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处事全书
10349000000049

第49章 脚踏实地,在取舍中觅得突破(12)

好莱坞影星英格丽·褒曼就是用激情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她当时是瑞典电影界的新秀,天生丽质、朴实无华的英格丽·褒曼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及对表演无与伦比的忠诚赢得了荣誉,让观众留下永不湮没的记忆。来自纽约的报纸曾经对她作过如下评述:“英格丽·褒曼小姐是观众眼里的绝代佳人,她不用化妆品足以展露玉容花貌,她有时会突然面红耳赤;她不雇报界代理人,她看电影亲自排队买票。总之,她的举止与常人决然不同。这位脸蛋像红苹果一样儿的少妇,既像新捏的瑞典雪球一样洁白无瑕,又像走近餐桌头一次品尝斯堪的纳维亚式小吃的农村姑娘一样儿天真朴实,她身居好莱坞明星的殊荣地位,对观众倾倒好莱坞的那股狂热却一无所知……”水银灯下是她的主战场,她跑遍了整个世界,她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她幼时的理想,献给了艺术,面对人们的颂扬,她总是平静地报以会心的微笑,轻轻地说一声:“我就是英格丽·褒曼,谢谢……”

在英格丽·褒曼11岁时,父亲第一次带她去上剧院,在这之前,她曾跟父亲去看过几次歌剧,她什么也没看懂。可她第一次看话剧却着迷了,她的两只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第一场帷幕刚落,她就转过脸去对爸爸嚷嚷起来,整个剧院都听得见她的声音。她兴奋激动地对父亲说:“爸爸,爸爸。我要干的就是这一行!”

1933年秋,英格丽·褒曼成为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学校的学生。英格丽·褒曼的表演勇气大得令人难以置信。她本是个羞涩腼腆的姑娘。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从来不敢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要是有人提起她的姓名,她都会羞得脸红。但是登台表演却是她心驰神往的,在舞台上她就成了另一个人。

走近电影圈的第一步,英格丽·褒曼碰到继母葛丽塔。葛丽塔正在学习音乐和演唱。英格丽·褒曼便央求她说:“哪天请带我一起去好吗?让我也见见世面,开开眼界,明白电视空间是怎么拍出来的。”

葛丽塔安排得格外周到,给她找了个充当一个临时演员的差事。拍完一个镜头的英格丽·褒曼舍不得就这样离开。她继续保持着他着妆的模样,又接连从一个场景跑到另一个场景,拍了几个镜头,像走火入魔一样。她享受了一生中最痛快的一天。

她演出的第一部电影是《僧侣桥的伯爵》。这是一部喜剧片,她没有演好,差一点演砸了锅。第一部影片拍完后,瑞典电影制片人的所有制片厂和管理人员都知道他们发现了一个有希望的年轻女演员。他们一起竭力劝导英格丽·褒曼,要她重新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既然瑞典电影制片厂有那么多大好良机唾手可得,何必非要再在戏剧学校里待下去不可?这乃是通往功成名就的一条捷径,在戏剧学校是得不到这种机缘的。英格丽·褒曼也倾向于听从他们的劝告。活生生的现实早已清楚表明,那所专业学校看重的是资历,而不是才能。离开皇家戏剧学校以后,她并没有忽视戏剧知识课程,她开始去上戏剧知识实习课、舞蹈课、动作训练课、台词课等。教她上课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演员,名叫安娜·诺莉,60多岁。英格丽·褒曼从不间断练功,她爱学习,她觉得生活中随时随地有东西可学。

从影不到一年半,英格丽·褒曼得到瑞典报界的喝彩与赞美:“英格丽·褒曼有了伟大的突破。”她总是力求去演那些难度大的角色。其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女人面孔》。为了保持畸形脸的化妆效果,在影片拍摄中她要忍受超常的痛苦。口腔垫片磨破了牙床,使她疼痛难忍,有一次竞在摄影棚失声哭了起来。这是她有生以来最难演的角色了。这部影片引起的反响是她未曾预料的。她的巨幅照片比比皆是。她梦绕魂牵的夙愿已经实现。她向上帝作了虔诚的祷告:“亲爱的上帝,我真幸福。对您的恩情我真是感激不尽,难以回报。祈求您赐宠于我,让我就这样一直演下去吧,继续不停地演下去,把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所有奇妙惊人的角色全演个够吧。让我变成您的以演员形象出现的驯良工具吧。我要通过我的职业,通过我的表演去感化人们,使他们变得更加美好。您庇佑我演好这些角色吧,这样我才会不虚此生。”

英格丽·褒曼想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一直环绕着她成功的整个历程。年幼的她对电影的爱好,她对当演员的执著追求,都是她成功的前奏。她用她的激情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用她的激情扮演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角色。“英格丽·褒曼非但美色绝伦,令人炫目,而且技艺出众,表演富有灵感。”梦想和激情造就了英格丽·褒曼的演艺生涯。

人常常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疲倦而放弃。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这种疲惫会让人止不住地滑向虚无。

激情是主宰和激励一个人的才能的力量,如果没有激情,生命会显得苍白和凄凉。无论你是从事商业,从事科学还是法律、宗教或教育;无论你是绝顶聪明,还是资质平平;无论你是高矮胖瘦贫富,你是怎样的人并不重要,如果你希望生活得有成就感,希望生活得充实,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激情”。

