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史
10410200000030

第30章 现代科技与文化(5)

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现代西方史学发初于叨世纪初。当时西方传统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历史学的政治借鉴作用逐渐降低,人们由过去的重视经验、重视过去转向重视现实和未来,大量新兴学科排挤了古老的历史学,促使一些历史学家开始探索史学变革的道路;另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灾难,又使流行于史学界的相信科学和理性将给人类带来幸福美好未来的进步观念发生了根本动摇。历史学家需要对人类的前途和文明的未来做出新的说明和解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历史学从内容、方法到基本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五十年代中后期,情况更为明显,这使历史学从“人文学”转向了“历史科学”。

现代西方史学把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数学、系统论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进行跨学科的“科学式”的或“法则归纳式”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开创了计量史学、比较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等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领域上,开展或发展了新社会史学、新政治史学、新人口史学、新家庭史学、新经济史学等新学科研究领域;在学派上,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新流派。在20世纪出现的西方史学新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是文化形态史学、年鉴学派、新社会史学派。计量史学等。

文化形态史学文化形态史学始创于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为德国的斯宾格勒和英国的汤因比。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年)是德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正式出版了一部以比较文化形态学为理论体系的历史哲学著作——《西方的没落》,全面阐述了他的文化形态史学理论,在当时劫后余生的欧洲人民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斯宾格勒认为全人类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只有各个文化的历史。他列举了世界史上存在过的8种自成一体的高级文化: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古典文化)、伊斯兰文化、玛雅文化、西欧文化,经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个兴衰的过程,犹如一年四季的变化,每种文化都有它的春夏秋冬,发展到如今,前七种文化或已死亡或已僵化,唯独西欧文化尚存生机,但它已经处于没落阶段。

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年)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花费了40年的心血写成了12卷的辉煌巨著《历史研究》,继承。修改和发展了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学理论,使之在西方广泛传播,影响遍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

汤因比认为:“历史研究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这样的单位就是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的社会,汤因比称之为文明,他认为全世界曾经存在过的文明共37种。汤因比修改了斯宾格勒的文化演变的“四季说”,发展为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灭亡的“五阶段说”,他不同意斯宾格勒的西方文明已在劫难逃的悲观主义论调,认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生长的法则是人类对各种挑战的成功应战,如果处理得当,西方文明仍可保持活力。

年鉴学派年鉴学派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法国,其创始人为费弗尔和布洛赫。该派因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而得名。他们倡导拓宽史学研究的内容,提出“总体历史”的概念,就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总体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结构来认识,关注人类的全部活动。他们认为历史著作不是描述性地重现过去,而是应该提出问题并作出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人”。

二战后,年鉴学派的新一代代表进一步完善了年鉴学派的理论。1949年费尔南·布罗代尔出版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地中海与菲力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使史学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视野,创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即人们所说的三个时段的观念。

布罗代尔的著作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地中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第二部分论述了16世纪时地中海地区的经济状况;第三部分论述了该地区的政治、军事史,尤其是西班牙、土耳其争霸地中海的过程。他在这里分成三个层次来论述,体现了不同而又相关的三种历史时间:地理时间(长时段)、社会时间(中时段)、个别时间(短时段)。他还提出了与此相应的三个概念:“结构”、“情势”、“事件”。他试图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地中海地区当时的人类生活情景。他认为“结构”是长期发生影响的因素;“情势”是相当一段时间(中时段)发生影响的因素;“事件”是指一些突发事变,产生短时间影响的因素。

布罗代尔用三个时段的理论去完善年鉴学派的“总体历史”理论,这些理论后来被许多西方史学家所采纳,从而使年鉴学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一个史学流派。六七十年代,这一学派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并翻新了研究方法。

年鉴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界最有意义和成就的一个学科发展典型,对于历史科学的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社会史学派新社会史学派是六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的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哈佛大学塞恩斯特鲁姆的《贫穷与进步》、迪莫斯的《小联邦》、格雷文的《四代人》、洛克里奇的仁个新英格兰村镇人查尔斯·蒂利的《社会学与历史学的结合》等。这些著作的共同特点和方法是用社会科学概念和计量方法,把社会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对象并以此为研究的组织原则。如格雷文认为,新社会史派是通过仔细而详尽地考察特定地区的个人、家庭和团体经历,来探索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八十年代中期后,新社会史派在经历了20余年的鼎盛期后,其影响力日趋降低。

计量史学计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史记》,也可在近代找到应用的实例,但它真正作为一门现代史学派别发挥影响,是在叨世纪中期。二战后,由于科技革命和经济的繁荣,为欧美史学家既提供了计量工具又提供了使用这些工具的环境,使他们能把现代计量手段和方法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当代不同的史学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这种研究方法。计量史学作为一种方法,促进了史学研究精密化,改变了许多传统观念,弥补了定性抽象分析的不足,拓宽了研究领域。深化了研究层次,简化了手工繁重劳动,有利于集体协作项目的开展和完成。

计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大致包括三种功效,一是制作反映计量模型,即用模拟的历史现象和过程来揭示历史进程的规律性;二是制作反事实模型,即制作没有发生过但有可能发生的历史进程模型,用以探寻历史进程的多样性;三是广泛使用计量分析方法,如平均数、相关和回归分析、趋势计算、随机变量和概率论等等,其目的是求得历史结论的科学化、精密化。

