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自我康复全书
10408300000029

第29章 常见糖尿病急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的应对方法(2)

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早,并且严重得多,可累及较小的动脉,它是引起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间歇跛行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常呈高凝状态,血黏度高,血小板功能改变等,这些都是易形成脑血栓的因素。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有下列症状的发生提示可能发生了脑血管病变:

(1)面部或一侧肢体突然感觉无力、麻木。

(2)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不能动弹。

(3)眼睛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4)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症状还有突然言语不清,甚至不能说话。

(5)无诱因出现喝水呛咳。

(6)不能听清他人说话或不能明白他人说话的意思,也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一种。

(7)头痛,甚至呕吐。

(8)突然眩晕,站立不稳甚至摔倒,这些都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快卧床休息,让头部偏向一侧(尤其是患者呕吐时)并立即去医院就诊。

防治方法糖尿病患者除了糖代谢障碍外,其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所以较正常人更容易形成血栓。那么怎样防治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呢?

1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导致的血糖增高是糖尿病合并脑血栓的原因之一,所以,血糖的合理控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可口服拜糖平、糖适平、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或注射胰岛素,佩戴胰岛素泵,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饮食调节

防治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宜饮食清淡,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摄入,如山楂、魔芋、西芹、香菇、木耳、海带等,平时多饮淡茶,睡前喝杯纯净水。

3运动调节

运动对于糖尿病合并脑血栓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合并脑血栓的患者可进行轻柔和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均非常有益。

4降压、降脂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压或血脂较高,一定要注意降压、降脂,具体的方法除了平时饮食注意少摄入含热量高、脂肪高等食物外,最好能求助医生并做到定期体检。

5药物治疗

适时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波依定、蒙诺、代文等)、降脂药(如消胆安、安妥明、益多脂等)。对于溶栓治疗,糖尿病患者可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控制血栓的形成,有助于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栓。

饮食原则

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首先要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效,其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可给些新鲜蔬菜切成细末,水果压汁频服。如超过24小时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维持营养。日常饮食应注意:

1限制脂肪摄入量

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

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3适量增加蛋白质

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黏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黏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摄入糖分时应谨慎。如合并脑血栓患者使用降糖药而产生低血糖时,可适当饮用甜饮料以防止血糖继续下降,当一过性低血糖缓解后,就不要再饮甜饮料了。

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5限盐

脑血栓患者对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

6注意烹调用料

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补水

脑血栓患者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更应补充水分,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

疾病危害

国外多年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情发展快,程度重,一旦发生,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可见,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患者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

临床表现

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可有小腿、足部发凉、软弱、困倦、行路不能持久,行路乏力感加重,休息2~3分钟后即消失,以后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腓肠肌、足部酸痛,痉挛性疼痛。如继续行走,疾病更为加重,而被迫停步,或稍稍休息后,疼痛能缓解。随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肢体疼痛等。在安静休息时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严重时,出现夜间和白昼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下肢患肢皮肤温度可降低,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坏死。

防治方法

对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应从以下几个方法着手:

1积极控制血糖,并戒烟

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糖密切相关,血糖值是检验干预有效与否最敏感的指标。

因此,预防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该从监测血糖开始。同时应积极戒烟,防止因吸烟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而进一步促进足溃疡下肢溃烂的发生。

2下肢注意保温和清洁

每天用温水(不超过40℃)清洗双脚;使用柔性肥皂,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下肢要注意保温,脚部保持干燥清洁,剪趾甲,穿合适的鞋袜,避免损伤。

3定期做下肢运动

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足部的运动方法有:行走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弯膝-下蹲运动、甩腿运动(一只脚踩于一块砖上,手扶椅子,前后甩动另一只脚,甩动10次后脚尖着地,踝关节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20次,然后再换另一只脚,重复做上述动作)等。

4每天进行下肢的自我检查

每天要进行双腿检查,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注意看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胼胝、鸡眼、甲沟炎、甲癣、红肿、青紫、水泡、溃疡、坏死等,应及时找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诊治,并说明自己患有糖尿病,不要自行处理下肢疾患。

