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个富人
10348600000046

第46章 富人的为人处世谋略(4)

10岁那年,彼得·林奇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结束了,父亲经诊断确认,患上了晚期癌症。

癌症是一种不治之症,经确认后的人大都会在短时间内死去,彼得·林奇的父亲由于拼命的工作,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机会,以至在得病后很快就一病不起。

这场变故来得十分的突然,家中的经济状况马上陷入了危机。他们这个家庭,父亲是惟一挣钱的人,父亲不能工作后,家中很快就一贫如洗。

最后,彼得·林奇的父亲没能过上彼得·林奇11岁的生日。

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们,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也就此衰落了。

母亲不得不外出工作,在当时那时代,妇女外出工作不会有很高的酬劳。母亲辛勤工作的收入难以维持一个家庭所必须的开销。而且受过中等教育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前途,坚决不让彼得·林奇辍学,而且还要让他上最好的学校。

彼得·林奇也想接受高等教育,但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他们。

在美国生存,只有靠自己,人们只崇拜成功者,并不同情失败者,要想依靠别人的无私帮助来使自己成长是万万不可能的。

彼得·林奇和他的母亲也是坚强的人,他们承受住了这次打击,为了减轻母亲的经济压力,彼得·林奇决定去找个半天的工作,以帮助家里渡过难关。

彼得·林奇找了布雷·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的经理,俱乐部的经理以前自然认识彼得·林奇的父亲;他很同情彼得·林奇幼年丧父的遭遇,而且11岁的彼得·林奇在高尔夫球场上厮混多年,熟悉高尔夫球的规则,也是一位相当合格的球童,于是就雇佣了他。

布雷·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实行的是会员制,它的成员都是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这些人都是资产阶级,有钱又有闲,当他们击出一个臭球而需要球童去将球拾回之时,常常会慷慨大方地给球童们小费。另外,球童们还负责替这些人背高尔夫球球杆,每当他们离去之时,也会用不菲的小费酬谢球童们为他们付出的劳动。

乔治·沙利文先生是菲德利蒂·麦哲伦公司的总裁。麦哲伦公司是一家管理公众基金的大公司,在美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

乔治·沙利文先生同吉尔公司、宝丽来公司的老总是好朋友,常常结伴到布雷·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来打高尔夫球。

乔治·沙利文是一个乐观大方的人,典型的美国男子汉,要在早些年,他一定会是个出色的西部牛仔。

“小孩,我以前见过你?”他在第一次看见彼得·林奇这个球童时,这样问彼得·林奇。

“是的。”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彬彬有礼的回答令乔治·沙利文很是喜爱。高尔夫球场上的球童大多是些家庭贫困而不得不出来打工的儿童,没有受过太好的教育。而彼得·林奇不一样,他是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长大的,就读于波士顿地区比较著名的有教养的儿童学校。所以尽管他现在沦为打工者,仍然显得与众不同。

“哦!彼得,你以前可不是在这儿拾球的?”

乔治·沙利文先生可能并不认识彼得·林奇的父亲,因为他们不是一个社交圈子里的人。但他似乎认得彼得·林奇常随父亲到高尔夫球场上玩球。这家俱乐部离彼得·林奇的家很近,彼得·林奇就有常到高尔夫球场上的机会。

“是的。”彼得·林奇仍然不卑不亢地回答。

乔治·沙利文先生是一个何等精明的人,他虽然并不了解彼得·林奇家庭的变故,但仍然可以估计到个大概。在美国,一个家庭的兴盛与衰落是司空见惯的事。亿万富翁尚且如此,何况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

乔治·沙利文先生没有继续问下去,他知道这个小球童肯定有着一段悲惨的经历,但他很喜欢彼得·林奇的聪明和这种在逆境中能够坦然面对的态度。

“你跟着我吧!替我背球杆。”

于是,彼得·林奇几乎成了乔治·沙利文先生的专职球童,只要他到高尔夫球场,陪伴他的球童总是彼得·林奇。

乔治·沙利文也许最初更多的是出于同情,每每叫彼得·林奇跟在他身边。当然他付小费时也并不比付给其他球童的更多。乔治·沙利文先生有典型的美国作风,他不会因同情而施舍自己的钞票,所以尽管他很喜欢彼得·林奇,但并不想让自己的同情使彼得·林奇感到羞耻。

这就是美国人对金钱的态度。

乔治·沙利文先生不会多给也不会少给,这是对彼得·林奇人格上的一种尊重。

乔治·沙利文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每当打完一个左曲球或者右曲球时,总会得意地吹嘘一下自己在股票投资中刚刚取得的胜利,每当这时,11岁的彼得·林奇总是听得入神,这令乔治·沙利文先生十分惊奇。因为其他的球童对此都显得漠不关心,而彼得·林奇不但聚精会神地听着而且好像听懂了。

“彼得,你是在听我们说话吗?”

“是的,先生!”

“你能够听懂?”

