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素质形象意志决定成败
10346200000008

第8章 豁达坦荡品德高尚的素质受人尊敬(7)

但现实生活中,同样有许许多多学生不仅自己不志于学,还影响其他人,比如林涛。林涛原本是一个很听话的学生,父母离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从那以后,他课堂上不再踊跃发言,反而常常与老师作对,平时不仅不遵守纪律,反而带头捣乱,一些爱好学习的同学被他弄得苦不堪言,林涛的行为同样是不负责任的典型。他原本因为父母在责任的环节出了些问题而受到伤害,是应该受到同情的,但他不以此为动力,反而自暴自弃,不愿意承担责任,将影响扩展到学习中,这样的行为值得其他人引以为戒。

对社会而言,人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等。

在孩子正确理解自己角色的基础上,学校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方式比如主题班会、创设情境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角色责任不断地在他们心中得到强化。由于学生能分清角色,知道自己的份内事及基本的是非标准,所以他们在日常的行为当中都能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

但仅仅明白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要敢于、勇于、善于承担责任,要能通过承担自己责任使家庭、学校、社会正常运作,良性循环,使得他人受益。在生活中,这种面对责任的态度要及早形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复杂,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意识和积极态度,才能更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有人说:“懦弱者推卸责任,勇敢者承担责任。”对于责任的不同态度足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人,足以划分不同的精神境界,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他必定是有责任感的人,也惟其如此,自我的人生才会了无遗憾,文明的车轮才会不断向前。

学会感恩

这是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故事。汉初的韩信,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受到了一个洗衣妇的帮助,给过他饭食,在功成封侯之后,韩信一直没有忘记这位与自己素不相识的洗衣老妇所施予的一饭之恩,赠其以金银珠宝,这便是“漂母一饭”的典故。在这个故事背后,蕴藏的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品德——知恩图报,也就是要学会感恩。

曾经有人这样给人下定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此说来,人是社会的人。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呵护、影响、教育、培养、提携、关照、批评和帮助下生活着,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而孤立地存在。每一个人的成就和进步,都融人了别人的心血、真情和智慧。因此,要常怀感恩之心,要常有图报之情,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

恩情的种类有千万种,同样,感恩的对象和感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对自己身处困境或遭遇不幸时别人给予的特别关照要感恩。古人早有圣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朱元璋率兵打仗被困时一连几天粒米未沾,是一位农妇给他吃了一顿饱饭。对此,他总是像韩信一样感念于心,以至在当了皇帝以后还专程去看望这位农妇,谓之“一饭之恩不忘”,受人称道至今。相反,对那些过河拆桥,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人,人们都会鄙夷地谴责:没有良心!

对父母的养育要感恩。十月怀胎的艰辛,从小到大的操劳,这是儿女们永远报答不了的父母恩情。正因为如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成了千古绝唱。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所以,人们对那些不孝敬、不赡养老人之徒,与老人争房子、抢财产,甚至于把老人扫地出门的不孝子孙,总是从心里鄙夷和痛恨!

对师长的培养、教诲、提携要知恩图报。我国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在蜚声中外以后,仍每年都去拜见他过去的老师。他在获得全国科技特等奖后,真诚地坦言:成绩和荣誉归功于党和军队,归功于教诲自己的老师。

还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利用休假的时间执意跑到当年的老连长的家乡,对老连长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军礼,深情地向老连长道谢:当年是你提拔我当了班长,我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就是感恩图报。但是,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把自己的进步、提升和取得的成绩只看做是自己能干,而把培养、提携自己的组织和领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甚至还有因为个人私利没有得到满足而反目为仇、恩将仇报的人。

对同学、朋友的帮助同样要感恩。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说,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辅助。更何况没有谁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一些沟沟坎坎,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友谊比什么都珍贵。这些都应当铭记于心而永怀谢意的。

