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0423400000021

第21章 细节怎样决定成败(3)

厂长一听,发现推销员了解底细,他为自己刚撒的谎很是不自然,也来不及争辩就把手伸在额前,说:“好,好,我们就认了,为了这个朋友,亏就亏吧。”

如果推销员当时一语戳穿厂长的谎言,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厂长一定会很尴尬,并因此而恼羞成怒,从而拒绝这笔业务。可这样的业务在那个城市中只有这一个厂能完成,况且还无利可图。推销员没有直接指责对方说谎,而是很有涵养地间接地暗示对方,保全了对方的自尊,使对方心存感激,这种感激就成了推销的突破口,而使推销一举成功。

在推销中,推销员总是希望迅速有效地改变客户的态度,但方法一定不能简单,态度一定不能粗暴,尤其是在顾客的言行中有不妥当之处的时候,千万不能直接指出其不当的地方,而应采取尊重客户的做法,使他心里明白你是尊重他的,只有这样,推销才能顺利进行。

在商业活动中如此,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与人交往时,也应注意这一细节,要宽厚大度,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并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对方的利益,处境或心态,又给对方留足面子,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心。

8多为他人在小处想想

有一次记者问李泽楷,你父亲李嘉诚教了你一些什么赚钱成功的秘诀,结果李泽楷说父亲什么也没有教,记者觉得很吃惊,不可能吧!

李泽楷回答说,父亲只教了自己做人处世的道理。

记者很好奇地问是什么道理。

李泽楷说,我父亲跟我说,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这是什么意思?他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六分,但现在多了100个人,他现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八分的话,100个会变成5个。

哈维·麦凯是一家信封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个顾客。那个经理一看他就说,麦凯先生,你不要来了,我们公司绝对不可能和你下信封的定单。因为我们公司的老板和另一个信封公司老板是25年的深交,而且你也不用再来拜访我,因为有43家信封公司的老板曾拜访过我三年,所以我建议你不要浪费你的时间。

麦凯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他开始关注在这家公司里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一次他发现这家公司采购经理的儿子很喜欢打冰上曲棒球,他又知道他儿子崇拜的偶像是洛杉矶一个退休的全世界最伟大的球星,后来发现这个经理的儿子出车祸住在医院。这时麦凯觉得机会来了,他去买了一根曲棒球杆让球星签名送给这个人的儿子。

他来到医院,这个人的儿子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麦凯,我给你送礼物。你为什么给我送礼物?因为我知道你喜欢曲棒球,你也崇拜这个球星,这是一根他亲自签名的曲棒球杆。这个小孩兴奋得脚也不疼了,要下床来。

结果他的父亲来医院发现他的儿子好兴奋,整个人都变了,不像原来那样垂头丧气,面无表情。他问他儿子怎么回事,他说刚才有一个叫麦凯的人送了我一根曲棒球杆,还有球星签名。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采购经理和麦凯签了数万美金的定单。

信封是便宜的东西,他竟下了这么大的定单。显然,成功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只要你留意身边的小事,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世界上没有卖不掉的产品,只有因不注意细节而推销失败的人。仔细一些,多为别人着想一点,成功就离你近一点。

9职场有细节。却无小节

重大的变化是由细微的变化渐积而成的。重视细微渐变,古人多有提醒。《后汉书·陈忠传》上写道:“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一些人往往对剧变警惕,对渐变看不起,“微小”不足道,“细小”不足为,“小节”则不拘,以致积隐成患,导致慢误、慢腐甚至慢亡。

一个微小的错误会毁坏一个公司,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同样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

有家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一群应聘者去进行复试。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颇为简单的提问,可他们都没有被录用。轮到后来一个人,他走进房门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扔着一个纸团。一丝不苟的习惯使他弯腰捡起它。这时考官说:“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后来这位应聘者成了一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这个故事不仅仅透露了如何去应聘面试的信息,更在于它阐述了细节的力量,难怪这一个案差不多快被求职面试者奉为圭臬。

绝大多数的细节会像我们每天数以亿万计脱下的皮屑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但总有一些细节,会深深地打动我们,烙进我们的记忆,决定或改变我们对人和事的看法与态度。同样,细节有时又有如一张定格的照片,成为我们留给别人的难以抹消的印象。细节有时又会像一道闪电,将一个人情感和灵魂深处的东西照个通透。特别是对身在职场的人来说,细节虽小,但它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职场有细节,却无小节。不拘小节的,很多时候并不受青睐。细节作为容易为大多数人所忽视的东西,却往往成为注意细节者的“独门兵器”,使他们很快地脱颖而出。