“不,我不知道。”

彼得·林奇的坦诚使乔治·沙利文更加喜欢。从此,他对彼得·林奇不再有丝毫的同情,而是不经意地提携他。这些在彼得·林奇以后的经历中将会得到证实。

当然,彼得·林奇在股票上最初的知识并不是完全从乔治·沙利文先生那里得来,其他的俱乐部成员在无意间的谈话也对彼得·林奇有很大影响。

不过,这些人可能没有注意一个11岁的球童,而乔治·沙利文先生却注意到了。

所以,每当彼得·林奇随球手们打完一轮球,就可以得到一堂有关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虽然很累,却又非常值得。后来林奇说:

“如果你想接受有关股票问题的教育,高尔夫球场是通晓有关股票交易知识的场所。因此也是交易所以外的最佳场所。”

乔治·沙利文先生不但对彼得·林奇青睐有加,并对彼得·林奇的成长有着启蒙和指导,在后来,彼得·林奇又在他的关照下进入麦哲伦公司,并逐渐显露出他对于股票投资超越常人的才华。

在彼得·林奇的心目中,沙利文先生俨然慈父一样无私地关照他,又像一个恩师竭尽全力地指导他。彼得·林奇视乔治·沙利文似慈父,也是恩师。

1977年5月,在彼得·林奇加入公司刚满10年的时候,乔治·沙利文总裁将彼得·林奇叫到了办公室,宣布林奇接任公司总裁。

彼得·林奇自然没有辜负沙利文的信任,在短短的10年内,他将公司的总资产由2000万提高到90亿美元,自己也赢得了“华尔街第一理财家”的美誉。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除了有自身的实力外,机遇也相当重要。彼得·林奇选择去布雷·伯雷高尔夫球场当球童,完全是出自于生活的压力,那应该是他一生中最黯淡的时光。

但是,遇见乔治·沙利文先生却使彼得·林奇这段时间的悲剧因素减低了不少。

如果彼得·林奇不是因为幼年丧父,他不会进入高尔夫球场去打工。

如果他不去打工,就不可能遇见乔治·沙利文先生,即使能够遇见,他也不可能同沙利文先生有深刻的接触和了解。

如果没有沙利文先生的悉心关照,彼得·林奇也许就不会选择金融专业,并在这一行业中取得非凡成功。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彼得·林奇就不可能成功,凭他的聪明才智,他仍然可能获得成功,但那完全可能是在另一行业,另一领域。

彼得·林奇的.路至少将是另外一种,股市上也将会有另外一种传奇,或没有传奇发生。

对彼得·林奇感到欣赏的人当中,最感到高兴的要数麦哲伦公司的总裁乔治·沙利文先生了。彼得·林奇能够获得成功,与他的大力提携是有关的。当然,麦哲伦公司也因彼得·林奇的加盟而获益匪浅。

乔治·沙利文先生给了彼得·林奇一个成功的机会,而彼得·林奇给麦哲伦公司带来了财富,这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满意的。

卡内基走向成功的恩人

卡内基果断跳槽追随斯考特先生,可以说是走出了他一生中转折性的一步。在汤姆·斯考特先生的提携和帮助下,卡内基开始涉足投资领域,并获得了初步成功。

卡内基是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在斯考特的帮助下走上投资之路的。

一天,斯考特先生问卡内基:“你能筹集到500美元吗?我的一位朋友过世后,他太太将遗产的股份卖给朋友的女儿。现在这位女子急需用钱,想把股份转让出来。是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一共10股,恰好500美元。红利是一股1元……我想你应该买它。”

亚当斯快运公司在当时是相当有实力的公司,它在波士顿、费城、匹兹堡、华盛顿、圣路易及欧洲各地都有分公司,主要经营铁路,另外还经营汇款业务和银行业务。按当时的行情来看,快运公司的股票的确也算是稳涨的股票。

尽管如此,500美元对卡内基来讲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不久前卡内基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钱已经差不多花光了。并且,他们每年还要付房款给舅舅,而房款的总价恰好是500美元。

“斯考特先生,我现在实在是筹集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卡内基只能婉言谢绝了斯考特的好意。

“没关系,我先替你垫上,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买下来。”斯考特斩钉截铁地说。

第二天,斯考特先生有些为难地问卡内基:“对不起,他们非600美元不卖,你还要不要?”“要!我一定要!请代我先付600美元!”尽管这意味着要冒大风险,卡内基仍下定了决心。

卡内基当即写了一张610元的借据,并注明还款期限为半年。他用借据和股票作担保,交给了斯考特。10美元是600美元借款的利息。

为了还清借款,卡内基一家省吃俭用,半年内便积存了200美元。卡内基的母亲玛琪又用房子作抵押,以8分的高利借回400美元。还款期限到时,卡内基把600美元本金如数归回了斯考特先生。

不久,卡内基投资的股票得到10美元的红利,他将其交给斯考特先生作利息,还清了斯考特先生借给他的全部本息。初尝投资获利喜悦的卡内基,沉浸在“我也是资本家了”的成就感中。他的眼光开始寻求更大、更有前途的投资项目。他对他的朋友们讲:“这里有下金蛋的鹅!既然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就应在这个机会均等的开放社会中,专心一意地寻找金蛋。”

