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休闲屋
10347500000030

第30章 用生命去追逐梦想(10)

他惊奇地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个演员,凭借一个小小的舞台,竟能演出一幕幕变幻无穷的戏剧来:一会儿再现古代世界,一会儿描绘现实人生;有时候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候催人泪下。多么神奇,多么有趣!他的心完全沉渥在戏剧里了。他常常邀集几个小伙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戏剧情节,有声有色地演起戏来。有时候,他为了思考一个剧中的情节,独自一个人在田间小路上踱来踱去,琢磨某个角色的动作表情。他暗暗下了决心:要终身从事戏剧事业。

他知道,当个戏剧家,要有很丰富的知识。因此,他像一头小牛闯进菜园一样,贪婪地读着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并自修希腊文和拉丁文,多方面地吸取知识的营养。几年工夫,他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博学的人了。

一天,莎士比亚突发奇想:能在戏院里谋个职业就好了。可这样的机会不是太多。他就主动到戏院服务:他做马夫,专门等候在戏院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有乘车的贵客到了,就赶紧迎上去拉住马匹,系好缰绳。日子长了。他和看门人混熟了。看门人特许他从门缝里和小洞里窥看戏台上的演出,他边看边细心琢磨剧情和角色。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他发愤读书、苦练演戏本领的时候,他屋里烛光常常彻夜不熄。

莎士比亚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快掌握了许多戏剧知识。有一位着名演员很欣赏莎士比亚的才能,请他到剧团里演配角。莎士比亚喜出望外,他知道在演出实践中能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才能。为了演好戏,他经常深入下层社会,观察那些流浪汉、江湖艺人和乞丐,同自己周围的各种人谈心,学习他们的语言谈吐,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他很快就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演员。

莎士比亚深感自己的知识浅薄。他利用点滴时间苦苦读书,他不仅博览了大量的书籍,还广泛地接触了英国的现实社会。

创造卓越、缔造胜出态度的习惯能提升人的境界,这种境界远不是那些谨守本分、不做不错的保守者所能比拟的。就这样,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在此基础上,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为剧团写出了《亨利六世》等3部剧本,引起了戏剧界的注意。紧接着,他又连续写出了《理查三世》、《错误的喜剧》等剧本,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胜出法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目标、任务或行动,都必须付出心血、努力工作不可。工作的时候就要埋头苦干,不要分心!想成为一个胜出者,除了工作质量和拥有胜出意识外,还要辛苦打拼。当时,英国戏剧界正活跃着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剧作家,这些“大学才子”根本瞧不起仅有5年学历的莎士比亚,他们咒骂莎士比亚偷窃了“孔雀的羽毛”,是混入白鸽队伍中的“乌鸦”等。莎士比亚对这些攻击和谩骂并不理会,仍然埋头创作,孜孜不倦。

在以后20年的时间里,莎士比亚以惊人的速度,高产高质地写成了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戏剧37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戏剧家、诗人和文学巨匠,被英国人赞颂为“时代的灵魂”、“王冠上的明珠”。

无数事实说明,不利的因素也会转化为成功的种子。只要你精心培育,就会随之开花结果。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陷入贫穷,或遇到困境,他们要么哀叹命运不公,消沉懈怠;要么羡慕他人、嫉妒他人;要么自怜自卑,这是非常错误的。

俗话说:“人穷不能志短”,“穷不灭志,富不癫狂。”这句话应该成为现代人做人必须懂得的道理,行为必须遵守原则。

穷苦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是拒绝虚荣,求真务实,他们根本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贫穷非但不会变成不幸和痛苦,相反,穷苦唤起了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并为之勇敢地战斗。这是许多成就大业者都成长于贫穷困苦的环境之中的真正原因。这些从贫穷困苦的环境之中走向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地实干,都是在克服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后,最终获得了成功。

因为勤奋努力,才使得莎士比亚抓住了生命中的转机,在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赢得了精彩的人生。

汗水浇开幸福花

汗水浇开幸福花,就是强调“成事在勤”。无论什么事,不勤奋是不成的。做成大事须要勤勤恳恳,不懈地努力与奋争,即使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是如此。生活中,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奋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所以,养成勤奋的习惯,对于每一个青年人来说都是必须的。