应届毕业生小林早上要去参加招聘会,便急急忙忙地拿起背包要走,发现个人简历还没拿,便又匆忙去拿简历。谁知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水杯弄翻了,浇湿了简历,为了赶时间,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把简历往背包里一塞赶往招聘现场。

招聘会上,小林被一家非常著名的企业看中并要求他参加面试。面试时招聘人员问了他几个问题后,便要他留下个人简历。但当小林拿出简历时才发现,它已经不成样子,于是自己便把它尽可能弄平整,交了过去。望着这份皱巴巴的简历,招聘人员的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但他还是收下了。

三天后,小林去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参加了第二次面试,表现得非常活跃。从现场操作到对产品的模拟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很好。而且他思路清晰,对一些问题有独到见解。当出办公室时,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人员中最出色的一位。”

可是面试后又一周过去了,小林依然没有收到任何音讯。于是他便打电话问询情况。工作人员告诉他:“其实负责招聘的主管对你很满意,但老总后来看了你的简历时说,连一份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很难担当大任的。简历实际上代表着个人形象,把一份‘不修边幅’的简历送出去是不负责任的。”

但是,如果你把细节上的表现当作一种功利性的投机,就更不可取了。生活充满了细节,那些看来非常偶然的细节也许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可哪些细节会起到这种作用,这是没法预测的。就如面试时礼貌地给他人让座位,这个细节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有的招聘者会对你的美德大加赞赏;有的则会认为你缺乏竞争意识。这并不是说细节的力量是种不可捉摸的宿命,而是说细节的力量也有如机遇一样,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这种准备,来源于我们的平时养成,而不仅仅是面试前设计好一套注重细节的执行方案就够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细节上的表现更多的是种习惯,全赖于我们的性格和平时的养成。有一句话叫“性格即命运”,这正是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而性格多少地会表现在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上。注意细节,其实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不断完善我们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键的时候才能水到渠成地“本色”流露,而不至于让人感觉到虚伪、做作。

10上下级交谈应注意的细节

一般说来,人们在与自己同等级、同层次的人讲话时,表现比较正常,行为举止都会比较自然、大方;但是,在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时,就可能感到紧张,表现比较拘谨,并且自卑感强;相反,在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讲话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如、自信,甚至比较放肆。

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上级面前从不敢“妄言”,与同一科室的人也不多说话,可是在自己的下级或所管班组面前讲话时,则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有的则在一般人面前总是摆出一副能者的架势,可是一见到权威就显得十分驯服和虔诚。

上下级之间的讲话,要注意的细节颇多,例如,上级要力求避免采取自鸣得意、命令、训斥、使役下级的口吻说话,而是要放下架子,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对待下级。留意这些细微的言行举止,才能在无意中消除上下级之间的隔阂。

平等的态度,除说话本身的内容外,还通过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的细节体现出来。所以,不要以为是小节,纯属个人的习惯,不会影响上下级的谈话。实际上,这往往关系到下级是否敢向你接近。此外,上级同下级谈话时,要重视开场白的作用。不妨与下级先扯几句家常,以便使感情接近,消除拘束感。

在必要发表评论时,应当善于掌握分寸。点个头,摇个头都会被人看做是上级的“指示”而贯彻下去,所以,轻易的表态或过于绝对的评价都容易失误。

例如一位下级汇报某改革试验的情况,作为领导,只宜提一些问题,或做一些一般性的鼓励:“这种试验很好,可以多请一些人发表意见。”“你们将来有了结果,希望及时告诉我们。”这种评论不涉及具体问题。留有余地。如上级认为下级的汇报中有什么不妥,表达更要谨慎,尽可能采用劝告或建议性的措词:“这个问题能不能有别的看法,例如……”“不过,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你们可以参考。”“建议你们翻阅一下最近到的一份材料,看看有什么启发?”这些话,起了一种启发作用,主动权仍在下级手中,对方容易接受。

下级对上级说话,则要避免采用过分胆小、拘谨、谦恭、服从,甚至唯唯诺诺的态度讲话,改变诚惶诚恐的心理状态,而要活泼、大胆和自信。

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前提下,你应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必要的场合,你也不必害怕表示自己的不同观点,只要你从工作出发,摆事实,讲道理,领导一般是予以考虑的。还应该了解上级的个性。上级固然是领导,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语言习惯等。如有些领导性格爽快、干脆,有些领导则沉默寡言,事事多加思考,你必须了解清楚,不要认为这是“迎合”,这正是运用心理学的一种学问。

