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走近皇甫谧
10400400000026

第26章 皇甫谧故里说析评

孙颖慧

摘要皇甫谧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已毋庸置疑,但是对其祖籍安定朝那的地理位置却众说纷纭,本文对目前的一些主要说法地行了论述分析,并肯定了宁夏彭阳之说。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年名静,自号玄晏先生,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历阅东汉、魏、晋三朝,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幼年丧母,境遇艰难,后奋志于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较多,唯固不从仕。中年患风痹症,遂潜心钻研针灸医术,试治自身,10余年不已,以亲身体会总结完善了针灸经验,撰写《黄帝三部针经》(又名《针灸甲乙经》)流传于世,为我国的针灸学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被尊称为针灸学的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已毋庸置疑,但是对其祖籍安定朝那的地理位置却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甘肃灵台县、甘肃平凉市、甘肃华亭县、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等说法。

一、甘肃灵台县说

持这一看法的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医史学家们,他们认为是“灵台县朝那镇”。一些医学书籍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医学发展简史》《针灸甲乙经校注》和中医学院教材《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等有关皇甫谧的籍贯均认为是甘肃灵台县人。1960年,甘肃省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塬“皇甫谧墓”被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修建了皇甫谧陵园;1983年8月在兰州举行了皇甫谧逝世1701周年的全国学术纪念会;2005年,召开了“纪念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诞辰1790周年暨学术交流大会”,与会部分学者认为皇甫谧祖籍在今甘肃省灵台县。随着声势的不断扩大,皇甫谧的故里问题似乎已成定论,但问题并未解决。

二、甘肃平凉市说

马坤范的《皇甫谧祖籍朝那地理位置考证》(《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11卷第3期)、《皇甫谧祖籍考证》(《甘肃中医》1996第9卷第1期),通过对国家正史关于古朝那县沿革的记载,地方志关于古朝那县与平凉、固原、灵台等地关系的记载,历代学者对朝那县故址的考证及辞书关于朝那县与泾水、崆峒山、平凉市关系的记载等方面的考证得出:“朝那”系古代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居住地名的音译。朝那在秦是否为县制,正史无记载。汉元鼎三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朝那即为安定郡所属21县之一。从东汉、三国、晋至十六国时期,安定郡所辖各县虽不断废并多迁,但朝那县的建制一直存在,其故址在崆峒山以东,即今平凉市西北郊。西朝那县在历史上存在了648年(公元前114-公元534年)。公元535年,朝那县由平凉西北迁徙至今甘肃省灵台县境,到隋末废,东朝那设置了83年(公元535-618年)。西朝那县是古代边塞名城,直到唐代。在西东朝那县均已废去多年后,史书上仍将西朝那称为“那城”。而在今天,灵台县朝那镇周围群众仍把该镇称为“东朝那”。可见无论从对历史文献的考证,还是从群众的习惯说法来看,西朝那与东朝那向来是泾渭分明、不容混淆的。从皇甫谧上溯至其曾祖父皇甫嵩,史书记载他们的祖籍均为安定朝那,即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郊的西朝那。在皇甫谧去世253年后,西朝那废,才在今甘肃省灵台县境设东朝那。前引史地文献说明,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祖籍安定朝那故址在今甘肃省平凉市。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皇甫谧条的释文即甘肃平凉西北。据考证,平凉西北无论从现今地域上还是从历史上平凉的地理方位上均在今宁夏彭阳。

三、甘肃华亭县说

杜仲平的《古朝那县址及皇甫谧籍贯又考》(《甘肃中医》2003年第17卷第3期)通过对古朝那县因朝那湫而得名以及对古东西朝那县的考证,认为古朝那县址应在今甘肃省华亭县西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东南一带,皇甫谧应是古西朝那即今华亭县人,而非东朝那今灵台县人。他认为灵台县现有的皇甫谧家族的某些遗迹,都是“东朝那”皇甫家族后代所设的带有纪念先祖性质的物证。特别是衣冠冢,更存疑问,因皇甫谧生前主张厚养薄葬,对自己的后事在《笃终论》中对子孙有明确训诫:“朝死夕葬,不造新服”,葬后“土与地平,还其故草,使生其上”,“使生迹无处,自求不知”。那么子孙是否还会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呢?他认为这值得商榷。

四、宁夏固原市彭阳县说

吴忠礼、鲁人勇、徐庄著的《宁夏历史地理考》(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认为,皇甫谧故里即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吴忠礼研究员撰文,就皇甫谧何许人、皇甫家族何方人氏、安定朝那今何在、皇甫谧故里出现差错和误解的原因等问题阐述己见,并进行分析举证皇甫谧的故里在宁夏彭阳县。杨东晨的《论晋代儒士皇甫谧的家世和业绩》(《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对朝那的地望引用史念海先生《河山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的“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即彭阳县;他的《论秦汉时期宁夏地区的民族与文化》《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3卷第6期)亦认为皇甫氏是宁夏地区的名门望族,安定朝那即今宁夏固原东南。高万伟《朝那湫考》(《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对朝那湫考证的同时,对朝那县的具体方位也进行了考证:朝那何时设县,史学界向来是有争议的……直到1977年古城公社古城大队出土一尊西汉初年的铜鼎,因其上有“朝那”等铭文,被考古界命为“朝那鼎”。它有三段铭文,其中一段为:“第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此鼎被鉴定为西汉朝那县容器,这为进一步证实古城就是汉代朝那县址提供了实物佐证。固原文物站曾对古城遗址进行过挖掘考察,发现文化层深达4米,下部皆为汉代砖瓦堆积。1984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王树林实地考察了古城城址,结合出土文物,确定该城遗址为西汉朝那县城址。这一观点得到史学界普遍的公认,才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王子今《秦汉时期的朝那湫》(《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也认为“位于宁夏固原的朝那湫”。

由以上的观点不难看出,中医史家们有些望文生义。随着史学家们考证的不断深入以及1977年古城遗址的发掘和朝那鼎的出土,把朝那县改订在“宁夏固原东南”(因当时未置彭阳县,古城为固原县的一大乡)是合理且有依据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皇甫谧条的释文即甘肃平凉西北,但《辞海》(1989年版)即更正为宁夏固原东南,新版《辞海》的结论比较客观、科学。而且《辞海》“朝那”条均为“古县名。(1)西汉置,治所在宁夏固原东南,北魏末废;(2)西魏大统元年(公元353年)置,治今甘肃灵台西北,隋废。”由皇甫谧的所在朝代可以看出,皇甫谧所在的“朝那”当指宁夏固原东南。

(原文载《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