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10402400000034

第34章 现代名茶(13)

荼关石姬。

当代·梅重

井冈翠绿是江西井冈山垦殖场茨坪茶厂经过10余年的努力创制而成的。1982年被评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1985年分别被评为江西省和农牧渔业部的优质名茶,1988年被评为江西省新创名茶第一名。由于产地为井冈山,色泽翠绿,故名井冈翠绿。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是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百里井冈,气势磅礴,峰峦叠翠,峡谷溪流,嶙峋怪巧,云海瀑布、温泉溶洞、高山田园、十里杜鹃等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构成了8个风景区,230余个景物景观。这里,春天山花烂漫,夏天云海翻腾,秋天红叶辉映,冬天银装素裹,全年四季如画。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游览了井冈山小井龙潭瀑布,即兴赋诗一首,诗曰:“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樵径断残成绝境,军工开拓免垂毡。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井冈山的风景美,井冈山的茶叶更美。

井冈山产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相传很早以前,天上有一位仙姑名叫石姬,因看不惯天上权贵的淫威,来到人间。她云游了无数名山大川,最后到了井冈山的一个小村。该材农户每家泡了自己做的上等好茶热情接待,她深受感动,同时又看到山村风景特别秀丽,于是决定长住下来。石姬向农民学习种茶与制茶的技艺,经过几年努力,石姬种的茶树长得非常好,加工的茶叶品质也特别好吃。从此,这个村生产的茶叶名声越来越大,销区越来越广,这里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纪念石姬的功劳,后人就把这个村叫作“石姬村”,这个村所在的山窝叫作“石姬窝”,流经这里的一条溪叫作“石姬溪”。现在不仅石姬村产茶,井冈山的花果山、桐木岭、梨坪一带均有茶叶生产。

井冈翠绿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多采自谷雨前后。鲜叶采后,略经摊放,经过杀青、初揉、再炒、复揉、搓条、搓团、提毫、烘焙8道工序制成。

井冈翠绿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细紧曲勾,色泽翠绿多毫;香气鲜嫩;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叶底完整嫩绿明亮。该茶放人杯中冲泡,芽叶吸水散开,宛如天女散花,徐徐而降,再等片刻,芽叶散开更大,又如兰花朵朵在水中盛开,颇有艺术欣赏价值。

74.攒林云尖

只因寻药来欧岭,

恰悟倾茶到赵州。

明·朱谋堚

攒林云尖产于江西永修云居山。该山位于九岭山脉东端,高山峻岭,连绵起伏,丛林密布,云雾缭绕。因茶树与林木相共杂生,故名攒林云尖。

云居山,上有五老峰、五龙潭、碧溪桥、谈心石、真如寺等著名风景区。这里是“云山绿苍苍,秀雾白茫茫,满山皆青翠,遍野是茶香”。山上有块巨石,平整面宽,相传当年为开创江西诗派的北宋人黄庭坚与友人促膝谈心之处,故名“谈心石”。巨石刻有“石床”两字,字迹遒劲,系苏东坡手迹。真如寺是我国著名佛教禅院,梵宇庄严,清幽绝谷,殿楼鳞次栉比,气势雄伟壮观,苏东坡描写这里是“一片楼头耸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寺前的赵州关,是攒林云尖主要产地。赵州关风景十分迷人,早为人们所向往。明代诗人朱谋珲有:“只因寻药来欧岭,恰悟倾茶到赵州”之句,道出了诗人有幸畅游赵州关的喜悦心情。攒林云尖历史悠久,远在南宋时已列为贡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昌(今永修)乡土志》记载:“此茶不由人莳,产于林木中,吸取精华,饱食云雾,山人披荆采之始得,色香味皆佳,常州阳羡、浙江龙井、君山银针无以过焉!”这里把攒林云尖列为与江苏宜兴的阳羡茶、浙江杭州的龙井茶和湖南的君山银针茶齐名,可见该茶远在唐宋时已甚著名。

