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远离迷茫与困惑
10345400000015

第15章 每天给自己一点快乐的心情(3)

吴三桂在云南横行霸道,在五华山建宫殿,造阿香园,传旨云南各地献奇花异草。陆凉县境内普济寺有一株茶花,高二丈余,花呈九蕊十八瓣,浓香四溢,为天下珍品。陆凉县令见到旨意,便到普济寺,迫令寺旁居民挖茶树。村民不服,直到天黑,无人动手下锹。

这天夜里,村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见一位美丽姑娘走来,手里拿着一枝盛开的茶花,对老人说:“村民爱我,培育我,我的花只向乡亲们开放,吴三桂别想看到我一眼。你们还是让那县令送我去吧,免得百姓受苦,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定能胜利归来。”老人伸手去握姑娘的手,一惊醒来,原来是一个梦。第二天老人将梦情告诉村民,大家认为是茶花仙子托梦,就照她的意见办吧!

县令亲自押送村民将茶树送到吴三桂的阿香园,谁知茶树刚放下,便听“哗”的一声,茶树叶子全部脱光。吴三桂大怒,责怪县令一路保护不周。谋臣进言:“一路日晒,常有此情况,栽下去仍然可活的。”到了春天,茶树长了一身叶,就是不开花。吴三桂向茶树抽了一鞭,留下一道伤痕。第二年春天,吴三桂带众姬妾,到阿香园赏花,见茶花只有几朵瘦小的花,吴三桂愤愤地说:“这是什么举世名花!”举鞭又抽去,茶树干上留下第二道伤痕。第三个春天,吴三桂见园中一片凋零,什么花也不开,茶树上蹲着一只乌鸦,向他直叫。吴三桂怒火直冒,挥鞭又向茶树抽去,第二道伤痕上渗出鲜血。吴三桂下令把花匠抓起来治罪。茶花仙子为搭救花匠,不顾自己伤痛,来到吴三桂梦中唱道:

三桂三桂,休得沉醉;

不怨花王,怨你昏聩。

我本民女,不求富贵,

只想回乡,度我穷岁。

吴三桂举起宝剑,向茶花仙子砍去。“咔嚓”一声,宝剑劈在九龙椅上,砍下一颗血淋淋的龙头。茶花仙子冷笑一声,又唱道:

灵魂贱卑,声名很臭。

卖主求荣,狐群狗类!

枉筑宫苑,血染王位。

天怒人怨,必降祸祟。

吴三桂听罢,吓得一身冷汗,便找来一个圆梦的谋臣,询问吉凶。谋臣说:“古人有言,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伏。茶树贱种,入宫为祸,出宫为福。不如贬回原籍,脱祸为福。”吴三桂认为有理,便把茶树送回陆凉。茶树回乡,村里男女老少都出来迎接。大家摸着树干鞭痕,悲喜交集,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夜,村民们做了一个大家相同的梦:茶花仙子对大家说:“与敌人作斗争,要耐心、要有韧性,我虽伤痕累累,但我终于回来了,我是胜利者。”从此,在云南都称山茶花为胜利花,山茶花开,象征着人们战斗胜利的喜悦。

一草一木总关情,山茶花也好,青松也罢,总能让人在为之付出爱的同时,收到一份感动与激励;总能让人在痛苦中得到一份安慰。

咖啡杯里好心情

有时心情会无端发霉,百事无心,看谁烦谁。这个时候,不妨找个咖啡屋,坐下来喝杯咖啡,或是在家里自己动手煮一杯咖啡。喝咖啡不像喝酒或果汁,满杯的咖啡,看了就失去喝的兴趣。普通都只到七八分满为适量,分量适中的咖啡不仅会刺激味觉,喝完后也不会有腻的感觉,反而回味无穷。同时,适量的咖啡能适度地促使身体消除疲劳,头脑清爽。

独自一人呆在咖啡屋里,听着忧伤的或是舒缓的调子,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似乎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滋味,但心情却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煮咖啡,那沸腾不止的咖啡,让自己又莫名地冲动起来,一下子有了生活的勇气,心中的不快,似乎也随着那冉冉升起的蒸汽一起消散了,此时好像不是在煮咖啡,而是煮心情。咖啡煮完后要过滤,要留下精华,把渣扔掉。生活不也是如此吗?生活中也会有取有舍,也应该把不必要的东西勇敢地舍弃,不然会像咖啡的渣一样影响生活的味道。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有不顺心的时候,此时不妨来杯咖啡,让咖啡的苦味去冲淡生活中的无奈与痛苦;不妨像过滤咖啡一样,把自己的心情来个过滤,然后,让心灵透透气,使自己重新拥有一个好心情。

当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端到面前后,先不要急于喝,应该像品茶或品酒那样,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达到放松、提神和享受的目的。

第一步,闻香,品尝一下咖啡那扑鼻而来的浓香;

第二步,观色,咖啡最好呈现深棕色,而不是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第三步,品尝,先喝一口黑咖啡,感受一下原味咖啡的滋昧,咖啡入口应该是有些甘昧,微苦,微酸不涩。然后再小口小口地品尝,不要急于将咖啡一口咽下,应暂时含在口中,让咖啡和唾液与空气稍作混合,然后再咽下。

是啊,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无奈,但是为什么不可以来一杯咖啡呢?

