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对症拔罐治百病
10406000000011

第11章 男女常见病拔罐月经不调(1)

【取穴】气海穴、三阴交穴、关元穴、脾俞穴、足三里穴、肝俞穴、肾俞穴、血海穴、太冲穴、命门穴、膈俞穴、中极穴、腰俞穴、次髎穴

【方法】

【真空抽气罐法】

取气海穴、三阴交穴、关元穴,先吸拔气海穴、三阴交穴,后吸拔关元穴,留罐10~15分钟。

气虚型加拔脾俞穴、足三里穴;血虚型加拔肝俞穴、足三里穴;肾虚型加拔肾俞穴;血热型加拔血海穴、太冲穴;血寒型加拔命门穴、膈俞穴;气滞血瘀型加拔太冲穴、子宫穴和血海穴。

【火罐法】

取任脉的气海穴至中极穴,吸拔后用火罐循经来回推罐,再依次取督脉的命门穴至腰俞穴、膀胱经的肾俞穴至次髎穴,用相同方法推罐。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在经前2~3天开始,至经后2~3天结束。

【寒凝型:生姜红糖水】

材料:生姜10克,山楂12克,红糖10克。

做法:

将三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15分钟左右。每日1次,每次200~250毫升。

【血热型:芹菜牛肉粥】

材料:芹菜120克,粳米100克,牛肉(肥瘦相间)25克。

做法:

芹菜洗净切末,牛肉蒸熟切末。将芹菜与粳米一同放入锅中煮粥,粥将熟时放入牛肉末,烧煮片刻即可。

【气滞型:川芎白芷炖鱼头】

材料:鲢鱼头250克,红枣80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生姜片、盐各适量。

做法:

材料洗净,红枣去核,鱼头斩件。将川芎、白芷、红枣、姜、鲢鱼头放入炖盅,加适量水,盖上盖隔水炖2~4个小时,出锅前调入盐。

【气虚型:黑木耳红枣茶】

材料: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

做法:

将黑木耳泡发后,与红枣一同煎煮汤汁服之。每日1次,连服。

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坠痛,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等现象,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通常气血瘀滞型痛经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乳房胀痛,拒按,量少,色黑有块,块下疼痛减;寒湿凝结型痛经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量少,色紫黯有块,得热痛减;气血亏虚型痛经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量少质稀,心悸气短;肝肾亏虚型痛经表现为经后小腹隐痛,颜色暗淡,量少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潮热。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中医认为,寒凝血瘀、气机不顺、包络阻滞、气血亏虚、经脉失养都会造成月经疼痛。

【取穴】气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关元穴、地机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肝俞穴、肾俞穴、血海穴、归来穴、天枢穴、大椎穴、大肠俞穴、膈俞穴、命门穴、腰阳关穴、阴陵泉穴、丰隆穴、中脘穴、合谷穴

【方法】

【火罐法】

气滞血瘀型取气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寒湿凝滞型取关元穴、中极穴、地机穴、三阴交穴,气血亏虚型取气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脾俞穴,肝肾亏损型取肝俞穴、肾俞穴、三阴交穴,按照先仰卧后俯卧的顺序吸拔穴位,留罐10~15分钟。经前1周开始,经净为一疗程,连续拔罐3~6个疗程。

【温罐法】

取中极穴、归来穴、天枢穴、大椎穴、肝俞穴、肾俞穴、大肠俞穴,吸拔穴位15分钟。

气滞血瘀型加拔膈俞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寒湿凝滞型加拔命门穴、腰阳关穴、阴陵泉穴、丰隆穴;气血亏虚加拔中脘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合谷穴;肝肾亏损型加拔命门穴、腰阳关穴。拔罐后用艾条温灸穴位5~10分钟。

【养血止痛粥】

材料:黄芪、当归、白芍各15克,泽兰10克,糯米100克,红糖5克。

做法:

(1)黄芪、当归、白芍、泽兰四味放进砂锅,加足量的水煎15分钟。

(2)取煎好的汤汁,与糯米一同放入锅中煮粥,出锅前调入红糖。

闭经

此处所说的闭经是指除了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女性外,因生理性原因超过正常月经期但仍未见来潮,或已经正常行经但又连续中断3个月以上者都属于闭经。造成闭经的生理性原因有脏腑亏损、情志有异、饮食受寒等,致使气滞、瘀血、痰湿凝集于体内,冲任阻滞不痛而致闭经。

【取穴】气海穴、关元穴、归来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肝俞穴、肾俞穴、脾俞穴、中极穴、太冲穴、中脘穴、丰隆穴、阴陵泉穴、大椎穴

【方法】

【真空抽气罐法】

取气海穴、关元穴、归来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再取肝俞穴、脾俞穴和肾俞穴进行吸拔。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火罐法】

肝肾不足型取关元穴、归来穴、三阴交穴、肝俞穴、肾俞穴;气血虚弱型取气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脾俞穴;气滞血瘀型取中极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痰湿湿阻型取中脘穴、气海穴、丰隆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按照先仰卧后俯卧的顺序吸拔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

