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曾国藩兵书
10411700000023

第23章 曾国藩治兵语录(9)

与曾国藩的谋略思想相同,恩田仝的谋略虽是施行于封建时代,但并非只适用于封建时代。相反地,恩田仝的做法与封建时代的普遍做法大相径庭却能突破困境,他打破封建制度忽视民心、民意的专制政治,反之以如何满足人民的期待、梦想、欲望为追求,因而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日本知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或是出光佐三,都是以爱心争取人心、获得人心,并进一步掌握民情的天才经营者。这种对人们不抱丝毫偏见的做法,在于能洞察人心,而这惊人的洞察力,正是松下幸之助与出光佐三等人的共同特点。

恩田仝首先是让官员振作。以往的家臣为了平衡财政收支,不断地想从官员们的薪资上打主意,甚至将他们的薪资减了五成左右。这些官员被减薪之后,又因财政危机所需,还必须担负更多的重任。显然,这种做法简直是忽视个人的需求。这种情况不只是从前才有,就是在现代化的企业陷入困境时,也常可看到这种现象——不但削减员工的薪水,还要求员工拼命工作。恩田仝不采用这个做法,反而采用相反的方式;即使面对财政赤字,他也承诺已被减薪五成的官员恢复全薪,只要求大家各尽其责。

此外,恩田仝与老百姓的协定是:

一、不说谎吹噓。

二、协商决定事物的方针。

三、禁止公私混淆。

四、免除向百姓课征的劳动赋役。

五、税赋不必预先缴纳。

百姓对于如此知晓民心、体恤民情的措施无不感激万分,纷纷向官方提出拯救财政危机的方案,要求提高税赋两倍分两年缴纳。以往派遣走卒严厉监督税赋,并以高压政策强行收税,效果却不好。如今,恩田仝允许民众分两年纳税,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恩田仝的财政改革政策能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的策略与曾国藩以仁为本的谋略思想一致。

当代优秀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也与能获得人心、实行以仁为本的谋略有关,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就是最好的例子。昭和四年日本经济不景气,造成物价下跌与商品销路不佳,各商家几乎都面临工厂关闭与解雇员工的厄运。松下电器也面临商品滞销的困境。就在这个时候,松下因病休养。在这一期间,井植与武久商量后,做出裁员半数的决定,并向松下先生请示,松下听了,马上提起精神说:“即日起生产减半,也不裁员,工厂只上半天班,但员工薪资仍发全薪。另一方面,店员必须放弃休假,全面促销。”

松下做出这样的决断,是因为他希望松下电器在日后逐渐扩大发展,如果这时候为了解除眼前的危机而解雇员工,一定会让员工的情绪动摇。面临这样不景气的环境,如果领导者能站在部属的立场考量,让部下产生高昂士气,一定能让大家提起精神来,同心协力突破不景气的危机。

井植和武久听了松下的决断后非常高兴,立刻召集全体员工,告加大家公司的决策方针。大家听了,誓言愿全力拓展业务。结果,仓库内的库存不到二个月就销售一空。自此,非但不用再上半天班,就是拼命生产也不敷需求。

出光在日本战败之后,所有的海外事业全军覆没,公司遭受致命的打击,面临非解散不可的命运,甚至有人传言出光董事长在绝望之余打算自杀。然而,出光董事长非但没有因此打击而绝望,反而神采奕奕地于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七目,召集全体员工聚集在“出光馆”,宣布:“我向大家保证,维护大家的生活,请大家放心!”在当时,日本因为战败,经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这前途渺茫的情况下,任何企业都不敢预期自己的未来,纷纷采取缩小企业规模与人员编制的措施。在这样的困苦时期,出光旗下有将近1000名员工,他不但没有裁员,反而宣布保证维护大家的生活。这个宣言公布之后,全体员工在感激之余,都拼命地努力工作。

出光公司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专门在中国东北、内地及东南亚等地发展海外事业,在日本国内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只余下一些债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不努力就无法生存。因此全体员工士气高昂、由衷地努力。出光认识到一定要遵守对员工的承诺,绝不可解雇员工。员工在感激董事长的诚意之下,积极果敢地拓展新事业,朝渔业、收音机修理、酱油及醋的制造、印刷业等未知领域挑战,企图在战后的混乱时期求得生存。出光后来能在石油事业领域中发展,并以压倒性的优势在石油业界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爱护员工,以仁为本的策略,争取到员工的拥戴,团结一心,共度难关,而在恶劣的环境中求得生存。

