳墨斯打算用它们拯救全球极度濒危的大型哺乳动物——北方白犀牛,目前,野生白犀牛已不复存在,而且全球仅剩两只母白犀牛,都在捷克动物园内。
据《观察家》报道,赫耳墨斯是柏林莱布尼兹学院动物园及野生动植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家。在他的带领下,专家们将对犀牛进行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及胚胎性别选择实验。如果这项实验获得成功,他们将为野生动物保护做出特殊的贡献。
众专家认为,继渡渡鸟、信鸽、斑驴和塔斯马尼亚狼之后,北方白犀牛注定要成为现代人类掠夺行为的受害者。赫耳墨斯却表示:“北方白犀牛正处于绝境中。它们的数量正处于起死回生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我仍相信是有希望的。”
北方白犀牛的数量与南方白犀牛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两类犀牛很难辨别:南方白犀牛的皮肤稍显光滑,北方白犀牛的腿更长。目前,南方白犀牛的数量约为16000只。
而持续遭受内战及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那些曾经流浪在乌干达、苏丹和刚果地区的北方白犀牛的数量持续下降。到2000年,刚果仅余30只白犀牛,而去年仅剩四只存活。
另外还有10只北方白犀牛,它们分别在捷克和圣迭哥动物园中。其中,只有两只是具有生殖能力的母犀牛。赫耳墨斯称:“问题很简单:我们如何最好地运用现存的犀牛,使北方白犀牛数量尽快上涨。答案是人工养殖,尽管对于白犀牛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下一步是为犀牛做人工授精:这种体积庞大、不易驯服、具有攻击性的草食动物的生殖系统一直是兽医科学界的谜。然而,利用超声扫描仪等现代医学设备,就在不久前,专家们通过人工授精使南方白犀牛成功产下一头小牛。赫耳墨斯称:“这真是一项创举。通过南方白犀牛的实验,我们可以将经验运用到北方白犀牛上。当然要在我们制定好适当的计划之后。”
赫耳墨斯表示,犀牛最好每两年产下一头小牛,以便严格控制两只母犀牛可能产出的幼牛数量。
专家们还有些其他对策。在发现南方与北方白犀牛的相似之处后,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提取老犀牛体内的卵,从而建立一个北方白犀牛的卵库,再逐渐将其孵化。被孵化的胚胎可注射到南方白犀牛体内,让它们代为孕育。
专家还计划利用分离技术把母胎精子从公胎精子中提取出来。赫耳墨斯称:“这种方法确保我们生产的仅是母的北方白犀牛。而这些母犀牛可以生出更多的白犀牛。从而拯救北方白犀牛的数量。”
犀牛曾大量分布于非洲、中东及南亚地区。共有5类主要物种,由于偷猎行为肆虐,大多数物种都处于濒危状态。犀牛角在黑市上贩卖,可用作传统中药材或一种手持的匕首。
如何区分白犀牛和黑犀牛
白犀牛Ceratotheriusimum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犀牛,也是体型仅次于象、体重仅次于象和河马的最大陆生动物。白犀最显着的特征是吻部比较方,头向下,吻部贴近地面,主要食草。白犀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东北部,其中南部的白犀曾经一度濒于灭绝,后经保护而有所回升,现存数千头,是数量最多的犀牛,北方的白犀则仍处于濒危状态,仅存数十头。
黑犀Dicerosbicornis体型小于白犀,吻部尖且能伸缩卷曲,头抬起,以树叶为食。黑犀分布较广泛,原本是数量最多的犀牛,但目前也是偷猎的重点,数量处于锐减之中。
梅花鹿
别名花鹿、鹿,属于鹿科。
梅花鹿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体形匀称,夏季体毛为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雌兽无角,雄兽角上共有4个权,眉权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权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
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
梅花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野外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四川、甘肃、江西、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西、广东、台湾,以及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但现在中国仅残存于吉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台湾亦分布有一个特有亚种。栖息于灌林而有杂草丛生的丘陵区。群栖,常一、二十头在一起活动。其活动范围与植被、地形有关,一般为数十平方公里,栖息地较固定,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通常并不易地,即使受惊外逃,多数有不久便返回原地的依恋性。
雄鹿多单独活动,秋末冬初繁殖季节,雄鹿经过激烈的斗争,胜者占有雌鹿群。四月至六月产仔,每胎一头,偶尔二头。
梅花鹿的经济价值
梅花鹿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物,许多名贵的中药材都离不开它的产品。“马身羊尾,头侧面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梅花鹿是中国最早利用鹿茸制药和驯养的野生动物之一,因而古时就有确切的描述。
梅花鹿的角,在未骨化的时候锯下,可以加工成鹿茸,鹿茸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强身健脑、防治神经衰弱、增强人体机能、促进伤口愈合,常在临床应用于治疗各种虚弱、外伤、眼科、妇科等疾病。鹿血、鹿胎、鹿心、鹿骨、鹿尾、鹿鞭、鹿筋和鹿内脏等均是名贵的药材,鹿肉也是食补的内容之一,鹿皮可制皮革。
中国古书记载,服用鹿茸有“补精髓、壮肾阳、健筋骨”之功。古人当然不了解其成分,只是通过实践而认识其功用。当时的解释也颇有意思,认为“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坚。惟麇鹿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至二十余斤,计一日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生无速于此。虽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益精髓也。”他们注意到鹿角骨质生长异常迅速,一定会有某种特殊的物质在起作用。现在经分析和临床证明,鹿茸含有内分泌素鹿茸精等,确有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作用,已成为公认的滋补强壮药物。
相关连接:饲养梅花鹿
我国饲养梅花鹿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东北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已由小群饲养逐渐扩大为专业化的养鹿场,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样既可以满足我国传统医药的需要,又保护了野生资源。梅花鹿在山区、丘陵、高原均可放养,是一项前景看好的养殖业,可望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财富。
梅花鹿胆小,性怯,是神经质动物。因此,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要求有比较宽敞的圈舍,避免在受到干扰时狂奔乱跑而发生伤亡。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运动场,平均每头不少干20平方米。圈养地内地势应稍有倾斜,以利于排水,免得圈内泥泞肮脏,地面要坚实或在围栏内鹿经常活动的地方铺设砖石,以供其磨蹄用;在圈舍内要设置食槽、水槽。圈内最好有树荫,否则,夏天就应搭棚,以供避阳,冬季在房舍内要多放些干草,以供其睡觉和休息。梅花鹿是比较能够耐寒的动物,冬天一般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防寒保暖措施。每日清晨要彻底清扫一次房舍以及运动场,清除粪便和吃剩的草料。另外,每次在接近动物时,如喂食或其他情况下,要给鹿提前发出信号。使其有所准备,否则突然闯入或做些莽撞的动作,会引起鹿的惊恐,臀毛逆立和乱跑乱撞,容易发生撞伤或撞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