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成功人生
10367400000043

第43章 感悟谋略智慧(6)

大家立刻将自己手下的士兵召集到张辽的中军帐下。等全体军队都到齐之后,张辽才慢吞吞地出现在大伙面前,然后十分镇定而严厉地对军中士卒说:“我知道大家是受到了蒙蔽,没有人想要造反叛乱。临行前曹丞相给我们下发了足够的粮食给养和酒肉,我们的粮草充足,兵器精锐,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丞相的命令,不负丞相的重托。现在有人想趁机制造混乱,他的小伎俩是不会得逞的!不想造反的人就安静地坐在营帐中别动,否则以叛乱论处!谁要是敢违抗命令轻举妄动,谁就是叛乱者或是叛乱者的同党,被抓住后一律格杀勿论!大家都回到自己的营帐中去吧!”众士兵经张辽这么一说,心绪稳定了下来。张辽率领手下的心腹将领和几十名亲兵卫士站在军阵中。叛乱的首领显得心慌意乱,他手下的兵士吓得体似筛糠,有几个甚至主动走出来承认错误,并揭发了叛乱的首领。只见张辽微微一笑,命令士兵将叛乱者带上来,然后重新召集全体士兵,当着大伙的面将叛乱的首领就地正法了,这样一来,再也没有敢煽动士兵叛乱了。

这场骚乱,不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反而被足智多谋的张辽借机稳定了军心,极大的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

感悟心语

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静观波澜起伏,任凭风起浪涌,稳坐钓鱼台,看清事情的发展方向,等到时间成熟了再果断采取措施。如果遇事慌乱,沉不住气,是做不成大事的。

35.网开一面

公元206年,曹仁跟随曹操攻取壶关。壶关地形险要,很难攻破。

曹操生气地对部下说道:“等攻下城之后,把里面的人都活埋掉!”

曹操的话很快传进城里,城里的人怕城陷被埋。个个拼死守城,一连几个月未能被攻破。曹操心急如焚,与部下商量攻城良策,这时,曹仁站起来说:

“围城不能围得太死,一定要留出一个门来,兵法上说给敌人留条活路。现在您把这城围得这样死,还宣告说攻下城后把里面的人都活埋。这样,城里的人一定拼命死守。况且壶关非常坚固,我们进攻就会给自己带来伤亡;不进攻,长期暴露在外面消耗太大。现在已经几个月过去了,我料想城里的武器、粮草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们开一个门,让他们有点希望,他们说不定会投降。”

曹操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曹仁说的去做,留出一个门,让城里人出来。

这个办法果然灵验,壶关城里的人很快就陆续出来投降了。曹操顺利收复了壶关城,嘉封曹仁为都亭侯。

感悟心语

敌对关系是相对的,一方紧逼猛打,对方也只有顽固死守;一方稍作让步,对方也就退避三舍。给他人一点喘息的机会,就是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36.五丈原撤兵

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

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格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撤退。

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地向魏军发动进攻。

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

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

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的消息后,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矣。

感悟心语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以及他对敌人心理的正确掌握。为人处世提倡诚信,然而在与敌人作斗争的时候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有时候,“虚”也是一门学问。

37.王允除董卓

早在三国初期,在曹操等尚未崛起之前,汉献帝的朝政已由奸臣董卓把持。而且出入偕天子仪仗,董氏家族全部都封侯。司徒王允鉴于董卓甚为跋扈,而且自己的生命亦将朝夕不保。于是,便和他的义女貂婵商议用计除去老贼。董卓有个义子名叫吕布,武艺高强,但是个好色之徒:王允计划把貂婵佯允与吕布婚配,而后,再使董卓得宠貂婵。借以引起义父子之间的仇视,令吕布杀董卓,以绝大恶。

王允先将吕布邀到家中宴饮,使貂婵与之相会,吕布见貂婵美艳动人,当然心喜。王允见其有意,于是慨允许配。貂婵和他眉来眼去,秋波送情,把个好色的吕布的心牢牢地抓住了。

过了几天,王允在朝堂见到董卓,见吕布不在,就伏地拜请曰:“允欲屈请太师车骑,到草舍赴宴,未审钧意如何?”董卓曰:“司徒见招,即当趋赴。”就这样在王允家中见到貂婵之后,卓称赏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当晚就把貂婵带到太师府去了。

后来吕布趁董卓不在府中的时候,见了貂婵。正当吕布与貂婵在后花园卿卿我我之际,恰被董卓回府撞见。于是义父子之间点燃起战火。最后王允促使吕布借李肃的协助,杀死了董卓。

感悟心语

俗话说:红颜祸水,遥想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董卓与吕布原本是义父子,竟为了一个女人而大动干戈,最后以吕布杀死董卓而告终,引人深思!