每个人都期望幸福,对于成大事者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劳有所获。辛勤的劳动是成功的阶梯,勤劳的习惯是成功的动力。

梅贻琦的父亲梅臣(字伯忱)只中过秀才,后来沦为盐店职员。梅臣生子女各五人,贻琦为长子,1900年(琦11岁)随父母至保定避庚子之乱。秋后返津,家当又被洗劫一空,父亲失业,生活困难。1904年,梅贻琦以世交关系入天津南开学堂读书,成为着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得意门生。在校期间一直是高材生,1908年毕业时名列榜首,他的名字一直被铭刻在南开校门前的纪念碑上。毕业后,被保送至保定“直隶高等学堂”。

1909年夏,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招考第一批庚款留学生。梅贻琦以优异成绩中取。十月赴美,成为清华“史前期”的第一批学生。抵美后,入吴士脱工业大学学习电机专业。在校期间勤苦攻读,且省吃俭用,常把节省下来的余钱积少成多寄回贴补家用。1914年夏,梅贻琦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并被选人“SigmaXi”(美国一种专为奖励优秀大学生的组织)。在美期间,他曾担任过留美学生会书记、吴士脱世界会会长、《留美学生月报》经理等职。1915年春回国,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服务半年,9月,即应母校清华之聘来校任教。1921年,他利用休假机会再度赴美,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物理一年,1922年秋,“遍游欧洲大陆”后返国,继续在清华任教。

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梅贻琦担任物理系的“首席教授”。翌年春,教务长张彭春辞职,师生群起挽留,发展成一场“校务改进运动”,成果之一是从这以后教务长一职不再由校长指定,而是由全体教授公选。4月,梅贻琦被公选为改制后的第一任教务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f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事实上,任何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只有汗水的结晶,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出未来。”

懒惰的人总想干点轻松的、简单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轻松的”、“简单的”事情对于懒惰者而言也会变碍很困难、很艰难。那些一心只想逃避责任的懦夫也迟早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因为这种人总是对高尚的、有利于公众的事情不感兴趣,于是他的私欲、各种卑劣、庸俗的念头就会在他的大脑中膨胀起来,结果自己的心智脑力被各样各样琐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烦恼和痛苦白白地耗费了。

青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幸福,才能取得成功。而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就会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进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千万不要陷入这种状态之中。

沈从文曾经长时间从事辛苦的文学创作工作。他自己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这种辛勤工作使我养成了勤奋、专注、有规律生活等良好习性,这些好习性使我终身受益无穷。

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要有勤奋的习惯来付出你辛劳的汗水,只有这样,你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

自古以来,惟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闻鸡起舞……无不体现着一个“勤”字。青年人要养成勤奋的习惯,惟有如此,才会在成功之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夭夭。

炫耀的代价

虚荣心强的人热衷于时髦,赶潮流、追浪头,对社会上流行的东西盲目崇拜;明明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要买名牌服装、下高级饭店,追求所谓的“档次”;喜欢高谈阔论,不懂装懂,到处卖弄……

46岁的李玉炫耀心理十分突出,他家的房子面积(90平方米)已经够住了,还觉得客厅不够大,盲目借钱20万元购买大面积房子,装修又借款5万元。25万元的债务把他的生活全部搅乱了,压得他与妻子喘不过气来。每天就是想着怎么搞到钱还债,结果财迷心窍,动用了单位的钱,被单位发现,害怕追究法律责任,跳楼自杀了。妻子也因此受到了刺激,精神失常了。可怜的孩子没有人照顾……

炫耀心理害死人,现实生活中,由于炫耀心理导致的悲剧无法计算。炫耀心理的另外一面就是攀比,造成自己的心理变态,最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了,也不知道人应该追求什么了。其实,炫耀心理严重的人,正是无知与空虚的真实表现。

某公司的王臣,炫耀心理严重,爱说大话,一次王臣说他的股票赚了钱,大概有30万元的进账(其实只赚了1500元)。王臣撒谎是为了炫耀自己有钱了,为了让大家都高看自己一眼。这时王臣公司的领导,正好家里有事,急需5万元,得知王臣股票赚钱了,就向王臣求救。王臣根本就没有钱,只是为了炫耀自己,说大话而已,但是,如何向自己的上司说呢?王臣支吾半天也没有向他的上司解释清楚,上司认为王臣小气,不够义气,从此,王臣与上司的关系搞得很紧张,最后王臣在公司实在无法混下去了,只好走人……

