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方圆全书
10349300000028

第28章 方圆之中恪守人格(6)

明代《郁离子》一书中有如下一则故事:济阳某商人过河沉船,他拼命呼救,渔人划船相救。商人许诺:“你如救我,我付你100两金子。”渔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渔人斥责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责渔人贪婪。渔人无言地走了。后来,这个商人又乘船遇险,再次遇上渔人。渔人对旁人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众渔人停船不救,商人淹死河中。这就是言而无信的后果。

古人崇尚仁、义、礼、智、信。信是立人之本,凡事应该以信誉为基础,只有具备了信誉这一良好的资本,你才能被人信赖,才能在办事时游刃有余,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当然,诚信是有原则的。诚信要建立在与人为善的基础上。我们在做到诚信的同时,还要警惕,不要让自己的诚信被别人所利用,让自己受到伤害。

做真正自由的自己

忠于你自己,做真正自由的自己,或者说保持本来面貌,其意义并不仅仅是说不要假装成某人,而是指应该完全忠实于自己内在的我——自己心目中认为对的那些。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贩卖,他在一张纸上写道:“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一个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认为有道理,就把“新鲜”两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呢?”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两个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他把所有的字全都涂掉了,他所卖的鸡蛋,也不如以前的多了。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要忠于你自己!”忠于自己,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好莱坞一位著名制片人戈德温,他并没有在哈佛或牛津等名牌大学读过书,他所受的教育,只是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进夜校所念到的那么一点点。虽然他自己并不是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可是他常常觉得上面引证的那句话,可能是走向成功的最正确的指路牌。

他在好莱坞待了许多年。见过许多想试一试时髦电影风格的男女明星,想抄袭他人风格的导演,想模仿那些成名剧作家的编剧家,以及许多想放弃自己的风格而学人家的人们,他最终给他们的最基本忠告是:“尽量表现你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内驱力在心理层面主要是认知力、情感力和意志力。人在这种内趋力的活动中相应产生三种心理需要,即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道德需要。知、意、情是和人外在追求的三种理想境界真、善、美一一对应的,所以人的认知需要、道德需要和情感需要主要表现为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生可以平凡地度过,也可以不平凡地生活,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你的成功在人家的眼里也许一文不值,感觉自己成功了就对了。

其实,只要做好自己就够了,刻意模仿别人,往往适得其反。

大家都知道“东施效颦”的故事。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很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其实东施的出发点是好的,她是想学好,想变美,但她却忘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也不明白什么是表面美,什么是内在美,如何去发掘自身优势展示自身美,做真正的自己。

无独有偶,《庄子·秋水》中也有类似的一个故事。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可他就是缺乏自信,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见有人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美。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优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他觉得摇曳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反倒不知如何迈步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成语一“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的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了。

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只要做自己就好,让自己的心自由,让自己的人生在快乐中度过。

忠于自己就是忠于成功,慎独自省

“慎独”二字,顾名思义,“慎”其“独”者也。《礼记.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者也。”《礼记.大学》中“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也是说的在独处独居的时候要能够“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同样具有慎其独处的含义。

所谓“慎独”,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解释是:“慎独者,慎其闭居之所为。”也就是在一个人的时候,仍然按照道德原则行事,不做任何有损道德品质的事。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上,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谁都难免有丑陋的一面。罗曼·罗兰说:“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自己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请你要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每一种才能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缺陷,如果不克服这种缺陷,这种才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克服这种缺陷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多加小心。应该看准究竟是什么样的缺陷,死死地盯住,就像你的对手寻找你的毛病那样。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必须学会“三省吾身”,克服自己主要的缺陷。主要的缺陷被克服了,其他的不足就会很快克服。

卢梭在少年时曾经将自己极不光彩的盗窃行为转嫁在一个女仆的身上,致使这位无辜的少女蒙冤受屈,成功后的卢梭为这件事陷入痛苦的回忆中。他说:“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好像这个罪行是昨天才犯的。”

卢梭在他的名著《忏悔录》中对自己作了严肃而深刻的批判。他敢把这件丑事公诸世人,显示了他彻底反省的坦荡胸怀和不同凡响的伟大人格。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哲学家在海边看见一艘船遇难,船上的人全部淹死了。他便抱怨上帝不公,为了一个罪恶的人偶尔乘这艘船,竟让全船无辜的人都死去。正当他深深地沉思时,他觉得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原来哲学家站在蚂蚁窝旁了。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脚上,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将这些蚂蚁全踩死了。

这时,赫耳墨斯出来了,他用棍子敲打着哲学家的头说:“你自己也和上帝一样,如此对待众多可怜的蚂蚁。你又怎么能做判断天道的人呢?”

