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10365400000075

第75章 青海民族团结考察报告(10)

在牧场的生产活动中,接羔是最辛苦的了。有一年正值产羔季节,一大队牧工王国福却生病住进了医院。他家饲放的500多只母羊要产羔了,他妻子一个人忙不过来,蒙古族老党员加木揩一帮就是20多天,直到把最后一只羊羔产下来,每天都要不停地忙上10几个小时。

1998年冬季,牧场遭遇大旱,一个冬天没下一场雪,牧队水源枯竭,牛羊饮水困难。牧场党委组织背水突击队,到几公里外的河沟洼地破冰取水,奋战50多天。三大队土族牧工佛金财饲放的500多只母羊的饮水困难问题尤为突出,全队的牧工每天都帮他背水,把水池子装得满满的,使羊群安全度过了那干渴的冬季。

7月26日下午,在记者召集的座谈会上,各大队的支部书记和牧工代表们每讲述—件这样的事情之后,大家又总要补充说这样的事在我们牧场简直太多了,多得你根本无法选择究竟该讲哪一件好。李国胜说:“我们从没觉得这些事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讲出无数这样的事。这种事在我们牧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根本没在意这些事情有什么特别,因为我们的心早就连在了一起。”

连天绿草根连根

走进二大队牧人索南木的家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支放在屋前的那个电视卫星地面接收器。这是牧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的一个举措,现在全场每个牧户都有这样一个电视接收装置,可同时收看十几套电视节目,最多的可收到18套。

索南木家的房子是一排全封闭的瓦房,看上去已经有些年了。中间一间屋子最大,是客房,摆放着一大圈大小沙发和其他一些新式家具,三四个茶凳上都放着瓜籽、花生和糖果。

今年已74岁高龄的索南木是牧场的第一代藏族牧工,早已退休在家。牧场各族牧工,凡男满55岁,女满50岁均可退休。退休后仍可享受一切福利待遇,及时拿到退休工资。索南木一家已有17口之众,说是一家,实际上已分成5户居住了,都在他家周围,都是新盖的红瓦房。站在山坡上望着点缀在牧场上的一座座红瓦房时,真有点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人们为那一座座红瓦房取了个雅致的名字,叫“草原小别墅”。它们虽不及大都市郊外的那些别墅豪华,但在蓝天碧草间的这一份惬意和安宁都是那些豪宅所不能及的。

索南木家已买了一辆吉普车,每个子女又都有一辆摩托车,全家固定资产已超过20万元,是牧场上比较富裕的人家。坐在他家里,与索南木老人拉家常时,老人显得很激动,他虽然已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了,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他用生硬的汉话反复强调的几句话就是,各民族牧工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一个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再一个就是因为团结好。他说,他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亲眼看到了这一变化是怎么来的,但他还是常常有一种“连做梦也没想到”的感觉。他指着坐在身边的牧场政委说:“他是一个团级干部,可现在你看,他就坐在我身边,还三天两头来看我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索南木家是96351部队牧场牧工群体的一个缩影,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就像草原上的一株草,透过它你就能看到海洋,就能望见碧草连天的草原。在这个牧场采访的一两天里,耳闻目睹的一切,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民族团结是民族进步的一个前提。

96351部队牧场在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中,为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而进行的成功实践,已变成推动牧场全面发展的一个力量源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省上领导在视察牧场后称赞说,96351部队牧场是“各民族团结共同致富的典范,各民族共创精神文明的典范,各民族共同维护稳定的典范”。牧场多次受到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表彰。先后5次被评为“全军先进单位”、“全军先进农(牧)场”等,1998年10月被国家民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军民共建高原千里文明线先进单位”。96351部队牧场的民族团结之花已开满草原。

一根草成不了草原。站在草原上望着那一根根的绿草根连着根,叶连着叶,无边无际,上承阳光雨露、下接广袤大地的浩荡之势,你就会不由得赞叹,这是何等的蔚为壮观!

