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休闲屋
10347500000024

第24章 用生命去追逐梦想(4)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中不免有些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后来,两个人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又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了财呢?”犹太青年说:“因为我不会像你那样绅土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边走过去,我会珍惜每一分钱。”

财富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如果只是怀着热切的希望,祈求它从天而降,最终等来的只有时光匆匆流走。

往深处挖掘

在100多年前的费城,有6个高中生向他们仰慕已久的牧师请求:“先生,您肯教我们读书吗?我们想上大学,可是我们没钱。我们中学快毕业了,有一定的学识,你肯教教我们吗?”

这位牧师名叫康惠尔,他答应教这6个贫家子弟。同时他又暗自思忖:“一定还会有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他们想学习但付不起学费。我应该为这样的年轻人办一所大学。”于是,他开始为筹建大学募捐。

当时建一所大学大概要花150万美元。康惠尔四处奔走,在各地演讲了5年,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辛苦筹募到的钱不足1000美元。康惠尔深感悲哀,情绪低落。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教堂周围的草枯黄得东倒谣歪。他问园丁:“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不如其他地方的草呢?”

园丁回答说:“你觉得这地方的草长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和别的草相比的缘故。我们常常看到别人美丽的草地,希望别人的草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却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园丁的一席话使康惠尔恍然大悟,他跑进教堂开始撰写演讲稿。

他在演讲稿中写了一个农夫的故事: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很不错。但是,当他听说可以找到埋有钻石的宝库时,他便想,只要有一块钻石就可以富得难以想像。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走向遥远的异国他乡,然而从未发现钻石,最后。他囊空如洗。有一天晚上,他终于在海滩自杀身亡。

真是无巧不成书。那个买下这个农夫的土地的人,在散步中无意间发现了一块异样的石头,拾起一看,它晶光闪闪,反射出光芒。仔细察看,发现居然是一块钻石。这样,就在农夫卖掉的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钻石宝藏。

这个故事是发人深省的,康惠尔写道:财富不是仅凭着奔走四方才发现的,它需要自己往深处挖掘,属于相信并依靠自己能力的人。

康惠尔作了7年这个“钻石宝藏”的演讲。7年后,他赚得了800万美元,这笔钱大大超出了他想建一所学校的需要。

他建立的学校今天还耸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这便是着名的学府坦普尔大学。

有一些人,怀着盲目的空想,毫无目的地追寻心中的的钻石”,最终一无所获。而另一些人则从身边做起,不断深入挖掘,最终走向成功。

追逐梦想的人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前夕,摩拉里已经有幸跻身于最优秀的参赛运动员之列。令人遗憾的是,在赛场上,他发挥欠佳,只获得一枚银牌,与冠军擦肩而过。他没有灰心丧气,从光荣的梦想中退出之后,他把目标瞄准了1988年的韩国汉城奥运会。

这一次,他的梦想在奥运预选赛上就告破灭。他被淘汰了,跟大多数受挫情况下人们的反应一样,他开始变得沮丧,把体育的梦想深埋心中,有3年的时间,游泳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然而,离1992年夏季奥运会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了,摩拉里决定再次孤注一掷,因为他心中的烈焰从未熄灭过。在属于年轻人的游泳赛事中,30多岁的人就算是高龄了,并且摩拉里久已脱离体育运动,再去百米蝶泳的比赛中与那些优秀的选手们拼搏,简直就像是拿着枪矛戳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不自量力。

在预赛中,他的成绩比世界纪录慢一秒多,因此,在决赛中他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努力地为自己增压打气。在奥运游泳池中,他的速度果然是不可思议地快,超过其他的竞赛者而一路遥遥领先。这次,他不仅夺得了冠军,也破了世界纪录。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永远是顺利的,然而当面临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气馁,有信心,才会摆脱困境,冲向成功,如果你自己先。放弃了,别人再怎么帮忙也是无济于事的。

101岁成名

哈里·莱伯曼先生,已经是一位百岁老人了。

老人身材瘦长,脸上皱纹已深,下巴留着一撮胡须,头发花白,但却精神焕发,衣着也很讲究,看上去最多不过80岁。80岁!这正是他开始学习作画时的年纪。

莱伯曼是在老人俱乐部里和绘画结下缘分的。那时,老人歇业已有六年。他常到城里的俱乐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时间。一天,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作陪。看到老人的失望神情,这位热情的办事员就建议他到画室转一圈,还可以试画几笔。

“您说什么,让我作厕?”老人哈哈大笑,“我从来没有摸过画笔。”

“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来到了画室,平生第一次摆弄起画笔和颜料。他很快就入迷了,周围的人也都认为这位80岁的老翁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画家。81岁那年,老人去听绘画课,开始学习绘画知识。

1977年11月,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陈列馆举办了题为:哈里·莱伯曼101岁的画展。这位百岁老人笔直地站在入口处,迎接参加开幕仪式的四百多名来宾,其中有不少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

老人说道:“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向那些到了60、70、80或90岁就自认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还不是生活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要想还能做些什么。着手干些事,这才是生活!”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中国俗语。而哈里·莱伯曼先生却真正实践了这一理论。生命在于实践,在于不断日新月异。

天才的苦难

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份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它的苦难。

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时接受两种馈赠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天下第一奇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难者。四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昏厥症,差点使他白布裹尸装入棺材。七岁又险死于猩红热。十三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四十岁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手中拐杖。五十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五十七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了八次。

