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做生意做推销
10423100000016

第16章 成功需要自我修炼(2)

(1)根据不同环境,灵活运用自己的优缺点。尽量以自己的优点来应对客观环境,当环境发生转变,并且直逼你的缺点时,你也不必逃避,应首先思考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有时候你的缺点反而在这个时候成为优点,如果没有这个可能,就要考虑回避了。

(2)以优补缺、以缺护缺。前者是在无法回避时的补救措施,避免一直处于挨打的地位;后者则是为了模糊你自己,避免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并且降低别人对你的戒心,因为你让他们看到了你的缺点!

以上两点看起来似乎容易,不过要真正做到却是很困难的。但你总要试着去做,因为生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要亲身体会挣钱不易

挣钱如今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手段。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体会不到挣钱的不易,但李嘉诚却以其青少年时代艰辛而体会到了。

当时,年少的李嘉诚担任了推销员的工作。总结这一工作的艰辛,李嘉诚常说:“要别人买你的东西,不想被推掉就必须在事前想到应付的办法。”

为了能够推销更多的产品,他利用报刊杂志,搜集有关产品的市场信息资料,而且还和不同层次的人交谈,更具体地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李嘉诚还根据香港每一个区域的居民生活状况,总结使用塑胶制品的市场规律,并将这些资料记录在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把多方面的信息汇集后,目标也就清楚了,以致于他所推销的塑胶制品一出厂,就知道该送到什么地方去销售。

勤奋且能吃苦耐劳的李嘉诚,早在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时,已练就了12个小时不坐的来回跑动的功夫,而且也能忍受这种长时间的劳累所带来的腰酸背疼。后来,在他推销业务期间,为了省钱,他始终都是以步代车地奔走于香港的大街小巷。

今天的李嘉诚,只要讲到这段时光,总是不无自豪地说:

“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公司内的推销员一共有7个,都是年龄大过我而且经验丰富的推销员。但由于我勤奋,结果我推销的成绩,是除我之外的第一名的7倍。这样,18岁我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我又被提升当总经理。”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很有学问和修养、心里明白的人,表面却显得愚钝,既不与人钩心斗角,也不用心算计。正由于这样,一些无知的人反倒取笑他,背后议论他,并自以为聪明得计。

其实,大凡大智慧、大聪明之人,他们都胸怀坦荡,胸襟豁达,明白大道理。对于身边琐事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处处用心,或者甚至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人斤斤计较。因此,他们心中总是很安逸,行为也总是很超脱。这好像就是“绝圣弃知”。

而那些只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察颜观色,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这种人要是谈大道理,便气势汹汹,咄础逼人;谈具体事儿;便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他要是和别人打上了交道就老是纠缠不清。然而,他长于钩心斗角,鸡蛋里可以挑出骨头,没有事儿也可找出是非来。

也有的人善于伪装,见人一脸笑,一副慈眉善目;有的人当面很热情,很义气,背后却在设陷阱,下决心陷害朋友;有的则把心思埋得不露蛛丝马迹,让人觉得他高深莫测。

这样的人,表面上很厉害,但内心里很虚弱。遇上小小的风波,他就惴惴不安,因为他,心目中只有自己那耿耿于怀的私利。碰上大危险,他便感觉自己完蛋了,或牺牲朋友以求自保,或者神思恍惚,一点主张都没有。

一旦形势有利,他们就很猖狂。他们发动进攻时,就像利箭一样迅速、猛烈。因为,他们时刻都在窥伺别人的纰漏,以求满足自己的进攻欲与征服欲,并因之使自己获得好处,证明自己聪明、有水平。

他们要留神什么时,就像发过誓一样,咬紧牙关,三缄其口。实际上他们是在等待时机,以求在合适的时候进攻他人。

空洞的东西永远只是空洞的,与事实不相依属。不过有一点却很明确:从造物主那里得到自己的身体。生命来到世界上,有了形体;就不应参与人世间钩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争斗,并在这种争斗与倾轧中了结自己的一生。如果人们任其与外物互相戕害、互相折磨。任其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走向生命的尽头,而没有办法克制自己,那么,生命不是太可悲了吗?

积累无形资本

人的资产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之分。有形的资产就是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的“财产”,无形的资产就是对你有正面意义的本身条件和别人及社会对你的评价等等。

有形的资产需要累积才会增加,无形的资产也需要累积才会对你产生效益。

有形的资产和无形的资产看起来是两回事,其实无形的资产将决定你是否能有有形的资产。

那么“积累无形资产”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面说过,无形的资产就是对你有正面意义的本身条件和别人及社会对你的评价,它包括:

1.专业经验

专业知识很容易就可得到,但经验却需要累积,“师父”和“徒弟”不同之处即在于师父有徒弟所没有的经验。经验越丰富,你在专业领域就越有地位。

2.个人信用

古人说“人无信不立”,强调的就是信用,你做事有信用,做人有信用,别人自然会相信你,敢和你来往,敢和你合作。有信用的人,专业能力就算稍差,别人也愿意给他机会;专业能力强但没信用,别人一次就怕了,这种人的成就有限。你有信用,这种评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将带给你无限的好处。