二十七现代西方艺术

美术和音乐是西方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以后,美术和音乐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体现现代精神的新风尚和新流派,令人眼花缭乱。美术界出现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行动绘画和色彩抽象绘画、欧普艺术、波普艺术等流派,音乐界产生了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电子音乐和爵士音乐等新流派。这一时期现代西方艺术的流派呈现出反传统,弘扬个性,反映现实的特点,风格和流派更加多元化,且变化频繁,艺术的中心逐渐由欧洲转移到美国。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发展的新潮流20世纪的西方美术是现代主义思潮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其突出的特点是反传统,从形式到内容都显示出一种叛逆者的姿态。在技法上,大都反对传统的写实主义,追求新奇,空间结构错乱,色彩配置随意,点线紊乱,缺乏透视;在创作主旨上,都主张强调自我,表现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科技的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照相术和电影的发明对绘画的冲击最大,这两种新技术使运用机械手段准确无误地记录客观形象成为可能,从此意义上来讲,传统绘画技巧所完成的不过是照相机所做的记录事物表面的光反射反应而已。画家们再也不能以描绘事物的表面形状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了,他们只能转向用表现精神领域里面的东西来打动人。二是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主义哲学思想为人类进一步了解精神领域的活动提供了前提,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法国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观念等理论为艺术家从事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们逐渐从描绘客观世界的“外向艺术”转向描绘主观世界的“内向艺术”,艺术的社会职能也相应地由社会和教育功能转为满足人类普遍精神需求的“泛功利主义”。三是古代美术遗产和东方文化的影响。进入近现代以来,考古学家陆续在各大洲发现了一些原始土著文化的艺术品,这些古朴稚拙却又形象生动的艺术品给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灵感。东方文化艺术品的西渐,尤其是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印度的石窟艺术等从各种途径传到了西方,这些与西方写实风格相异的新风格为西方艺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没有继承,无以创新;没有创新,无以发展。20世纪一批富有创意的艺术家正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才攀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20世纪的西方各种美术风格流派并存多变,且与商品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二战前,美术界出现了众多的现代流派。二战后,新的风格和流派像走马灯一样交错更迭,变异得更快、更频繁,资本和资本的逻辑也已渗透其间。

二战前的现代派美术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是影响较大的流派。

野兽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最早的一个现代主义绘画流派。190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秋季沙龙画展中,展出了马蒂斯、弗拉芒克、马尔开、杜飞等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因其技法一反常规,被评论家称为“野兽般的艺术”,野兽派由此而得名,马蒂斯为该派的代表人物。野兽派各个画家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在创作中用大色块和豪放不拘的线条,来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自由意志,画面一般都缺乏透视感,具有装饰性很强的图案效果。

亨利·马蒂斯(1869—1954年)是法国著名的现代派画家。二十多岁正式学画,他继承了许多著名画家的优良传统,并汲取了东方艺术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已的画风,创作了大量刻意求新的作品,在美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野兽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画家。马蒂斯的名言是“准确描绘不等于真实”。这句话成了现代艺术的纲领。他的主要作品有:《生活的快乐》。《蓝色的裸体》、《红色的和谐》、《打开的窗子》和《戴帽的女人》等。

立体主义是1907年在法国艺术界出现的一个新的艺术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毕加索和法国的勃拉克等,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毕加索。该画派主张把一切形象解体成最简单的几何形块,按画家的意愿组合起来。在他们的画中,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变成了几何图形和方块,既能看到物体的正面。侧面,还能看到其背面。立体派给人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即多视角地观察世界,它盛行西方世界达半个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其最繁荣的时期。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年)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他7岁开始学习绘画,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立体主义。1907年创作了震惊欧洲画坛的《亚威农少女》,画面上五个人物的形体,尤其是脸部、正面、侧面、斜侧面全合到一起,完全违反了人的视觉所看到的形象。这幅作品被认为立体派的开端。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绘制过《和平鸽》,1937年绘制的反法西斯名画《格尔尼卡》轰动世界。

表现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挪威的蒙克、德国的基尔希奈、马尔克、俄国的康定斯基等,其宗旨在于表现内心世界感受到的一切,通常总是将现实的东西加以变形,使画面呈现激烈的、粗糙刺目的、悲怆的、恐怖的气氛。

未来主义产生于1909年的意大利,其代表人物是马利奈蒂、波菊巴。巴拉等。他们主张在绘画中要表现感情的爆发,表现飞速运动的力,在一个画面上表现抽象的动态美。

达达主义诞生于1916年瑞士的苏黎世城。该派随便从字典上捡出一个儿童语汇“达达”作为本派的名称,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认为艺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艺术可以是任何艺术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塞尔·杜桑的作品可以说是达达派的典型之作。使他一举成名的《下楼的裸女》,是一连串如机器人一样的重叠图画;帕行车车轮》是一只现成的自行车车轮倒竖在一张木凳上;《泉》是一个钉在木版上的小便池,更是惊世骇俗。

超现实主义是1922年前后从达达主义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新流派。该派在弗洛伊德学说影响下,力图系统研究如何表达人的“潜意识”。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达利和米罗等。达利的《记忆的静止》,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痛苦世界成内战的预感》描绘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恐惧。米罗的代表作为《海滩上的女人》等。

二战后的现代派美术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未使艺术发展本身的趋势得以中断,自20世纪初出现的各种现代主义美术流派,在战后依然显示着它们的创造力。但战争和社会的变迁毕竟还是会对艺术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行动绘画和色彩抽象绘画、欧普艺术、波普艺术、照相现实主义等。这一时期,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中心从法国的巴黎逐渐转移到美国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