在青海由多民族的干部构成的领导班子也存在着一个民族团结问题,魏兴国在《青海日报》2001年9月26日发表的《民族团结万事兴——甘德县柯曲乡“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纪事》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典型。

案例6:各民族干部团结促发展

甘德县柯曲乡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纯牧业乡,平均海拔在4100米左右,没有绝对的无霜期,一年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暖季仅有4个月,冷季长达8个月。因此人们称其为不毛之地,雪的王国,生命的禁区。柯曲乡的党政干部由藏族和回族两个民族构成。乡党委和乡政府中有两名藏族干部是当地的、有两名分别是民和县和隆化县的,其他几位是回族干部。在这样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柯曲乡的全体干部带领全乡4个牧委会,12个牧业生产合作社的1900名牧民群众,战风雪,斗严寒,求生存、求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在这贫瘠的甘德草原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柯曲乡不仅在甘德县,而且在果洛州乃至全省都可谓声誉鹊起,成为甘德草原上的一颗明珠。

柯曲乡有乡机关干部、职工17名,行政干部13名。有共产党员92名,其中乡机关党员14名。乡党委、乡政府中有藏、回两个民族,其中藏族中有两名是当地的,有两名分别是民和县和化隆县的。各民族、各地区干部团结共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在工作上团结协作,学习上相互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

如何做到各地区干部团结共事,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关键是乡级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怎样。柯曲乡在“三个代表”的学教活动中,不断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强化发扬民主、集体决策的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党内生活。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工作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创造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既讲团结,又讲原则,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氛围。并建立了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防止了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民主不够,造成决策失误的现象,也防止了集中不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一盘散沙的现象。他们始终保持了巩固和发展五湖四海、各民族干部团结共事的格局。

这个乡有一个不成文的制度,就是每一个乡领导都要坚持每季度调查研究天数不得少于30天。每一位领导搞完调研要写出调研报告,谈发展思路,谈工作意见,回来后向党委汇报。工作意见经过汇总后,大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决策。决策一旦形成,大家都要认真进行实施。如以前这个乡的牧民对“四配套”建设积极性不高,几位乡领导走帐串户宣传“四配套”的好处,使全乡牧民基本上实现了定居,告别了那种“一年四季住帐篷,家产都在牛背上”的传统游牧生活。为了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牧民收入,乡干部四处奔走,为牧民找市场,促销售,使全乡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35.4%和32.7%以上。

前些年,柯曲乡大部分村社不通公路。乡主要领导通过调研提出要修乡村公路,但由于这些地方地理环境复杂,难度大,又没有资金,有些人有畏难情绪。他们首先在班子中统一思想,路一定要给老百姓修,为了筹措资金和发动群众,他们向全乡人民承诺,如全乡村村不通路,乡政府就不买车。他们的真心打动了全乡牧民群众,牧民投资50万元,县、乡投资36万元,新建和改建乡村简易公路。德肉牧委会不通车,群众运送物资和畜产品,只能靠牦牛驮。因山路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牦牛常常滚落到山下。为了修通这13公里多的道路,全乡干部把最难修的3公里的石山段包了下来,他们义务劳动1个多月,终于打通这条道路。在今年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全乡干部又和德里尖牧委会的牧民一道,劈山开路7公里,打通了达协、德肉、德里尖3个牧委会的通道。短短的几年里,他们已为村社修建公路380多公里。以往几个牧委会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而今村村有了手扶拖拉机,还有大、小车辆4辆,不少牧民还骑上了摩托车。

