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10400200000093

第93章 巷子

◆文/李红

没事的时候,总爱穿上平底鞋,去寻那被林立的高楼遮挡的巷子。

它们那么不显眼,甚至有些寒伧,破旧地占据着一隅。但是,你总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历史的痕迹:那些被风雨剥蚀的木房子,是当年的苏联专家设计并居住过的;那些土坯垒就的房子,记载着创业者当年白手起家的艰辛;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遗址……如果能够和那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巷口聊天,便是今天的福气了。然而,每个巷口都变成了生意“口”,一些退了休,闲着的老人,在巷口摆上了茶摊、小百货、茶蛋什么的,将沉寂的巷口也弄得生机勃勃了。

最有名的巷子,是山西巷,确切地说,那是维吾尔人的巷子,世世代代居住着的多是维吾尔人。临街的房子,被他们修饰成了店面,每个小小的店里,专营着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像专门出售英吉沙小刀的,卖巴郎帽的,还有丝绸店,靴子铺,烤馕的,几乎浓缩了一个巴扎。经营这些店铺的,多是留着山羊胡子的老人;也有些年轻的,将门面点缀得五颜六色,以招徕顾客。在一家首饰店,我看到一幅沉甸甸的玉镯,做工极精细,胖胖的维吾尔大妈笑着说:“这是我们祖传的工艺呢。”尽管他们的经营种类有限,但每样都有着历史渊源,足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

店连着店,隔不了多远,便有巷子,通向栽满花木的院落。在里面穿越了很多次,却始终数不清有多少巷子,有的很浅,一个巷子便是一户人家,有的极深,巷子套着巷子,门挨着门,走进去便似走进了八卦阵,使人真就迷了路。

不知在哪条巷子,走着走着,你会突然看到一座清真寺。那经过精心装饰、雕画过的门窗、墙壁,白色的圆顶,神秘而平常的大门,是一个民族的信仰象征。看着这些古朴的寺院,它们和周围那些低矮的土坯结构的房子,浑然一体。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巷子中穿行,颇有些小孩捉迷藏的意味,走着走着,会发现许多小路,近路,是我们平时可以利用的啊。

那经过精心装饰、雕画过的门窗、墙壁,白色的圆顶,神秘而平常的大门,是一个民族的信仰象征。看着这些醒目的寺院,它们和周围那些低矮的土坯结构的房子,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