这是卡内基生平第一次大投资,此时的卡内基年仅20岁。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斯考特先生高升,做了阿尔图那事业总部部长。当时,随着铁路工程的进展,阿尔图那的调车场以及修理场扩大了,事业总部由此而变为实际的营业中心。对于斯考特先生而言,这次升职意味着进入了直属董事长的中枢部门,他的地位越发重要了。

斯考特又想到了卡内基:“愿意随我一起去阿尔图那吗?做总部秘书,月薪55美元。”

月薪55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比卡内基当时的月薪整整高出20美元!卡内基自然是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月薪一下增加了20美元的卡内基回家告诉母亲:“您不用再做副业了。”

斯考特先生和卡内基只身前往阿尔图那,同住在调车场附近的一家旅馆。从此,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卡内基从事的新工作,主要是对劳工的罢工采取对策。卡内基在新岗位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铁腕”能力,解决了多起劳工罢工事件,为斯考特先生站稳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阿尔图那不久,卡内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又找到了一次“下金蛋”的机会。

一天,卡内基为参加一位朋友的葬礼匆匆忙忙赶到火车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一名男子走向他问道:“您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卡内基先生吗?我叫伍德拉夫。”

“没错,有什么事吗?”卡内基诧异地盯了一眼眼前这个陌生人。

“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的董事长艾加·汤姆逊让我来找您的,我想请您看看我发明的产品。我认为我的产品是很有前途的,因为此后铁路将迈入长途时代,我设计的这种卧铺车可供旅客夜间旅行之用,非常方便。”

伍德拉夫一边说一边将模型递给卡内基。

这是一辆造得相当精致的模型车,车内两侧各有一组面对面的两个木制座位。由于当时的客车,两侧仅有前座,并没后向的座位,所以这种面对面的构思,在当时看来是很奇特的。

这种车还有一个好处,到晚上时,可以将这种对面座位铺上装有弹簧的垫子当床铺。而且车窗上还另藏有一个床铺,只要将专门设计的橱柜往外拉,床就出来了。这个床是用锁吊撑在柜子中的,因此白天可以把床垫和毯子藏在柜子中。

“的确是个巧妙的设计,我会尽快向斯考特先生汇报,请留下您的地址,以便联络。”

斯考特先生得到情况后,立即派人把伍德拉夫请来。斯考特一看卧铺车的模型,当即被这种巧妙设计所吸引:

“伍德拉夫先生,请尽快制造两节来看看。”

“好的,但请付我设计费和专利权使用费。”

“没问题!”斯考特先生对这种新式卧铺车信心十足。

卧铺车很快就被制造出来,斯考特先生看后相当满意,当下达成购车协议。

这一次,斯考特先生又帮卡内基抓了一次绝好的投资机会。

在与伍德拉夫先生签购车协议时,斯考特先生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即在伍德拉夫即将开办的卧铺车厢制造公司中,卡内基必须拥有八分之一的股份。

伍德拉夫为了能拉到宾夕法尼亚铁路这个大客户,不仅爽快地答应了这一条件,还允许卡内基分几年付清八分之一的股金,每年仅付217.5美元。

这的确是一个诱人的投资方式,尽管在当时看来,身为铁路事业总部长秘书,利用增加卧铺车订货来取得包商的股票是一种渎职的行为。但卡内基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这确实是值得投资的事业,是“鹅生金蛋”的好机会啊!

卡内基找到一位银行的朋友,申贷了第一年必须缴纳的217.5美元。

卧铺车厢制造公司成立后,生意果然红火,不只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签下卧铺车订单,其他公司的订单也雪片似飞来。卡内基200余美元的投资,在一年之内就分到不下500美元的红利,实实在在地捡了一个大“金蛋”。

卡内基24岁时,即1859年秋天,斯考特先生晋升为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副董事长。斯考特先生即将到费城去上班,临行前他已推荐卡内基为匹兹堡管理局长,他告诉卡内基:

“我走后,匹兹堡管理局的职能将扩大,宾夕法尼亚地区会进入你的管辖之下。你的年薪也将提到1500美元。”

年仅24岁的卡内基当上了匹兹堡铁路管理局局长,这无疑标志着他的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卡内基一上任就把16岁的弟弟汤姆聘为自己的秘书,同时,把原来的房子卖掉,举家搬迁到一个高级住宅区。

从此,卡内基开始了自己成为“钢铁大王”的历程,而他的第一步,则仰赖斯考特先生的大力提携。

让别人相信自己能赚大钱

“白手起家”是每个创业者的梦想,然而真正的“白手”是没有的,许多创业者在事业开始之时,虽然资金很少,但总算有点“资本”。

此外,还有许多富人在创业时虽然没有多少资本,但却能获得资本的青睐,因为他们有能力让投资者相信自己能够赚大钱,从而获得资本的支持,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威尔逊:让投资者看到赚钱效果

如今创业,如果你没有资金,可以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但是,精明的投资者会考虑投资回报,并不是什么股票都会买,总之要投资者相信你的公司会赚钱,他们才有可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