这种即使面对困境仍然以人心为决策的例子不只在日本有,世界各地都不乏其例。例如世界知名的调味料制造商,M公司总裁查尔斯便是其中一例。

查尔斯总裁是在其叔父维乐比先生失败后,为了挽救财政赤字而继任总裁的。继任后查尔斯集合全体员工,宣布道:“薪资提高一成,工作时间每周缩短九个小时,公司今后的存亡全靠大家的努力,大家加油吧!”当时M公司面临的状况是若不削减员工一成的薪水就会亏损,而查尔斯却提高一成的薪资,缩短每周的工作时间。刚开始,大家部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接着对查尔斯的决策鼓掌叫好,士气也因而高涨起来。不到一年,非但消除赤字,创造利润,也巩固了M公司的事业基础。

查尔斯的英明果断、恩田仝拯救财政危机的措施,与曾国藩以仁为本的治军谋略如出一辙。可见,不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面临危机时希望大家同心协力突破困境,必须以人心为诉求,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前面所提到的例子,足以说明领导者在面临危机时的心情。即使面临危机,不减薪反而提高员工薪资,不裁员反而缩短工作时间,这些经营者所采取的措施,在平庸的领导者看来,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大多数的领导者,都是以眼前的利益为考量,很少会顾及员工的想法。然而,以争取人心为诉求并非一味地迎合部属。或许有人会认为领导者必须以更坚决的态度及信念来领导部属,因而反对以争取人心为诉求。

第一个异议,这种方法对于一般的领导者来说未免太勉强了。能够真切地打动人心,若非是特别高明的领导者恐怕很难做得到。若非直觉敏锐,光是模仿他人的做法,到头来恐怕会弄得更糟糕。但这并不表示这些例子不足以参考,提供这些例子是要告诉大家,身为领导者正面临危机时,更应该保持正确的想法。

第二个异议,是针对领导者为回应部属的期待而采取迎合的方法,是否真的能打动部属这一点提出质疑。然而,以部属的人心为诉求所采取的行动,和一味迎合所运用的手法,乍看之下好像一样,但其本质却大不相同。以部属的人心为诉求的做法,必须以正确了解人心为基础,这样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着想。因此,必须仔细洞察打动人心的要诀,进而对自己拟定的决策产生自信。有自信的行动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这绝不是曲意奉承做得到的。

然而曲意迎合他人的做法,其实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这并不是站在部属的立场考虑,或以满足部属的欲望为目的,而只是为了提高业绩或是以利己的目的而利用部属的手段。这种手段无法让部属真心尽力。

仔细思考比较,不难发现这两种做法大不相同,给予部属的感受也大不相同。诉诸人心的领导者,很容易打动部属,激励部属士气。但以自我为中心而迎合部属的领导者,不但会引起部属的反感,甚至还会让部属看不起。

身为管理者必须以更坚决的信念来对待部属。唯有以坚决的信念来对待部属,才能真正体谅部属的心情,也唯有如此,才能洞悉部属对自己的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究竟这些管理者是如何学会这种洞察力的呢?他们并不是天生就具备了敏锐的第六感,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困境,迫使他们不能不以敏锐的观察力来洞悉人心,在经过环境不断训练之后,才具备这种洞察力的。

如果缺乏对人心的洞察力、信念不坚定,却只是一味地迎合部属,是无法让部属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然而大多数的领导者,还是有着不正确的观念,一味地迎合部属,以为这样就是深得人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盲目的迎合,非但得不到部属的真心服从,反而会引起部属的反抗。因此真正洞察部属的心情,才是让部属效命的有效办法。

十四推心置腹

【原文】

鄙意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贵求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我湘淮各军,若果纪律严明,节概凛然,华尔亦必阴相许可。凡附强不附弱,人与万物之情一也,中国与外夷之情一也。以自立为体,以推诚为用,当可渐为我用。纵不能倾情倾意,为我效死,亦必无先亲后疏之弊,若无自立推诚二者为本,而徒以智术笼络,即驾驭同里将弁且不能久,况异国之人乎?

用兵久则骄惰自生,骄惰则未有不败者。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立之本。立意要将此事知得透,辨得穿。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

人之性也直,与武员之交接,尤贵乎直。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军营宜多用朴实少心窍之人,则风气易于纯正。今大难之起,无一兵足供一割之用,实以官气太重,心窍太多,漓朴散醇,真意荡然,湘军之兴,尽官气重心窍多者,在所必斥。历岁稍久,亦未免沾染习气,应切戒之。

将领之浮滑者,一遇危机之际,其神情之飞越,足以摇撼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淆乱是非。故楚军历不喜用善说话之将。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军事是极质之事,二十三史,除班马而外,皆文人以意为之,不知甲仗为何物,战阵为何事,浮词伪语,随意编造,断不可信。

凡正话实话,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即直话亦不妨多说,但不可以讦为直,尤不可背后攻人之短。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注释】

