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白话黄帝内经
10414100000081

第81章 征四失论

医道之大,可比拟于天地,配于四海,若不能通晓道之教谕,则所接受之道理,虽很明白,必反成晦暗不明。

本篇要点

一、指出“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是治不十全的原因。

二、分析医者在临证中的四种过失。

三、告诫医者应当踏踏实实,刻苦钻研,不要骄傲自大,自鸣得意。

黄帝坐在明堂,雷公侍坐于旁,黄帝说:先生所通晓的医书和所从事的医疗工作,已经是很多的了,你试着谈谈对医疗上的成功与失败的看法,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会失败。雷公说:我遵循医经学习医术,书上都说可以得到十全的效果,但在医疗中有时还是有过失,请问这应怎样解释呢?

黄帝说:你是由于年岁轻,智力不足,考虑不及呢?还是对众人的学说缺乏分析呢?经脉有十二,络脉有三百六十五,这是人们所明白知道的,也是医生所遵循应用的。治病所以不能收到十全的疗效,是由于精神不能专一,志意不够条理,不能将外在的脉证与内在病情综合一起分析,所以时常发生疑惑和危殆。诊病不知阴阳逆从的道理,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随师学习没有卒业,学术未精,乱用杂术,以错误为真理,变易其说,而自以为功,乱施砭石,给自己遗留下过错,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治病不能适宜于病人的贫富贵贱生活特点、居处环境的好坏、形体的寒温,不能适合饮食之所宜,不区别个性的勇怯,不知道用比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这种做法,只能扰乱自己的思想,不足以自明,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三个原因。诊病时不问病人开始发病情况及是否曾有过忧患等精神上刺激,饮食是否失于节制,生活起居是否超越正常规律,或者是否曾伤于毒,如果诊病时不首先问清楚这些情况,便仓促去诊视寸口。怎能诊中病情,只能是乱言病名,使病为这种粗率医疗作风所困,这是治病失败的第四个原因。

所以社会上的一些医生,虽学道于千里之外,但却不明白尺寸的道理,诊治疾病,不知参考人事。更不知诊病之道应以能做到比类从容为最宝贵的道理,只知诊察寸口。这种做法,既诊不中五脏之脉,更不知疾病的起因。于是开始埋怨自己的学术不精,继而归罪于老师传授不明。所以治病如果不能遵循医理,必为群众所不信任,乱治中偶然治愈疾病,不知是侥幸,反自鸣得意。

啊!医道之精微深奥,有谁能彻底了解其中的道理?医道之大,可比拟于天地,配于四海,你若不能通晓道之教谕,则所接受之道理,虽很明白,必反成晦暗不明。

专家点评医生在掌握病人生活经历、感情遭遇及思想动态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病人从精神痛苦中自拔,力求淡忘嗜欲忧患,敢于面对现实,有不良习惯必须戒除。否则,“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往往收效甚微,或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