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成功人生
10367400000040

第40章 感悟谋略智慧(3)

第二天,薛公入宫拜见齐王,他抬头向齐王身边的十位爱姬看了一眼,接着便郑重向齐王推荐戴着最美的玉珥的那位爱姬继承王妃,说她如何才貌双全,品德高尚,是母仪天下的最好人选,他的推荐正中齐王的心意。于此,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感悟心语

这个世界上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这一点,有些事物,我们从正面无法去直接认识它,那么就从侧面用间接的方式去了解它、认识它。

15.苏秦激将

战国时期,苏秦说服赵王,建立了六国合纵联盟,然而他又担心强大的秦国攻打诸侯,破坏六国合纵联盟,便决定派一个人出使秦国游说,可身边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派人向张仪提醒说:“您原来和苏秦是最要好的朋友,现在苏秦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您何不投靠他,让他助您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于是.张仪来到了赵国,请求拜见苏秦。苏秦接纳了张仪,态度却极为傲慢,给他吃很差的饭食。并责备张说:“我不是不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只是你的才能不允许我恭敬地对待你。”张仪来到这里,原指望这个好朋友能够帮自己一把,没想到却遭到了他的侮辱,心里十分恼怒,想到东方诸侯国中已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只有秦国可以威胁越国,于是就只身前往秦国。

张仪走后,苏秦对自己的一个门客说:“张仪的才能在我之上,如今我有幸先被重用,但是能操秦国权柄的,只有张仪。然而他家境贫寒,很难亲见秦王。我担心他只会注重这些小利而丢弃了心中的理想,所以把他叫来羞辱一番,用这个办法来激怒他上进。你替我暗地里给他送些东西。”于是,门客奉苏秦之命,偷偷跟随着张仪,然后慢慢靠近张仪,把车马金钱送给他,张仪想用什么,就给他什么,但却不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张仪终于得以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拜张仪为客卿,和张仪商量讨伐诸侯的事。

苏秦派去的门客见张仪已经得手,就来到张仪那里,向他辞行。张仪说:“没有您的帮助,我也就没有今天的地位。现在我已经功成名就了,正要报答您,您为什么要走呢?”苏秦的手下人说:“其实我并没有帮您,真正帮助您的是苏秦。苏秦认为除您没人能得到秦国的权柄,所以要当面把您激怒,而派我在暗地里帮您渡过难关,所有这些都是苏秦的主意。现在您已经在秦国取得了地位,我就要回国向苏秦报告消息去了。”张仪说:“哎呀,这些都是我学过的方法,我居然没有想到,看来我还是不如苏秦!后来,张仪说服了秦惠王停止讨伐诸侯。”

感悟心语

苏秦不愧为身挂六国相印的一代奇才,将张仪安排到秦国做官足见其远见卓识,担心张仪贪图小利而放弃去秦国成就事业而激张仪,足见其处事之智。这些,都是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时可以借鉴的。

16.智退秦兵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国军40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攻下韩国17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

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于是,苏代则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范雎请他上坐,问道:“先生来咸阳有何贵干?”苏代答:“我此番是为应侯而来。”范雎一提神,道:“愿意请教。”苏代说:“长平一战,武安君大胜赵军,今又发兵攻赵邯郸,你可知道。”范雎说:“已知。”苏代道:“武安君用兵如神,身为秦将,已收夺70余城,斩首近百万。今番围攻邯郸,眼看着赵国必亡了。这样下去,秦国成就帝业之日,已不远矣。到那时,武安君白起自然是头号功臣,犹如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吕望那样。应侯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到那时,就不得不居其下了。”一席话说得范雎愣了半晌,问道:“那么,依先生之见,该怎么办呢?”苏代说:“应侯可向秦王建议,让韩国赵国割地求和。韩王和赵王向来惧怕秦国多半能接受此议。如能成功,那就是应侯的功劳了。这样,既解除了武安君的兵权,应侯您现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听了苏代一席话,范雎心中大喜,次日便上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10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因此,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就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打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命令白起挂帅出兵,白起伪装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把他削去官职,贬为士兵,迁到阴密,立即赶出咸阳城。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若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马上派人赐白起以利剑,令其自裁。使者即传秦王命。武安君持剑在手,仰天叹道:“武安君何罪,至此下场!可是,长平一战,我诈坑赵兵40万,一夜之间死于非命,他们又有何罪呢?我是该死啊!”说罢,就自刎而亡。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得这个下场。

感悟心语

当白起围攻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则“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有时候,一名谋士能抵百万大军,并非夸饰之谈,这也正是智慧的重要性所在。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应该多多运用智慧,攻其身不如攻其心。