上帝搭配给帕格尼尼的苦难实在太残酷无情了,但他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深重,又给自己设置了各种障碍和漩涡。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十至十二小时,忘记饥饿和死亡。十三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生活。他一生和五个女人发生过感情纠葛,其中有拿破仑的遗孀和两个妹妹。姑嫂间为他展开激烈争夺。在他眼中这也不是爱情,而只是他练琴的教场和获得惟一一个儿子的公平交易。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几乎没有一个亲人。

其次,帕格尼尼才是一位天才。三岁学琴,十二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舆论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他的琴声使卢卡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产生神奇效果,人们到处传说他的琴弦是用情妇肠子制作的,所以才魔力无穷。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有人说,是苦难成就了天才,可是;苦难之人数不胜数,却又有几位天才?实际上,苦难和天才并不是等价交换,而与天才交换的是另一件东西——信念。

给自己颁奖

有一位美国作家,靠着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他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去附近的中国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于是,在唐人街和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英国畅销书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着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们从来不曾听到过来自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时,便会倍觉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

他的这一剖析,确实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给自己颁奖,绝不同于自我陶醉,而是为了更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人格。

当你取得了成就,做出了成绩,或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有所进展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颁奖。当你对自己说“你干得好极了”或“那真是一个好主意”时,你的内心一定会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而这种成功途中的欢乐,确实是很值得你去细细品味的。成功的信念需要有成就感来充实,请记住:别忘了给自己颁奖!

自己是人生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忠实的朋友,关键是看你采取什么样的心态。相信他,鼓励他,安慰他,他就成为了朋友,反之就是敌人。为自己鼓掌,把自己当作朋友。

生命的价值

美国一位广告人得了皮肤癌,他对妻子说:“我一生都想从事自由写作,现在趁自己还行的时候一定要试试看。”于是他辞了职,用全部积蓄5000美元,在新泽西州北部买了一间破旧的大农舍,并把屋后的鸡舍收拾了一下,改为了写作室。起初,他要写一篇关于海军潜水员初学潜水感受的文章,但总是觉得言不由衷、词不达意。

他决定亲自试试潜水的滋味。他生平第一次潜下水去,紧握着绳索,慢慢地潜入水的深处。不久两耳便开始疼痛,后来痛得简直无法忍受。潜水手套随着那条黏糊糊的绳索滑下,他控制不住下沉的速度,一只笨重的潜水靴又夹在木桩里拔不出来。“拖我上去!”他惊恐万状,对着附在头盔上的扩音器大喊。他被拉出了水面,掀起头盔,觉得喉咙里有些东西堵得慌,吐出来,竟然是一口鲜血。原来在强大的水压下,他的喉咙里有些毛细血管破了。他的成绩不错,下潜了12公尺。

他卖掉了那篇绘声绘色的文章,所得稿酬足以使他清偿了许多积欠的账单。从此以后·他对新事业定了个原则:选出最棘手的目标,亲自经历一番,然后再动手下笔。最终,他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纪实作家。

对人类来说,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宝贵呢?用生命换来的东西自然价值连城。在生活和事业中,只要敢于拿生命来做赌注,那么就没有什么不敢做、不能完成的了。

自卑的理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身的无知,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对宇宙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和我们在试图控制自然时,努力奋斗的成果。

轻微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超越,它可以很容易地升华为人的一种良好品格: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而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动力。

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伊东布拉格的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

在伊东布拉格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带着他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伊东布拉格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伊东布拉格的父亲带着他去丹麦,在安徒生故居前,伊东布拉格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20年后,伊东布拉格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伊东布拉格虽是卑微的黑人,但伊东布拉格不自卑,他成功了。

港女阿乐容貌粗陋,婚姻失败。她坦言,若去跳舞常要女扮男装,否则绝对找不到舞伴。但是,卑微不是自卑的理由。港女阿乐做出了惊人之举,她变卖了家产,踏上了征服地球,漫长而艰险的路:穿沙漠、越冰原、跨丛林、攀险峰,以常人不敢想象的行动,检验着自己的能力和意志……

从自卑中超越,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出身孤儿,从小流落街头。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身体矮小,家庭贫困。日本着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他们都是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例子。

卑微绝不是自卑的理由。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可宽恕一切,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雨果曾说:“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一个人如能保持正向乐观的心态,就会有较多的机会并得到满意的结果。不论干什么事情,首先相信能干好,满怀热情地去干,并且在不断改进工作和活动结果的同时,完善自己。

自卑是把双刃剑,如果能超越自卑,便成了我们成功的本钱。如果改变心态,将自卑变为发奋的动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这是一种自卑推进力模式,这种模式不乏例证。如上面提到的卢梭、拿破仑、松下幸之助、伊东布拉格等,都是这一模式的极好见证:即由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从而激活主体的补偿转换机制,然后再转化为摆脱自卑的推进力。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与其因自卑而悲观丧气,庸碌一生,不如学习名人、伟人,扼住命运的咽喉,拼搏一生,赢得成功,赢得一个光明的前途。

人类为了生存,在不断地挑战困难、挑战自我,只要你愿意,只要有毅力,成功自然会属于你。

看到自己的长处

自卑的特点是感觉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轻视怀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战胜自卑的心态,其实就是战胜一种丧失信心的自我。自卑是一种自我放弃的心态,是一种无所作为,什幺都不敢尝试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