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少女生活宝典
10422800000050

第50章 少女生活健康心理指南(3)

不良的心态可使人衰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这既带来了发展,也给人增加了生存的压力,使人的身心负荷大大地加重。紧张、忧郁、焦躁、疲乏等身心疾病,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医学表明:“不良的情绪是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的催化剂。”现代医学已证实,忧郁、紧张等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病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长寿。

生活中要充满笑声、欢乐,让不快、忧郁统统撇在一边。让生活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尽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得到他人的承认,是从客观上证明自我时产生的。因此,要想快乐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找乐。心理学家也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找乐的方法,我们不妨参考一下:

1.读书为乐

读书可使人聪明,明白事理;读书让人年轻,富有活力;读书可调节人的情绪:读书能使人保持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知识。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今人也慨叹:“读一本好书胜似交一个益友。”可见,读书好处极多。

2.书画为乐

有人研究发现,人在写字时,心跳有规律、呼吸深而长,出现增强思维和创造的脑电波。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用自己的体会告诉我们:“书画益身心,有乐无烦恼。”难怪书画家都长寿,齐白石97岁,喻育之104岁,孙墨佛、苏局仙都寿逾百岁。

3.助人为乐

乐于助人的人,容易结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与朋友共享喜悦,欢乐倍增,可以向朋友宣泄内心痛苦,扫除忧伤,则痛苦与忧伤减半。有了知心朋友,就有了心理保健医生。

4.知足常乐

这是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一句成语,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的宝贵教益。知足使人变得实际,感到幸福;知足就没有抱怨,凡事满足,这样才无忧无怨地快乐地过日子。

古人云:“不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更为甚。”

一般人的观念里,获得名誉、地位,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殊不知在这世界上,那些无名无位的人,才能体会真正的快乐;普通人都以饥寒而忧,却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人,担忧的程度更深。可见不求名利,才可以享受真正的快乐。

人的富有是开心,开心是健康长寿之本。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苦,静静地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人贵有自知之明,喜悦源于满足,私心常添忧愁,生活的格调靠自己把握。拥有快乐,把握欢乐,它能使我们正确地面对生活,更能使我们健康长寿。

良好的爱好使人健康长寿

爱好可以给人一种对快乐的期望与感受,而且,爱好越是强烈,这种期望与感受也越强烈。兴趣和爱好都是人所不可或缺的,它们对人的需求是一种满足、调剂与丰富。任何需求得到满足,都会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但是,犹如同样一顿饭对饥饿者和饱食者的感受并不相同,需要本身的强烈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人的快乐程度。这就是兴趣、爱好的程度越是强烈,当它满足时给人的快乐也越强烈的原因所在。

我们提倡人至少要有一项爱好,而且最好是强烈的爱好,因为这种爱好增加了人获得快乐的途径与机会。“天朗气清,风和曰丽,所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心,足以极视听之娱。”爱好大自然的人,不就为了享受这快乐的天地吗?当然,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时,也会有痛苦的感受。所以,作为业余的兴趣、爱好来说,一般应该选择比较容易得到满足的项目为宜。

强烈的爱好也是不愉快情绪的润滑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一个人有快乐的时候,当然也会有不快乐甚至痛苦的时候。要消除不快与痛苦,无非两种办法:一是外泄法,即把不快与痛苦通过发脾气、找人倾诉等方法发泄掉;二是内消法,也就是把不快与痛苦自我消化掉。德国音乐家梅亚贝,有一次和妻子吵架,场面有些不可收拾,这时忽见梅亚贝坐到钢琴前,弹起他喜爱的乐曲来。他选择弹琴,一则是为了分散自己对坏情绪的注意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二则也是让快乐的乐曲转化自己的情绪。结果乐曲终了,他的妻子也为优美的乐曲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坐到他身边,为他轻声伴唱,使得眼前一场一触即发、硝烟弥漫的“内战”平息下来。

良好的爱好使人健康长寿。张学良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独特的政治人物。他的经历极不平常,特别是被幽居50余载,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但他竟能保持长寿健康,这跟他的三大爱好有很大关系。

张学良喜欢垂钓一直鲜为人知。少帅幼年时就爱上了垂钓,经常邀一些垂钓迷去河边湖畔扬竿。1930年,他在沈阳筹建东北大学时,特邀著名教授张伯苓担任东北大学董事。两人经常结伴去沈阳南湖扬竿,以此缓解身体疲惫。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被软禁在浙江奉化雪窦山。这里溪流飞瀑,湖泊众多。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张学良同赵四小姐每天去武林公园垂钓,通过垂钓强身健体,随时准备重返沙场,消灭日本侵略者。