17.毋择送鹅

古时候,魏文侯得到了一只天鹅,就派了一名叫毋择的人给齐侯送去。毋择小心翼翼地捧着天鹅前行,谁知一不留神,天鹅直冲云霄飞走了。毋择吓坏了,苦思苦想后,毅然来到齐侯的宫殿,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呈上一只空空的鸟笼,并对齐侯禀道:“大王,我的国君派我来给您送天鹅来了。”

“请问,天鹅在哪里?”齐侯见是只空鸟笼,非常生气地问。周围的大臣也都露出愤怒和鄙夷的神情。

但见毋择不慌不忙地回答:“一路上我非常小心地看守着天鹅,当我发现天鹅干渴得厉害的时候,于心不忍,就将它放出来喝水,谁知就这一会的工夫,它就飞上天,再也没有回来,当时我难过到了极点。我原想,世上的天鹅那么多,不如就买一只相似的送给大王吧,但一想,这样岂不是欺骗大王吗?我又责怪自己,连送一只天鹅都送不到,不如自杀算了,但这样一来,传出去岂不会让别人认为国君把鸟兽看得比人还重要吗?我又想,没有天鹅有何颜面见大王呢?干脆逃跑好了,但这样岂不因为我而影响两国的友好往来吗?最后,没有办法,我只好呈上一只空鸟笼给大王,请大王发落。”

听完毋择的话,齐侯被感动了,非但丝毫没有怪罪毋择,反而对他说:“你这几句话远远胜过了一只天鹅,我封给你百里之地好吗?”毋择谢恩不已。

感悟心语

这是论辩的智谋。

毋择凭着他的聪慧及诚实的回答,不但没有因丢失天鹅而被斩首,反而得到了齐侯的看重和奖赏,他的话所以有如此强烈的雄辩力量,是因为他使用了诚实的这种论辩方式,即:如果换了一只天鹅,就是欺骗大王;我不能欺骗大王,所以我不能换一只天鹅。诚实的语言也是论辩的技巧,有时,这种方式比巧舌如簧更加有力。

18.巧释疑心

战国末期秦王为统一中国的大业,召集大臣和将领们商议吞并楚国的事。

青年将领李信作战英勇,曾率数千秦军击溃了数万燕军,逼得燕王姬喜杀了专与秦王政为敌的太子姬丹,向秦王谢罪求和。秦王想让李信做秦军统帅,就问李信,攻灭楚国需要多少军队。少年气盛的李信不假思索地说:“有大王的英明决策,再加上秦军胜利之师的威势,灭楚20万军队足矣。”

秦王不由暗赞李信果然是英雄少年,有万丈豪气。可事关重大,他想再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他目光扫过群臣,最后停在须眉皆白、身形佝偻的老将王翦脸上,缓缓问道:“王将军,你有何意见呢?”

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老将王翦,追随秦王多年,非常了解他的心性和为人,见秦王听完李信的话后面有喜色,就明白他与李信一样怀有轻敌之心。但这等大事不能一概而过,王翦神色凝重地对秦王政说:“大王,楚国疆界宽广、人多兵盛。这几年来,楚国屡受挫折,但一来实力十分可观,二来楚人十分仇视秦国,作战时,士卒凶悍不怕死,所以,仅用20万人去攻打楚国有些不太妥。依臣下之见……灭楚非60万大军不可。”

秦王政,毫不掩饰对王翦见解的失望,冷冷地说:“看来,王将军果真老矣,胆子这么小?还是李将军有魄力。”于是,秦王政派李信带领20万军队去灭楚国。

王翦算定李信必败,可秦王政现在听不进他的意见,但将来必会采用。更何况现在他认为自己老朽无能,如继续呆在楚都,很可能会被秦王政随意加个罪名,加以罢斥,也或丢失性命。于是告病辞官,回乡下养老。

不久,李信率领20万秦军,被楚军连破二阵,李信带残部狼狈逃回秦国。

秦王政大怒,将李信革职查办。此时,他方悔自己当初太草率,随即备车驾,亲自去王翦的家乡,请王翦复出带兵。

秦王政恭恭敬敬地向王翦赔罪,说:“寡人上次没听王将军的话,轻信李信,铸成大错。务必请王将军抱病出马,为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担当灭楚大军的统帅。”

王翦没有因秦王政的赔罪而妄自尊大,他冷静地说:“我身受大恩,理应誓死相报,但楚国地广人众,组织起100万军队很容易。若要我带兵灭楚,仍需60万军队。少于此数,我们的胜算就不大。”

秦王政连说:“寡人现在惟将军之计是从,”随后征集60万军队交给王翦指挥。出兵之日,秦王政亲率文武百官灞上为王翦摆酒送行。

送行酒后,王翦向秦王政辞行。秦王政见王翦嚅嚅,似有话要说,忙问:“将军还有何事?”

王翦装出惶恐的样子说:“请大王恩赐些良田、美宅与园林给臣下。”

秦王政有些好笑,说:“王将军是寡人的左膀右臂,目前国家对将军如此依赖,寡人又富有四海,将军还担心什么贫穷吗?”

