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调理事低调做人
10345300000038

第38章 低调中潜藏着做人的智慧(3)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古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小混混,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命。假如他当初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小混混斗殴拼搏,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这样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曲求全以便我行我素。

“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同事、亲友之间发生矛盾时,只要有一方采取“忍”的姿态,主动放弃对抗,就会使矛盾失去继续激化的动力,从而使矛盾趋于缓解。其次,“忍”能导致问题的“冷处理”。在矛盾状态下,双方头脑发热,不够理智,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一方的“忍”就会使双方获得冷静理智地处理矛盾的机会。最后,从长远来看,“忍”还有助于成就大事。事有大局与局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分,当眼前冲突有碍大局和长远利益时,“忍”的态度就成为顾大局的最佳选择。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器往往能权衡利弊,决不会因小而失大。人缘的好坏,差别往往就在忍与不忍之间。那么,在交际中如何才能做到“忍”呢?

能“忍”首先是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能“忍”的人通常是为人豁达、待人宽厚、品德高尚、有远大理想的人。他们不会过多计较私利、个人面子,遇事能更多地着眼于大局、着眼于团结。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能忍让小事小非,而表现出大度胸怀、宽容态度和坚韧品格。

“忍”是对自我感情的约束、抑制,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忍”者需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尤其是要善于制怒。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忍”的过程即是意志力发挥作用的过程。能不能“忍”,关键要看自己意志力的强弱。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愤怒爆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潜伏期。表现为不良情绪的滋生,但未失去理智,意志还有作用,能强装笑颜。二是爆发期。这时理智已经不能驾驭感情,意志也已经失效,情绪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三是休克期。愤怒发泄后出现的安静和疲劳阶段。从这个情绪发展变化的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到,“忍”要选择好时机,即在第一阶段潜伏期就要抑制自己,才能有效地避免自己进入情绪爆发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控制不住,那就无所谓忍了。

当然,社交中的“忍”,也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和容忍,而是在权衡了轻重之后的明智选择。会忍的人、能忍的人才能在交际上取得成功。

退以求进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位城市人放假到农村旅游,到了一户农家,看到老农将一段竹筒在中间的位置开了一个刚够婴儿的手放进去的孔,两头拴上绳子,之后又把瓜子拌上蜜糖,放到锅里炒熟,香气四溢。年轻人大惑不解,问老农,你们这是在做什么,老农说,明天我带你上山捉猴子。

第二天一大早,老农把炒熟的瓜子装进竹筒里,然后领着年轻人进了深山,老农把竹筒的两端拴在两棵树上,和年轻人隐蔽在不远的草丛中。不一会,看到了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在瓜子香味的吸引下,慢慢向竹筒靠近,确定无危险后,把手伸进竹筒的小孔中,抓住了一把瓜子,当猴子想把手抽出来时,因为握着瓜子而无法抽出来,老农与年轻人从隐蔽的草丛中向猴子走去,猴子因为握着瓜子而不懂得放弃而被老农捕获。

这是一种最原始,而且是最有效的捕获方法。其实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时候人们就像这只猴子一样,犯着同样的错误,人们不愿意舍弃现有的东西,安于现状,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其实人人都有自己不能舍弃的“瓜子”,作出人生的重大决策,放弃已知,或者放弃未知的时候,往往并非依据该事的相关信息,而是依据该时刻自己灵魂的原则。不过最终,大多数人会越来越留恋、信任已知的,而惧怕未知的,然后在某个“瓜子”报废的时候,人们的生命或者生命的实质也随之灭亡。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又是辩证的。世界充满着矛盾,成功和失败,欢乐和悲伤,拥有和失去,平淡和辉煌,看似互相对立,水火不容,实际上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有了这一对对的矛盾,人们便面临着选择,有时只在心念一动间便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了失去便放弃了拥有,选择了悲伤便放弃了欢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学会放弃,才能学会选择。进而,只有学会了选择才能不断拥有。

鲁迅先生到日本仙台留学,学的是医学,面对着祖国人民的愚昧落后,他毅然放弃了修习几年的医学,弃医从文,用笔来唤醒民众,向帝国主义、封建统治、反动文人作殊死战斗,终于成了革命先锋、一代文豪。从这点上说,放弃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拥有呢?

懂得放弃的人是睿智的。懂得放弃应该放弃的,也就拥有了想要拥有的。

当今社会,灯红酒绿,物欲横流,诱惑人们的东西太多了。当你一旦被诱惑所俘虏,你就会灵魂迷失,丧失自我,甚至丧失尊严。放弃了虚荣,才能看见真实;放弃了享乐,才能读懂生活。当人们懂得放弃什么时,才能真正得到美好的东西。只想一味地拥有,而不懂得放弃,是不可取的。

成功属于那些善于取舍的人

欧洲金雕筑巢于高山悬崖,它以尖利的喙和强壮的爪宣布自己是天空的王者。金雕一窝只孵出两只幼雏。在食物不足的年代,小金雕就会挨饿,金雕妈妈也只能眼看着孩子饿得嗷嗷叫。到这时,两只小金雕就用力互相挤靠,结果总是相对弱小的那只被挤下山崖摔死。而这时的金雕妈妈又总是容忍这种“兽行”。

人是难以理解金雕的,但是面对残酷的饥饿环境,金雕必须如此,否则就是全部饿死。岂止金雕,人类不也时时面对着痛苦的舍弃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两千多年前,孟子就以形象地比喻把舍与取问题,引入深刻的哲学。

鱼和熊掌全都要,这是最好的,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也最小,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鱼与熊掌选一个可取的,这是理智的,是现实的,虽然仅得一个,其实恰是成功;鱼和熊掌一样也没捞着,是悲剧,其原因又多是出自什么都不想放弃,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结果是鸡飞蛋打。

舍弃是理智的最好注释。如果“得兼”已限定为“不可”,说明已经不再属于他,爱也没用。

在兴安岭,被夹住的狼会咬断自己的腿。它明白,想当完整的狼已经没有可能,等下去皮会变成褥子,肉会被焖在锅里。当瘸狼总比釜中狼强,于是它理智而果断地咬断了被夹住的腿,而人们在面对舍弃的痛苦时,却常常不如金雕和狼的果断。

舍弃是大自然的规律,舍弃是生存的一种方式,舍弃是勇敢者的行为。应该勇敢地面对,该舍弃时就舍弃。要知道,成功者都是那些善于取舍的人。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笑嘲一切幻望虚之子。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勾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人们会更轻松。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问,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学会舍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富贵面前,有人并没有接受,而是选择了舍弃,放弃了富贵自己去闯一番事业,结果获得了成功;在功名面前,有人并没有接受,而是选择了舍弃,放弃了功名自己钻读一门学问,最后获得成功;在学业面前,有人并没有接受,就像比尔·盖茨一样,最后也获得了成功。所以说,只有学会了舍弃,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学会舍弃,是一个人进步的关键。面对曾经的荣誉,人们舍弃,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并获得更高的荣誉;一个人有时难免会有自卑的心理,面对自卑的心理,人们舍弃,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获得自信,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别人的赞美,人们舍弃,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多的成功;面对人生的挫折,人们舍弃,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获得坚强的信念,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说,学会了舍弃,一个人才会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