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10405300000010

第10章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奴隶制社会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它保护了奴隶制、私有制,维护统治阶级秩序,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意志。《法典》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901年,一支有伊朗人参加的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境内苏撒古城旧址发现一个黑色玄武岩的椭圆形石柱,高约2.5米。这根石柱已经断成三截,但拼起来还是完整的。石柱的上方刻着人物的浮雕像,下方刻着稀奇古怪的文字。后经古文字学家鉴定,原来这是一种楔形文字,不是伊朗的古代文字波斯文。这种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一般写在泥板上。书写者先用细绳在泥板上打成格子,用木棒做笔在泥板上书写。因为每一笔都是从粗到细,像木楔子一样,所以称为楔形文字。早在1802年,德国语言学家格罗特芬就破译了部分楔形文字。此后经其他学者研究,才完全读懂了这种文字。

显然,古代波斯人征服巴比伦之后,作为战利品,把这根石柱带回了伊朗。考古学家仔细地考察了石柱上的文字。原来,石柱上刻的全是法律条文,总共有282条,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上的两个人像,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站着的就是汉谟拉比。这个浮雕,象征着汉谟拉比从太阳神那里接受了司法权力,来统治世界上的人民。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

公元前1894年,以苏姆阿布门为首的塞姆部落的一支阿摩利人占据巴比伦城,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城位于两河流域的中心地带,居西亚商路的要害关口,贸易和交通都很方便。在建国初期的一个世纪里,古巴比伦王国是个经常被强国欺侮的小邦国。到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经过35年的征战,攻灭了附近的一些国家,终于在两河流域建立起古巴比伦大帝国。它的领土东起扎格罗斯山,西至叙利亚,北到土耳其,南至波斯湾。

汉谟拉比执政的40余年(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在位),是古巴比伦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最兴盛的时期。他勤恳治国,重视法治,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巩固国王的地位,他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以文字的形式刻于石碑之上,立在一座神庙里。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说汉谟拉比受命于神,是“父神之王”,结语则颂扬他的法典“公平”而“正义”,将流芳百世。《法典》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租佃、婚姻、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把当时已形成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法典内容之全,法治之明,在古代世界立法史上是罕见的。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权和他们对奴隶的所有权,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法典规定,盗窃王宫或神庙财产的人,必须处死;侵犯别人住处的人,必须就地处死掩埋;趁火盗窃财物的人,必须当场丢到火里烧死。有趣的是,这部法典处罚原则竟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比如,两个自由民打仗,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另一个人就要同样被打瞎二只眼睛作为赔偿。然而,对奴隶的惩罚却是十分严酷的。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他拿出一定数量的钱财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那么奴隶主什么也不必赔偿。

尽管法典的内容有失公正,但是,成文法典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公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滥用司法大权的现象,这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