5走路步伐不宜过快,以免引起缺血症状发作

适当运动可增加侧支循环,但不能搬重物。

6药物或手术治疗

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一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同样要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血管护张药。病情严重的,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为搭桥手术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效果均较好。

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法,均要重视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的处理。

它不仅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其远期疗效。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抗凝处理: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中,有很多为血液高凝状态,可以采用抗凝措施,以防止血栓形成。一般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2)抗血小板治疗:一般采用肠溶阿斯匹林、安步乐克、培达等阻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3)扩血管药物:扩血管的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延长移植血管、PTA或支架的通畅时间,并有利于干细胞的分化。一般选用罂粟碱、凯时、培达等。

饮食原则

和糖尿病其他并发症一样,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饮食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少油

尤其是饱和脂肪要尽量少吃,防止引发高血脂,堵塞血管,引发动脉硬化闭塞症。

2少糖

糖是只提供热量,不含其它重要营养素的空卡食物,摄食过多,只会增加热量,造成肥胖、蛀牙及血脂异常。

3少盐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要降盐,加上一些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就更需要限盐了。

4少酒

饮酒过量会影响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造成营养不良及肝脏疾病。

5高钙质

补充足够的钙质,有助生长发育并预防骨质疏松症。

6多纤维质

丰富膳食纤维质可预防及改善便秘,减少肠癌的机率;可延缓葡萄糖吸收,帮助血糖控制;并可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糖尿病低血糖症

常见糖尿病急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的应对方法疾病危害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毫摩/升(50毫克/分升),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低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患者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临床表现

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1)血糖下降的速度。

(2)低血糖的严重程度。

(3)原发存在的脑血管疾病。

当胰岛素用量过大,胰岛素瘤突然大量分泌胰岛素引起反应性低血糖,使血糖症状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慌、烦躁、出汗、手颤、面色苍白、视力模糊,同时还可有饥饿感、胃肠不适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后期则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定向失常、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血糖降得过低的原因有:

(1)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

(2)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3)胃肠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

(4)胰岛β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致器质性低血糖症。

(5)持续剧烈运动也会使部分人出现低血糖症。

防治方法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注射胰岛素过多或口服降糖药过量引起的。所以要防治低血糖,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剂量与时间最好请医生根据病情,食量协助合理调整。

(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晚睡前少量加餐,以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

容易在后半夜及清晨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在晚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吸收缓慢的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3)劳动量增加或活动特别多时,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及时加餐。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患者,也同样要减少用量或及时加餐。

(4)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常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以便随时纠正低血糖反应。

(5)口服降糖药中,尤其优降糖引起低血糖机会较多,应注意预防。应从小剂量开始,每天服1次,最多两次,晚间药量宜小。

当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患者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2)如患者神志已发生改变,应该用50%葡萄糖40~60亳升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

(3)胰高血糖素的应用。有条件可用胰高血糖素1毫克肌内注射,但胰高血糖素价格较高。

注意:用拜糖平治疗的患者如发生低血糖,则需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应用治疗。

饮食原则

糖尿病低血糖症的饮食原则如下:

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每天大约为6~8餐,睡前可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除此之外,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食物过敏会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2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梨、魔芋、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3应加以限制的食物

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

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也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蕃薯。豆类及马铃薯可以一周吃两次。

4增加高纤维饮食

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此外,也可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纤维素,以稳定血糖。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稳定血糖浓度。

5戒烟禁酒

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一定要戒掉。

糖尿病昏迷的急救

糖尿病昏迷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昏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于3毫摩/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

2酮症酸中毒昏迷

原因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各种急慢性感染;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

3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糖尿病急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的应对方法糖尿病昏迷的急救原则以往有糖尿病史,突然昏迷,又找不到其他病因,首先怀疑糖尿病昏迷,可按昏迷的急救原则急救。

(1)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2)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迅速呼叫120急救电话,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昏迷,除了低血糖的原因外,血糖显着升高还可引起高渗性昏迷,所以在昏迷原因不清楚时不要随便给患者喂服糖水,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糖尿病患者跌倒后要判断以下情况:

(1)要判断是猝死还是昏迷。

(2)要判断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还是脑卒中。

(3)要判断有无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