君子的高贵品质往往在于其严于律己,尤其是在独处的时候。《成宁县志》记载了“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故事:

清雍正年间,有个叫叶存仁的人,先后在淮阳、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历时30余载,毫不苟取。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了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这番情景,便叫随从备好文房四宝,即兴书诗一首,诗云:?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接着,将礼物“完璧归赵”了。

孔子说:“躬身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

《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中,写了庞统辅佐刘备进军西川时出现的一段小插曲——刘备设宴劳军,酒酣之际,刘、庞言语不和,刘备发怒,责问并驱赶庞统:“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夜半酒醒,刘备想起自己所说的话,大悔,次早穿衣升堂,向庞统谢罪曰:“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刘备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俱失,何独主公。”刘备亦大笑,其乐如初。

本来,酒醉失言,虽然不好,但也算不得什么大错。刘备事后却一再自责,这是他自省的结果。

正直的人不会将错误掩盖,也绝不会打肿脸充胖子,他们会时时反省,不断自我完善。

反省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刍与回馈。它是把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审视的对象,站在另外一个人的立场、角度来观察自己,评判自己。

《中庸·天命章》里有这样的话:在幽暗的地方,大家不曾见到隐藏着的事端,我的心里已显著地体察到了。对细微的事情,大家不曾察觉的时候,我的心中已显现出来了。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要更加谨慎小心,使不正当的欲望不会潜滋暗长。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省能力对其为人很重要。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挥大效用。因为反省所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精进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当你克服了你的主要缺陷,你就会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

一个人有缺点和过失是难免的,只要改正,就会进步。但是,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自己对别人的缺点,哪怕很小,也看得很清楚;而对自己的毛病却不易看到,甚至有时把自己的短处误认为是自己的长处。一个人的缺点和过失,不仅有害于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和过失,除了虚心听取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的批评外,还要“三省吾身”,也就是经常自省,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执著走自己的路

人们都向往自己成为天才或伟人,但是,伟人只是人类中极少的一部分,他们的伟大是相对于平凡而言的。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只局限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之内,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伟人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做一个正直诚实、光明磊落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人人平等的。平凡的岗位,也可以体现出人生的意义,真诚、公正、正直和忠厚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可以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平凡位置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人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水平,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而不应该投机取巧、心存侥幸。自古以来都是三种人的身边常有祸事;包藏祸心,损害别人利益者,会反受其害;过分嫉妒,容不得他人的人,不被他人所容;喜爱虚名,并且不择手段去窃取他人成就的人,早晚会被别人识破揭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的美国将领——巴顿的成功秘诀就是:着眼于目标,矢志不渝。

1908年6月,巴顿实现了童年时期就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著名的西点军校学员。

学员时期的巴顿,的确非常引人注目,在他所学习的每个课题中,他都要力争第一;他极其注意军容风纪、外表仪态,他的军服上装有垫肩,不仅完全合体,而且每天洗烫,从不间断;他走起路来,昂首阔步,有军人气概;所有的体育项目以及他下功夫的其他各项活动,他都是输不起的,丝毫不能忍受被击败;在军事技术方面,贝《更是追求完全成功。

第一学年时,他全力以赴于列队操练,苦练基本功,并做到所有动作完美无缺。当时队列操练在毕业成绩中只记十五分,而数学却占二百分,但在巴顿看来,努力争取队列训练的优秀成绩,是成为军人的第一步,所以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队列操练上。到学年结束时,他的队列考试成绩虽名列第二,但数学成绩却位居榜尾,这使他留了级。做一名优秀军人是他儿时的梦,不能顺利通过考试,令他十分伤心。考试失败没有使他退缩,更激起了他强烈的追求。在重修一年级时,他没有再将其全部时间用在队列操练上,除了猛攻数学外,还悉心阅读了大量军事史、战略、战术等方面的书籍。他从初期受挫中深知,一个人除品格外,知识尤为重要。信心和果断建立在知识之上,只有对军事专业的博学,才能成为优秀将领,否则只能是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

这一年,巴顿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如愿以偿:他的课程全部合格,队列操练仍是他在班上赖以出人头地的科目,他成为学员中公认的佼佼者。

巴顿曾对密友谈起过他想在军校达到的三个目标:在军列训练中夺冠;到第四年级时升为学员副官;在田径运动项目上打破学院纪录而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他说到做到:二年级时,他升为上士学员,第三学年升为军士(此二者都是二、三年级学员中最高的军阶),第四学年真的升为学员副官。毕业时,他的队列训练第一,刷新了几项学校田径赛纪录。

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简直笨得出奇。不论是法语还是其他外语,他都不能正确地书写,成绩一塌糊涂。而且,少年的拿破仑还十分任性、野蛮。不仅如此,拿破仑还袭击比他大的孩子,脸色苍白、体态瘦弱的拿破仑却常让他的对手不寒而栗。他家里的人都骂他是蠢才,人们都称他“小恶棍”。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固执、鲁莽、不认输、谁也管不了的孩子。我使家里所有的人都感到恐惧。受害最大的是我的哥哥,我打他、骂他,在他未清醒过来时,我又像狼一样疯狂地向他扑去。”

可是,在这个遭人白眼的孩子的心中,信念的力量悄然地滋长着。他朦胧地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他还未真正地认识自己。而且,他心中有一种狂妄而任性的想法:凡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要归自己所有。一天天长大的拿破仑开始更理智更成熟地关注自己。他常沉溺于同龄人所无法想像的冥思苦想之中,他又疯狂地迷恋着各种复杂的计算,他已学会了用冷静而彻底计算过的理智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他惊奇地看到自己表现出来的出色的思考力,第一次真正地认识了自己。他的行动变得果敢而敏捷,富于抗争精神。一种崭新的渴望点燃了他生命的热情,终有一天,他明确无误地告诉自己:“是的,我具有最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权力就是我要得到的东西!”清醒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便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拿破仑在成功之路上连战连捷,势如破竹。35岁时便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

无欲则刚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提出不论是富贵的获得还是贫贱的摆脱,都必须严格地遵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来实现,如果违反道德标准,就是“不义”的行动,应受到人们!的鄙视。

楚昭王被伍子胥打垮,仓皇出逃。宰羊店的老板屠羊说也跟着昭王一起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