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10403300000012

第12章 送你一米阳光(3)

没有任何背景的存在,仿佛发生在一个脱离时光的地方,书中细枝末节的暗示语焉不详,人物的关系也未能完全交代清楚。众多的主题,字里行间存在的象征和隐喻也增添了无尽的神秘感。此外珂内贝拉神秘的身份、原型,主人公是日本少年却使用意大利的人名等疑团仍没有定论。作品出版之后,曾有许多人尝试对它进行解读,可无穷的解读至今也不曾结束,也许因为所写的是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这一重要主题,正是人类的经验永远无法触及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又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两个少年的友情和奇遇。尽管是幻想作品没有背景,书中的银河铁道世界透着奇诡的美,真实得如在眼前,使人感到故事仿佛真的存在过一样,在时光的某个角落,只等我们去追寻。

偶尔也能发现被这个故事感动了的人。

看到网上到处流传的画家KAGAYA(加贺谷穰)的幻想画,似曾相识的景象使我马上明白其实就是为了这个故事而画的。后来又看了KAGAYA为纪念贤治诞辰而制作的CG动画。然而当第一次从画面上,而不是想象中看到了那趟星空原野中的列车,我还是激动得不能自持。站在那“钻石与露水”的河岸边上,看路边无穷无尽烟雾般的芒草与龙胆花,以及银色天鹅的车站。KAGAYA的画风很适合用来诠释这个故事,看着不由得惊叹画家宛如与贤治取得内心共鸣创造的世界,那淡蓝、紫红,缥渺不属于人世间的美丽。以前不知从哪里读到过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简介,里面提到贤治似乎对宫氏有很深的影响,也不由得令人暗想《千与千寻》里那趟桥下火车与其的渊源。两部作品都出现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火车。列车,这连接着不同的土地的交通工具,代表旅行一生命的变动,把人带离原有的世界,去寻觅远方的迁徙,并且从中感受新奇与不安,去结识异地的风景和身边流动的匆匆过客,以及最后独自到达的终点。这过程对于任何人都是一场深刻的体验。

银河铁道之夜是由孤独的人写成的孤独的童话,失去了亲人空虚的心,他在世上总要幻想些什么。于是就有了这篇作品,他用写作在冰冷的世界抚慰自己,减弱无处不在的死亡的恐惧,为亲人勾勒旅程中的世界。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宫泽贤治将死亡,活着的人无法触及的神秘,写得惊心动魄的美丽。在他笔下,离世的人终将乘坐一列从天而降的列车,踏上真正追寻幸福的旅途。

闲来翻翻书后的研究和评论,发现有无数人尝试破解宫泽贤治融入的隐喻,卷帙浩繁皓首穷经。但我想,在所有解读和内涵背后,也许作者只渴望写一个单纯的故事,两个男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潜藏着神秘,防止心在这个荒芜缺乏想象的世界里枯竭。年少时,世界总是显得瑰丽和神奇,似乎每个角落里都隐藏着惊喜。而随着年岁渐长,司空见惯,生命在疲惫中就日渐地平凡和黯淡。小学中学的教科书总是把自然界写成了无生趣的知识条例,似乎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一切教育就是为了学会对这个世界无动于衷,见怪不怪。于是,被凡俗的世界弄得很疲惫的心,向往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奇遇在等待发生,每一个午夜都是未知世界的开端。

也许我们喜欢幻想的故事,就是希望唤醒孩子般单纯的目光,去重新发现世界的奇妙。

宫泽贤治给予我们这个故事,作为他融入生命的见证。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故事去抚慰心灵。所有的文学都旨在为了这一刻,向我们揭示世上的永恒深邃和奇妙。即使真有一趟列车从另一个世界开来,那也只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世界原是无比神奇,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未知的世界。

他曾经照亮世界—纪念迈克尔杰克逊

徐嘉妮

献给我梦想中的人物,我记忆中朦胧的阴影

他曾经是我精神的一部分

最终,他走进了黑夜

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了

他曾经照亮世界,但这个世界回赠了他什么

两年前,在一个相似的夏夜里我写下了科特柯本的传奇,他的灿烂与他的悲哀。在那篇不满四千字的文章里,我试图说明缺席和流浪如何塑造了一个孩子,而遥远的梦想究竟会使人先验地承载怎样的恐慌。我曾经认为我找到了一双看待世界的眼睛,能够在冷漠之中走出繁华的景致。但后来,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渐渐重构了这一切对于我的意义。我开始明白,随着少年时代的远去,这种态度终究会渐渐在我的生命里退场,因为那样的人生充满困顿,死路重重。我发现了生命的另一个尺寸和形式一那一部告诉我们如何在心碎、羞愧和遗憾之后生活的史诗。柯本曾经教会我抗争和拒绝,而他却给了我一切。

