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对症拔罐治百病
10406000000013

第13章 亚健康保健拔罐(1)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体内某些异常细胞的能力。免疫力低下,人体就失去了与外界隔离的保护层。抵抗力下降,相对于正常人来说,就更容易感染,更容易生病,而且不易治愈。父母身体不健康、怀孕期间曾生病等都可能导致出生后身体差,免疫力低下。或者长期患病,身体机能逐渐变差,而使免疫力降低。

【取穴】膏肓穴、命门穴、手三里穴、中脘穴、关元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劳宫穴、涌泉穴

【方法】

【留罐法】

将抽气罐或者火罐在膏肓穴、命门穴、手三里穴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或者受术者取仰卧位,施术者将抽气罐或者火罐在中脘穴、关元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2~3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

【按摩拔罐法】

(1)将火罐或抽气罐吸拔在上述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

(2)留罐期间,在所选穴位周围以及劳宫穴、涌泉穴等部位进行按摩或指压。2~3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

【银香羹】

材料:银耳10克,干香菇6克,冰糖少许。

做法:

(1)将干香菇煎汁滤去渣。

(2)将汁以文火熬银耳至酥粘或羹状为度,加冰糖1日服完,可经常服用。

身体疲劳是在过度劳累等情况之后,主观上产生的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通常表现为精神较差,不想做事;总是感觉困倦,或劳累后疲倦感不容易缓解;睡眠不好,同时还可发现皮肤变差,经常出现黑眼圈。如果长期保持紧张的状态,就容易使代谢产生的乳酸等酸性产物堆积,导致肌肉的慢性劳损、自觉酸痛等,从而引发身体的疲劳不适感。工作或生活中劳动强度过大或压力太大,休息又不充分都能导致身体超负荷运作,出现身体疲劳的现象。

身体疲劳

【取穴】印堂穴、太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命门穴、腰阳关穴

【方法】

【留罐法】

(1)将抽气罐或者火罐在印堂穴、太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2)将抽气罐或者火罐在命门穴、腰阳关穴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走罐法】

(1)先在皮肤上涂抹油性按摩介质,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小腿内侧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沿着经络循行线路来回走罐,直至皮肤潮红。

(2)涂上油性介质,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命门穴、腰阳关穴,沿着督脉循行路线来回走罐,直至皮肤潮红。

【茄子海带汤】

材料:茄子2个,海带100克,大葱1/2根,青辣椒2个,姜片、盐、酱油、芝麻、蒜泥、醋各适量。

做法:

(1)材料洗净,茄子切小段,在蒸锅中蒸熟;海带发泡,大葱、青椒切丝。

(2)锅中添水适量,放入海带、大葱、姜片和青椒丝,熬煮成清汤。

(3)将蒸好的茄子用盐、酱油、芝麻、蒜泥、醋拌好,放入汤碗中,倒入海带汤即可。

眼睛疲劳

除了睡眠外,眼睛每天需要“工作”16个小时,再加上电脑、电视等的出现,眼睛更是处于超负荷状态。长期过度用眼,会使眼睛感觉疲倦,眼睛干涩,甚至视物模糊不清,无法睁眼。不仅会导致近视,还有可能造成其他眼睛疾病。此外,对于已经患有眼部疾病的人而言,过度用眼还会加重眼病,并引发其他疾病。

【取穴】印堂穴、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

【方法】

【闪罐法、按摩拔罐法】

(1)用闪火法在印堂穴、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进行反复闪罐,直至皮肤潮红。

(2)拔罐完后,对眼睛周围穴位进行5分钟的按摩。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糙米菊花汤】

材料:糙米100克,菊花50克,姜丝、盐适量。

做法:

(1)菊花洗净,中火煎汤。

(2)将糙米放平底锅中炒出香味,直到糙米变成淡黄色。

(3)将炒好的糙米、姜丝放入菊花汤中,以中火续煮。

(4)糙米微烂时调入盐,再加水煮15分钟,即可食用。

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头昏脑胀,反应迟钝,思维能力下降,可能之前做过或刚做过的事情转瞬间就忘,长久以往极易患上神经衰弱。生活中,记忆力减退可以导致生活混乱,带来麻烦。造成记忆力下降的原因为过度用脑,没有及时休息,脑细胞修复不及损伤;随着年龄增长,脑细胞自然退化,大脑皮质功能减退。

【取穴】心俞穴、膏肓穴、志室穴、中脘穴、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次髎穴

【方法】

【刺络拔罐法】

将所选穴位部位的皮肤消毒,用梅花针在心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轻轻叩刺,至被刺部位皮肤微出血后,用火罐吸拔于上述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将污血擦净,并在针叩处消毒。

用同样的方法在中脘穴、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叩刺并拔罐。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刮痧拔罐法】

(1)在心俞穴、膏肓穴、志室穴、次髎穴、内关穴涂抹上刮痧油后刮拭,至皮肤潮红。

(2)用闪火法将火罐在上述穴位吸拔,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阿胶酒】

材料:阿胶10克,鸡蛋1个,白酒10~15毫升。

做法:

(1)将阿胶放入容器内,加入白酒。

(2)上锅蒸,直至阿胶全部溶化后取出。

(3)趁热打入1个鸡蛋搅匀,再蒸至蛋熟,顿服。每日2次。

疲倦瞌睡是指不分白天黑夜,时常觉得疲倦,想睡觉,随时都能睡着,甚至做着事情也能睡着,醒后发现自己还在做事,但一会儿又不自觉地睡着。疲倦瞌睡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降低工作的效率,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并慢慢演变成神经性疾病,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与失眠一样危害自身的健康。中医认为,疲倦瞌睡的病因为患者本身就脾肾虚弱,或久病导致脾肾虚弱,或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有痰湿、湿热、瘀血阻滞,使大脑因供氧不足引起疲倦瞌睡。