华尔:人名。清咸丰时太平军声势甚张,苏松太道吴煦募兵士练洋枪,用美国人华尔领之,号洋枪队。后华尔死,英人戈登继统,其众改称常胜军。

同里:同乡。

戾:罪过。

心窍:心眼、心计。

漓朴散醇:指心机太重缺少淳朴厚道。漓:薄、少。朴:朴实。散:少。醇:淳厚、淳朴。

质:朴质。

班马:汉代史学家班固、司马迁。

讦:斥责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阴私。

【译文】

我认为用兵之道,最重要的是自立,而不是依靠别人。驾驭将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推诚,而不是耍权术。湘淮各军,如果真的纪律严明、气节凛然,美国人华尔的心中也必会赞许。依附强大而不依附弱小,这在人与万物都是一样的,中国与外国也是一样的。以自立为根本、以诚恳为待人之道,渐渐地就能使他人为我所用。即使不能让他们全心全意为我效死力,也必然不会有先亲近而后疏远的弊病。如果不以自立和推诚这两条为根本,而光用智谋和权术去笼络别人,即使是驾驭来自同乡的将官也无法长久,何况再去驾驭外国人呢?

用兵的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骄惰之心,产生骄惰之心,没有不失败的。“勤”字就是用来医治怠惰的,“慎”字就是用来医治骄傲自满的。不过,在这两个字的前面,还须有一个“诚”字作为根本。一定要下定决心,把这事了解透彻,看得彻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鬼神也会回避,其关键在于自己要立诚意。

人之情性本来就是直爽的,与武官交往,更要重视直爽。文官的心,曲折隐晦,大多不坦白,因此,往往与武官不能水乳交融。必须去除私心,与人坦然相对,事事推心置腹,使性格质朴粗犷的武官心中不生疑虑,这就是待人接物的诚意。以诚为根本,辅以勤、慎二字施行运用,大约就可以避免犯下大的过错和大的失败。

军营中应当多用朴实无华、没有心计的人,这样风气就容易纯正。如今,国家有了大难,却无一兵一卒可以供调遣使用,这实在是因为官气太重、心计太多,淳朴之心荡然无存,真心实意缺失不存。湘军组建起来之后,凡是官气重、心计多的人,一律不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难免沾染上不良习气,一定要严加防范。

将领若是轻浮圆滑,一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神情慌张、动摇军心;而他们狡猾的言辞又足以混淆是非,所以楚军历来不喜欢任用能言善辩的将领。

今天说的话,不可明天就为了小小的利害冲突而变卦。

军事是非常实在的事情,二十三史中,除了班固与司马迁所著者以外,其余的著作都是文人凭主观想像撰写的,他们不知道兵器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只会以浮华的词藻、不实在的语言随意编造,根本不值得相信。

凡是正话和实话,多说几句,久而久之,人们自然都能理解你的心意,即便直话也不妨多说几句,但千万个可以将攻讦别人的语言当作直话,尤其不可以在背后攻击别人的短处。驾驭将领的办法,最重要的是展现诚心,而不是玩弄权术。

【心得】

对曾国藩的上述论述,蔡锷是这样评价的:“君子之道,最重要的是以忠、诚二字倡道天下。每当天下大乱时,人们都放纵物欲,彼此都行使奸诈的手段,相互吞并,以阴谋诡计来争夺胜负;自己想尽办法谋求安全,而把别人置于最危险的境地。怕难避害,不肯出一点点力来拯救天下的危难。忠诚的人奋起匡正时乱,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天下百姓谋福利。除去虚伪的恶习,崇尚朴实,自己历尽危难,而不要求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去经受患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把赴死看成是远游他乡一样,无所顾忌。于是,大家都以他们为榜样,也都以苟且偷生为耻,以躲避国事为可羞。我们家乡的几个君子,之所以鼓舞了大家,经历九年的备战,平定了大乱,这岂不是朴实与推诚的效果吗?

“凡说话不切中要领,又不承担责任的人,他的部下就肯定不会服气。我国的人心,就断送在一个‘伪’字上。人心的虚伪,已足以断送我们国家、种族而绰绰有余。职位高的人以虚伪驱使部下,部下就以虚伪应付上司,同辈之间也是以虚伪相交往,没有真诚,以致使虚伪渐渐成了习惯。人们只知道虚伪的好处,不知道虚伪的危害。人性是善良的,怎么会喜欢虚伪呢?这是因为不虚伪,便不能够生存,因此,不得不走上虚伪的道路。虚伪的人,人们固然不会以其虚伪为耻,诚实的人,大家也不知道他是诚实的,而战战兢兢的彼此怀疑,于是,由伪生疑、由疑而生嫉妒。一旦产生了嫉妒心,那么无数的罪恶行为都会随之产生,所有的伦理道德都可以被弃之不顾。虚伪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军队要发挥作用,全仗万众一心,亲密无间,相互间不能有丝毫芥蒂,而且尤其需要有一个“诚”字来团结和维系大家。不然,就像一盘散沙,不用作战自己就崩溃了。社会上崇尚虚伪,它的危害是隐伏的,作用性也较慢,军队若崇尚虚伪,它的危害就非常明显,招来的祸害也快,而且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