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逢源好人缘
10348500000004

第4章 有好人缘应先有好人圈(3)

平日里在公司出出进进,上楼下楼,他都是高扬着头,直挺着胸,目光向上,从来不主动和同事打招呼。而且,无论何时都板着脸,一副不屑与人为伍的神态。

沈全祥的盛气凌人换来的就是同事们对他的疏远,没有一个愿与他交朋友,以至于有一次他出车祸,腿部受伤住院,居然没有一个同事去看他,表示一下同事间的关爱。这对沈全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与同事在一起工作,少不了要请求同事帮助。有的人一呼百应,同事很乐意助一臂之力。有的人却缺乏号召力,同事不太愿意帮忙,这都是平时对同事不恭敬,没有人缘造成的。

与同事相处共事,言语上要恭敬。

一是要多用“请求”的表达方式。比如可以这样说“请将这件事完成好吗?”多用“请”字,可以使人觉得亲切,觉得受到尊重。

二是要恭恭敬敬,诚心诚意。比如找同事帮忙,要诚心诚意,可以这样说:“这件事只有你才能做好,无论如何请你帮个忙。”这样表述一般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同在一个部门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事,时时处处把同事当朋友。

同在一个部门工作,千万不要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别人。同事问的关系应该是同事加兄弟的关系。彼此恭恭敬敬,就能心心相印。

经营下属圈,要以心换心

兵法有云:“攻心为上”,要与下属交朋友,要做到以心换心。最受下属欢迎的上司是能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的上司,只有这样的上司才会受下属的爱戴,也只有这样的上司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共同为公司的发展作出努力。

一个成功的上司常常非常关心自己的下属,有时他们做得简直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以至于让下属感激涕零、心悦诚服。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在他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兵同甘共苦,以诚心换得士兵的忠心。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你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在爱我的儿子啊,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人是感情的动物,上司如果从心底里尊重下属,看重下属,下属自然会卖力。

有一家日商企业。一天,各部门接到电话,下班之后在贵宾厅召开员工大会。有些人感到很纳闷,为什么放着会议室不去,而是去贵宾厅开会。因为在一般人眼里,日本人很机灵,甚至有人议论说:“老板又在搞什么小把戏?”

当全厂人陆陆续续地走进贵宾厅时,眼前的一切简直把他们惊呆了,只见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水果、饮料。一名60岁的老警卫,看到眼前的一切,以为走错了地方,正要离开时正好碰上了老板。老板一看他要走,便毕恭毕敬地把他请了回来。

老板走上讲台,恭恭敬敬地向大家行礼,说:“今天,把大伙召集起来,同大家开一个聊天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提问题、讲困难,提意见或建议,说工厂的、家里的事都可以。”

人们看到老板不时地往工人手里塞食物,倒饮料,并微笑着同大伙打呼,便积极地为工厂出谋划策。

老警卫激动地说:“我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开这样的的会。一个看门的,本来就是在工厂门口的,再踢一脚就出门了。老板看得起我们,我们看门的一定要好好做,看好这个家。”

此后,全厂上下一条心,工人们做事也更带劲了,恨不能一天做上25小时。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只要你付出真心和真情,就会获得下属的拥戴,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下属才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从而促进你在事业上的发展。

经营客户圈,不要只谈交易,要讲人情

每个人的生活圈子里都有一些比较亲近、关系比较密切的熟人与朋友。美国的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发现每个人所拥有的熟人与朋友的人数大约都是250个人,这就是著名的250定律。

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是以一种几何级数来扩张的。无论是善于交际的公关高手,还是内向木讷之人,其周围都会有一群人,这群人大约250个。而对于生意人来说,这250人正是你的客户网的基础,是你的财富。

建立良好的客户网络,与客户成为知心朋友。在交往过程中以诚相待,分担他的忧愁,分享他的喜悦。他可能会向你介绍他的朋友、他的客户,这样,你的客户队伍会不断扩大。

同时,当你和他谈你工作上的困难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地帮助你,介绍新的客户给你认识或者直接帮你把生意做成,使之成为你永久性的客户。

与客户交朋友,不要只谈买卖,不谈交情,对客户要关心、爱护和体贴,使买卖双方不单纯是一种商业关系,而是富有“人情味”的,使顾客产生一种亲切感,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还得到精神情感上的满足。

美国有位叫玛丽·凯的女士,曾叙述她买轿车的经历和感受。她想买一辆黑白相间的轿车,就去汽车店挑选。在第一家店里,由于推销员没有把她当一回事,她觉得被忽视了,转身就走了。进了第二家汽车店,推销员对她十分热情,向她仔细介绍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与价格,使她感到这位推销员是真正为她着想。当她偶然谈到那天是她的生日时,这位推销员请她稍候一会儿,15分钟后,一位秘书拿来一束鲜花,这位推销员把鲜花送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当时,使她感动万分,觉得那束鲜花的价值超过百万美元!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那位推销员向她推荐的一辆黄色轿车,而放弃了购买黑白相间轿车的打算。

一束鲜花成了沟通买卖双方心灵的桥梁,使商店里充满了友善和温馨的气息,使顾客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此时的买卖自然好做了。

碰到顾客过生日当然很偶然,但这种“人情”意识每时每刻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与每一个客户交朋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位客户都有许多亲朋好友,而这些亲朋好友又有同样数目的亲友关系。失去一名客户就会相应失去几十乃至上百名客户。得到一名客户情况就会相反。这些人会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影响他的亲友。因此,如果在交往中与客户交朋友,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总体上来说,在这社会上生存发展,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更离不开与上司、同事、下属和客户打交道,要想求人办事,就要看清对象,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