38.以盗治盗

西魏时期,北雍州一带经常有盗贼出没,因为这一带山势险要,盗贼进退很方便,官府拿他们无可奈何。

当地的刺史韩褒心里很是着急,四处派人暗中探访,盗窃行径全都是当地豪门大族家里的子弟干的。韩褒表面假装不知道这些纨绔子弟干些什么勾当,对这些豪门大族一如既往地以礼相待。

这天,他把这些大族家里的子弟都召集来开会。用恳切的语气对他们说:“我这个刺史是个书生起家,哪里懂得缉拿盗贼,所以,只好依赖诸位共同分担这个忧愁了。”说罢,便让那些平时在乡里为非作歹的子弟,一个不落地临时做各处的主管,划分地段分别管辖。有发现盗贼而不捕获,按故意放纵论处。

这些豪门子弟感到既惊恐又惭愧,都自首认罪说:“前时发生的偷盗案子,都是我们干的。”接着把所有党徒同伙的姓名全部列出。那些逃跑躲藏起来的,也都说出了他们躲藏的地方。

韩褒拿过名单,嘱咐那些临时主管一番,先打发他们回去了。第二天便在州城门边上贴上了一张很大的告示。意思让那些干过盗贼的,赶快来州府自首,立刻免除他们的罪。过了这一个月不自首的,除当众处决他本人外,还要登记没收他们的财产,用来赏给先前自首的人。

10天之内,众盗贼果然全部来自首了。韩褒拿过名单一一核对,还真一个不差。韩刺史信守承诺,赦免了他们的罪,并让他们改过自新。这些盗贼从此再也不敢为恶了。

感悟心语

哪怕是再坏的人,内心深处也还是有责任心和尊严的,但是由于人们对他们的厌恶、仇恨和鄙视,使他们变得麻木不仁了,责任心与尊严被深深掩埋了起来。所以说,要使一个人弃恶从善,最根本的是用宽容唤醒他们的尊严与责任心。

39.晋明帝脱身

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元帝手下的大臣王敦起兵叛乱。第二年,晋明帝即位。明帝为了了解实情,决定亲自去王敦的军营探察。

这天,晋明帝换上便装,暗中骑马到了王敦的军营外,探察之后走出营门。有人看出明帝举止、长相不平常,起了疑心,就将此情况报告了王敦。王敦听了手下人对明帝的长相的描述之后,确认他就是晋明帝,立即派一队骑兵去追拿。

明帝知道自己走后必有追兵,他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以便脱身。

首先,他把马拉在地上的粪便用水浇凉,表明自己已经走远。

他看见路边歇脚的地方有一老妇人在卖茶水,明帝先给了她几两银子,然后将手中的七宝鞭交给老妇人,并对她说:“等一会儿,后面来了骑马的人,你就将这鞭子给他们。”说完,明帝走进不远处的树林里,躲了起来。

不一会儿,王敦的骑兵追到这里,向老妇人询问有没有看见一个人骑马过去。老妇人说:

“已经走出去很远了,他让把这个给你们。”说完,就把鞭子拿出来给他们看。

那些人见到宫中宝物,特别高兴,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忘了追赶,一下耽误了好长时间。他们又看见地上的马粪都凉了,确认明帝已经走远了,就不再追赶,拿着七宝鞭去向王敦复命去了。

明帝见人马已经走远,从树林中出来,谢过老妇人,安全地脱身了。

感悟心语

有人说,人生的核心即取舍二字。舍不得小利,也就不可能有大收获;反过来说,如果贪图私利,也是不可能有大的成功的。关键时候,要懂得放弃,取舍之间,尽显英雄本色。

40.危如累卵

有一天,晋灵公突然心血来潮,打算花费臣资,建造一座九层高的楼台,以供自己游玩,并下令说:“谁敢前来劝谏,定斩不饶。”

大夫荀息听说了,便给晋灵公上书,请求晋灵公接见他。

晋灵公让身边的卫兵们张弓箭,然后召见荀息。荀息胳膊上挎着一个大篮子,来到晋灵公面前说:“我不敢来劝阻大王修建楼台,只是来为大王消愁解闷,给您表演一个小把戏。”