几年来我断断续续地猜测,当我得知他重新闪耀时会是怎样的情景。我以为我迟早会等到这个消息的:我以为他能活到九+,我以为他会像米克贾格尔、尼尔扬那样重新站到世界顶端,我以为我依然能够跟着他一次次走过全球巡演,我以为我会看着他牵着小巴黎的手走向圣坛。

在本该重新燃烧的七月,他离开后的世界陡然充满了冰凉的冷色调。他曾经说过他想永远活着,尽管那时他巳经从辉煌巨星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误解,只能回想过去的辉煌,治疗内心深处那个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史上最辉煌舞王,流行乐王子,世界上最成功的艺术家,永远的天王……他死后不到一天,一切失去的忽然都回来了。似乎回到了一个环形轨迹的起点,他又重新拥有了灿烂、辉煌、美、尊严,以及真正的高尚。真相被诗意地撰写到了回忆录里,像变道的河流重筑河岸,冲去了那些黑暗的夜晩里残忍的梦魇。我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归这个世界一一这个他曾经照耀过的,巳经变得无比陌生的世界。这么多年来,很多人一直在等待这一天,就像急于要结束某个故事的一个章节。

他曾经出现在一个呼唤偶像的时代,但那样的时代却没有一直持续。这些年里,我亲眼看到他走入了黑暗,处处遭到伏击,先是被现实,而后又被回忆。在那些遥言成灾的时候,如果接受了他,真真切切地追随他,我们就会遭到嘲笑和挖苦。难得一见的报道里,他是苍白颤抖的幽灵,一个逐渐变老的鬼。他曾属于的那段日子不但巳经死了,而且被遗忘了。电台里再也不放那个年代的歌了,一切都好像表明那些时光从未存在过,而他曾经是那个时代最权威的见证人。然而,当他最终凋落的时候,无数人却被证明无法在如今的环境中发挥同样的才华。他的离开在我们的生命中形成了一种永久性的缺失,我们将永远无法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

曼德拉说:“他是我的爱,他是我的珍宝,也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迈克尔让我照顾他的孩子,我会告诉他们,迈克尔一直是多么爱他们。”我突然想到他的孩子们会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当他们知道那双一直紧紧拉住他们的手巳经不在了的时候。

我对迈克尔杰克逊的第一个记忆,是《战栗》。我想,即使再过很多年,我依然会想起当初看到那部录像时的震动。我清楚地记得我被吓到了,那些诡谲的影像仿佛一种气味浓烈、永远不会完全散去的烟雾,对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讲无疑带来了一场形而上学的危机。直到如今,我都没有重新看过它。我害怕那会破坏它在我脑海中最初的印象,我害怕这会让我意识到我曾经的感受是假象,我害怕有人会嘲笑我对那些虚幻恐怖的幼稚的眷恋。在那时的我眼中,他正处于另一个世界,好像一个鬼魂。我记得我认为这个男人没有灵魂。

然而,当我真正了解他的时候,那些遥远过去的记忆全都回来了。我惊讶地发现时间怎样改变了他的性格和面孔,而混乱的周遭带来了怎样的耸人听闻的谎言。我尝试着从扑朔迷离的资料里剥离出一个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而正是在这段经历中,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一切。我想不起曾经得到劝告或是说教,但,是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教会我们抱有希望,教会我们彼此温暖;是他告诉我们,改变世界最好的方式,是给予;是他教会我们如何承受苦难,是他教会我们如何用宽容胜过苛责,用明智胜过无知,用公正胜过不平,用无条件的爱胜过冷漠和质疑。

我回忆他的电话,他的声音,他说话的音调与语气。他说他丢失了灵魂的一部分,再也找不到了。他可以成为最卖座的独唱艺人,走过格莱美的颁奖典礼,走过好莱坞的星光大道,发行世界销量第一的唱片,拥有+位数的财产……但他的身体里始终独自居住着一个孩子。他曾经希望远离童年以变得成熟,但当他猝不及防地成长起来,却发现那段被遗忘的岁月巳经一去不返。没有圣诞节,没有生日。他是个音乐童工,五岁起就不断在各地奔波卖唱,从来不曾享受过童年的欢乐和家庭的温情,取而代之的则是奋斗与痛苦一一最后的成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舞台上狂放不羁的身影与现实中沉默的生活形象形成了鲜明反差。我回忆他辉煌时期的三次全球巡演:疯狂的歌迷,炫目的灯光,华丽的演出服,镶满水晶的白手套,充满爆发力的嗓音和令人目不暇接的舞步……他有全世界最辉煌的演唱会,从来没有哪一个巨星、哪一个组合的现场气氛可以和他的相媲美。闪光灯下,他可以忘却投射在自己身上怀疑或不以为然的目光,也可以逐渐忘却身体的束缚,这让他常常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一种精神上的别处。但他永远无法说服别人,舞台上那个激情爆发的迈克尔杰克逊,与他并不是同一个人。我记得在他认真地说出“我爱孩子们”时引起的一阵不明显的哄笑,我永远不能确定,并且禁不住怀疑自始至终我们都以饱经风霜的眼睛去理解了一颗不谙世事的心。

