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方圆全书
10349300000030

第30章 方圆之中恪守人格(8)

冯异对东汉统一建国之功,是巨大的,但他从不居功。对人也特别谦让,每当同其他大将的车仗在路上相遇时,他必告诉车夫退让躲道,让别人先过。他领部队交战时,在各营之前;退兵时,在各营之后。当休战时,诸将坐在一起,都宣扬自己的功劳,以便争功多得奖赏。当各将争功时,冯异则躲于大树下,一言不发,似为乘凉休息,实为躲避争功,后来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不仅刘秀对他格外器重,他的军队,亦多愿在他麾下效力。

做人要谦虚,不可自大。我们每天都可见说“我不服这个不服那个”的人,总是看不起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而恰恰在此时有人只看到他的短处,看不到其长处。谦虚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一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发现别人的优势,知道自己的不足。老子说:“江海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社会上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懂得谦虚待人,他们真正理解世事艰难、行为处事的重要。凡惟我独尊、目空一切、夸夸其谈、不可一世的人,定是阅历太浅、磨难太少之人。有时我们总会发现一个不起眼的人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他的不平凡,他不会说我有多么的厉害,只是默默地努力着,等待着时机,而后厚积薄发,让人措手不及地看到其成就。

超越自我

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奇迹是人创造的,人的因素是关键的。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公元前99年,骑都尉李陵率5000士卒随二师将军李广利,出居延千余里追击匈奴。李广利一遇敌打仗,便大败,然后就逃之夭夭,把李陵的几千步兵,孤零零地扔给了十几万的敌骑。李陵陷入重围,他不惧不屈,接连奋战九天,虽杀敌骑五六千,终因众寡悬殊而被迫投降。时为汉武帝刘彻天汉二年。消息传出,朝野震荡。好大喜功的刘彻勃然大怒,把李陵妻儿老小悉数逮入死牢。

满朝文武,无不附和皇帝,纷纷指责李陵的不是。惟独太史令司马迁出来为李陵辩解,说他之所以不死而降,可能是另有原因。刘彻自然不悦,于是把司马迁也关入大牢,并以“诬上”的罪名,被定了死罪。按照汉朝旧例,有两种情况可以免去死罪:一是拿钱赎,二是被处宫刑。

于是,司马迁面临三种选择:接受死刑、用钱买命、被处腐刑。花钱买命,当时需要五十万钱,相当于五个“中产之家”的财产,司马迁是一个穷“太史”,根本付不出;受死,司马迁不是没有想到,并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他想到了父亲的遗命,想到了毕生的使命还未完成,他不能就此去死;那么只剩最后一条路——接受宫刑。这可是奇耻大辱,过去说,“刑不上大夫”,更何况是宫刑呢!但为了事业,司马迁忍辱偷生。出狱以后,刘彻还封他为“中书令”,名义上比“太史令”职务要高,可却是宦官担任的啊!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司马迁把这一切都忍受了下来。

正如司马迁所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因此,.能够成功的人,要学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超越自我。

只有尊自己,才能被人尊重

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才可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应该陶冶自己的情操,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

《礼记·檀弓下》记载,一年,齐国大荒,黔敖准备了些食物放在路边等候受灾的人来吃,有一个饥民眯着眼睛来了,黔敖就冲他喊道:“嗟,来食!”(“嗟”是指不客气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那饥民睁大眼睛瞪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食嗟来之食才饿到今天这个样子的。”黔敖当即道歉,但那饥民坚决不吃,终于饿死了,后来就用“嗟来之食”表示带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表现了齐国人自尊自爱、纯洁高尚的人格。

《明史·王溥传》记载:王溥,桂林人。洪武末为广东参政,他的弟弟从家里来看他,恰巧与王溥的下属同舟而行,便赠给他一件布袍。王溥知道后,让他的弟弟把衣服还回去说:“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大战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表示庆贺。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说:“我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清朝初年,反清复明势力强大,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这时候,在松江(今上海市)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是夏允彝和陈子龙。夏允彝有个十五岁的儿子叫夏完淳,又是陈子龙的学生。夏完淳自小就读了不少书籍,能诗善文,在他的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也参加了抗清斗争。后因为叛徒告密,他被捕了。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

洪承畴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

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这个叛徒,怎敢冒充先烈,侮辱忠魂!”

