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亲子教育道理故事全集
10355900000023

第23章 成大事赢在做人(3)

乍一听,此人言语似有忘恩负义之嫌,然沉思之下,我不由得生出几许同情和敬意来--人并非因为贫穷便丧失自尊。这个孩子的成长固然要感谢那位富豪的关爱和帮助,但是,在媒体报道中长大的孩子,因为贫穷,因为常常被迫把这种羞于启齿的贫穷暴露给公众而受到深深的伤害,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呢?

人是有尊严的,即使是物质或者精神上陷入危机和困境中需要帮助的弱者,同样有自己的自尊。

爱心提醒:我们在献出对弱势群体的善举和爱心的时候,千万别忘尊重。

倘若拾到钱

有两个穷人,实在还不了债,趁黑夜外逃了。跑出很远,天也快亮了,两人心情也不那么急迫了,就边聊天边赶路。

其中一个说:"咱们这么走着,要是捡到一大笔钱的话,你说应该怎么办?"另外一个人说:"如捡到钱,甭说,见面分一半儿,得给我一半儿喽!"刚才那人说:"你想什么呢?钱这东西,谁捡了就是谁的,凭什么我要分你一半呢?"另一个急了:"噢,咱们一同出门,一起赶路,捡到钱了,你独吞啦!你是个贪财鬼、守财奴,根本不够朋友,你鸡犬不如,纯粹是衣冠禽兽!""鸡犬不如?你再说一遍?""说就说,我怕你呀?"话音未落,两人就扭打起来

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个人:"喂,你们这是干什么呀?到底为了什么呢?"说着,插在二人当中拉架。一个说:"你看,我们两人一块出门,这小子捡着钱,也不说分给我,要独吞!"又一个说:"我捡到的,就得归我,我愿意给谁就给谁,我不愿意就不……"话没说完,另一个伸出拳头,又打了过来:"我叫你不愿意,尝尝我这个"冲天炮"吧!"劝架的说:"你们别着急,让我帮你俩和解和解。这捡的钱到底在哪儿?一共是多少啊?"这一问,两人都傻了,异口同声地答:"还没捡到呢!"过路人说:"这不是没影儿的事吗?钱还没捡到,打的哪门子架呀?"一句话提醒了两个人,他们都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爱心提醒:专心做你手头的事吧,这才是你能抓住的实际利益。

保持清醒

车祸中受伤的汤姆逊被送进邻近高速公路的乡村医院时,已是生命垂危。医生在迅速查看孩子的伤情后,说:"孩子颅内大出血,要尽快动手术。"说完就开始叹气,因为当时医院里根本没有主刀大夫,可最近医院的医生赶来也需要5个小时。更要命的是,医院连普通的强心药品都没有。孩子处于极度昏迷状态,随时都会因中枢神经失去知觉而使心脏停止跳动!这时,汤姆逊的父母异常沉着地告诉医生:"我们的孩子很勇敢,一定能坚持到主刀大夫赶来!"

漫长的5个小时过去了,主刀大夫及时赶到医院,成功地为汤姆逊做了手术。半个月后,汤姆逊竟死里逃生般地清醒过来,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为之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孩子靠什么撑过了那休克状态的5个小时?这时候,汤姆逊的父母早已是泪流满面。原来,在没有任何药品辅助救援的情况下,为了儿子的生命中枢系统不死于极度昏迷,每当儿子的心电图屏幕上所显示的心跳变弱时,做裁缝的母亲就狠下心拿起一支缝衣针,用力地扎向儿子的血肉之躯,居然激活了汤姆逊渐渐休克的中枢神经,使他的心跳又一次恢复,一针针扎得父母肝肠寸断。这看似残酷的方法,却成功地帮儿子度过了生死攸关的5个小时,儿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汤姆逊的父母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们的孩子需要的就是随时保持清醒,不能有丝毫的麻木。"而在那特殊的环境下,惟一能保持清醒的东西就是一支缝衣针。

爱心提醒:生活中,我们往住因一时半刻的疏忽和麻木,使自己功亏一篑。此时,如果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开始麻木颓迷,就要毫不犹豫地把那支缝衣针扎向最痛的地方。

两棵树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上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绽放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体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重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石头的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掠夺果子的同时,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荏苒。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身体强壮,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根瘦小的枯木砍下,烧锅用了。

爱心提醒:--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而惟一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于是哥哥劝他说:"在家里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地走到了汉堡。长途跋涉,使他的脚上磨起了无数水泡,人也变得又黑又瘦,但是他的信心却有增无减。

困难接踵而来。虽然来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力难胜支,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住址,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渴望得到更多的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的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半年过去了,他抄写了厚厚一大叠曲谱,即将"大功告成"。那天,他边抄写一支优美哀怨的管风琴曲,边琢磨曲子的意境,竟忘了哥哥回来的时间。当哥哥发现弟弟欺瞒自己,偷了曲谱来抄,气怒交加,竟把他珍藏的抄本一页页撕得粉碎。

又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足以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尝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