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位衣衫破烂的青年人慢慢走出队伍,他径直地走进了席尔斯百货公司的总裁办公室。
“先生;您不介意和我谈三分钟吧!’青年人敲了敲门,然后礼貌而谦虚地说。总裁罗森华先是一惊,随后点了点头。于是,青年人坦然坐下,侃侃而谈,三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
最后,罗森华站了起来,他握着青年人的手说:“你的勇气打动了我,我决定聘用你。”
几年以后,这位青年人成为席尔斯公司驻亚洲分公司总经理。
点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作为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来考察,决定人生高度的关键因素不是成功与失败本身,而是人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于挫折中品味收获,从成功里吸收营养,无一事不成学,无一时而不学;达此人生境界,则进退自如,顺逆皆备于我。基于此,成功之母无他,唯勇气是也。
8、迟到的一杯水
这是《圣经》里的故事。
两个旅人因缺水而被困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把生命交给死神,唯一生存的机会就是找到水。
一个旅人把自己的水袋交给同伴,嘱咐一定要耐心等待他找水回来,并拔出一支手枪说:“里面有5颗子弹,每隔一小时你就向天空开一枪,这样我就不会迷失方向,找到水便能循着枪声返回来。”
四小时过去了,手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找水的旅人还是不见踪影。是被风沙吞没了,还是找到水后离去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和绝望吞噬着同伴的心。在精神快要崩溃的一瞬间,他把第5颗子弹打进了自己的胸膛。
其时,找水的旅人已向一位赶骆驼的老人讨到了水,而当他循着最后的枪声回来时,见到的是同伴的尸体。
点评:坚持与放弃,人生有时只差了那么一点,结果就截然相反。英国18世纪大政治家艾蒙特柏克说过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绝望,就是绝望了,也要在绝望中努力。”谁都难免会有灰心消极、颓丧绝望的时候,只要学着坚强一点,咬紧牙关挺一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穆罕默德说过:“上帝和坚持的人在一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幸运女神总是垂青于那些面对困难不退缩、身陷逆境不颓丧的强者!
9、不同的选择
一位80岁的老人,为是呆在她的住处还是进疗养院而思虑再三。她的年龄是个事实,她每况愈下的健康也是个事实,权衡这些事实,选择安全的疗养院,该是多么明智!
然而,令人称绝的是,她没有理会这些事实,留在了原来的地方,一直到现在已经86岁了,并不需要朋友们很多的帮助。她自如地应付着一切,幸福地过着愉快的独立生活。
相反,她的一个老朋友,作出的是相反的选择。当时,这个老朋友比她的身体好得多,但她说:“我累了,我现在需要照顾了。”她要求进疗养院,当然这个愿望得到了满足。
后来,她被供养起来,被放在床上被挪来挪去。她现在对此厌恶了,然而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点评:对生活负责,就要尊重自己的意志。作出一个选择,一定要慎重,只有你对自己的选择自食其果。艰苦的选择,如同艰苦的实践一样,会使你全力以赴,会使你更有力量。躲避和随波逐流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识到随波逐流也是一种选择------但可能是最坏的一种。
10、有心插柳柳成荫
一位民工邂逅音乐学院的一名女教师,他一来二去便大胆约她出去看电影,虽然遭遇过几次拒绝,但他依然大胆追求。后来,女教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与他交谈中发现其才华横溢,就同意与其恋爱。一年后,两人结合了。
一位记者采访这位民工为何如此大胆,民工回答道:“我只是想,命运既然为我与她有缘相识,就是叫我鼓起勇气去争取,以便有属于我的‘份’。正如我们老家民歌《采槟榔》所唱的: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采……我相信只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一定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即使失败了,我也不会后悔!”
一位才气横溢的男孩苦恋着同校一位女孩,有人为他们安排了一次约会,男孩赴约时竟认为:这么美的姑娘怎么可能看上我呢?于是转身去了图书馆。
后来那人非常惋惜地告诉他:女孩对你很痴情,直到毕业了还没找男友呢!