虚荣心是为了吸引周围人注意的一种炫耀。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人为了表现自己,常常采用炫耀、夸张、甚至用戏剧性的手法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例如用怪异另类的着装打扮来引人注意。

生活是现实的,不能有半点水分;要切实明白炫耀的问题实质,它会使人变得虚假,变得铜臭味十足,人情味会越来越少,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庸俗化,甚至走向极端。其实,人的朴实无华才是最自然的,才是最美好的。

一位作家曾对女人的虚荣本质剖析得人木三分。他说:女人虚荣,爱打扮、讲排场、出风头,连同丈夫的成功,儿女的出息都是她炫耀的资本,独独忘了她自己!其实,不仅女人如此,有些男人的虚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现在开始不要在人格上自负,不要从炫耀中寻回自我,不要在社交上好出风头。不要活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不要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不要通过炫耀、显示、卖弄等不良手段来获取荣誉与地位,不要只注重美观、修饰、浮华等物质方面的虚荣,这种虚荣是一种低级趣味的虚荣,为了这些生活的琐碎而迷失自己,不值!要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力戒浮躁。

人要有功名心,但不要虚荣心。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态,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一个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副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

不要歪曲了自尊

古今中外,伟人、平民、君子、小人都有虚荣心。历史上的曹操和杨修都是虚荣心极强的人,但其虚荣心的表现方式和内容则不同。

有一天,曹操招了一些工匠在丞相府后面修建花园。花园是按曹操的设计图修建的。当花园落成之际,曹操亲自去察看了一下。花园修建得错落有致,景物相宜,曲径通幽,极富情趣,曹操十分满意。走出花园后门时,曹操忽然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一番,皱了一下眉头,随即从侍从手中要过笔来,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没说一句话,转身就走了。

究竟是什么意思?工匠们琢磨来琢磨去,就是琢磨不透。

这时,杨修走了过来,工匠们像见到救星一样,一把拉住他,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杨修一听就明白了,对工匠们笑笑说:“丞相嫌后门宽了,要缩小一点哩。”“是丞相说的吗?”一个工匠不放心,问了一句。

杨修摇摇头,用手指指门:“‘活’字在门中,这不是‘阔’字吗?”

匠头埋怨说:“丞相跟我们说一声不就行了,何必要跟我们打哑谜呢?”于是按杨修给的新尺寸,工匠们将花园的后门改窄了。

第二天,曹操又来了,看了看改装后的园门,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意,便不露声色地问匠头:“是谁叫你们这样做的?”

匠头战战兢兢地告诉丞相,是杨主簿吩咐的。曹操笑着说:“我就想到是杨修教你们这么做的。这小子,也算是机灵到家了。”

一次,北方来人向曹操进献一盒精心制作的油酥,曹操开盒尝了尝,觉得味道很好,因此连说了两声“好”,随即盖上盒盖,在盒上题写了一个醒目的“合”字,便走开了。

曹操的侍从们凑到了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谁也不知曹操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决定请杨修来琢磨琢磨。

杨修来后,默默地思索了一会儿,便动手打开这盒油酥。一个老文书连忙说:“不要动,这可是丞相喜欢吃的呀。”

杨修对大家说:“正是因为它味道好,丞相才让我们一人一口分了吃,大家尝尝吧!”

老文书不解道:“可是丞相没有这样说啊。”杨修大笑着说:“这盒盖上写着‘合’字,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一人一口’吗?你胆小,你就不要吃,反正我是要吃的。”拿起一块油酥就塞进嘴里去了。

大家一想有道理。顷刻之间,这盒油酥便被众人吃得于干净净。

后来,曹操得知又是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口中喃喃地说道:“杨修果然是一个机灵之人。”不过自负的曹操心里却酸溜溜的……

曹操自知不比杨修,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忌之戒备之,后来杨修又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但表面上却丝毫不动声色。一直到了“鸡肋事件”,曹操打着严肃军纪的幌子,秉公处置,按律斩了杨修,除了心中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