会员圈

在中国,关于政治和帮派的关系有很多故事,比如说明代的江山来自于“明教”的力量等等。金庸的小说中就写到“明教”、“红花会”、“天地会”等等,这些是有真实依据的,不仅仅是小说家的杜撰。距离我们的时代比较近的例子就更多了。

当年,左宗棠带大军去征新疆。在征途上,有一天忽然看见他的军队自己移动起来,排成十几里的长队,士兵都说去欢迎“大龙头”。左宗棠以为士兵要造反,不禁慌张。他的参谋说:“我们军中自兵士以至将官,都是‘哥老会’成员。他们今天是去欢迎首领,就是‘大龙头’。”左宗棠说:“如果这样,我们的军队怎样才可以维持呢?”参谋说:“如果要维持这些军队,就要请大帅自己去做‘大龙头’。大帅如果不肯做‘大龙头’,恐怕我们就去不了新疆。”左宗棠想不到别的方法,所以就采纳参谋的建议,也去“开山堂”做起“大龙头”来。由此可见,左宗棠后来能够平定新疆,为中国立了一大功,还是利用好了帮会的力量。

其实,在美国也一样。美国女记者亚历山德拉·罗宾斯在她的畅销书《坟墓的秘密:骷髅会、常春藤联盟及权力的秘密通道》中说,“骷髅会”控制了美国。她有一句话现在看来很有先见之明:“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很可能成为耶鲁大学‘骷髅会’会员的首次对决。那就是现任总统小布什(1968届会员)接受参议员克里(1966届会员)的挑战。”

经过172年的经营,从白宫、国会、最高法院到中央情报局,从金融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到美国三大基金会,“骷髅会”的成员几乎无所不在。由于“骷髅会”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布什家族、哈里曼家族、菲尔波茨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塔夫脱家族、古德伊尔家族等等。所以,“骷髅会”的成员逐渐控制了美国社会。

该会有一个主要宗旨,就是协助会员获得权力和财富。一旦成为会员,也就等于获得了进入美国上层社会的通行证,会员不仅会被传授如何跨进国家权力机构的知识,还能得到以往那些“骷髅会”兄弟们的名单,这一排排的名字简直就是通往权力和财富之路的“登天梯”。

人缘的经营与维护原则

互惠原则

互惠即利人利己。利人利己是一种双赢的人际关系模式。利人利己者认为,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利人利己观念以品格为基础:诚信、成熟、豁达。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宽广的选择空间。但是,有些人喜欢使用二分法,以为利人则必损己,利己则必损人。于是,为了一己之利,便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最后却往往落得一个损人害己、两败俱伤的下场。利己损人,世上多少争斗;利人利己,人间无限芳春。

战后的日本为什么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洲越来越被孤立,而同是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融入了欧洲还融入了世界?日本被孤立不是日本的光荣。日本既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地球上有两个饥饿地带,一是非洲,一是日本。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世界要求日本从利己价值观向利人价值观转变。这是世界潮流。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在金融界、证券界、大建筑公司出现了许多漏洞,暴露了日本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本性,也暴露了日本社会背后的人际关系,以及过去自私、利己的积弊。必须从自私向与世界协调的方向转变。在这个问题上要恰如其分地去做。世界形势迫使日本要大大转换价值观。日本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不打算大幅度转换价值观,就要成为世界的孤儿。”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对方心情的人,不必担心自己的前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好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互惠原则讲求利人利己,绝不是世俗的“互相利用”。利己的原始动机是在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中得到心理满足,对方给予自己的帮助,只是自己利他行为的客观报偿,也就是说,利己的目的不是要索取什么,而是从给予中获得欣慰。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深受震动,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守信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一般人都喜欢与诚实、爽直、表里如一的人打交道。因此,在圈子中应切记诚实守信的原则。马克思就曾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墨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守信条,敌对双方谈判要守信用,做生意双方成交要守信用,上下级讲话要讲信用,甚至连父亲对刚懂事的儿子也要讲信用。我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曾子的儿子吵闹不休,曾妻就骗他说:“等你父亲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回家听到妻子告诉他这件事后,果然持刀把猪杀了。显然,曾子是在培养儿子的信用意识。

信用的心理作用是给对方以安全感,人际关系以互相吸引为前提,而这种吸引很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必须在交往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约定的聚会,要按时出席;承诺的任务,要力争完成;朋友托办的事,答应了,就要办到:借别人的款项、物品,要如期归还。这些不是无关紧要的小节,而是影响到个人信誉和人际关系的大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

信用像玻璃一样脆弱,坏了将无法修复。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就不愿意继续和他交往。每个人都乐意交往信用可靠的人,不守信用的人是危险的。要丰富我们的人脉关系,取信于人是必不可少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一个守信的人,我们就不能够轻易许下一些无法兑现的诺言。所以,华盛顿感言:“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相互帮忙,向朋友许诺是常有的事。许诺也的确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许诺的话好讲,日后兑现不了,难办。这会导致自己的“信任危机”,并会给朋友之间日后的交往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项许诺往往容易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即把以情感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变成纯粹的“物际”关系。因为“物欲”只有满足欲,没有理解欲,“物际”关系无法用情感来维系,所以“物欲”一旦不能满足,关系也就全线崩溃。所以,凡是可以避免许诺的地方,一定要避免。傅玄云:“祸莫大于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