王翦却解释说:“大王废除了三代的裂土分封制,身为臣下,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指望的也只有大王的恩赏。臣下年老,少不得为子孙后代打算,所以希望得到赏赐,作为子孙日后衣食的保障。”秦王政满口答应:“王将军就请放心地出征吧。”

从大军出发到达秦国东部边境为止,五拨使者先后被王翦派回,向秦王政要求:多些赏赐给他的儿孙后辈。

部将们都认为他老迈贪财,胸无大志。王翦解释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大王生性多疑,为了灭楚,他把全部的精锐部队都交给我,但没有对我深信不疑。一旦他产生了疑念,轻者,我的兵权被剥夺,灭楚大计被破坏,重者,灭楚大计成为泡影,恐怕我和诸位的性命也将难保,所以,我不断向他要求赏赐,让他觉得,我只不过是一个贪求财物,一心想为子孙积聚良田美宅的人,绝不会有什么政治野心。”秦王政果然因此而放手让他指挥60万大军。王翦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攻下了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熊负刍,兼并楚国。

感悟心语

和上司的打交道,我们首先要取得他的信任。然而这并不是光凭嘴上说说就可以的。必须用行动来证明,老将王翦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明确地告诉你的上司你想要什么,并通过努力工作去争取,这比你说什么也不想要好得多,因为你在为他工作而似乎不想从中获取什么,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有不可告人的企图.上司当然会对你多留一个心眼了。

19.鸿门斗智

项羽于巨鹿之战后听说刘邦已经进入关中,便立即引兵往关中而来。这天,部队在鸿门扎寨留宿。谋士范增对项羽说:“沛公在家乡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听说他却不取财物,不近女色,前后判若两人,这是有大志的表现,不可小瞧他!现在如果不把他除掉,将来后患无穷。”鸿门离刘邦驻扎的灞上没有多远,双方兵力又相差悬殊,如果项羽真要进攻,刘邦就危在旦夕了。

无巧不成书,项羽有个叔父叫项伯,他和刘邦的谋士张良是故交,张良还救过项伯。当项伯得知项羽要向刘邦进攻时,不免为老友担心。项伯连夜单骑出营,找到张良,要他快些离开。张良却找到刘邦,把此事紧急报告。在张良说合下,刘邦又以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为名来拉拢项伯,项伯终于答应代为说情。

果然,项伯回来后便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情。他说:“刘邦若不先入关,你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到这里。人家是功臣,你要加害功臣,这是不义之举。况且,人家对财物妇女一律不取,连降王子婴也没有擅自发落,就等你前往共同处置呢!”然后又代刘邦向项羽打招呼:“刘邦明天当面前来谢罪,你不如就此与他修好。”

还没等项羽下攻击的命令,刘邦就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鸿门。刘邦十分谦恭,见了项羽便下拜:“未知将军入关,有失远迎,今天特上门谢罪。”并开诚布公地坦陈相告:“我不过是与你相约先入关而已。除了与民约法三章外一切照常,请将军不要听小人之言,明察实情。”

项羽是个粗人,本来还想要摆摆刘邦的“罪状”,但见刘邦说的句句在理上,便不好说什么,只好起身与刘邦握手言和,并摆下酒宴加以款待。席间,范增多次示意项羽下手,项羽却毫无反应。无奈,范增又指使项羽的从弟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伺机下手。项伯见此状,便与项庄对舞,暗中却保护刘邦。

在樊哙的护卫下,项羽终未下手。刘邦以上厕所为名,趁机离开了鸿门。

项羽见刘邦许久未回,便问张良。张良估计刘邦已回到灞上,才面告项羽:“沛公不胜酒力,不能面辞,特委托我献给将军白璧一对,献给范将军玉斗一对。”当项羽问起刘邦为何不辞而别时,张良说:“将军与沛公情同兄弟,大概不至于加害沛公。只是将军部下总与沛公过不去,总要设法猜忌加害。沛公若死,天下人必耻笑将军。为将军着想,沛公才不言而去。”

项羽无话可说,可是那范增却十分气恼。他拔剑砍破那对玉斗,恨恨地说:“将来夺取天下的定是沛公,你我就等着当俘虏吧。”

感悟心语

鸿门斗智,这个十分著名的典故告诉人们,在紧要关节,千万不要放弃最后一次争取的机会。只要临危不惧,仔细谋划,也许会出现转机,进而转危为安。这时,坏事就会向好事转化。

20.刘邦突围

秦朝末年,以项羽和刘邦为首的楚汉双方转战于关东,汉军粮饷全靠萧何从关中运来。路远运粮难,常常不能随时接济。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秦朝在荥阳附近设有一个大粮仓——敖仓。为解决军粮不足的难题,汉军拿下了敖仓。

为了运送方便,刘邦便屯驻荥阳指挥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