此外,与上级谈话还要选择有利时机。上级一天到晚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所以,假若是个人琐事,就不要在他埋头处理大事时去打扰他。你应该根据自己的问题重要与否,去选择适当时机反映。

注意不到这些细节问题,便会使上下级之间难以沟通,甚至还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影响工作的进展。所以,与人相处时,我们就做到心细如发。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

11小问候营造大关系

也许你会认为,早上跟别人问好无关紧要,对熟人是这样,对生人更是如此。但是你不觉得这一细节有什么不妥吗?你应该知道,一件小事往往会令我们不愉快,从而影响工作,在早上互相问候也是如此,它不仅能让别人感到你对他的尊重,还会使你们都有一个好心情。在开始一天的工作时,这种心情肯定会影响到你做事的效率。

清晨,曙光熹微,朝霞满天,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不管你昨天有多累,在早起后,在这新的一天里,都要精神抖擞地向你周围的人间声“早上好!”尤其要向你的老板和同事问声“早上好!”

也许你认为说早安是很简单的事,或者没有这个必要。有些人向别人道早安时连身边的人都听不到,或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有的则极不情愿,毫无感情色彩地例行公事而已;有的看一眼别人便一声不响地坐下。

问声“早上好”就是打破从昨天下班之后到今天早上一直处于停顿状态的同事关系,重新开始新的一天的人际关系,所以这是一个严肃的行为。

你与周围的人互道早安,特别是对老板和同事道早安,就等于是在工作场所中的上班铃声一般,也像你上班签了到一样。从这一句“早上好”开始,表示又是新的一天。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明了“早上好”的作用。

在去芝加哥上班的路上,一车的人谁也没有讲话,大家躲在自己的报纸后面,彼此保持着距离。

汽车在树木光秃、融雪滩滩的泥泞路上前进。

“注意!注意!”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我是你们的司机。”他的声音威严,车内鸦雀无声。

“你们全都把报纸放下。然后转过头去面对着坐在你身边的人。转啊!”

乘客们全都照做了,无一人露出笑容,这是一种从众的本能。

“现在,跟着我说……”是一道用军队教官的语气喊出的命令:“早安,朋友!”

大家跟着说完,情不自禁地笑了笑。

一直以来怕难为情,连普通的礼貌也不讲,现在腼腆之情一扫而光,彼此界限消除了。有的又说了一遍后彼此握手、大笑,车厢内洋溢着笑语欢声……

“早安,朋友!”四个字一出口,奇迹出现了——彼此的界限消除了。为什么这四个字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因为“早上好”是一句问候语,是亲善感、友好感的表示,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早上好”一旦说出了口。双方就有了亲切、友好的愿望,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了,不仅增进了信任,还沟通了关系。

尤其是对上司和同事精神饱满地说“早上好”,可以给他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很多员工缺少与老板、上司沟通的机会,一句“早上好”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能达到相互沟通的效果。从“早上好”这句话里,上司可以增进对你的理解,加深对你的好印象。早上的印象会左右一天的印象,甚至左右一个人一生的印象。

从实际生活中来看,说“早上好”的对象,既包括与你关系不错的人,也包括与你自己一向不和的人。

一句轻松愉快的“早上好”,等于向你周围的人宣布:“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昨天已经过去了,今天又是愉快的一天。”在向对方暗示你已忘记过去的不愉快,期待新的一天。

每天早上用开朗明快的声音打招呼道早安,没有人会因此感到不快的,不管是对谁都一样。

早上说声“早上好”,是一天工作情绪的好的开始,是精神充实的保证,更是构成人际关系、给人留下好印象的要素。

早上与周围的人连一句“早上好”都不说的人,往往会被人认为太高傲,看不起人,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无精打采,从而令人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本来打算和你进一步交往的,现在却认为你是个难于交往的人,使想与你交朋友的人望而却步了。试想,一个早上连“早上好”都不会说的人,怎么会赢得好人缘,怎能有成就事业的可能呢?

细节问题虽小,却也有它深远的意义。一句“早上好”不仅带给你一份愉快的心情,还会让你结识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朋友,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句问候,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12检点言行的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