我知道我不需为他开脱什么,他也永远不会希望有人这样做的。对于他,唯一的失误就是一直试图仅凭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而他这么做,是为了我们。

很难再有第二个迈克尔杰克逊了。很难再有人能在乌烟瘴气的娱乐圈里一生保持着自身的纯洁,可以被伤害,但绝不会被污染;很难再有人面对铺天盖地的诽谤之词从不喊冤叫屈,对曾经深深折磨他的人说出“我可以原谅他们”;很难再有人毫不犹豫地捐出全球巡演的全部收入,一个人独自支撑着39个慈善机构;很难再有人如此真诚地对待他的支持者,给他们手写私人的、热忱的信,而不是敷衍地回复“谢谢你们的支持”;很难再有人会让普普通通的歌迷进自己的家门,带他们参观,教他们跳舞,和他们一起吃晩餐、看电影,仅仅因为一句“我爱你”,就相信他们真的爱他。

我只能说他是一个温和而脆弱的人,总是避开每一个冲突,对任何人都有毫无保留的信任,从没有想到有些人是带着刺靠近他的。对于操纵者和想要整垮他的人来说,他是一个理想的、适合连续追捕的猎物。

更重要的是,时代巳经改变了它的需求。在他辉煌之后的二+年,在通信技术极为发达的今天,我们不会再为了一个人疯狂。真相有什么用?我们开始津津乐道地公开剖析一个人的私生活,把最为平凡的事件看成日后失败与背叛的起因;我们越来越多地读传记、小报、一闪而过的网页,而不是事实本身;我们越来越不关心真相,越来越多地听信想象力的纯粹产物和对现象的直觉理解。因此,尽管他花在医院和孤儿院里的时间几乎和巡演一样多,人们却对此视而不见。他们热衷于各种小道消息,口耳相传,颠倒是非,残忍地中伤他的行为、他的外貌以及他和孩子们的友谊。他被塑造成一个疯子、怪物,激越又鲜艳,狂野又疯狂。他们不需要天使,他们需要的是魔鬼。

在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不断遭到诽谤,不断遭到诬蔑,讲出事实的音乐录像被禁播,新的混乱不断堆积到他头上。层出不穷的丑闻在大众毫不觉察的情况下给他造成了恶劣影响,许多人相信那些散播于媒体的谎言。当这个世界不再符合他的理想,当越来越多的黑暗势力朝他扑来,当他独自背上越来越沉重的负荷,我知道他不会一直容忍下去,并且永远、永远不会屈服。

打击我,憎恨我,你永远无法击垮我!利诱我,威胁我,你永远无法打败我!告诉我,我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对我视而不见我就不存在了吗?我巳经厌倦了成为阴谋的受害者,他们对我进行肆意的诽谤,掠夺我的自尊和骄傲。究竟为了什么?我无法相信,这就是养育我的那片土地。

——迈克尔杰克逊《他们不在乎我们》

但他毕竟巳经老了。那些骇人的新闻终究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影响,让他承受着无法想象的压力。当他在辉煌背后转身,发现悲剧巳经慢慢展开。年初,他被人拍到在商场进行新年采购,穿着一身黑衣,全身裹得严严实实,戴着头巾、墨镜、口罩和黑色软呢帽,比几年前的那个迈克尔老了十岁。即便在室内,保標依然为他打着伞。他疲惫不堪的皮肤即使受到最轻微的刺激,也会加倍折磨他。在层层叠叠的衣物的遮掩下,他锁骨相遇的地方依然显得过于突出,他身体的架构也过于明显一那么痩,仿佛只要侧过身子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总是化着浓妆,我怀疑他的眉毛和嘴唇也巳经因为患白癜风而褪色。

但是,这就是他,完完整整的迈克尔杰克逊,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流行乐王子,平常穿着黑西装红衬衣,一直戴着墨镜。他的皮肤白得好像刷了颜色,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脸上整容后留下的疤痕。但这就是他,没有经过一丝谄媚或诬蔑的迈克尔杰克逊。

我意识到他会永远抗争下去,直到他太老太老的那一天。人的身体可以承受很多摧残,但精神却极其脆弱。我曾经相信,无论面对怎样的抉择,人们最终还是会向部分或全部的过去妥协,除了死亡一就像科特柯本在灿烂至极时落幕,离开时是最年轻的样子,没有皱纹和哀伤留存于纸上。但是,他不一样。即使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他也从未想过逃避。他所有的勇气都来源于意志。

他知道如何承受苦难一一因为他曾爱过这个世界并且依然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