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就其内容结构来说,包含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又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所有这些资源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经过利用与开发,都是优秀的旅游文化。它既是各地旅游的灵魂,又是各地旅游特色的识别点,是建设区域特色旅游的根本所在。在中国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人们正是遵循以上旅游分类的演绎思维进行的。所以,自然旅游资源是开发最早的,人文资源中又以历史文化资源被认识早一点。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建设的发展,更多的旅游资源被发掘、被组合,打造出五彩纷呈的区域旅游特色项目。旅游文化在这之中负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导向作用、审美作用、教化作用和存证作用。由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奥性和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在旅游文化的利用与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下面着重从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加以探讨。
一、区域旅游文化的层次及特点
区域旅游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旅游活动中各方面表现出的文化特征的总和。由于区域的划分可以是地理的、经济的、文化的甚至是政治的,更重要的是无论何种划分方法,都存在着级别差异,因此,不同区域的旅游文化也存在着层次差异和自己的特色。当然,这些层次差异不是优劣的差异,而是知名度的标志。在旅游文化建设中它又是可以转化的。
1.文化名城与优秀旅游城市
(1)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这一块最先觉醒的是历史。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传统的国度,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大地上旅游,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古老的文物,每一个地方都有悠久的文化。旅游唤醒了沉睡的文物,旅游也刺激了历史的价值。人们开始挖掘这些无尽的宝藏,但旅游也给脆弱的生态和古老的文化带来了危害。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或者说更多是基于保护的考虑,中国政府从1982年开始,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即对有悠久历史或有特殊的历史事件,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传统内容,并且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和发展的城市实行保护措施。这标志着中国的文物保护由单个文物保护转为对历史文物的整体保护,从静止的文物保护转向对名城传统风格的保护。到现在,经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共有99座,分别是:
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24座,有北京、大同、承德、南京、苏州、杭州、绍兴、泉州、延安、景德镇、扬州、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西安、昆明、大理、拉萨。
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38座,有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37座,有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无疑是给旅游一个良性刺激。人们往往或抱着浓厚的好奇心一睹名城芳容,或怀着探索历史的兴趣来体验古老的文化。而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又确实不负众望,为游客们提供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历史文化精品。在这99座名城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国75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6.13%。其中世界级的景点就有北京故宫、西安秦皇兵马俑坑、西藏布达拉宫、曲阜孔庙、南京中山陵等。更可贵的是,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人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档次高,而且自然景观也非常优美。在国务院公布的11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文化名城就占其中24处,达20.17%。如著名的有北京八达岭、桂林漓江、杭州西湖、丽江玉龙雪山、镇远浏阳河、武汉东湖、西安临潼骊山、承德避暑山庄等。
当旅游在神州大地初兴之时,历史文化名城无形中就成了旅游城市的标签。同样,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了境外旅游者首选的目的地。在全国接待旅游者最多的20座城市中,有15座是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北京、广州、上海三城市长期居于全国接待境外游客总数的前三名。在当时,历史文化名城成了旅游城市、旅游中心的代名词。历史的觉醒为这99座城市赋予了旅游的先机。作为历史的幸运儿,它们被置于同一平台、同一起跑线上,谁能将“历史文化”与“旅游”的本质结合起来打造,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当然,99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也还有层次、大小之别,有着不同的文化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政治中心。包括历代中央政府的都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分裂时期王朝的都城,以及历史上的雄州大郡。其中各类都城21座。最著名的是“七大古都”,即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安阳、杭州。而雄州大郡中著名的有长沙、南阳、济南、南昌等。这些古城的文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军事重镇。这类古城多在“水陆之冲”的“御寇重地”,如徐州、襄樊、榆林、镇江、寿县等,有着明显的军事文化痕迹。
工商都会。主要为历史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一些通都大邑,如扬州、天津、武汉、上海等,表现出商业文化基调。
文化名邑。这些地方在历史上人文荟萃,物产丰饶,被视为人杰地灵之地。很多地方还是名人故里,一般都有很厚的文化积淀,如歙县、常熟、漳州、亳州、韩城、淮安等,具有文人气息的文化特征。
外贸古城。主要是古代国际贸易商道上的名城。如西北陆路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沿途有敦煌、张掖、武威、喀什;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的通商大港有宁波、福州、泉州、广州等。这些古城反映出中外友好交流的文化特色。
民族重镇。多为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地处少数民族与中原相交的边缘地区,因民族融合、经济发展而成为名城,如丽江、日喀则、喀什、昆明、呼和浩特、银川、镇远等。它们均具有民族融和的文化特色。
革命名城。是历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反抗外敌入侵的著名城市。它们中很多本身又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延安、遵义、上海、广州、南昌、武汉等,具有红色革命的文化特征。