在今天看来,如果说韩信的知恩图报是他位高权重之后的举手之劳的话,那么我们更多的人则需要靠自身绵薄之力的积累去完成“涌泉相报”的心愿,有些人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在某电台有一期《冷暖人间》的节目中,讲述过一个“报恩”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雯却为“报恩”而走得太远太远。雯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当年上大学时,在无钱交纳学费的情况下,她的姨夫帮她圆了大学梦。可是作为回报,在姨夫的要求下,她却做了他的情人。我们究竞应该如何“报恩”?在这个故事背后有着引人深思的问题。

一个人受了别人的恩惠,当然要记得在自己能够报答的时候及时报答。报答的方式是很多的,可是一切的行为应该是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如果超出了情(真情)和法,以一种违背伦理的方式报答,那就失去了报恩的意义,也谈不上报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她的行为是违法的,她不但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显然这不是什么“报恩”了。

作为我们民族质朴的传统之一,感恩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更是构筑和谐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知道并身体力行知恩图报的人,才有资格堂堂正正地做人。

为人要厚道

中国人经常说:“厚德载物”,“为人厚道。”厚道是一种美德,“处世无奇但率直,传家有道惟存真”,厚道不是软弱畏缩,而是一种默默的克制,一种无声的等待,一种严格的自律;厚道是向善的通道,它来源于人类理性和博爱的情感,来源于知识的充实和道德的修养。厚道的内涵很丰富。

刘翠霞是评剧“四大流派”之一的刘派创始人,上世纪30年代名噪津门。一次,她在后台刚化好妆,正要去穿戏衣,被一位美工搬布景时不小心给撞倒。她二话没说,赶忙去补妆。散戏后,她到处找那个美工,有人告诉她那个美工吓跑了。她听了非常着急,立马吩咐人去找。找回后,她扶起跪在自己面前的美工,和颜悦色地说:“我找你回来,是向你道歉,是我未留心,碍了你搬景的道。”美工听了十分感动,当天刘翠霞还掏钱陪美工吃了一顿饭为他压惊。在大多数人眼里,名角被普通的美工撞倒,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然而,刘翠霞宽容、不刻薄,她非但没出口伤人,反而诚恳地给人赔礼道歉。因为她的厚道,避免了尴尬场面的出现,避免了难以预料的后果发生。

可见,厚道之人,是待人诚恳、做事诚实、能宽容、不刻薄之人。要让世界成为充满爱心的世界,让世界成为和谐的世界,就少不了厚道人。曾经有人这样论述厚道的人:

“一个厚道的人不是不分是非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分了是非给予改正机会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考古揭疤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只在乎现在和将来不问过去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满嘴仁义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仁义只见于行为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不在乎诬陷漫骂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从不漫骂和诬陷别人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捕风捉影想像为生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用心眼看世界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巧言辞令自以为得计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中正仁和率直真诚的人。”

这样的评价的确揭示了厚道的真正含义。契诃夫就曾经说过:“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在这里,“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都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这就叫做“厚道”。厚道不是方法,而是人的一种品德与修养。

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也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流,宁可憨,而不巧。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到达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厚道于人于己于社会的作用是极大的。厚道,好似一种润滑剂,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人与人之间平添一份可贵的温馨。厚道,也是打造理性社会、秩序社会、诚信社会的道德基础。

厚道之人,往往是低调内敛之人。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厚道,绝对不会抵消将军的英雄形象。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厚道何以为人们称颂,何以成为人们存世立身的要义的答案。

所以,有人把厚道的人比作西湖,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淡相宜。该浓时,就浓得轰轰烈烈,全身心地干事业,闯天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淡时,就淡得心如止水,沉稳恬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确,厚道之人,或许没有靠一点滑头、使用一些噱头得意于一时的幸运,但他们始终保持人格的尊严,一如山中的清泉,以其清纯的本色而为人称道。

所以,名人志士对于厚道之人多青睐有加,鲁迅先生真切地愿“引以为朋友”。陶行知先生对老实人之“傻”堂堂正正地吟道:“惟有傻瓜,能救中国!”然而,曾几何时,厚道被一些人讥为过时,并与“无能”画上了等号。更有甚者,以为搞市场经济了,就得靠投机钻营,就得靠尔虞我诈。或许,刁钻之人、油滑之人,一时可以得计,但绝不可能长久,这是历史的必然,厚道者得道,自古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