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不仅仅是在那欢歌笑语中和睦相处,更是要在那困难挫折中互相提携,相濡以沫。有的人在无忧无虑的日常生活中,还能够和朋友嘻嘻哈哈的相处,可是一旦朋友遇到了困难,遭到了不幸,他们就冷落疏远了朋友,友谊也就烟消云散了。这种只能共欢乐不能同患难的友谊,不是真友谊。莎土比亚曾说过:“朋友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列宁也说过:“患难识朋友。”他们都十分珍重在患难中得到的友谊,把此誉为“真友谊”、“真朋友”。这是因为,友谊本身就意味着在困难时的忠诚相依。否则,友谊就毫无意义。
当朋友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应该伸出友谊的双手。当朋友生活上艰窘困顿时,要尽自己的能力,解囊相助。对身处困难之中的朋友来说,实际的帮助比甜言蜜语强一百倍,只有设身处地地急朋友所急,帮朋友所需,才体现出友谊的可贵。
当朋友遭到了不幸的时候,应该伸出友谊的双手。例如,在朋友不幸病残、失去亲人、失恋的时候,就要用关怀去温暖朋友那冰冷的心,用同情去安抚朋友身上的创伤,用劝慰去平息朋友胸中冲动的‘岩浆’,用理智去拨散朋友眼前绝望的雾障。反之,若是对朋友的不幸置之不理、幸灾乐祸,那两人之间就没有什么友谊可谈了。
当朋友遭到打击、孤立的时候,应该伸出友谊的双手。如果在朋友遭到歪风邪气打击的时候,为了讨好多数,保持沉默,或者反戈一击,那就成了友谊的可耻叛徒。正如巴尔扎克的《赛查·皮罗多盛衰记》中所说的:“一个人倒霉至少有这么一点好处,可以认清楚谁是真正的朋友。”一个好朋友常常是在逆境中得到的。假如你在遭到打击、孤立的时候,有人与你本不熟悉,但却理解你、支持你,坚决同你站在一起,那你一定会把他视为挚友,会为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到高兴。
当朋友犯了错误的时候,应该伸出友谊之手。朋友犯了错误,自己感到羞愧,脸上无光,这是正常的,也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担心攀续与犯了错误的朋友相交会连累自己,因此而离开朋友,这是自私的。友谊的价值之一,也就是在于帮助犯了错误的朋友一道前进。
友情的赢得往往也在关键的时刻,即当别人处于困顿的时刻,只要你在这关键时刻伸出你的手拉他一把,你就获得了他的好感,所以友情的赢得也要抓时机,过了这一村,就没这一店了,在这种时刻赢得的友情通常也能保持下去,而不是一时之交。
应妥当说玩笑话
相熟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不免开开玩笑,互相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玩笑过头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大家不欢的事情也常常遇到。有些人就因此认为谈话时开玩笑一事应该避免,这未免也过分了,但玩笑话还是应该慎重说,原则是只搔到痒处,不可触及痛处,开玩笑之前,一定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对零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普通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种,狡黠聪明;第二种,敦厚诚实;第三种,则介乎上列两种之闻。对第_种人,即狡黠聪明的人开玩笑,他不会使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高下。第二种人,敦厚诚实者,则无还攻之计,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所见于外表的,不是道貌岸然,凛然不可侵犯,就是无可无不可的,喜欢和大家一起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气绝好,不致动怒。对第一、二两种人,你可以先看看对方情形,而知道能否开玩笑,惟有介乎两者之间那种人,应付要最小心。这种人大概也爱和别人笑在一起,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机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则变为恼羞成怒、反目不悦,如果是女的就独自痛哭一顿,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之前,要先认识对方,最为妥当。
其次,要适可而止。开普通玩笑,说过一两句就算了,不要老是专门戏弄一个人,也不要连续取笑下去,那么普通十之八九都可以忍受,若专对一人不停地进攻,则一般都不能忍受。
开玩笑本来无所谓顾虑到对方的尊严,但使对方难过、伤心之事,亦非开玩笑之话题,这就是不要触及痛处。你笑你的同学考试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亲戚做生意上当而吃亏,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跤……这些都是需要同情的事件,你却拿来取笑,不仅会使对方难以下台,且表现出你的冷酷。同样地,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做你开玩笑的资料,如斜眼、麻面、跛足、驼背等等,别人的不幸,你应该给予同情才是。如果谈话中的人,有一位是生理上有缺陷的,那么,最好要避免易使人联想到缺陷方面的玩笑。
例如,有一天,三四个朋友聊天,其中有个女孩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不愿扫她的兴,都说很不错。这件事使小吴想起一个玩笑,他就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这位老小姐——我们要知道她是近视眼——看到店老板光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立刻她听到一声闷叫声:“糟糕!”店老板叫道:“保险丝又断了!”
