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小学生必读:成才习惯大全集
10345100000019

第19章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天赋——养成创新的习惯(1)

2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数学教师走进课堂,也许是想清静一个小时,他给四年级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道题:从1加到100。5分钟后,一个学生走到他跟前,交上了正确答案,这时老师是多么吃惊呀!这怎么可能呢?这个孩子一定是个天才。让我们也来做一下。拿出一张纸来,在5分钟内把1到100的所有数字加起来。

5分钟后,你得出了什么结果呢?得出的结果与每个人的数学技巧有关,但极少有人得出正确答案。答案是5050。顺便提一下,那个学生的名字叫高斯。

不错,正是这个高斯后来成了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就是这个高斯用他那天才的手触及到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很多分支,例如,磁感应强度单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现在回到这个难题上去。你是怎么做的?怎么开始的?你可能是把数字一个一个加起来:

1+2+3+4+5+6+7……

或者用另一种方法,从100开始:100+99+98+97……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序列思维(一个接一个地顺序进行)。我们看见了这些数字,从一看见就开始演算,或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这通常会出现一个很长的演算过程或是大量的错误。体现这种习惯做法的另一道题是2+2×2。答案是多少?

人们听到的最多的是8。正确答案是6,因为运算规则是先乘后加。换句话说,2+2×2应该先算2×2,然后再算2+4=6。这个错误很小,但它表明尽管我们学过并使用过这些运算规则,人的大脑习惯上仍选择障碍最少的路径——序列思维。而天才的大脑动作方式却截然不同。它不是按顺序先算2+2,而是把这道题看成一个整体,从乘法开始(根据运算规则)。

所以,当要求把数字从1加到100时,小高斯综观全局……

1、2、3、4……97、98、99、100……发现1+100=101,2+99=101,3+98=101,等等。他下一步的举动就是判断从1到100的序列中有多少这样的对子。答案很简单:(100÷2)=50。于是,从1到100之间的所有数字的总和是101×50=5050。这就是为什么高斯能在5分钟内算出这道题的原因。天才的5分钟就等于习惯上的序列思维的一小时或更多。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所羡慕的大科学家们有那么杰出的贡献呢?正因为他们有着善于思考的大脑,敢于创造的勇气。

亚历山大·弗莱明认为:所有的机会源于自己的创造力。他说:“一切新事物的发现都是偶然的:牛顿看见苹果由树上落下来;瓦特看见正在沸腾的水壶;伦琴发现一些雾状感光的底片。而这些人也都具备了足够的知识,能够由这些稀松平常的偶发事件中,发现新的事物。”

确实,在整个人类往前迈进的每一步的背后,都需要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思想中萌发出创造力的种子,这些人的梦想在某一个夜晚将他们唤醒,而另外一些人的梦想却仍旧在沉睡。这个醒来的人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人。

那么,同学们,要想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小学生,你必须唤醒你的梦想,唤醒你沉睡已久的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循规蹈矩是大多数人的习惯,规矩的流行,使人自然而然地不去费神思考,而是随波逐流。长此以往,个性将被磨平,思维将会迟钝,自己的聪明智慧化作别人的影子……本来应该是一颗熠熠发光的珍珠,结果却蒙染了一层又一层的尘埃,这难道不可悲吗?

我们应该这样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要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小学考试时总是倒数第一。老师向父母告状:“你那孩子就会捣蛋。有回上算术课,别的学生听得挺专心,可他偏没话找话,问:‘老师,2加2为啥等于4呀?’你说这不是捣蛋是什么?”其实,爱迪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日常功课格格不入,他将时间花在做“白日梦”上,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而对学校的功课很少用心。

我们有些学校的教育大多因循守旧,强调抽象语言和有序的学习方法,所以一些思维活跃的杰出人才常常不能被发现。历史上许多后来被证明是最杰出天才的人都未被及早发现,有的甚至受到误解和埋没。

缺乏想像力的孩子总是坚信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对的,却很少想到这些知识有什么不对之处。因此,孩子总是用前人所用过的传统方式去看待事物。这样,他们只能见到前人已见到过的东西,只能想到与前人已经发现了的东西有什么联系,却容易忽略有什么新的变化。而有旺盛求知欲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却不这样,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并且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以后,能够请教老师和父母,因此他们进步很快。

爱学善问,兴趣广泛

火柴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查理·索理亚的中学生。他从小就是一个爱学善问、兴趣广泛的好孩子。他在小学读书时,不仅门门功课成绩名列全班之首,还特别对自然常识感兴趣。别的孩子做完作业就算完事,他却不然。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已经给他们做过了试验,他回到家里总是还要亲手再试上一试。火柴的发明就是他在一次化学实验中的意外收获。老师讲过,硫磺、氯酸钾、磷都是易燃品,可做炸药……他就想,既然它们是易燃品,能不能用来做成理想的火柴呢?于是,他在家里搞起了试验,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成功了。

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修道院里度过的。孩子们进入修道院后,首先受到的教育是“天主创造世界”的学说。

神甫讲完后,大多数孩子都伸直小手争先恐后地喊:“明白了!”可是伽利略想:我怎么就和其他同学想得不一样呢?我怎么总有疑问呢?比如,天主从哪里取的材料呢?有谁看见了呢?我可不能不懂装懂。

从此,伽利略对天地间的事情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找来有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有关故事他也均想听听,尤其是有关天地间的奇怪现象,他更是想一睹为快。为了弄清楚天上的日月星辰、银河等自然现象,他制成了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终于亲眼看到了天体部分真实的现象,为人类的天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学们,总是踏着别人的脚印前进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大多一生是碌碌无为的。只有敢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敢于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才能独辟蹊径,才有成功的可能。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个孩子叫林刚,他十分喜欢做实验性游戏,当听爸爸妈妈说要做有趣的实验游戏时,林刚非常高兴。与往常一样,由爸爸说,他动手。

“林刚,从你的玩具中,找出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比杯子大的碗或者是锅都行。”林刚将三样东西拿来了。“爸爸,你看行吗?”爸爸满意地说:“行。你用锅装些水来,并且将里面所有的水分别倒进两个杯子,要求两个杯子的水要一样多。”林刚按示意进行。然后爸爸问林刚:“你看两个杯子的水,是不是一样多呀?”林刚左看看右瞧瞧,说:“啊,是一样多。”“你将一个杯子的水倒进锅里,你再看看,是锅里的水多呀,还是杯子的水多?”谁知林刚不假思索地给了爸爸满意的答复:“一样多。”“为什么?你看锅里的水这么少,杯子的水那么多,怎么是一样多呢?”林刚从容地说:“爸爸你看,这是两个同样大的杯子,我倒进的是同样多的水,然后再把这个杯子装的同样多的水倒进了锅里,因为锅比杯子大,所以看起来锅里水像少些,其实它们一样多。”

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完整,谁能相信,这是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