3.负责尽职

没有人会喜欢不负责、不尽职的人,因此你对任何事的负责尽职,必给人信赖感,敢把重要的事托付给你。我曾经和一位美术设计师合作,姑且不论他的作品好坏,但他的负责尽职却令我感动,后来一有事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要累积这种“资产”并不难,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4.个人荣誉

这里所指的是你所处的单位或其他团体给你的荣誉,这种荣誉不一定有奖金,但这是对你的肯定,也许在别人眼中这是微不足道的荣誉,但若要认真考虑你这个人时,这些荣誉便产生了力量。

5.平易谦和

没有人会喜欢狂傲自大、咄咄逼人的人,因为这种态度会使对方有压迫感,而平易谦和却让人如沐春风,同时这也是人际关系最好的触媒,人缘好,朋友就多,当然也就左右逢源了。

在社会上做事,单打独斗不易成功,也不可能一人社会就能有辉煌的事业,因此累积无形的资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有了无形的资产,哪怕没有有形的资产呢?这一点,仔细观察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就可以明白。

在极盛时期洞悉危机所在

李嘉诚的过人之处,是他总可以在一项业务的极盛时期洞悉其危机所在,然后迅速作出新的部署和尝试。现在看来,读书不多的李嘉诚之所以能学得这样一套经商的高超技巧,除了其在工作中的留心观察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学习一切先进的知识和理论。这一点早在他童年时就已经十分明显了。1940年,李嘉诚随父母为避战乱来到了香港,为解决广州市话和英语的障碍,他以表妹、表弟为师,勤学苦练,很快就能讲一口流利的广州话。特别是学英语,也简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一到夜深人静,他便独自跑到路灯下读英语。

1942年,李嘉诚14岁,他父亲因病去世,家境的贫穷使他过早地走向社会。为了生存下去,李嘉诚与他母亲一起挨家挨铺地找工作,但却没有着落,母子俩拖着满是血泡的双脚回到家中。终于,经过艰辛寻找,李嘉诚进入一间茶楼做跑堂,他每天都是第一个赶到茶楼,他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即便是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李嘉诚仍然利用短暂的空闲默读英语单词。

正是靠了这样一种学习精神,当年他生产塑胶花的时候,塑胶花行业正大行其道,大有带动香港工业起飞之势。然而李嘉诚却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途有限,于是转向房地产发展,全力拓展房地产市场,并在紧接着而来的房地产高潮中获得可观的回报。

那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富豪级人物,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香港房地产最高峰时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危机。1997年,他开始不断出售手上的物业,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把资金分投于电讯、基建、服务、零售等多个领域,使集团避过了金融风暴中楼价大跌的重大打击。

在后来的几年中,李嘉诚调拨更多的资金发展高科技项目和电讯业务。同时,和记黄埔在海外的投资,比如加拿大的石油、英国的货柜和巴拿马运河港口等,也正一步步发展起来,这样的投资技巧完全是李嘉诚依据自己对全球经济的走向以及各行业兴衰的基本趋势而做出的。

记得有则寓言,讲两个在海边钓鱼的孩子,一个买了渔船出海,历经千辛万苦创下富可敌国的产业;另一个却一直留在海边钓鱼,过着知足温饱的生活。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富翁和渔夫又在海边一起钓鱼,渔夫忍不住问富翁:“你得到了那么多财富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里钓鱼。”

表面看来,渔夫和富翁的结局是一样的,然而因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他们所得到的和所能理解的人生,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李嘉诚在数十年的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调转经营企业的船头,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使自己的航船变得更加庞大和结实,正是依据这两点才能在巨大的金融危机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处安勿躁

人如果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做事,不仅一事无成,反而会铸成大错。

一个人必须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远志向。同时要抑制急躁的脾气、暴躁的性格。做事要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不少人办事都想一挥就成,一蹴而就,他们似乎忘了一点,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都得按一定的步骤行事,欲速则不达。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就在于以静制动,处安勿躁。浮躁会带来很多危害。想有所作为,而又不能马上成功,会产生急躁情绪。本以为把事情办得很好。谁知忽然节外生枝,一时又无法处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为他人的过错,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心气不顺,也会产生急躁。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儿女不争气,心中也同样急躁。受到别人的责难、批评。又无法解释清楚。心中也会产生急躁的情绪。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产生的急躁,其实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浮躁之气生于心,行动起来就会态度简单粗暴、徒具匹夫之勇,这样不是太糊涂了吗?

轻浮、急躁,对什么事都深入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会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戒急躁就是要求我们遇事沉着、冷静,多分析思考,然后再行动。如果站在这山看着那山高,干什么都干不稳,最后将毫无所获。

天下成大事业者,无不是专一而行,专心而攻。博大自然不错,精深才能成事。只有精深,才能在某一个领域中成为专门人才,其前提是必须克服浮躁的毛病。无论办什么事都不可能毫不费力就取得成功,急于求成,只能是害了自己。忍浮躁确实不容易,要有顽强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但只要有决心、有信心,胸中有个远大的目标,小小的浮躁又有什么不能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