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旅游文化
10401400000018

第18章 中华游子的足迹(6)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金兵南侵时,他随耿京在济南起兵抗金。耿的部将张安国杀耿降金,辛弃疾率众入金营,活捉了张安国,投奔南宋,后由承务郎累进官至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及浙东安抚使。所以他的游踪大多在金戈铁马的生涯中,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在安抚使任内,积极备战练兵,力主北伐,收复失土。但受到投降派的攻击、排挤,使他深感报国无门。在宦游中,面对“千古江山”,长叹“英雄无觅”,只能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如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慷慨激昂又饱含道不尽的苍凉悲愤,矛盾的内心更激发出其词体的恢弘意境。直到晚年,他回首“平生塞北江南,归来白发苍颜”,仍“布被秋霜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足见其时刻未曾忘却收复故国江山。

明清两代的宦游者仍然辈出不绝,但都没有什么特色,只是明末清初一些遗臣志士如顾炎武、归庄、屈大均等颠簸奔走,与南宋有相类似之处,但更多一些无可奈何的心情。

3.讲学、考察、探险的治学游

宋明两朝都是很有文化的朝代,旅游文化表现为向纵深发展的态势。文人旅游讲究从景物中格出理来,这不能不归功于“程朱理学”的“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的首创。宋明两朝又都是处在西北强大政权虎视之下的受气王朝,对内极端专制,对外屈辱苟且是它们的基本形象。而元清两朝则干脆是异族高压统治,所以这些时代,人们的旅游既难以恢弘豪迈,又放浪形骸不起来,便转向更重实际的实践之游,或云游讲学,或考察自然,或探险未知。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祖籍徽州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他是继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学问很深,但不死读书,一生游踪遍历闽、浙、赣、湘几省的名山大川。他在旅游中特别注重格物致知,借景寓理,无时不把大自然的美景与哲学思想联系起来,将旅游文化欣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其名句“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就是对旅游(学习、求知)不求格知的批评。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祖籍钱塘(今杭州),出身于仕宦人家。21岁前跟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他生性好奇,“凡到之处,莫不询究,或医师,或里巷,或小人,以至士大夫之家,山林隐者,无不求访”。这种好奇心和早期的旅游实践塑造了他终生对自然观察入微,对科学穷究所以的性格。24岁入仕途后,他更利用公务之便宦游各地。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旅游并不仅仅停留在饱眼福的层次,而是要“对天地间难,向山川求知”。1073年,他奉命赴江浙考察水利、差役情况时,路游雁荡山,对其秀丽风景着迷,并仔细考察,得出雁荡奇峰的形成“是为谷中大水冲击,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的结论。1074年,当他奉命北上整顿边防时,途经太行山,又发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并天才地推断“此乃昔之海滨”,后来朱熹也有过同类见解。沈括在1075年出使辽国期间,详细考察了辽境内山川易地,返宋后制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立体地图《使契丹图钞》。在被贬西北边境的延州(今陕西延安)地区任职期间,仍喜欢作地质地貌考察游,是第一个记载“石油”的人。沈括一生从政宦游,所到之处皆细心考察,科学判断,在天文历法、地质、物理、医学、数学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晚年贬官后迁居润州(今镇江)乌凤岭一小山村,写下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梦溪笔谈》。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出身世代医家。少年聪慧,14岁考取秀才,此后三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于是看破科举功名,决心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1552年,他开始为修订《本草》做积累工作。这是件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此他先作了一次野外采集旅行,在马日湖、沿市湖、赤东湖、龙峰山、缺齿山、丫头山等地采集草药,访问草医生、老农、樵夫,颇有收获。1556年,李时珍因医术高超,被召到京城太医院当太医。一年后他就托病请归。回乡途中,他又游历了河北、河南的山川。从1565年起,他的野外采药问方之游进入一个频繁时期。先是在家乡的太和山(武当山)原始次森林一带跋山涉水,缘岩攀崖,走访老乡,找到了不少从未见过的药物,特别是发现了《本草》漏载的曼陀罗花(洋金花)的麻醉功能;又带徒弟往江南安徽、江苏、江西各地,游览了摄山、茅山、牛首山,赶赴过南京药王庙三皇会,在那里见到了全国各地名药汇集的动人场面,使他从中获益不少。经过多年的长途旅行,直到鬓发苍白才满载而归。是实践和考察旅游奠定了中国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基础,该书1578年问世,190万字,配有1100多幅插图,至今已有多国文字版本流传于世。

王士性(1547~1598年),字恒叔,是一位以人文地理学家的眼光作考察旅行的旅游家。他利用迁升赴任的机会,先后游览了嵩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五岳以及一些其他的名地名山,游踪及10州(省)。而且他有一个好习惯,每游必绘图做诗,著述颇丰,如《五岳游草》《广游记》《广志绎》等。更独到的是,他每到一处就将地理环境与民风民俗结合起来看,将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域结合起来分析,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他的诗、记文字用得非常贴切生动。如论及晋地势:“出都门以西则晋中,太行数千里亘其东,黄河抱其西,沙漠限其北,自然一省会也。”说到蜀则:“层峦叠嶂,环以四周;沃野千里,蹲其中服;岷江为经,众水为纬之,咸从三峡一线而出,亦自然一省会也。”

