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佳选择与放弃
10367600000035

第35章 选择是伴随一生的游戏(7)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三思而后行的成功典范。东吴都督周瑜,嫉恨诸葛亮足智多谋,因而设下圈套,命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否则以军法论处。而诸葛亮却立军令状,允诺三天之内交出十万枝箭,否则甘当重罚。然后,诸葛亮并不组织工匠造箭,而是让他们准备小船,并在上面蒙上稻草,扎上草人。离交箭的期限越来越近了,还看不到一枝箭的影子。人们都为他担心,他本人却成竹在胸,利用一晚江上大雾的时机,率船队驶向敌营。多疑的曹操以为是吴军来偷袭,下令放箭抵御,却尽数射到了草船上。诸葛亮带着十万枝箭向周瑜交差,令周瑜心悦诚服。

诸葛亮足智多谋,但如果不是他事先考虑周密,布置妥当,利用大雾的机会成功“借箭”,即便再给他三十天也是造不完十万枝箭的。遇事若不思考,一味埋头蛮干,一个人纵使有三头六臂也是没有用的。

莎士比亚的另一名作《哈姆雷特》,则告诉了我们犹豫不决的后果。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父亲的鬼魂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哈姆雷特,让他为自己报仇。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但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了克劳斯迪独自一人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结果罢手。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哈姆雷特第一回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喝。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高兴,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剑后又击中了对方。王后中毒死去,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劳斯迪的阴谋。哈姆雷特使尽最后的一点力气用手中的毒剑击中了克劳斯迪,自己也毒发身亡。

哈姆雷特天性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没有把握最好的机会,尽管最后杀死了仇人,但他的情人、母亲和自己也都被好人所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该出手时没有出手,落得个如此结局。

把握好时机,在作好必要准备的时候果断出手,先人一步,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如果缺乏勇敢追求的精神,机遇就可能与我们失之交臂。历史上有这样一件事,很能说明“兵之情主速”的道理。18世纪后半叶,欧洲探险家来到澳大利亚,发现了这块广袤千里、丰饶富足的“新大陆”。随后,白人殖民者蜂拥而至,为抢占土地展开了激烈的角逐。1802年,英国派弗林达斯船长率双桅帆船驶向澳大利亚。与此同时,法国统治者拿破仑也命阿梅兰船长驾驶三桅船鼓帆而往。经过一番航海较量,法国先进的三桅船捷足先登,抵达并抢占了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并将该地命名为“拿破仑领地”。欣喜之余,好奇的法国人发现了当地特有的一种珍贵蝴蝶,为了捕捉这种色彩斑斓的珍蝶,他们忘记了肩负的使命,全体出动一直追到澳大利亚腹地。这时,英国人的双桅船也开到了,他们看到了停泊在那里的三桅船,沮丧之际他们惊喜地发现先期到达的法国人却无影无踪了。于是,弗林达斯船长立即命令手下人安营扎寨。等到法国人兴高采烈地带着蝴蝶回来时,这块面积相当于英国大小的土地,已经掌握在英国人手中了,而留给法国人的只是深深的懊丧。成功没有彩排的机会,坐失良机本身就意味着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拱手送给他人。

当断不断,必受其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两句古话都是很有道理的。断与不断,何时该断,取决于我们自己。果断不盲目,稳重不犹豫,该出手时再出手,才不至于坐失良机,饮恨终生。

选择伴随人一生

成功是一种选择,因为你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坚持,你就选择了成功。而一般人不做这个选择,不做选择便是选择失败,所以失败也是一种选择。

人生不过是一连串选择的过程,从你早上起来要穿哪一套衣服出门开始,你在选择;中午要去哪里吃饭,你又在选择。女孩子有众多的追求者,在考虑结婚的时候,到底是哪一位男士比较适合自己?要选择;男生找工作时从多家大企业中选择。以上我所说的每一个选择有大有小,但每日、每月所有的选择累积起来影响了你人生的结果。

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不断地做出对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成功的结果。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不断地做出错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失败的结果。若想要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降低做错误选择的机率,减少做错误选择的风险。这就必须预先明确你人生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为这个结果而做出应有的选择,明确你人生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这本身又是一个选择。