民俗及其他特殊人文遗存地。这类名城或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民俗建筑、民俗制作,或在历史上有着唯一性的人文遗存,如山西平遥(古建筑、民居文化)、江西景德镇(古瓷都、陶瓷文化)、四川自贡(恐龙之乡、盐都)等。
历史文化名城自身大多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一个区域旅游经济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还须抓住旅游文化大做文章。
(2)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文化的文章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对区域旅游发展来说效果是很不一样的。经过几年的“洗牌”,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脱颖而出一大批优秀旅游城市。如果说,国家公布历史文化名城的根本意图是保护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含有一定被动意义的话,那么,评比优秀旅游城市则是主动地发展旅游业。在建设发展中积极保护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取得双赢的效果,这也是旅游文化所弘扬的精神。
1995年3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决定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正式拉开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序幕。在第一批评比中,共有54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既有“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成员城市,也有非成员城市。这说明事物是可以转化的。99座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具有成为旅游城市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不去发挥,不将其转化为旅游文化,就不能成为优秀的旅游城市;而不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些城市,只要努力发掘自身的旅游资源,将区域人文资源特色变为旅游文化优势,就会提升层次,成为优秀旅游城市。
第一批5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如下(各类城市按验收得分高低并结合对海内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顺序排列):
直辖市共3个,即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副省级市共14个,分别是深圳市、杭州市、大连市、南京市、厦门市、广州市、成都市、沈阳市、青岛市、宁波市、西安市、哈尔滨市、济南市、长春市;地级市共24个,分别是无锡市、扬州市、珠海市、肇庆市、苏州市、黄山市、桂林市、昆明市、威海市、烟台市、秦皇岛市、海口市、长沙市、岳阳市、南宁市、绍兴市、合肥市、三亚市、承德市、镇江市、泰安市、北海市、郑州市、咸阳市;县级市共13个,有峨眉山市、都江堰市、亳州市、敦煌市、曲阜市、武夷山市、吐鲁番市、韶山市、库尔勒市、景洪市、井冈山市、大理市、瑞丽市等。
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的公布,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各地纷纷加强旅游发展与建设的力度,人们放开历史文化名城的心理约束,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到了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区别,着力在区域文化特色上打造优势,创造品牌。于是出现了历史文化名城与一般旅游城市齐头并进、争创优秀的局面。
第二批又评选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7个。它们是:直辖市重庆市;副省级市武汉市;地级市共41个,有中山市、乐山市、佛山市、福州市、江门市、泉州市、汕头市、徐州市、金华市、惠州市、开封市、丹东市、柳州市、石家庄市、吉林市、玉林市、南昌市、宜昌市、鞍山市、马鞍山市、嘉峪关市、乌鲁木齐市、宝鸡市、安庆市、常德市、芜湖市、银川市、张家界市、濮阳市、牡丹江市、抚顺市、太原市、贵阳市、荆州市、十堰市、伊春市、本溪市、大同市、大庆市、包头市、拉萨市;县级市共24个,有昆山市、南海市、江阴市、吴江市、宜兴市、常熟市、临安市、诸暨市、济源市、句容市、琼山市、阿城市、永安市、儋州市、建德市、蓬莱市、登封市、文登市、锡林浩特市、荣成市、崇州市、钟祥市、绥芬河市、胶南市。
到2001年,又批准了16个城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地级市11个,即九江市、常州市、锦州市、淄博市、三明市、洛阳市、韶关市、清远市、阳江市、温州市、梧州市;县级市5个,有都匀市、青州市、东阳市、桐乡市、涿州市。
2003年,又增加了45个优秀旅游城市。其中地级市32个,有廊坊市、保定市、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葫芦岛市、齐齐哈尔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湖州市、嘉兴市、漳州市、赣州市、潍坊市、聊城市、日照市、三门峡市、安阳市、焦作市、鹤壁市、襄樊市、荆门市、鄂州市、郴州市、东莞市、潮州市、湛江市、河源市、绵阳市、广安市、自贡市、延安市、天水市;县级市13个,是永济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临海市、温岭市、乳山市、灵宝市、新郑市、赤壁市、开平市、琼海市、格尔木市、喀什市。
至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数量已经超过“历史文化名城”一倍,说明将城市打造成旅游中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急迫心理。
2.旅游区(点)A级制质量等级划分与乡镇旅游名胜
(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A级制层次
旅游客体不可能都在城市,大量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多在城外。当旅游发展与建设到一定程度时,其重心就会下移,于是有关部门“总结了国内旅游区(点)的管理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技术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同时,根据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近3年时间的实施情况,在原标准基础上对一些内容进行修订,制定出了一套更加符合中国旅游区(点)发展实际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标准,并从2001年开始实施。这标志着中国旅游开发与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新标准与GB/T17775-1999相比,主要有两大修改:其一,在划分等级中增加了AAAAA(5A)级旅游区(点);其二,新增的5A级主要从细节方面、景区的文化性和特色性等方面做更高要求,同时在原AAAA—A级旅游区(点)的划分条件中,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特别是增加了文化性和特色性要求,充分体现出旅游文化在旅游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旅游区(点)A级制评定的情况如下(截止到2005年)。
AAAAA(5A)景区(点),按标准衡量目前还没有1家。
AAAA(4A)景区(点)已经颁布9批,共486家。AAA(3A)景区(点)已颁布6批,共173家。AA(2A)景区(点)已经颁布5批,共648家。A(1A)景区(点)已颁布5批,共94家。A级制的评定是动态发展的,从2004年开始,1A到3A等级就没有申报和评定了。各地都想把自己的旅游区(点)建成4A级的,其志向可嘉。
在评定出来的各层次A级景区(点)中,可明显看出文化性的含量受到了重视与突出。限于篇幅,这里仅以部分层次的部分景区(点)作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