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再忙也要会理财
10420400000029

第29章 子女教育(3)

出国前准备费用:人民币1万元

回国后就职于某电视台当记者,月收入:人民币3000元/月。

投资回报率20%。

(3)Philip,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毕业,工作两年后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

费用清单

托福考试费用:人民币500元

飞机票:人民币1万元(往返)

签证费用:人民币400元

美国大学入学申请费用:人民币3000元

美国大学学费:2万美元/共1年

美国生活费:450美元/月

学杂费:1500美元/月

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辅导费:2500美元

出国前工资水平:7000元人民币/月

回国后工资水平:2.3万元人民币(税后)/月。

投资回报率100%。

在以上这几个实例对象中,有两人赚到了高薪,但具体情况有差别。

实例3回国后的高薪是预料之中的,他出国前就读的就是热门大学的热门专业。我国入世后,涉外法律人才日益走俏,为了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扩大优势,他选择了出国。像他这种教育投资绝对是低风险的。

实例1出国前并不在名牌大学就读,因此出国后选择了国外较好的学校,但代价是学费昂贵。同时他赚高薪也不是凭着海归的牌子,而是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力得到认可的体现。要仔细算起细账来,可以发现他的投资回报很一般。出国两年,他前后各种花费近50万元,以目前年薪12万元计,起码要4年才能收回成本,而同龄人起步还比他早两年,两年前的就业机会和现在又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即使现在月薪不如他,实际所得在几年内还是要超过他的。

实例2就是家庭投资计划失败的典型。他当年就读的是高职机械专业,如今看来是非常不错的,在今天的上海,高级技师很热门,工资也高。他当年的同学现在大多数在企业里当技师,收入并不差,有的甚至比他高出好几倍,并且前景一切光明。而家长和亲友为了图名气,积极怂恿,为他选择了不喜欢的西班牙文学系,白白浪费了4年时间和40万元左右的家庭积蓄。

所以,当家的人对子女出国前景,千万不要盲目乐观,不能抱着只要出去就行的心理。一来出国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二来回国的报酬不一定就好,在最近的招聘中,不少海归派一再降低身价,纷纷打出了月薪5000元的旗号。

基础教育还是国内好,可以考虑接受完高等教育,或者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出国深造,这样的路线比较妥当。同时不要盲目瞄准高收费的学校,名气和教学质量不一定画等号。

出国学什么,怎么学,都很有讲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校,可以瞄准市场前景看好,而国内培训渠道又比较少的专业,这样回国后投资回报率会高些。

另外,一定要考虑家庭财力,如果要负债留学的,一定要谨慎,以免到时投资回报率不高,使家庭背上沉重负担。

教孩子如何理财消费

传统家庭教育不愿意让孩子接触金钱的,认为从小持币会使孩子思想受到铜臭气的不良影响,这种消极防范导致孩子从小缺乏经济意识,懂事以后反而会出现盲目消费、不会理财的现象。其实,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孩子,不可能不与钱打交道,试图给孩子创造一个纯而又纯的消费环境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适当地注意增强孩子的经济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举国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中小学生也迫切需要掌握一些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既适应时代需要,又可缩短与社会的认识距离,避免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产生。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因为素质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学习、思想、品德,又包括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能力,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也便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刘女士:孩子才上小学五年级,可在买东西这点上非常有“主见”,买衣服、买鞋,都得自己拿主意,去超市购物更加不得了,这也要那也要,劝都劝不住。怎样才能遏制孩子成“购物狂”的趋势?

问题就出在孩子不会理财上。如果家长教给她正确的理财方法,孩子有可能转变为主动管理零花钱,并调整自己的花钱行为。

(1)让孩子懂得“想要”与“需要”的区别。在给孩子买东西前,家长应先考虑下列几个因素:你买得起吗?这件商品是不是你希望孩子拥有的?你的孩子是否要求过多或者要求合理?这件商品对孩子而言,是“想要”还是“需要”?家长在考虑这些问题时,也让孩子参与其中,再作出选择。家长要给孩子这样的体验机会,让孩子慢慢懂得“想要”和“需要”之间的区别。如果孩子的确“需要”某样东西,可以借此机会教孩子了解商品信息和购物常识。比如,货比三家,如何还价、怎样看标价及商品的有效期等,从实践中获取信息。

(2)要让孩子学会消费,懂得必要的消费规范。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花钱、算账的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孩子需要购买东西很多,家长可告诉孩子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哪些买了划算,这样使孩子从小学会正确用钱。

(3)要让孩子懂得钱来之不易,首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和地位,给他们讲述钱是劳动成果。让孩子从小懂得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4)引导孩子储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识。比如,将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或亲友送的压岁钱、贺礼等进行零存整取。让孩子自己计划管理,体验理财的滋味。

(5)教给孩子一些投资知识。这对培养孩子把钱花在“刀刃”上大有裨益,比如买国债,购买保险等。若有余力,可引导孩子投资集邮、集币等。

当然,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主要是从日常消费和家庭理财中加以引导和说明,使孩子从具体操作中体会经济功能。让孩子从小懂得消费规范和投资理财知识,养成勤俭节约、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德。

国外儿童理财教育理念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十分重视儿童的理财教育,这种教育甚至渗透到了儿童与钱财发生关系的一切环节之中。尽管社会背景存在差异性,但这些理财教育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英国: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国人,向来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自然,英国人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教育给了下一代。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8岁~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2~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5~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日本:自立更生、勤俭持家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勤俭持家的观念越加被日本人推崇,家庭内部则分外重视对孩子们的理财教育。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如何节省使用零用钱,以及储蓄压岁钱。而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已经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渐形成了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在美国,情况也如此。一位专家指出:“每当我们看到在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美国人不仅位居前列,而且占去一半多席位,以及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和影响的美国著名企业家越来越多时,应该不足为奇,因为,这是他们长期坚持将理财教育从孩子抓起的必然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