诗味人生

诗是什么?诗是人们用简捷明快的语言,对生活的表达。诗是诗人的生活感悟,是诗人的人生心得,是诗人心灵的描述。读史可以让人知古今,读诗不但可以让人知古今,而且可以让人明事理,可以让人陶冶情操,涤荡心胸。

好诗不在于语言,过于优美的语言,过于华丽的辞藻,反而有附庸风雅之嫌,让人有束缚感。朴素的文字,平实的语言,同样可以写出动人的诗篇。“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么能歌唱呢?如果你手里握满金钱,你怎能举起祝福之手呢?”这是纪伯伦的诗句,语言质朴之极,而事理却鞭辟入里。

意与理是诗的艺术魅力所在,读诗重在体味诗中那诗人别有用心的意境以及启人心智的哲理。诗意并不在字,《小窗幽记》中说“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意思是说不识字人生却充满诗意,那么诗意在哪里呢?就藏在人的心中。最好的诗是用心来读的,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功利之心,拘泥于某种形式,即使满腹平平仄仄,也毫无诗意。理是诗人在平凡现实生活中挖掘出的人生真义,是诗人对社会人生深刻理解的诗的阐释和咏唱,如林语堂所说:“若天地间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读诗要思考其哲理,这可以发人深思,但又不可太注重哲理,太多的理性,太多的用心,反而会束缚人性真情的流露,恬淡畅适,无为而为,才会满怀意趣。

人生如诗,物质便是它的文字,而快乐则是它的意,人生价值则是它的理。生活中不能太注重物质,而忽略了快乐与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算不得幸福,如同太注重文字的诗算不得好诗一样。文字是诗的材料,是表达意与理的手段,而不是诗的全部,而物质也是生活的手段,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真正的目的在于幸福,而幸福的材料是快乐与价值,不是物质。

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诗与世事是分不开的,生活是诗的来源,读诗便可以让人明白世事。当你烦恼时,当你无聊时,不妨读首小诗,到诗中去体味人生的意境,借鉴古人处世哲学。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休闲读书,是一种乐趣;诗中也有处事妙方,可以解惑,读读小诗,更是一种乐趣。可以说,人生充满诗味,品味诗,就是品味人生。

知足者长乐

生活是个万花筒,有时不免长出一棵忧郁、烦恼的花,破坏你的好心情,使你的生活黯然失色。此时,你不妨学着在心中种一棵“忘忧草”,让它帮你遮挡忧郁,给你的心灵带来芳香与快乐。“忘忧草”可以是一本秘密日记,可以是一次倾情诉说,可以是一曲高山流水,也可以是一次翩翩起舞……

当心情不好时,可以打开日记,把所有的忧郁、烦恼和不快都融入笔端,写入日记,这样一方面可以宣泄心中的不快,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心绪,平静心情,有时还能“顿悟”和释然。你可以在日记中倾诉生活的烦恼,可以“痛骂”给你带来不快的上司,可以“诉说”失恋给你带来的伤痛。总之,一切的不快乐都可以在日记中宣泄,而宣泄过后,肯定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如果说写日记是向自己倾诉,那么写信或谈话便是向知音、朋友、师长等信任的人倾诉。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同情、理解和帮助。只要勇于打开心扉,朋友便会尽力帮你减轻心理负担的压力,为你分担坏心情。

此外,在忧郁、烦闷时,你也可以痛哭一场,可以大吼几声,可以放声高唱或打球、跑步、洗澡。借此来忘掉忧愁,但任何宣泄方法都不可过分,更不能伤害别人或自残,应当适时、适度地宣泄。

心情不好时,可以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舒缓的旋律来抚慰那纷乱的心绪,让自己陶醉在音乐中,心绪自然会随着高山流水而欢呼雀跃;可以外出漫步散心,让优美的景色、新鲜的空气冲淡内心的不快与烦躁。这种转移情景法有利于帮你从坏心情中超脱,让你时时沉浸在快乐中。

你也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活,离开令你伤心、烦恼的地方,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来转移你的注意力,忘掉烦恼和不快;也可以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摆脱痛苦的阴影。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一切,好心情就会常伴我们。生活中有人什么都不缺,就是不快乐;而有的人什么都不如别人,但他却整天乐呵呵的。他们的差别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是否知足。

一个身材矮小的学生,总感到自己身体条件不如别人,自卑得很。有一天他参观了聋哑学校后,觉得比起那些残疾人来,自己是多么地幸运,于是他不再为自己的身材而烦恼,从此他努力培养自己的特长,力图在成绩、能力上超过别人。当一个人心情忧郁时,往往感到自己命运不好,不如别人,其实谁都有痛苦的时候,你也有让人羡慕的地方,只不过可能自己还没有发现而已。