为挖掘历史名茶,80年代初,永修农牧局等单位组织力量,寻老访僧,查阅资料,制订了该茶采制方案。从1983年起先后在真如寺和江上茶场进行试制,一举成功,并将原名“云雾尖”改名为“攒林云尖”。

攒林云尖的采制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后四五天采摘,由于原料嫩度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加工。整个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散热、揉捻、整形和干燥6道工序。

该茶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浑圆,挺直而尖,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鲜爽而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绿均匀。攒林云尖多次参加江西省和九江市名茶评比,均获得好评,被列为江西省名茶之一。

75.双井绿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

双井芽生先百草。

宋·欧阳修

双井绿茶已有千年历史,产于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家乡、江西修水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修水在隋、唐属洪州,毛文锡约公元935年所著《茶谱》载:“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宋时列为贡品。

山家乡双井茶,

一啜犹须三日夸。

暖水春晖润畦雨,

新枝旧柯竞抽芽。

这是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山谷(字庭坚)对家乡所产双井茶赞美的诗作。黄庭坚还常以精制的“双井茶”分赠京师族人及好友欧阳修和苏东坡等,友人也常和诗赞赏。黄庭坚在《双井茶送子瞻》(子瞻为苏东坡字)诗中曰:“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黄庭坚把珍贵的双井茶送给老师苏东坡,自有一番尊师之心。诗中对苏东坡十分崇敬赞赏,说是:“天上玉堂森宝书”,“挥毫百斛泻明珠”。同时也告诉他的老师说,双井茶的品质十分优异,“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苏东坡品尝了双井茶之后,也赞不绝口,即回赠一首《鲁直(即黄庭坚别名)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诗曰:

江夏无双种奇茗,

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

自看雪汤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

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

画舫何妨宿太湖。

此诗对黄庭坚所赠双井茶作了一番赞扬和表示谢意,说黄庭坚是“江夏无双”,书法亦甚佳;又称赞双井茶为“奇茗”,并且从泡到饮,都亲自动手,不叫僮仆去做。苏东坡对此茶之珍爱,可见一斑。欧阳修也曾赋诗一首称颂双井茶,其诗曰:

江西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

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

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

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目注非不精,

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

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

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在此诗中对双井茶作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双井茶的品质所以较好,首先是这种茶萌发得早,“穷腊不寒春气早”,因而采摘极早而很细嫩,“十斤茶养一两芽”,接着说茶芽上白毫很多,茶叶包装也很精致,用红纱做茶袋,令人悦目。特别是此茶味道好,使得“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了。

司马光以《双井茶赠范景仁》亦写诗一首,曰:

春睡无端巧逐人,

驱呵不去苦相亲。

欲凭洪州真茶力,

试遣刀圭报谷人。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双井茶亦甚赞誉,谓:“昔贡所称,大约唐人尚茶,茶品益众,双井之白色……皆产茶有名者。”

元代柳贯有诗云:“旧闻双井龙团美,近受麻姑乳酒香;不到洪都领佳境,吟诗真负九回肠。”诗中既赞扬了双井茶,又赞美了江西南城所产的麻姑茶。清代龚鸿著有《双井歌》一首,歌曰:

茶叶妙品称无双,

双井闻名在修江。

春到庄前芽先吐,

云腴竞摘吠村厌。

士女纷纷归来晚,

筠篮满贮唤小双。

问道今年何处好,

明月湾前与钓矶。

这些诗文,将“双井绿”独特之色、香、味、形,描绘得淋漓尽致,无怪双井绿问世以来,名扬天下。

古代“双井茶”属蒸青散茶类,用蒸气杀青,再烘干、磨碎、煮饮。如今的“双井绿”,分为特级和一级两个品级。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为2.5厘米左右的鲜叶制成;一级以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加工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复烘6道工序。