我时常看到很多人在打麻将时,按照麻将的游戏规则,确定该打哪一张牌,不断地做各式各样的选择。做出对的选择的人一般是赢钱的人,做出错误选择的人一般是输钱的人。

有的人希望工作更顺利、更快乐,但他总是在做他不喜欢的工作,这是他的选择,因为他明明可以换工作;有的人希望身体更健康、更强壮,但他总是说他没有时间运动,导致身体虚弱,这是他的选择,因为他明明可以抽出时间来运动;有的人希望家庭更幸福、小孩更听话,但他总是跟太太吵架、小孩学业跟不上,这是他的选择,因为他明明可以控制情绪或花时间教育小孩,但他不去做;有的人希望人际关系更好,但他总是说他朋友少,这也是他的选择,因为他可以决定让自己多交一些朋友,但他不去交;有的人希望赚更多钱,但他总是抱怨收入不够多,他明明可以更努力地去赚钱,但他却不去努力,这是他的选择。

大家必须明白人生中的任何结果都是自己的选择,人生由许多选择组成。你做一个选择:你到底是要成功还是要失败?要快乐还是要悲伤?要富裕还是要贫穷?一旦做出选择,你的人生就开始改变。

不做选择可以吗?其实你已经选择了平平凡凡的一生,因为你可以选择光辉灿烂的一生。

第一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要考虑地域。这也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我的高中同学的案例最能说明地域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高中同学大都来自于农村,也有部分是县城的,我们当地的教育不是很发达。同班的50个同学,包括后来复读的在内,后来考上大学包括本科、专科和中专的在内,也就是在30人左右。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8年的时间,应该说大家的职业发展基本上定型。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也有部分同学回到了并不发达的老家。尤其是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当时大都专科或中专,基本上都回去了。但其中有两个本科毕业的农村同学也选择了回去。去年春节回家同学聚会,这两个同学都很后悔,因为他们所谓的学历和能力在落后的县城并没有用武之地,失去了竞争优势,稍微好点的企业加起来不超过5家,想跳槽都没有地方去,想再去一线城市吧,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锋芒,更何况已经娶妻生子;反倒是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家庭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大都发展得不错。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反对大家回去建设家乡,而是说一定要考虑长远发展,因为你改变不了落后的思维,更何况工作之初你本身就不成熟。如果你却有此意,我倒建议你可以先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学习,将来成为真正的职业人士再返回家乡或者到家乡去投资,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地域甚至会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瓶颈。如果你分到县城,如果从政的话,基本上你就当到县委书记,至多当到地区专员,还要运气非常的好;如果你分到各大部委,运气不算太差的话也能混个处长,稍微好点就能干个司长,不小心就当了部长。当然,我这里有说笑的味道,但从概率上来讲,大致如此。

企业设立时选择和自己配套的区域。咨询公司基本上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地方恐怕占了全国咨询公司的80%,其他地方也有,但大都规模不大。济南和大连、青岛等地也有咨询公司,但日子整体上就不如上述四个地方的滋润。工厂选择时也要考虑配套,所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就星罗棋布。人才要发展也要考虑配套。你去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就能够得到好的配套,比如比较好的平台、比较好的培训、更宽广的视野等等;否则缺了某个环节,比如得不到培训、事业狭窄等等你就很难得到发展。

单纯的说要去大地方发展或应该固守一隅都是不对的。因为更换地域而获得发展或发展受阻的例子都很常见,我只是告诉你这是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在职业流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一生中在几个城市工作也很正常。我个人的建议是在职业发展的初期要尽可能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等你已经在职业发展上达到相当的程度再考虑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我也不建议职业发展过程中频繁的更换城市,因为你在某个城市积累的资源随着地域的变动而大大贬值,会无形中使你的很多成本上升。

有的人认为大城市竞争过于激烈,生活成本太高而没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城市的机会更多,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激发个人潜能,更容易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在二三线城市有个一二十万的年薪就很难再有上升的空间,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薪水算不上什么。我原来公司的行政秘书素质很好,是学建筑的,身高1.78m,很有气质,钢琴九级,因为工作的原因从大连调到上海,后来跳槽到斯坦威,是一家销售奢侈钢琴的公司,有了更为光明的职业前景,但在大连她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

大多数人毕业时理所当然的留在自己读书的城市,或者回老家等等,其实有必要深思哪些地方更适合自己发展。即使在职业中期的朋友也可以考虑通过地域的转换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第二选择

第二个选择是要考虑行业。

也有不少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有的人工作了七八年都难说自己停留在哪个行业,其实行业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你选择了金融,那就意味着几个人操纵上亿的资金;二三十个人操纵上千万上亿的资金,那是房地产行业;几百人拼死拼活的再干,只有百万数量级的利润,那是生产行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就有了什么样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