少帅当年在德国学习航空驾驶时,爱上了网球运动,他常去网球场挥拍上阵,练得一手很不错的球艺。回国时他带回一副高质量的网球拍,从此,这个心爱的网球拍便与他相伴。

弈棋作为一项体育活动,深得张学良先生的喜爱。尤其是进入暮年后,张学良时常邀棋友对弈,雅兴上来时一边下棋一边轻声哼唱京剧助兴。

毛泽东72岁时还能畅游长江,其高超的游泳技艺已是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不叫缺少的内容。运动医学认为,游泳是一种促进心肺功能极好的运动方式。

古今书法家不乏长寿之人,医学研究也认识到书法对健康长寿大有益处。书法是毛泽东的又一大爱好,工作间隙他时常揣摩古代名家碑帖或写上一阵,这或许就是他特殊的休息方式吧。

邓小平在80岁那年,回答德国总理科尔提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时说:“没有秘决,我一向乐观。”他还对人说过:“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首先顶着。”邓小平业余时间喜欢游泳和打桥牌。他说:“我能游泳,证明我身体还行;我打桥牌,证明我脑筋还清楚。”他正是靠体力和脑力的交替锻炼,保持了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

金庸笔下的英雄好汉,总是练得强健体魄,现实中的金庸喜爱的运动,并没有他笔下主角的“武功招式”。金庸每日到山顶作绕圈散步,火概走45至50分钟。不过,他强调,他的散步并非步伐缓慢,而是要“出汗”及会“急促呼吸”的急步;至于太阳过猛或下雨时,他便会改留在家踏健身单车半小时至45分钟。

“品茗绿茶”是金庸的又一大爱好,他对绿茶有一定的研究。他喝茶的分量不会太多,就如他每日的食量亦很少一样,尤其是淀粉类食品均会“少吃一点”。他个人还以看书及写书法,令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努力培养自己对厌烦事物的兴趣与爱好,这是享受快乐的一大良方。面对讨厌的事物,理所当然是难以感到快乐的。其实不然,当你培养起对厌烦事物的兴趣与爱好时,神奇的变化发生了:这些事物赋予你的将不再是烦躁,而是无穷的乐趣。

爱好作为一种情感倾向,是可以培养的。在发掘厌烦事物的有趣内涵之前,尚不能对它产生趣味;然而,我们可以预先设想它的有用成果来激发对它的兴趣。这就叫兴趣、爱好的“效果预先反馈”。你是不是讨厌做家务事呢?想一想完成这些家务后所带来的焕然一新,也可能受到家人的赞赏,对这些乐趣进行预先的评估和反馈,你对家务劳动的情感就会发生变化。当你充满期望与感情来从事家务时,家务本身所蕴含的多变内容,又会进一步激发你的兴趣:渐渐地,厌烦转化为爱好,不快为喜悦所代替,快乐便由此而生,身体也会越发健康。

积极行动起来吧!从现在起找一项适合自己兴趣的事,投入你万分之十的力量,致力于你所动心的某项爱好,这样你的生活就不会再感到乏味,你的身心就不再疲惫不堪。每天早晨一睁开眼,你就会感觉又是一次新的诞生,因为你的爱好里有许许多多的迷恋正等待着你,热切地等待着你帮它们注入更多的爱。

超越人生的痛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兀鹰猛烈地啄着村夫的双脚。将他的靴子和袜子撕成碎片后,便狠狠地啃起村夫双脚来了。正好这时有一位绅士经过,看见村夫如此鲜血淋漓地忍受痛苦,不禁驻足问他,为什么要受兀鹰啄食呢?村夫答道:“我没有办法啊。这只兀鹰刚开始袭击我的时候,我曾经试图赶走它,但是它太顽强了,几乎抓伤我脸颊,因此我宁愿牺牲双脚。呵,我的脚差不多被撕成碎片了,真可怕!”

绅士说:“你只要一枪就可以结束它的生命呀。”村夫听了,尖声叫嚷着:“真的吗?那么你助我一臂之力好吗?”

绅士回答:“我很乐意,可是我得去拿枪,你还能支撑一会儿吗?”

在剧痛中呻吟的村夫,强忍着撕扯的痛苦说:“无论如何,我会忍下去的。”

于是绅士飞快地跑去拿枪。但就在绅士转身的瞬间,兀鹰蓦然拔身冲起,在空中把身子向后拉得远远的,以便获得更大的冲力,如同一根标枪般,把它的利喙刺向村夫的喉头,深深插入。村夫终于等不及扑地而死了。死前稍感安慰的是,兀鹰也因太过费力,淹溺在村夫的血泊里。

卡夫卡的寓言,大部分并不好懂,这是一个稍可加以诠释的小故事。你会问:村夫为什么不自己去拿枪结束兀鹰的生命,宁愿像傻瓜一样忍受兀鹰的袭击?兀鹰只是一个比喻,它可以象征着萦绕人生的内在与外在的痛苦。

其实,任何一个凡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像村夫一样,沉溺于自己臆造的幻想中,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爱”上自己的痛苦,不愿亲手除掉它,尽管是举手之劳而已。”卡夫卡另有一段格言,正是说明人身种种苦痛的洞彻哲理:“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牢笼中。”所以,村夫与他臆想的痛苦(兀鹰)同归于尽。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等待别人解决你的痛苦,只要愿意,你可以超越它,枪毙了你的痛苦。

让怒火喷泄出来

发泄内心的愤怒,表明我们可以面对情绪上的危机。其实愤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为什么不把它发泄出来呢?