鲜叶进厂后,薄摊2—5小时,然后用铁锅杀青,每锅投入鲜叶150—200克,锅温为120—150℃,炒至含水58—60%为杀青适度。稍经揉捻后,即用烘笼进行初烘,烘温约80℃,烘至三成干,转入锅中整形提毫,待茶叶白毫显露,再用烘笼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叶能手捻成末,茶香显露,此时含水量约为5—6%,趁热包封收藏。

此茶品质特点为: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

76.周打铁茶

风流皇帝下江南,

乞茶巧遇周打铁。

秀才进京送乡荼,

有官不做甘种茶。

当代·浩耕

周打铁茶产于江西丰城荣塘乡,品质优异,外形条索紧结,稍弯曲,色泽油润;香气纯正、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饮后清凉爽口,叶底嫩绿。它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采用杀青、清风、揉捻、炒坯搓条、滚炒足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周打铁茶的名称有一番来历,也十分有趣。相传清代时,丰城荣塘乡有个秀才,名叫周打铁,因屡考不中,便隐居山中,与妻子耕种茶园度日。当时正值乾隆皇帝下江南,乾隆打扮成布商微服出访。一日,周秀才上山采茶,有两个布商来到他家讨水喝。周妻忙泡茶接待,客人喝了茶赞不绝口:兴奋之余,提笔在纸上留下隐语,辞谢而去。、周秀才回到家时,其妻忙拿出纸来,只见上面写着:“秋后请送四斤上等茶到京市棉布庄。”但未留下姓名。春去夏至,夏尽秋来,周秀才按语意送茶进京,一路上晓行夜宿,风雨兼程,很快到达京城。一日天高云淡,阳光和煦,只见前面车马仪仗,鸣锣开道,好不威风,原来是乾隆离宫外出。周秀才拦路询问,侍卫上去喝止。周秀才说明来意,并递上纸条,侍卫接过纸条、茶叶、交与乾隆。乾隆大喜,知是自己下江南时亲笔所题,因深感下江南时他家进茶之情,意欲留下秀才。周秀才丢不下辛勤耕作的茶园,执意回家。后乾隆降旨,赐周打铁种的茶为“周打铁茶”,并定为贡品。从此周打铁茶名扬四方,流传后世。

77.山谷翠绿

山谷荼人,

翠绿流芳。

当代·浩耕

山谷翠绿茶产于江西修水。修水是北宋著名诗人和书法家黄山谷(黄庭坚)的故乡。黄庭坚对茶叶颇有研究,写下了不少赞颂茶叶韵著名诗篇。茶名冠以“山谷”,是表明对这位宋代爱茶人的纪念。

山谷翠绿系在历代沿袭下来的传统制茶工艺基础上,加以现代科学技术精心制作而成。其鲜叶在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做到“嫩、匀、鲜、净”。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初烘、整形和复烘5道工序。鲜叶采回后,略经摊放,开始杀青。杀青叶扇凉后,进行揉捻,然后在烘笼中初烘。烘至叶子不粘手,入60—80℃的锅中整形。以双手回转搓揉的手法搓紧茶条,并边搓揉边翻炒,至茶条紧结,改用团炒,炒至八成干,降低锅温至40—50℃,改用两手捧茶,以向不同方向旋转的手法进行提毫,至银毫披露,近九成干时出锅,再在烘笼中复烘至干,趁热包装贮存。

此茶外形紧略曲,色泽绿润,满披银毫;香高持久;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鲜洁爽口,叶底嫩绿匀整。1985年江西修水茶厂生产的越海牌山谷翠绿在全省名茶评比中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荣获江西省名茶评比总分第二名,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茶。

修水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这里已盛产茶叶。到北宋时,这里的茶叶更是名闻遐迩。当时黄山谷常以其故乡所产的名茶赠送友人。欧阳修、苏东坡等在得到茶叶后纷纷赋诗传颂,使得这里的茶叶名声更盛。

