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处事全书
10349000000036

第36章 张驰有度,做个糊涂的精明人(7)

行走于社会,搏击于商海,你会有许多与别人相持不下的机会。这时,你可以利用“沉默”这一策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一个服装厂的老板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购买他的一台旧机器,他感到非常高兴。经过仔细核算,他决定以1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并想好了理由。

当他坐下来谈判时,内心深处仿佛有个声音在说:“沉住气。”终于,买主按捺不住,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机器进行褒贬。

卖主依然一言不发。这时买主说:“我们可以付您12万美元,一个子儿也不能多给了。”不到一个小时,买卖成交了。

人们往往不善于等待,而等待往往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一种策略。有时片刻的沉默会产生奇特的效果。

国庆节后大甩卖期间,杨采妮去退货。柜台前挤满了顾客,杨采妮要求退钱,售货员正忙得不可开交,告诉她电器售出一概不退,然后就去为其他顾客服务了。杨采妮一声不响地拿着电器在柜台前等候。

10分钟后,售货员又走了过来,杨采妮面带微笑,依旧在等待。售货员也只顾在柜台前忙碌,杨采妮还是沉默不语。又是10分钟过去了。这时,售货员什么也没说,拿起电器走了。大约5分钟之后,她回来了,而且,还带着钱!杨采妮的耐心和温文尔雅的沉静得到了回报。如果她大吵大闹的话,也许什么也得不到。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在神态上表现出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以此来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出底牌。如果你神态沮丧,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只能是自讨苦吃了。沉默只是人们表达力量的一种技巧,而不是本身就具有优势力量。

适时地保持沉默不仅是一种“心计”,而且也有实际的好处。常言道:“沉默不会使人后悔。”一位女士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她说:“当我们第一个孩子出世时,我丈夫由于工作繁忙,对我和孩子疏远了,这样几周以后,我感到筋疲力尽,并想大发雷霆。一天我给他写了封充满怒气的信。然而不知为什么我没把信给他。第二天,丈夫提出要给婴儿换尿布,并且说:‘我想我现在应该学会做这些事了。’尽管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改变想法,但还是非常高兴地把信撕了,并暗自庆幸我给了他时间。一场争吵就这样避免了。此后,他一直对我很好。”

《谈话的艺术》的作者、心理学教授格瑞德·古德罗解释说:“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在日常交往中,沉默往往会给你带来益处。在某些场合,沉默不语可以避免失言。许多人在缺乏自信或极力表现得礼貌时,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不恰当的话给自己带来麻烦。

正确的交流由两个方面构成:既被人关注,又关注别人。安静、专心地倾听会产生强大的魔力,使谈话者更加心平气和、呼吸舒畅,连面部和肩部都放松下来。反过来,谈话者会对听众表现得更加温和。

过去,心理学家常常认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讲出来,告诉别人,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有时更需要忍耐和沉默。

你必须认识到沉默与精心选择的词具有同样的表现力,就好像音乐中心音符与休止符一样重要。沉默会产生更完美的和谐,更强烈的效果。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因为急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

不放过万分之一的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也有可能成就你的美好前程。

甘布士在成为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之前,有一次,他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妥车票,这时恰值圣诞节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购到。

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次的车票?

车站的答复:全部车票都已售光。不过,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好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

车站反复强调了一句,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赶到车站去,就如同已经买到车票一样。

夫人问道:“约翰,要是你到了车站买不到车票怎么办呢?”他不以为然地答道:“那没有关系,我就好比拿着行李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到了车站,等了许久,退票的人仍然没有出现,乘客们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涌去了。

但甘布士没有像别人那样急于往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大约距开车时间还有5分钟的时候,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病得很严重,她被迫改坐以后的车次。

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到了纽约,他在酒店里洗过澡,躺在床上给他太太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在电话里,他轻轻地说:

“亲爱的,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后来,甘布士成为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见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的。”

很多人之所以平庸一生,无所作为,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而错失了许多机会。凭你多大的勇气,凭你多勤勉的实干精神,没有机会的配合,你也难做成事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也有可能成就你的美好前程。

当然,要想把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必须具备一些必须的条件:一是目光要长远。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看见树叶,就忽略了整片森林。二是必须锲而不舍。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假如这些条件你都具备了,那么有一天你必将取得成功,只要你肯付诸行动。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有不少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理由是: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根据以上两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但是正是这看似渺茫的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往往能决定你做事的成败,抓住它你就等于迈进了成功的大门。

机遇是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没有准备,她又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要把握好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可不那么容易,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凡事往好处想的人,才能视困难为机遇和希望,才能赢得人生与事业的成功。如果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放弃和退却,那么,再好的机遇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心计的人会紧紧把握机会,哪怕只有万分之一,也会努力去实践,去拼搏,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保留上司的空间

和上司相处,各人有各人的门道,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方法,但比较的方法,是在工作上留一点空间给他。