接着是一片笑声,孰料事后竟未见到这个女孩戴过眼镜,而且碰到小吴再也不和他打一声招呼。
其中的原因不难明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小吴看来,他只联想起一则近视眼的笑话。然而,对方则可能这样想:“你取笑我戴眼镜不打紧,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我老吗?上个月我才24岁!”
所以朋友之间即使相熟,有时为了调节气氛说些笑话,拿其他人开开玩笑也无伤大雅,但是一定要拿捏好,恰当适度。玩笑虽好,但要慎重。
交友要有礼有节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些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最终还是散了,有的缘尽情了,有的则不欢而散。
虽然朋友失去了还可以再交,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大损失。为了避免失去朋友,让多年的友情随风而散,方圆交友的原则值得考虑——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数愈是频繁,这种差异就愈是明显,经常形影不离会使这种差异在友谊上起到不应有的作用。因此,交友不要过往甚密,一则影响着双方的工作、学习和家庭,再则会影响感情的持久。交友应重在以心相交,来往有节。
友谊不是爱情,你如果希望朋友像妻子一样对你忠贞不二,这是不可能的,爱越专一就越甜蜜,友谊则不一样,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不是仅有一条狭窄的胡同,友谊本来就是很多人的事,朋友多了苦恼会少,朋友少了苦恼会多。你应该看到这一点。你是这样,你的朋友也是这样。
密友之间交往的艺术与夫妻之间相处的艺术有些共同之处,正如一对处于“蜜月期”的新婚男女一样,当两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触碰彼此的差异和缺点,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得越来越多,结婚之前,他们一直在求同,眼里闪烁的总是对方的优点,而经过一个阶段后,求同的动力变小,差异就显露出来。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直至最后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人离情散。
过分的依赖会损害你和朋友的关系,而且是双方的,朋友并非父母,他们没有指导和保护你的义务,他们能给你支持,但不可能包办代替,你必须清楚,他只不过是朋友而已。
你自己不能做决定,缺乏主见,就会使你受到朋友正确或错误的意见的影响。为此,你应该立刻决定,摆脱对朋友的依赖。
有的朋友正相反,他们不可抗拒,盛气凌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总喜欢指手画脚,不管朋友的想法如何,都要求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做法无异为友谊的发展埋下了不祥之笔。
如果你想对朋友说“你应该”、“你不应该”、“你最好”、“你必须”那么你无疑是想控制朋友的生活,这种做法,会使朋友感到很不愉快。
如果你是被控制的,不要认为有人为你操心一切是再好不过的了控制你的朋友不是知心的朋友。一旦你把自己从他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就会出现奇迹,你和朋友就会变得平等。
朋友之间不能毫无顾忌。正如安全的地方,人的思想总是松弛一样,在与好友交往时,你可能只注意到了你们亲密的关系在不断成长,每天在一起无话不谈。对外人你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之间没有秘密可言。”但这一切往往会对你造成伤害。
好友亲密要有度,切不可自恃关系密切而无所顾忌,亲密过度,就可能发生质变,好比站得越高跌得越重,过密的关系一旦破裂,裂缝就会越来越大,好友势必会成冤家仇敌。
莫打听隐私。朋友要保守秘密并不是对你的不信任,而是对自己负责。你同样也需要保守自己的秘密,这一切并不证明你和好友间的疏远;相反,明智的人会认为,如此双方的友谊更加可靠。’在你朋友觉得难为情或不愿公开某些私人秘密时,你也不应强行追问,更不能私自以你们的关系好而去偷看或悄悄地打听朋友的秘密,因为保守秘密是他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凡属朋友的一些敏感性、刺激性大的事情,其公开权应留给朋友自己。擅自偷听或公开朋友的秘密,是交友之大忌。
给朋友面子。维护朋友形象是你和朋友都应该做到的,这种方式犹如给你们的亲密关系罩上一层保护膜,让友情在那里滋润成长。
而现实生活中,牢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以密友相称的人为了证明一切,把当众指责、揭露看作一种证明的手段,往往导致友人的不满。
“朋友的形象是你们共同的旗帜,不论关系多么亲密,请你不要砍伐它。”
亲密的友谊,不应该是粗鲁的、庸俗的。在理解和赞扬声中,友谊会不断成长。
所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与其因为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适度保持距离,“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矛盾。但运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如果距离过大,就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实在挤不出时间,这样很容易忘了对方,因此,一对好朋友也要经常打个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一般的朋友,最后变成只是熟人罢了,两人的友情等级会逐渐递减!