有了激情,人生就有了无形的动力;有了激情,做事就有了无所畏惧的勇气。

挖掘你的潜能

在日常办事中,我们应对自己要求得更高一些,去办那些我们认为自己很难做成的事,从而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逐渐提升做事能力。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很多能力都是要靠自己深入挖掘才能表现出来的。做事有“心机”的人总是懂得如何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人死后升上天堂,圣彼得在天堂的门口迎接他,并带他到处参观。走到天堂的车房,那人看见停泊着的车辆中,有很多辆日本制造的小房车,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辆劳斯莱斯大房车。这位天堂最新的公民有点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房车而比较少有名贵的汽车,天堂怎么也有贫富的差别呢?于是要求圣彼得解释一下。圣彼得摊开双手无可奈何地说:“这有什么呢?下面的人祈祷的时候,绝大多数要求天主赐给他们日本房车,只有很少数的人敢要求拥有劳斯莱斯,所以就有现在这种奇怪的现象存在了!”

大部分人都小觑自己的能力,自己限制自己本身的发展,有小小的成就马上以为自己已经到达巅峰状态,于是不肯再冒险,坚决不再向上爬,结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潜能,错过无数向前推进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自己潜能不充分了解而因此自限的人。假如这些人能够充分了解及利用自己的潜能,那他们就可以为自己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人生。

有一个人自小就非常喜欢绘画,他常梦想自己将来会成为出色的画家。可是他的父母看见他对绘画的兴趣及天分却吓了一跳,因为他们认为以绘画为生是一件很不稳定的工作,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去劝阻孩子发展绘画的潜能。

“你完全没有绘画天分。”他们对孩子所画的图画不但不欣赏,还总是批评。渐渐地孩子开始相信自己对绘画真的没有天分,他对这个曾一度喜爱的嗜好失去兴趣,他放下了画笔。再过一段时期,他发觉自己根本不懂得作画。不久,他甚至一提到绘画便露出憎恶的神色。

孩子的父母终于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孩子长大以后,做了一名中学的数学教师,这份工作他也算称职,但他总是提不起劲投入工作,不到30岁,他已经意志消沉得想完全放弃工作,不过基于对父母及自己家庭的责任感,他咬着牙一直干下去。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有人邀请他替一本教科书画几张插图,他一拿起画笔便再也不能放下。这次,他的妻子企图劝阻他,可是他对她说:“我的父母已经尝试过强迫我放弃心爱的嗜好,我错误地听从了他们,而因此浪费了我的潜能。我绝不能重复这个错误了。”

不久,他辞去了教书的工作,专职替人画各式各样的插图。他不停地画,希望不久可以举行个人画展。他说:“现在我才觉得在真正地生活。”

后来,他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画家。

许多时候,父母、老师及其他长者,会为了我们将来有安定的生活,而替我们选择一条安稳有保障的路。可是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我们的潜能,造成很大的浪费。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恐怕是谁也无法回答的。因为按照科学家的说法,人的一生只能用去其脑力的l%,也就是说,每个人还有99%的潜能有待挖掘。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是因为人都有惰性,如果可以依赖,可以不动脑筋,那么就没有刻意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来,这个现象在女性身上最为明显。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浮躁,也许是因为“男权”社会的余波,女人在社会中总是扮演依附性的角色(当然并不代表所有的女性都是依附于男性的)。可是如果一旦失去男性的依赖,女人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比如离婚的女人,因为有过失败的婚姻,对男性的信任度也下降,因此她们更多的需要靠自己的创造生活。而事实上,很多女性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原来她们离开男人会生活得更好。

因此当我们生活得不如意,觉得未能发挥潜能时,不妨问问自己:“父母为我们所创造的自我形象是否有问题?”如果你觉得的确有问题的话,那就表示你的生活方式未能将你的潜能带出来,你需要改变。

还有一种情况,当别人说:“你最在行的是做……”,“这件事找你办就能确保无误”,“我早知道你对此事的反应会如此了”,“别的你可能不行,但这个一定行”等话时,将这些话详细地用笔记录下来。做了数星期之后,要有系统地分析你的笔记,尝试问问自己: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有什么素质是其他人没有的?我做什么事情时觉得最舒服?我做什么事情做得特别好?我有什么嗜好?我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才能?有什么事情我做得特别自然?空闲的时候我会去做什么事情?你会发觉你的行为有一定的模式,原来你一直在人前显露自己某方面的兴趣及才华。这些兴趣及才华很可能是你自己以前人未意识到的,它们会带领你发掘到自己真正的潜能所在。

只有不断地发掘、了解、利用自己的潜能,才能将自己的成就推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做事要预先谋划

做事有“心机”的人,在做事之前都要预先谋划,以防在事情进行当中被弄得措手不及。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楚国和魏国求救。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救援,就派人对魏安嫠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赢。信陵君跟侯赢去告别。侯赢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赢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受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赢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强多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赢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愣,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赢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国。”

信陵君选了八万精兵,出发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齕乞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败下阵来。

秦国多少年来,没有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王龅带兵败退,还有二万名秦兵被赵兵围困住,投降了。信陵君借助侯赢周密的谋划,赵国得以保全。

信陵君一听说赵国有难,就决定带着自己的门客一起去救援,他的有勇无谋、缺乏全盘谋划的举动被侯赢阻止。侯赢从当时战况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出必须要掌握兵权才能够真正地救赵国出困境。他出计让信陵君借如姬之力窃取兵符,又推荐朱亥同去以防晋鄙不服。他思虑周全,谋划全面,终于成功地解救了赵国于危难。

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谋划,实际上就是用心在思考问题,做事情,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超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