有个朋友曾当过几年兵,在他服役受训的时候,打扫营区是每天例行的工作,可奇怪的是,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打扫,几乎连蚂蚁屎都扫掉了,等到营长来巡视时总还要说哪里不够干净,哪里还需要加强,让他纳闷不已。打扫营区如此,保养武器也是如此,营长总是能抓到他们的“毛病”。

在他当连长前,营长为他揭晓了谜底,营长说,如果营长每次都满意,士兵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懒惰的情绪;其次,没毛病也要找出毛病,是为了凸显营长的权威,以方便领导统御,不要让士兵觉得你好说话而敷衍你。

下部队当连长时,这位朋友充分活用营长的领导哲学,发现效果还真的不错。

当然,在社会上做人和在军中带兵不太一样,军中讲究的是服从,而在社会上根本就不一样了,做上司的若没毛病还要找毛病,那么他自己难混,下属也会很难混,弄不好会两败俱伤。

一走人社会就当上司的人并不多,若有此机会也只是个小头头,在这个小头头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上司。和上司相处是一门学问,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少受很多气,少走许多弯路,也有助于事业的开展。

每个人工作的目的之一都是为了生活,当上司的也不例外,你怕被“冰冻”,怕丢工作,怕被“刮胡子”,怕不受信任,上司的心情其实和你完全相同,只不过他怕的和你怕的有一些不大相同,因为他还要带领下属,而下属就是他怕的原因之一:你能力不强,他怕事情做不好他要承担后果,动摇了他的领导地位,。当你的能力太强时,当上司的为了“安全”,也为了他的“江山”,他会不断地打击你,挑你的毛病,搁置你的计划,阻断你向上沟通的渠道,甚至恶意地挑拨你和其他同事的关系,最恶劣的还有栽赃、夺权等手法。总而言之,如果他受到他的上司的支持,那么他要找你的毛病总是有办法的。如果你根本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被这样子对待不是很冤枉、不值得吗?

让我们来思考那位营长的话,他没有毛病也找毛病是为了领导统御的需要,那么如果我们能让上司在领导岗位上有安全感,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所以,做下属的一定要有点“心计”,要知道留一点空间给你的上司。具体做起来就是:

1.事情不要做得十全十美。最好在不很重要的地方犯个小错,或留下一点缺憾,好让你的上司来“指点”一番。能找出毛病来“指点”,表示上司的能力还是高过你,那么他就放心了。

2.不要忘记称赞你的上司。下属需要上司称赞,上司其实也需要下属称赞,尤其是在上司的上司也在的公众场合。你的称赞一是表现了你的服从,再者就是间接替你的上司做了公关,他不高兴才怪呢。

3.时时向上司“请教”。明明你懂得比他还多,你还是要尊重他的职位,和他讨论某项计划,请他给你一些“指点”。上司看了你的这种行为,当然就放心了。

不管怎么做,切忌日中无人,尤其当你能力很强的时候;留一点空间让你的上司立足,给他一些“帮助”’、“指点”你的机会,这是做人的“心计”,也是求生存的方法。

学会隐藏情绪

有“心计”的人,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角色,以适应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的人际交往。

有一些做大生意的成功者,常常都具有“变脸”的功夫。比如有人在他办公室的会客室等他,隐约听到他在电话里怒声和别人争吵,也许心想,来得真不是时候!

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竟然满脸笑容,看不出任何刚刚和人争吵的痕迹。

坐不到一盏茶工夫,有员工进来问他事情,他立刻摆上一张严肃的面孔,连声调都充满了权威。

离开他的办公室,想想看,他用笑脸接待客人,当客人离开后,他会换上哪一张脸?而他用来接待客人的笑脸是真的笑脸吗?还是根本是皮笑肉不笑的笑脸?

不管如何,变脸功夫有其必要性。试想,如果他用刚刚和人吵架的怒脸来接待客人,话说得下去吗?没弄好,客人也要和他吵架哩!而他若老是和颜悦色,恐怕员工也会失去对他的敬畏吧!

从世俗来看,这种“变脸如翻书”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捉摸,缺乏一种真诚;但从现实来看,随环境的变化而翻脸,也不失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

拥有变脸的功夫,在社会生活里有如下的好处:

1.隐藏自己的秘密。你的情绪如果老是写在脸上,喜怒毫无掩饰,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有心人只要用话一套,你就可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来,这是比较犯忌的。对于这种人说得好听一点是率直如赤子,说得难听一点是对情绪秘密缺乏把关力,将给人留下“办事不牢靠”的印象。

2.避免别人误会你的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的反效果。例如,若把刚刚跟人吵架的怒容拿来面对客户,客户如果不了解,会误认为你对他的来访不耐烦,你若无合理的解释,恐怕对方拂袖告辞了!同样,在不该严肃的场合严肃,在不该轻松的地方轻松,也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别人误解你。

具有变脸功夫固然重要,但要学到这功夫并不容易。因为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都是难以掩饰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该哭就哭,欲怒则怒的地步,这种变脸的功夫可说已出神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