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灰头土脸。

1647年9月,19岁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被害。他的朋友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的墓旁,受到人们的敬仰,而洪承畴则留了个千古的骂名。

在达兰尔《你为什么没有钱?》一书中,列出了富有的标准:自爱;被爱的感觉;身体健康;充裕的收入;个人权力;工作满意程度;对他人的满意程度;自尊;人际关系。他把自爱放到了首位。因为只有懂得自爱的人才会受到尊敬。

不断充实自己

拿破仑·希尔说过:“有人因过食而亡,有人因喝多而亡,更有人因无所事事而凋零死去。”采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人的确是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路,而能通向这条路的只有一个机会:真正培养起学习和成长的乐趣。学得越多、成长越快,我们就越充实。

充实自己需要广涉群科、博采众长。宽打基础窄打墙,是读书的方法之一。

将知识基础打得广博扎实些,涉足多学科,走“通才”之路,正是对现代人才的要求。惟有如此,才有创业的坚实后盾。

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会产生辉煌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这已是当代许多志士能人的共识。一个新型人才,就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具有扩大甚至转换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尽可能掌握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做到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能够在形势多变的情况下善于在群体的协同工作中,对跨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成为使问题求得最合理解决的优秀人才。

在求学阶段,要广涉群科,坚实基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进入创造阶段,单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必然捉襟见肘,而阅读面广、知识量大的人即显出特有的优势。

南朝人江淹,自幼勤奋好学,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父亲的书房里读书吟诗,只有饭后才和小伙伴玩一会儿。因此,年长后写出了很多精彩的诗文,一时间闻名遐迩。尤其是《恨赋》、《别赋》两篇,更为历代所传诵。当时文坛尊称他为“江郎”。

后因才学超群而进宫做了官。经常一边饮酒一边挥笔疾书,几盅酒完,文章拟就,其豪情才气深得上层赏识和喜爱,曾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但是,随着官位日高,声名日盛,而自满自足,致使青年时期的文思和才华大大减退了。人们惋惜道:“江郎才尽。”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实践出真知”。意思是说,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成为你的能力!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战国时秦赵决战。赵国先用老将廉颇领军,秦将白起不能取胜,遂用反问计,散布“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的言语,使赵国君主上当,改由赵括指挥军队。而这赵括熟读兵书,纸上谈兵头头是道,可谓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然而他的致命的弱点,就是实战经验不足。结果,赵军在他的统率下轻率出战,遭到大败,40万士卒被白起一举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同时,学习需要坚持和刻苦,如果只有三分钟热度,贪图安逸,则永远也无法学到真正的本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发现地心引力的伟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仿造当时的水车动力推磨机,制作了一个相同的小小模型,在家中自行测试之后,发现他的模型也能够借着流水的动力,顺利地将小麦磨成细粉。

小牛顿心中高兴无比,第二天就将他的水车推磨机带到学校去,向同学们炫耀。水车转动得十分顺畅,引来许多同学艳羡的目光。

正当小牛顿沉醉在自己的成就当中时,突然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问他:“可不可以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具水车能够将麦子磨成细粉?它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来设计的?”小牛顿一时被问得哑口无言,他只知道制作模型,却从未想过其中的道理。这时,那个高年级的学生不屑地说道:“说不出它的原理,证明你只不过是一个手指头灵巧的笨蛋罢了!”

从此以后,不管他遇上什么事,都会在心中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当苹果落在他头上时,牛顿就思考,它为什么不往上掉?而偏要往地面掉?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只有坚持努力地求知上进,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