【鸽肉葱姜粥】

材料:鸽肉150克,粳米100克,猪肉馅50克,清水1000毫升,葱末、姜末、胡椒粉、料酒、麻油、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鸽肉去骨切块,放入碗内,加猪肉、葱姜末、料酒及盐,拌匀备用。

(2)粳米加水烧开后放鸽肉等共煮成粥,调入麻油、味精、胡椒粉即可。

带下是指在经期、排卵期、妊娠期以外,阴道内分泌物过多,并且连续不断,颜色呈浅黄伴有血丝、黏稠如脓或者清稀如水、腥臭难闻。带下病还伴有头昏、四肢乏力、心情烦燥、口干舌燥、腰部酸痛、小腹胀痛等症状。通常脾虚型带下表现为白带色白或淡黄,质黏且不断,无异味;肾虚型带下表现为白带冷清,量多质稀,淋漓不断,无异味;湿毒型带下表现为量多,色黄甚至如脓,或呈赤带,异味重,阴部瘙痒。中医认为,带下病与带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多是由于脾气亏虚、运化失衡、肾气不胜、白带失固、湿毒下注所致。

带下

【取穴】八髎穴、大椎穴、腰阳关穴、肝俞穴、小肠俞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阳陵泉穴、蠡沟穴、阴谷穴、箕门穴

【方法】

【火罐或真空抽气罐法】

取八髎穴、督脉的大椎穴至腰阳关穴、膀胱经的肝俞穴至小肠俞穴,循经穴推罐5~7次。隔日1次。

脾虚加拔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肾虚型用艾条温灸穴位;湿毒型加拔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阳陵泉穴、蠡沟穴、阴谷穴、箕门穴,并加大走罐力度和次数。

【温热型:三仁汤】

材料:白果仁10个,薏苡仁、冬瓜仁各50克。

做法:

将白果仁、薏苡仁、冬瓜仁一起水煎,取汤半碗,每日1次。

【脾虚型:鸡肉白果煎】

材料:鸡肉块200克,白果、白术各10克,党参、淮山、黄芪各30克,茯苓15克。

做法:

将食材放在一起煮汤,去药渣,饮汤食肉。每日1次。

【肾虚型:莲子芡实粥】

材料:莲子(去心)、芡实各100克,鲜荷叶、糯米各50克。

做法:

将食材混合煮粥,熟后加砂糖适量调食,每日1次。

慢性盆腔炎是指盆腔内的生殖器官因手术伤、受寒湿、体虚等原因,致使湿热寒毒趁虚内侵,卵巢、输卵管、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出现炎症的一种病症反应,多发于中青年女性,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倘若忽视极有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妇科疾病,并影响正常生育。通常情况下,湿热型表现为少腹疼痛(经期加剧),带下量多、色黄、气味腥臭,腰骶酸胀、头晕、目眩、口苦、舌红苔腻;寒湿型表现为小腹冷痛或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四肢寒冷,便溏尿频,舌淡苔白。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应当归属到“月经不调”、“带下病”的范畴之内,其病因是由于情志忧郁、疲劳、内伤、外感邪毒使得气血瘀结、湿热积滞所致。

慢性盆腔炎

【取穴】肾俞穴、腰眼穴、腰阳关穴、八髎穴、血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大椎穴、曲池穴、关元穴、曲骨穴、气海穴、归来穴、三阴交穴

【方法】

【水罐法】

取肾俞穴、腰眼穴、腰阳关穴、八髎穴,留罐10~20分钟。

经多者加拔血海穴;痛经者加拔地机穴;带多者加拔阴陵泉穴;发热者刺络吸拔大椎穴或曲池穴,再取关元穴、曲骨穴、气海穴、归来穴、三阴交穴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火罐法】

(1)取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子宫穴、归来穴、血海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吸拔10~15分钟。

(2)取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次髎穴,用相同方法吸拔。

也可以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桃仁鸡冠茶】

材料:桃仁9克,鸡冠花3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桃仁、鸡冠花用清水洗净,放入锅内,加水3碗,煎至1碗时去渣,放入红糖溶化温服。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实际上就是子宫的一种移位,通常是指从正常位置下降到宫颈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有的甚至还会脱出阴道口。气虚型表现为阴道的突出物随劳累加重,小腹下坠,四肢无力;肾虚型表现为小腹空坠,腰膝酸软,尿频,夜间加剧。造成子宫严重移位的原因多与超重劳动、生育、长期蹲站劳作以及气虚肾虚导致体内激素减少、韧带松弛有关。

【取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肾俞穴、次髎穴、中脘穴、膻中穴、足三里穴、子宫穴、三阴交穴、大椎穴

【方法】

【真空抽气罐法】

选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肾俞穴和次髎穴,吸拔后留罐15分钟。

气虚加拔中脘穴、膻中穴、足三里穴;肾虚加拔八髎穴、太溪穴。每日1次。

【火罐法】

取子宫穴、三阴交穴、大椎穴、气海穴、关元穴及其旁开6寸处,以闪罐的方法至皮肤潮红。每日1次。

【气虚型:鳊鱼黄芪汤】

材料:鳊鱼1尾,黄芪20克,枳壳10克,食盐、味精、料酒各适量。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