说罢,他把篮子放在地上,从中取出一把棋子说:“我能把十二枚棋子垒起来,再往上边放上九个鸡蛋。”

晋灵公一听高兴地说:“好啊,那你就快为我表演吧。”

荀息一本正经,小心翼翼地表演起来。他先把十二枚棋子垒在地上,再把九个鸡蛋一个个地垒在棋子上面。晋灵公周围的人都专心致志地看着,随着鸡蛋的增高,他们都担心地屏住了呼吸。晋灵公也紧张地扶着桌面,喘不过气来,嘴里连声说:“好险,好险。”

正在垒鸡蛋的荀息此时好像无意地接口说:“这算什么,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晋灵公闻听,立刻问道:“还有什么更险的,快让我见识见识。”

荀息停止了手中的动作,严肃地说:“大王要建造九层楼台,没有三年时间不成。这三年之中,百姓要服役,男人不种田,女人不织布,需花费大量钱财,国库必将空虚,邻国会趁机侵略。那时我国将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你站在九层高台之上,又能观看到什么呢?这难道不比垒鸡蛋更危险吗?”

晋灵公听了,沉思了片刻说:“真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吗?”

荀息肯定地点点头说:“是的,大王。”

晋灵公说:“既然修筑高台的后果是如此严重.这是我的过错,那就停止吧。”于是下令停止建台。

感悟心语

荀息为了阻止晋灵公建楼台,没有直言进谏,因为他知道那样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他用一个小小的实验,让晋灵公亲身体会一下建高台的危险性,自然也就达到了说服晋灵公的目的。这是说服他人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们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比直来直去要好。玄武门之炙。

41.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早亡),四子元吉。太原起兵,主要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因此,唐朝建立以后,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公元626年6月3日,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以及与张婕妤、尹德妃的暖昧关系。高祖大吃一惊,说:“竟然有这样的事?”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想谋害我。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说完便哭了起来。高祖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审问!”

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第二天一早,他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内。张婕好听到了风声,马上派人报告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认为谨慎一点较好,李建成说:“怕什么?内有张、尹二妃照应,外有自家军队守卫玄武门,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一起一朝去,看看睛况再说。”于是两人骑着马,带领卫士,缓步走进玄武门。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被李世民收买过来了,他见李建成和李元吉走远了,迅速关闭了玄武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下了马,拾级登临湖殿。李建成眼光向周围一扫,发现殿东西的角落里,埋伏着李世民的部队。他扯一下齐王的衣袖,转身飞快走下石级,翻身上马,奔向玄武门。只听有人喊道:“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建成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对头李世民。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射了一箭,只听嗖地一声,李建成翻身落马,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迟敬德一箭把他射死了。

玄武门的战斗刚要结束,东宫的大将冯翊和冯立闻讯率东宫二千余人赶来,猛烈攻打大门。大将薛万彻等见到在玄武门外战斗无济于事,便想调转马头进攻秦王府。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候,只见尉迟敬德提着建成、元吉的脑袋赶来,喊道:“奉皇帝陛下敕全,杀了太子和齐王。你们看,这就是他们的头,你们还为谁卖命?”冯翊和谢叔方等人见了太子和齐王首级,呆若木鸡,纷纷放下武器,其余一哄而散。薛万彻不听劝告,带着数十骑,杀出阵外,奔终南山去了。谢叔方眼看太子的人马逃散投降,便下马号啕大哭,李世民好言劝慰,并赦他无罪。对于太子集团的其他文臣武将,只要他们表示愿意和秦王合作,都被任用,并给以应得的礼遇。

三兄弟火并的时候,唐高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岸上有一个全副披挂的将军,匆匆赶来,便问:“来的是什么人?”只见那位将军跪在地上说:“臣就是尉迟敬德。”高祖又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地派臣来护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高祖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问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左右大臣听到建成、元吉已死,身边又有一个这样凶猛的将军手拿武器守候着,也就乐得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萧瑀、陈叔达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高祖采纳。

于是降旨,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李世民处分。三天之后,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国家军政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李世民实际上已经当上了皇帝。八月,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上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正月,改元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感悟心语

兄弟相残,不免太不近人情,然而实在是情势所逼,情非得已。可以说李世民一开始是很信任他的两个兄弟的,然而却屡遭暗算,这使他理智地脸用了先下手为强的战略,处理问题周密、果断、迅速,和手下的几员心腹大将共同演了一出精彩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唐朝的一代贤君,他的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42.以屈为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