照常人看来,前面一对里,音乐学院的缪斯大概不该属于“无产阶级”的,而后面郎才女貌的这一对显然是天造地设。可是,结果出人意料。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与其说“有缘”,不如说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与其说“无缘”,不如说缺乏智慧、缺乏意志、缺乏耐性……
点评:生活中固然存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现象,但它只是偶然,绝非规律。“花不开”并非“有心”的必然结果,“柳成荫’也不是“无心”必然导致的。前者只因为工作不到家,后者则纯粹属于巧合。人们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很普遍的错觉,主要缘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几次偶然,当人们在一起交流时互相传递这种体验,就会以为这是一条法则。如果它真是一条法则,那我们的生活该是何等的自在洒脱!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11、一道百年难题
有一位数学成绩十分优异的中学生,数学老师总是布置几道课外作业让他回家后去做,第二天早晨再交上来。
有一天,这个学生回家后才发现教师今天给了他四道题,并且最后一道似乎有些难度。他想:从前每天的三道题,他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早该增加点分量了。于是,他志在必得,满怀信心地沉入到解题的思路中……
天亮时分,他终于把这道题给解决了。但他还是感到一些内疚和自责,认为辜负了老师多日的栽培———一道题竟然做了几个小时。
谁知,当他把这四道已解的题交给老师时,老师惊呆了:原来,最后那道题竟是一道在数学界流传百年而无人能解的难题。老师把它抄在纸上,也只是出于好奇心。结果,不经意竟把它与另外三道普通题混在一起,交给了这个学生。这个中学生却在不明实情的前提下,意外地把它给攻克了。
点评:假如这个中学生知道这道题的来历,他还会在一夜之间将它攻克么?是的,由于心理上的怯懦和准备不足,人们往往为自己凭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壕沟和障碍。知难而退,优柔寡断,缺乏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勇气,这便是人生最大的难题。其实,面对客观环境,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些看似天方夜谭的事,通过人的奋斗完全能轻松解决。
12、最好的结果
哈佛大学一位名叫罗森塔尔的博士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这是在1960年。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教师。因此,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的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使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
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
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被刻意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便抽取的最普通的学生;而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不过是随机抽出的普通教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预料的,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点评: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你就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那么,结果肯定是另一种模样。
13、破窗户
社会学家做过下面一个实验:
将两辆外型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保持原样不动。打开的那辆车在三天之内就被人破坏的面目不堪,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把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再破一些也无妨。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都会去加速它的损坏程度。这与道德似乎没有多大关系。
人们也曾用这一理论在一座城市里做过类似的实验。在一条街道上,先是扔了一些生活垃圾。没过几天,这条街道就被铺天盖地的垃圾覆盖,碎纸和塑料袋乱飞。同时,人们把另一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维护了好几天。这之后,每当街上出现脏物时,总会有人自动把它扔进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乱扔垃圾,还会有人制止他们。
既然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就有必要把它引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空户。如果不想遭人鄙夷和唾弃,自己就先不要破罐子破摔。
点评:无论是谁,千万不要看低自己,否则,一定被扔在失败的垃圾中。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你才会好好珍惜自己,最后将人生价值最大地发挥出来。
14、感谢失败
许多成功学家发现,不少成功的人总是感谢失败,而不是对其恨之入骨。原因何在呢?经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成功的人士总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例如,雷·梅伊尔,一个创造了辉煌战绩的篮球教练,领着他的队伍曾经连续赢过几十场比赛。
有一年,他的队伍在主场连续赢了几场后第一次落败时,许多记者采访他,问他当时的感受。他的回答是:“太棒了!现在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去赢,而不是想方设法保持不败。”
对大多数人来说,“失败”往往带有终极性,就好像已成定局。但对于雷·梅伊尔说,失败却是一个开始,是通向新一轮成功的跳板。
在大量的案例中,许多成功人士称自己根本就不去考虑失败。这些成功人士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议员、教练和许多其他行业的人士。事实上,他们甚至根本不用“失败”一词,他们倾向于用“错误”、“冒失的开端”或者“挫折”等。
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说:“如果说我的成功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希望我能尽快并尽可能多地犯错误,以便从中吸取教训。”另一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引用了哈里·杜鲁门的名言:“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我做了一个糟糕的决定,我就立刻出去再做一个另外的决定。”
弗莱彻·布罗姆是科佩尔公司的总经理。那是一家经营建筑材料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当问他这一生中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困难的决定。我总是尽我的最大努力去做事。担心、焦虑只会阻碍你正确地思考问题。”
在商场拼战了数十载的威廉·史密斯伯格,始终牢记着他年轻时犯过的“错误”,并时常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员工们说:“我希望你们大胆地去冒险。在这个公司里,没有哪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没有犯过错误。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对某种产品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也包括我。它就像学习滑雪,如果你没有摔过跤,你肯定也学不会。”
点评:尽管不能说这些成功人士高度赞美他们的失败,但是他们确信能够从失败中学到知识,这比成功还重要。成功人士往往酷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且愿意为之承担风险。他们把工作和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热爱他们正在做的事,根本无暇去考虑是否会失败,也就无畏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15、一只蜘蛛的教学效果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即便忙忙碌碌,最终一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四处闲逛。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二十年后:
第一个人,穷困潦倒,成为地铁里的流浪乞丐,终生穷困潦倒。
第二个人,不断经营,想尽一切办法投机取巧,最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商。
第三个人,参军入伍,作战勇敢、顽强,最后成为威震四方的将军。
点评:人生永远不可轻言放弃,坚持就是胜利,有一首歌《走过去前面是个天》:“是呵,茫茫黑夜里,只要不被风霜雨雪击倒,漫漫长路上,只要不被艰难险阻吓倒,孤身逆旅中只要不被磨难和凶厄扳倒,那么生命的艳阳天就在前方等着你。”拥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16、相信自己
保罗·盖蒂因为经营石油的成功,成为世界名人。
人们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关键是应该坚信自己的判断,对成功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而不是迷信权威与见风使舵。对此,他深有感触地谈了自己犯的两个错误。
第一个失误发生在1931年。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仍在继续,持续经济低迷让股票的价格降到了最低的水平。盖蒂认为美国的经济基础是好的,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恢复,股票价格将会大幅上升。于是,他买下了墨西哥石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股票,随后几天股市出现了一些下跌,盖蒂自信下跌已经接近最低点,股价的反弹指日可待,可同事们已经被大萧条弄怕了,竭力劝说他将手中的股票抛售出去。结果,盖蒂动摇了,他抛出了手中的股份,但在以后的几年中,这家石油公司财源滚滚,那些钱本来是属于盖蒂的。
另外一次是在1932年。那时,盖蒂认识到中东原油的巨大潜力,决定在伊拉克获取石油开采权,打算买下一块很有前景的地皮开采特许权,价格大约只有几十万美元。当时,世界市场上的原油价格忽然波动,人们对石油业的前景产生怀疑,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时候在中东进行投资是不明智的。盖蒂再一次被大家的意见所左右,中止了谈判。结果,十多年以后,当他决定再次进军中东的时候,为了得到这同一块地皮使用的特许权,他竟多付出了1000多万美元的代价。
对这两次失败,在以后的岁月里,盖蒂汲取了深刻的教训,他说:“真理往往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啊,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也就失去了一切。”他一意孤行,最终竟成了美国最成功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