78.新江羽绒茶

此茶鲜活多毫,

酷似鸭绒鸟羽。

《江西名茶》

新江羽绒茶产于江西遂川的新江乡花果山,品质十分优异,外形纤细洁白,白毫特多,满披芽间,宛如鸟、鸭羽绒,十分美丽;茶香高浓,似板栗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爽,叶底芽叶完整、嫩绿明亮。近年来,此茶连年被评为江西省吉安地区优质名茶。

这里的茶区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俏丽的姑娘,因厌恶封建婚姻,单身躲进了渺元人烟、四季如春的新江花果山上,以采食野果和培育花木为生。有一天,一位英俊的青年从将军岭下山春游,路过花果山,被那花团锦簇的野花迷住,久久不愿离去,刚好被花果姑娘窥见,两人一见钟情,最后结为伉俪。那青年从马山上采来茶籽,播于花果山上,夫妻两人精心培育,长出一片茂盛的茶林,从此花果山便成了有名的茶叶产区。这里的茶树,枝叶发达,育芽力极强,茸毛特多,经过反复试制,遂形成今日的新江羽绒茶。

79.九龙花

龙泉水烹龙嶂茶,

何其此际断津涯。

更深月上难成寐,

古寺钟声带漏挝。

清·涂方略

九龙茶产于江西安源九龙嶂。这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伸展,最高处海拔1040余米,九蜂矗立,龙潭九坎,山势巍峨,登高远眺,形如九龙飞舞,势如五虎下山。相传在隋唐以前这里就有茶树种植,多分布在寺院附近的山坡道旁。其中天龙庵、玄女庙、真空寺、古亨殿等都是茶叶集中产地。据《安源县志》记载:“尔乃披荒阜之捺荆兮,艺蒙顶之芬丛;树经冬而含秀兮,芽乘春而程工;发馨香于岩壑兮,媲源瀣奚帛崇;以陆羽之元经兮,还生卢仝之腋风;会上贡于九重兮,何羡乎六安、武夷之青葱。”从这段记载里,可知九龙茶历史之悠久。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好友邹元彪,曾来到九龙嶂,组成九龙寨;一面招募乡勇扩军,一面筹备军饷鼓励耕织,号召当地人民垦荒种茶,茶园面积有了很大发展。到了明代初叶,这里产茶更有发展,并由生产团茶改为散茶,茶叶的花色品种有上春、二春、大庄、匀庄、子芽头、茶末等多种。到了清初作为贡茶,所贡茶叶都是细嫩芽叶。长期以来,九龙山人民常以载歌载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九龙茶的颂扬。古代的“赣南采茶戏”以及现代的《茶童歌》和电影《茶童戏主》,都是以九龙茶为背景编制而成的。

九龙茶属于炒青绿茶,采制精巧。上等九龙茶实为一种芽茶,春分后,当茶芽初伸如谷粒大小时,开始采摘,全由未开展的肥嫩茶芽制成。采摘要求严格,阴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芽、病伤芽、瘦小芽不采。采后必须选拣和适当摊放。初制以高温杀青、经过二炒二揉、初干、整形、理条、提毫、摊凉和烘焙等工序制成。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茸毛披露;香高持久;汤色碧绿,滋味甘醇,叶底翠绿、匀亮。品质十分优异。

自古名茶伴名水,好茶还得好水泡。九龙茶和龙泉水是江西安源久享盛名的双绝,早为民间所传颂。九龙泉坐落在安源东北的龙泉山,距龙泉寺一箭之遥,相传是九条龙在九龙山龙潭戏水作腾飞时,用龙尾凿开的一个泉眼,清泉冽冽,终年不断,称为“龙泉”。此山因泉得名,称为龙泉山,中有一寺,称为龙泉寺。其实龙泉山石为透水性能好的石英岩,上面林木茂盛,植被丰厚,雨水浸蕴于地表和岩石缝隙中,顺着岩层的斜面向下渗透进泻出来。龙泉水含可溶性杂质少,清澈见底,味甘甜,有利于九龙茶色、香、味的发挥。

80.东固龙舞茶

东固山势高,

峰峦如屏障。

此是东井冈,

会师天下壮。

现代·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