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或国逸,江苏江阴人,出身书香门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自幼最喜欢看的书是历史、地理、地方志、《山海经》以及探险、游历方面的,十几岁时就立下了遍游“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的志向,而无意于科举。22岁时,他告别了通情达理的母亲,开始了周游名山大川、从事地理考察和探险的旅游。在1609~1635年的26年间,他主要以游山玩水、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为目的,先后攀登过五岳及五台山、太行山、黄山、庐山、天台山、雁荡山、武泰山、洛迦山等等,每每以“寻源探脉”、“披奇抉奥”为快事,并对所游之名山写下了详细的记录。从1636年到1640年这段时间,他的游历则是以“万里遐征”为目的,其宗旨很明确,就是要作地理、地质方面的考察。他沿长江一路西行,北历三秦,重点是西南石灰岩地貌的考察。这艰苦壮丽的考察与探险旅游,对中国地质地理学领域作出了辉煌的贡献,也开创了近代地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其贡献主要在于:纠正了古籍中诸多地理错误,尤其是长江的源头问题,提出了金沙江说;系统地考察了石灰岩地貌,将云南罗平到湖南道县“磅礴数千里”的峰林地貌作了准确的分类描述和分区,对岩溶地貌的形成提出了科学的解释,并对这些独特的地质结构给出了新的概念。这些认识比西欧地质学家领先200多年。

徐霞客的游历是愉快的,也是非常艰险的。所谓愉快,就是他个性的张扬,是他毕生追求的实现过程,他不求名利,也无任何外力羁约。所谓艰险,则一言难尽,他一生都在跋涉,除了老母亲的理解,几乎任何私人或官方的资助都没有。他全凭个人的毅力和勇气,用双脚走遍了当时的两京13省,行程近10万里,数次遇劫,几回断粮,差点冻死在九疑山头,几乎葬身雁荡壑底。清代学者潘来为《徐霞客游记》作序时说:“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此言实不为过。

4.君王祭祖谒陵、狩猎巡游

封建皇帝为了收服人心,标榜以孝治天下,祭祖谒陵是他们必做的功课,其内心更是想乞求祖先保佑子孙江山永固。久而久之,这种祭祖谒陵就成了一种定时的皇家旅游活动。因明清两朝统治时期相对时间较长,其活动就声势浩大,更具特色。尤其是清代,每年大祭、小祭、旁祭、特祭多达30次以上,而且其祖陵分为三处,关外的在沈阳,关内的则分为东陵(今河北遵化)和西陵(今河北易县),所以每次祭祖谒陵都是一次浩浩荡荡的大旅行。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皇帝到关外谒陵就有9次。

狩猎也是皇帝的重要游乐活动,特别是在和平时代,它又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军事训练和封赏、拉拢大臣的由头,可谓一举数得。明初时,皇帝一般在北京南苑狩猎。明中叶以后,皇帝大多荒淫无度,爬上马背就气喘吁吁,哪里还有力气去追逐野兽,于是对狩猎的热情也就淡薄了。满清入关后,因靠的是“驰马弯弓”,以“武力开国”,加上少数民族统治中原,没有强健的体力是不行的,所以非常重视和平时期的狩猎,为此还专门划出一周长千余里的围场,又称“木兰围场”,在今河北围场县,供皇家狩猎,并规定一年有两次狩猎活动。康熙、乾隆都是狩猎高手。皇帝参加的狩猎称为钦临狩猎,其场面非常热闹壮观,除了皇宫后妃外,满、汉、蒙古王公及朝廷百官以及上千的八旗官兵都会随驾云集围场,一时间,人喊马嘶,旌旗招展,虎突狼奔。尔后又是赐宴,赏赉,会盟,封爵,歌舞游戏,竞技表演,交织成一个盛大的联欢。当然,皇家钦临狩猎永远离不开其政治功用。但自咸丰皇帝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钦临狩猎也就渐渐不废而止了。

帝王外出巡游,自隋炀帝发表其“高论”后就一直是历代皇帝名正言顺的责任。但自宋以来,要算清代“康乾盛世”的帝王玩心最大。且不说民间诸多关于康熙、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的传说有多么离奇丰富,史书记载的就充分显示了康熙和乾隆皇帝的游兴。康熙皇帝从1684年到1707年曾6次下江南,到处题词写字,还谒孝陵,叩孔子,祭禹陵,问老人疾苦,阅兵演武。其旅游虽然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但其实质是在笼络汉族地主,拉近与汉人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有明显的功利性。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在这方面比他毫不逊色。从1751年到1784年,他6次下江南。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凡是他爷爷做过的事情,他都要做;凡是他爷爷游过的地方他都要去游。他爷爷未游未做的事,他也要去游玩或一试身手。爷孙俩都爱表现风雅,在他们所经历的地方留下许多“到此一游”性的标志。他们还建立了行宫。这一切都成为了今天江南旅游胜地的一种旅游资源。

除风景宜人的江南外,康熙、乾隆还东游山东,北游了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康熙还曾三次御驾巡游漠西地区伊犁河谷,出征葛尔丹叛军。他们的巡游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在维护自己的统治,但他们作为成功的旅游皇帝又是其他帝王所不能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