童年时,我们有时生了气,却常常听到大人说:“别拿出那副怪模样,给谁看呢!”在我们生气或者不高兴的时候,我们都要把气憋在心里,不能表现出来,这种从小到大的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种观念:一个真正的好人不应有愤怒的想法,即使有也不应该表现出来。

的确,愤怒是很常见的情绪,并能造成一些不幸。《创造性的攻击》一书的作者曾说:“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许多人都会因愤怒而造成卜,列不幸:自暴自弃、过度的惩罚;屡遭不幸的威胁、毁灭,甚至有时是面临死亡的威胁。”

童年的阴影和成年的氛围都在逼迫我们把愤怒埋藏。然而你知道这种可怕的压抑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吗?相信传教士伯克的亲身经历会给你一点启示。

55岁的伯克,从事传教工作已达30余年了。他常常把自己的欲求放在最后一位。当你去问他的教区居民,“们克这个人如何”时,他们会告诉你:伯克性情温和、很少生气、随遇而安、逆来顺受。

然而被肠炎折磨了近20年的伯克,在一次病情发作之后,与心理医生的一次谈话使他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他只是说:“我不爱生气,疾病和我的情绪无关。”当他们开始谈到他的疾病时,渐渐地他开始面露愠色,最后完全发泄了他对他教区居民的愤愤之感。因为他们经常深更半夜打电话找他,为的却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伯克说:“假如真的有人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并不会生气。可这些居民在他与家人度假时或者深更半夜给他打电话,几乎没有一件正经的事情。”他还谈到了他教区的居民使他不满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他的教区居民请他去吃饭,可全不顾及他的肠炎应该有的饮食上的禁忌,他们一点也不关心伯克,这令他一直很恼火。谈话过程中,伯克对他内心隐藏着这么多愤怒感到非常吃惊。他说:“噢!以前我可从来没有觉得这些事有什么恼人的。”又过了一段时间,伯克开始觉察到他对疾病也怀着一股巨大怨气。他说:“该死的病,真不让人安宁。”想起了他一天三番五次地腹泻,就是由于这种病。他说:“真令人生气,为什么不让我得上其他的病呢?”

自此,不再温顺的伯克就给他教区的居民订下了明确而必要的规章制度,同时伯克的病日见痊愈。

其实,发泄内心的愤怒,表明我们可以面对情绪上的危机。只有在愤怒感公开化之后,心情才能变得轻松愉快。所谓坦然若释嘛!

如何放松自己

通过练习你能够轻松地达到放松状态。这一方法是一位心脏病学家赫伯特·本森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时,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心脏病患者减少会导致身体损害的刺激,后来,这一方法演变成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放松方法。

练习这一放松方法时,首先应该找到一个让你心情平静和放松的目标——即诱导物,用于训练过程。常用的诱导物有:能让你放松的声音或语句(如听大海的浪涛,或默念“放松、放松……”):或是优美的特殊东西(也许是一幅你喜欢的画);或是能让你平静的情景(如乡下某个幽静的地方,或海滨的沙滩)。当你练习时,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你的放松效果:

1.闭上眼睛以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想象你的身体逐渐变得发沉和放松。

2.用鼻子吸气,并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的吸气过程。呼气时,注意心理感受,且呼吸要自然、放松。

3.不要担心自己能否掌握这一方法,按照自己的节奏让自己紧张和放松。练习时,分散注意力的念头可能进入你的脑海里,对此不必担忧,也不要沉溺于这些念头,只要继续注意你的心理感受和呼吸。

4.练习持续的时间就是你能感到放松的时间。这一过程有的需要2分钟,有的需要4分钟,结束练习的判断标准是你感到放松。当你完成练习后,闭上眼睛静静地坐一会儿,然后睁开双眼。起身时,动作不要太快、太猛烈。

作为一个简练的方法,每天你可以比前几种方法多做几次,一小时都花上几分钟练习一次,或在喝咖啡、饮茶、用餐的时间进行练习,或在等候他人的时间里进行练习,或开车时间过长感到累时进行练习。可供选择的机会很多,你应该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发现什么诱导物最适合自己。

放松训练最后一步就是当你需要放松的时候,用到实践中去。经过一段时期的反复训练,放松练习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时,你将随心所欲地达到放松。当然,在运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曲折,如不时地体会一些紧张状态,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经过放松练习,你已经能够更好地认识出紧张反应,并且能够运用放松技巧很好地控制住紧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