疲倦瞌睡

【取穴】太阳穴、中脘穴、天枢穴、大横穴、梁门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丰隆穴

【方法】

将抽气罐或者火罐在太阳穴、中脘穴、天枢穴、大横穴、梁门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丰隆穴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鹌鹑去湿汤】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

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神经衰弱是指精神容易紧张和脑力容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失眠,多梦,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头痛,记忆力衰退,易怒,易激动,自控能力差等。通常还会伴有心慌、气短、出汗、食欲不佳、情绪不稳、精神萎靡、急躁、消沉、全身不适,有些患者还会表现出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等情况。青壮年期发病较多,脑力工作者较常见。造成神经衰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精神过度紧张,工作、学习压力大,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其二,长期思虑过度,思前想后过度用脑;其三,生活规律失常,或规律的生活节奏突然受到严重、持续的干扰。中医认为,该病症多是由于内伤心脾、心不养神、心肾不交所致。

神经衰弱

【取穴】中脘穴、关元穴、内关穴、阴郄穴、大椎穴、身柱穴、风池穴、心俞穴、膈俞穴、肾俞穴、涌泉穴、劳宫穴

【方法】

【真空抽气罐法】

(1)取中脘穴、关元穴、内关穴、阴郄穴,用抽气罐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2)再取大椎穴、身柱穴、风池穴、心俞穴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按摩拔罐法】

(1)用拇指按摩心俞穴、膈俞穴、肾俞穴、内关穴10~15分钟,压力以患者能承受为度,然后将火罐或抽气罐吸拔在上述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

(2)留罐期间在涌泉穴、劳宫穴等部位进行按摩或指压,压力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鲜花生叶汤】

材料:鲜花生叶15克,赤小豆30克,蜂蜜两勺。

做法:

(1)用清水将花生叶、赤小豆冲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煎煮成汤。

(2)将花生叶撇除,加入蜂蜜搅拌,饮汤食豆。这是1日量,应分2次饮服。

眩晕是由大脑内部植物神经紊乱造成的疾病,多由耳部疾病引起,经过治疗、调节后能够得到良好的改善,但如果置之不理,极有可能使前庭系统受损。在临床上,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性眩晕、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常会引发眩晕。中医将此病分为四种类型: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肝阳上亢型眩晕表现为舌红苔少,有时呈现为黄色,面红,口干苦,头晕目眩,眼花耳鸣,头部有胀痛感,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劳累过度时头痛加重;气血亏虚型眩晕表现为舌淡嫩,面色不泽,神疲懒言,头晕眼花,视物昏黑,劳累时发作,动则加剧;肾精不足型眩晕表现为舌淡红,心慌烦热,眩晕耳鸣,耳聋健忘,痴呆萎靡,腰膝酸软,男性患者可能出现阳痿遗精;痰浊中阻型眩晕表现为舌胖苔白腻,头重如蒙,眩晕呕吐,胸闷流痰,泛恶纳呆,嗜睡欲卧,四肢浮肿等。

眩晕

【取穴】肝俞穴、太阳穴、气海穴、心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膈俞穴、肾俞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肺俞穴、中脘穴、印堂穴、足三里穴、丰隆穴、风池穴、太冲穴、关元穴

【方法】

【肝阳上亢型:火罐法】

取肝俞穴、太阳穴,用玻璃罐加热后快速以闪火法罩于应拔穴位,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

【气血亏虚型:火罐法】

取气海穴、心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膈俞穴,取中口径玻璃罐以闪火法在上述诸穴处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

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

【肾精不足型:火罐法】

(1)取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取中口径玻璃罐在上述诸穴处以闪火法进行拔罐,先吸拔同一侧诸穴位,留罐10~15分钟。

(2)第二天用相同手法吸拔另一侧穴位。两侧交替进行。

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

【痰浊中阻型:火罐法】

取肺俞穴、中脘穴、阴陵泉穴、脾俞穴,取玻璃罐在上述诸穴处以闪火法进行拔罐,留罐10~20分钟。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

【真空抽气罐法】

取印堂穴、大椎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丰隆穴、气海穴、三阴交穴、风池穴,吸拔上述穴位10~15分钟。

【火罐法】

取肾俞穴、太冲穴、关元穴、三阴交穴、心俞穴、脾俞穴、丰隆穴,选择适当大小的火罐或抽气罐在上述穴位处吸拔,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番茄猪肝粳米羹】

材料:番茄、猪肝、粳米各100克,生姜3片,盐、酱油、生粉、米酒各适量。

做法:

(1)先用清水将猪肝洗净切片,再加入盐、酱油、生粉、米酒搅拌均匀备用。

(2)将番茄冲洗干净,切开备用。

(3)将生姜洗净,去皮切丝备用。

(4)将粳米洗净倒入加有清水的锅内,用文火煲20分钟后放入番茄、生姜,再煮10分钟;最后放入猪肝,煮沸后再过几分钟关火,调味佐膳。

落枕

落枕,又被称为“失枕”或“颈部伤筋”,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病发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发病季节则多为冬春季。现代医学认为,落枕的发病原因多由枕头过高、过低、过硬或躺卧姿势不良,致使颈部肌肉痉挛导致。中医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落枕还与风寒湿邪有关。例如,夜间颈间汗出后当风或颈部受寒后,邪气就会滞留于肌肤筋肉之间,导致经气不畅、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从而引发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