只要知足常乐,你就会成为一棵“忘忧草”,就能经常拥有好心情。

在水里放松自己

游泳是一种人人喜欢的运动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如果你学过游泳的话,你会记得最初总是在水中胡乱拍打、挣扎,即使你努力去学,似乎也没有什么成就。后来,忽然之间你放松了自己,正是此时,你发现自己学会游泳了。

工作之余,不妨到游泳馆去释放一天的压抑,缓解身心的疲劳。水是有灵性的,它可以洗去你浑身的灰尘,也可以冲走心中的不畅。如果你心情烦闷,那你就使出全身力气,快速往前游,在喘息中把不快释放到水中;如果你生活有压力,那就来个仰泳,让自己浮在水面,把压力放到身下;如果你过得很惬意,那就来个自由泳。

初学游泳时,除了掌握一些游泳方法外,还应该大胆下水尝试,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只能成为一个“理论家”。正如塞姆·斯里克所说:“不要站在岸上胆战心惊,大胆跳到水里,你就可以游过去。”生活中不能害怕困难而拒绝走向社会,正如同游泳时不能害怕被水淹而不敢下水一样。上帝有时会把人放在深水里,生性胆小的人认为上帝存心淹死他,于是就不采取任何自救的方式,无声无息地沉入生命的终点。而自信的人却认为上帝给他一个游泳的机会,于是他放开身心去搏击,最后,他成为生活的弄潮儿,也成了上帝的宠儿。

游泳不仅让人放松身心,还能教人许多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闲来无事时,生活压力太大时,不妨到游泳馆去呆上一会儿,哪怕是一小会儿。你带着压力与烦恼走进去,等你出来时就会感到无事一身轻,而把不快全扔到游泳池中了。

享受大自然

传说古代有个大力神,他的力量来自大地,一旦他的双脚离开了大地,他便会失去力量,轻而易举地被打败。我们也一样,人本身属于大自然,大自然能给人一种灵性,让人感到亲近和放松,一旦长时间“心在樊笼里,不得返自然”,则会让人产生空虚与寂寞的感觉。

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缺少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妨抽时间到外面走走,张开双臂,投人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她会静静地听你诉说生活的烦恼,安慰你那受伤的心灵。如果你喜欢清静,那就一个人到野外走走;如果你喜欢挑战,那不妨先在一个双休日远离这个忙碌之地,寻找心中那个安宁的世界,露营去!

露营是一项很好的野外运动,既富有情调,又不失为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露宿于青山绿水间,坐在空旷的野外,围坐在篝火边,和朋友举杯邀明月,仰望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到柔嫩的青草间寻觅萤火虫,听着虫鸣安然入睡……这一切的快乐时光都是那样地自然,那样地让人回味无穷,那样地让人流连忘返。

在营地自己动手烹调美味食品,是何等的惬意和快乐啊!大家围着篝火,烧水、做饭,从包里拿出各自的小吃,放在地上和大家一块分享,就像小时候过家家一样。吃完饭以后,大家争着去洗炊具。忙完这一切后,大伙坐下来聊聊天,或是借着月色打打扑克,相信你永远不会忘记这开心时刻。这种齐心协力制造出来的快乐是很难在其他场合体会到的。

托尔斯泰说:“在小圈子里中魔发疯的人,好像觉得整个民众也和他们一样丧失理智。”生活中背负太大的压力,会让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不妨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到大自然中放松自己,自然是伟大的,它能帮你把压力卸于无形,让你轻装上阵,以倍增的信心和勇气重新回到生活中去。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爱的根源,也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以及人生的价值。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感恩的工作时,美德就产生了。”

感恩之心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为生活中的每一份拥有而感恩,能让我们知足常乐。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拥有看作是一种荣幸,一种鼓励,在深深感激之中产生回报的积极行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拥有。感恩之心使人警醒并积极行动,更加热爱生活,创造力更加活跃;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开胸怀,投身到仁爱行动之中。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永远不会懂得爱,也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爱。

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会有一种感动,体会到一丝快乐,正如康德所说:“在晴朗之夜,仰望天空,就会获得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只有高尚的心灵才能体会出来。”生活中确实需要感恩,不懂得感恩,生活便会黯然失色,人生便没有滋味。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之际碰到一个赶骆驼的老人,骆驼上放着一大袋水。于是他们便向老人讨碗水喝。老人却每人仅给了他们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在老人走后,一个劲地抱怨老人吝啬,有那么多水,却只给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将半碗水泼掉了。而另一个虽然也知道这半碗水并不能完全解除饥渴,但还是怀着感激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他们又往前走了很远也没再碰到水源,而前者因为拒绝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老人施舍的分明是一种爱心,而后者喝下的也是一种感激,正是这种感激,才支撑着他走出沙漠。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激国家给了我们和平,感激路人给了我们帮助,感激……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实在是很多。生活中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体味到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