善于广结朋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方圆交友的人要善于储存朋友。人与人之所以会成为朋友是因为在友谊中彼此能收获一份美好的情感或其他想收获的东西。所以要收获友情,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能给予别人什么。
卡耐基有这样一位朋友,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却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个很会体贴他人的人,他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只要你说要上他那里玩,他都会表示万分的欢迎,希望你能在他那儿住几天。背地里,无论是多么拮据,内心多么苦恼,他都好像随时在等着你的来临,热情地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为你准备些小礼物、土特产。
无论是多么忙碌,他都不会表现出你的来访对他会是一种麻烦和困扰。就连平时最害怕打扰朋友的人,也会常去他那坐坐。他说:“像我这样既无学历,又没财力,更没有人事背景的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在有不足为外人道出的辛苦。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不能不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愉快与益处。”
事实上,以前的他,是孤独的,别人都不愿理他、与他往来。他一直忍耐着寂寞,努力奋斗,度过那段日子,而他也就在其中学会了与人交往之道,比如给别人某些方面的益处,别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所谓某些方面的利益,有时是精神方面的,有时是物质方面的,总之,别人得不到益处,是不会来接触他的。
朋友交往之道,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只想索取是无法交到朋友的。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他也想能成功地做出某些事情来。但是,当他与别人来往的时候,首先就会考虑这个人对自己有什么利用的价值。也许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会比较容易;也许与这个人做朋友,他会教给致富之道;也许这个人会将土地廉价出售给自己,也许会将办公室借给自己。他就是如此这般地,对周围的人怀着期待之心,算计之意,认为与自己接触的人,都会带给自己某些利益这样的人太过急功近利,不要说能交成多少朋友,即便是有些朋友,到头来也会渐失人心,成为孤家寡人。
其次,交朋友不能太挑剔,这样才能广交朋友。固然,我们都推崇交“知己”、“好友”,但是朋友有很多类型,分离疏远近,多交各种类型的朋友才能编织更大的人际关系网。我们不但要有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地结交那些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身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
还要注意的是网罗你的朋友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太操之过急,否则就会“吓跑”朋友。
布朗先生参加一个社交聚会,交换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见过面,也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因为那位“朋友”名片设计特殊,让他印象深刻,所以记住了他。
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目的,只是和他东聊西聊,好像两人已经很熟了那样。
布朗先生不高兴,因为他和那个人没有业务关系,而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打电话来聊天,让他有被侵犯的感觉,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以这位“朋友”来看,他有可能对布朗先生的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铺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际交往中的忌讳——操之过急。
我们要遵循的法则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还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则是渐进的,而且是长期的、对方不知不觉的。这样才能如你所愿地交上朋友。
最后不要私下判断谁对你重要、谁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第一印象往往是最不可靠的,所在在未与人交往一段时间之前,不要立即对一个人妄加判断。同时,也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闲言碎语,让自己保持一个开朗的胸襟,以眼见的事实客观地去评断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有一个交友的广泛空间,才能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交你想交的朋友。
卡耐基认为,人要想立足社会、出人头地,千万不能“友”到用时方恨少。不论眼下如何,随时随地广结人缘,先多“储存”些朋友再说,这一种人是最聪明的人。
“贵人”是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