要说乡班子中各民族各地区干部团结共事的事例。他们每人都能讲出许多动人的故事。乡长才才告诉我,他们这个班子干什么事情,不是先想到个人,而是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看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他和才昂都是当地藏族干部,遇上一些比较棘手的民事纠纷,他俩主动出面去解决,有时有些人仗着是我俩的熟人甚至亲戚的关系,问题、矛盾难处理。但他和才昂书记不怕得罪人,果断处理这些事和人。前不久,柯曲乡第一牧委会第二合作社德合多等3个牧民家的15头驮牛被盗。乡党委书记得知后,立即组织基层干部和民兵进行追查。这时有人向他透露说:“盗窃者是本地人,你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民族干部,还是为自己留条后路吧。”他说道:“我从入党宣誓的那天起,就已经把自己交给了党。一个共产党员如果对违法犯罪行为都听之任之的话,还能对得起谁呢?”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他们连续跟踪追查11天,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为牧民挽回了2万多元的经济损失。还有多少次,才昂和才才两位乡领导调解过多少草山纠纷,据不完全统计,仅才昂近年直接调处各类纠纷达30多起,多次受到州、县综合部门的表彰,2001年元月,才昂被评为“青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来自化隆县的刘金担任柯曲乡的副乡长,他说,他在柯曲乡政府工作多年了,乡党委5个党委委员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讨论重大问题时,每一个党委委员都充分发表意见。思想统一后,班子成员都为决策的实施全力以赴。坚持制度公开,监督公开,处理公开,这也是柯曲乡领导成员廉洁自律搞好团结的一条经验。他们明确规定有关经济、物资分配和重大问题要向群众公开,让群众进行监督。比如每年县民中招生,乡党委领导不批条子,公开按标准要求招生。在这个班子中工作,心情舒畅,干劲也足。我们在下村社时,常常听到牧民是这样称道:乡党委领导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生产、生活条件才有了改善,畜牧业连年丰收,收入不断增加,有这样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致富的党组织,我们放心。

这个乡班子成员团结,个个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每逢牧民到县、乡医院看病住院,办急事,乡党委、乡政府一班人总是全力帮助。没有钱,他们就替群众垫上,需要转院,又帮着找车。达协牧委会二社牧民达日哇的女儿得了重病,他骑马送到县上住院,一时钱不够,乡党委几位领导将自己的生活费掏出来,凑够了药费。柯曲乡班子领导之间的互相关心也是十分感人的,乡党委副书记苏生华是来自民和县的干部,当他母亲病危时,他工作忙难脱身,其他乡干部主动承担了他的工作任务。随后他父亲也病逝。乡干部经常帮助他解决家庭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乡武装干事马新是河南籍的回族。在每次下乡其他乡干部都十分尊重他的民族习惯,生活上处处照顾他。有一次他下了帐圈,他妻子患了重病,乡干部立即把他妻子送到县医院,并轮流护理。

民族团结万事兴,这是柯曲乡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在当前“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柯曲乡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切实解决好关系民族团结、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为其根本利益而奋斗。乡上要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要用耕牛和铧犁犁地种草,来自海东农区的乡干部苏生华、刘金就主动担任辅导员,举办技术培训班,培训牧民460多人,驯服耕牛560多头。近期有部分牧民口粮发生困难,乡党委、乡政府干部骑马将1.6万斤救济粮送到特困户家中。德肉牧委会一社牧民曲保一家近期有几位亲人相继去世,乡机关干部带头主动为他家捐款1965元,还有的当地乡干部给他送去生产牛羊。据不完全统计全乡党团员已为贫困户捐款8985元,捐牛185头,捐羊400多只,捐物、捐粮、酥油、羔皮等物折价93785元。为全乡五保户维修了住房和修建了牛粪房,帮助五保户围建网围建草场一处。解决了一起长期解决不了的草山纠纷问题。筹资5000元为德里尖牧委会安装了电视接收器。同时又筹资9000元解决乡干部和乡卫生院医生下村社乘马10匹,新建3处种草基地……这一件件、一桩桩为民办的好事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各地区干部团结共谋发展的颂歌。

正是在这种民族团结的大背景下,青海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层出不穷,1999年受国务院表彰的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主要有:

1.青海省计划委员会

他们始终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做为中心工作来抓。党组成员率先示范,认真学习、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机关和委局各单位基本形成制度,经常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理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计划指导。多年来,委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帮助指导少数民族州县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每年都专题研究州县经济发展问题。

积极争取国家扶贫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明显增大,国道、省道及州县公路改造以及藏区城镇供水等一批地方大中型建设工程陆续开工建设,近五年来,组织实施人畜饮水工程550项,解决了62.98万人以及126.87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新建和改建县乡公路4572公里,架设农电线路2101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四级路,解决了6个无电县、17个无电乡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1996~1998年,安排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投资9610万元,新建民族中小学100多所,解决了2.8万名少数民族学生的上学难问题,新建县乡卫生院40多所,解决了30.5万人的医疗问题。

2.青海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