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0423400000028

第28章 细节怎样决定成败(10)

注重细节往往能够促成大事。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你能做。别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只是当做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好,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有一个叫莫克的18岁小伙子,他刚从菲利普斯学院毕业,是一名新英格兰穷牧师的儿子,这时他正处在毕生事业的起步阶段。当时,莫克还是一个办公室的打杂人员,是替一位叫伯兰克的经纪人做些杂务性工作,一星期挣1.5英镑工钱。他的领导看他是个勤快可爱的小伙子,便给了他一个去销售铁路债券的机会。

于是,小伙子便寻找机会与纽约银行行长摩西·泰勒搭腔,希望能卖一些公债给他。他知道这位行长对这条铁路非常感兴趣。

那么他是怎样把这些债券卖给那位行长的呢?

莫克自己这样记载道:“当我走到他的办公桌前时,他正对一个喋喋不休的人不耐烦地说道:‘讲到正题上来,讲到正题上来。’过了一会儿,他摇着头把那人赶了出去。接下来,他向我点了点头,示意我过去。我走过去把债券放到他的桌子上,说道:‘97。’泰勒先生很奇怪地看了我一会儿,然后把他的支票簿拿了过去,问道:‘写谁的名字?’‘伯兰克先生!’签好了支票后,他又问道:‘伯兰克先生给你多少回扣?’‘0.25%,’‘这太少了,让他给你1%的回扣,如果他不照这个数目付给你,就由我来代他付’。”

莫克就这样成功地卖掉了他的债券,而比这更为重要的收获是,他同时得到了那个行长的注意,为赢得与这位重要人物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克正是凭借其敏锐的眼光,看出了这位伟大的银行家有一副很细微、有时脾气却也很急躁:泰勒喜欢简洁语言,对繁文缛节异常反感。所以,后来莫克与泰勒交涉时,就完全以极为简洁的谈话打动他,绝不说丝毫的废话。这果然很合泰勒的脾气。他后来还继续向这个年轻人购买债券,并在许多别的事情上给予了他帮助。

莫克30岁时成为了一名百万富翁。

莫克的成功,在于他很早就已懂得了“从细节中取胜”这一策略的重要性。当然,这种洞察人心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注重对细节的观察中不断地训练和提高。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不论什么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注重细节的为人处事风格也会给你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芒西原来只是一家小报社的记者,但他后来却升迁到了《纽约太阳报》出版人的高位上,成为当时美国媒体界卓越的领袖。

芒西去世前不久,他的老同事欧尔曼·里奇为他写了一本传记,书中有一个颇具启发性的故事。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芒西为什么能成为一名业界领袖。

里奇这样写道:“大约在25年前,我的右耳就失去了听觉。从此以后,当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这位领导每次都站在我的左边。无论是在他的房间里,抑或是在他的写字间里、汽车里、大街上、进餐时……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会站在一个不使我感到自己是个残废人的位置上。而且,在他做这样的举动时,显得那样自然、随意,简直没有一个人能注意到他是故意这样做的。这真让人感到惊讶……可以说,他真是一个设身处地替朋友着想的太好人。”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像一切有成就的人一样,芒西也是常常在小事情上留心着别人的需要。

这种对于细节的注意,我们称为机敏、殷勤或者体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知道怎样靠这种用心良苦的“小动作”去获得人们的信仰及拥戴。

37注重细节方可成为天才

天才就是注重细节的人,注重细节,方可成为天才。20世纪初,美国大众还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当时的马车夫都是漫天喊价,没有个标准可遵循,所以常与客人发生争吵。亚伦出生于大富翁家庭,但也因为车费问题,与马车大发生争执,而遭一顿辱骂和毒打。在愤怒之际,他决定创办一个新行业取代马车行业。冷静后,他找来各国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详细地加以研究,从人力、三轮车,到骡马、轿子,他比较过,觉得都不足以超越马车,最后他想到正在迅速发展的汽车,并预测到这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亚伦很快拟订了汽车代替马车的计划,针对马车缺点,他制订出计程车行业的最重要特点——按里程收费,不能任由司机乱开价。

亚伦理想中的汽车,要比马车灵活,甚至小街小巷都能开进去。但当时美国生产的汽车既难看,又笨重,根本不适合做一般人用的交通工具,即使勉强用,也不会比马车更受欢迎。

于是亚伦跑遍了欧洲国家,最后选定了法国生产的一种四缸16匹马力的汽车。这种车子几乎比美国车小了1/3。亚伦一次订购了24辆,当时来看,是个大手笔。

汽车运回美国后,亚伦进行了统一标识。为了标明这些汽车是出租的,他想在每部车上写上“出租汽车”字样,但在字的含义里,要让人一看就明白是按路程远近计算的,不是由司机乱开价钱。当时在英文里,找不到适当的字来表述这个意思。后来,亚伦记起在法国时看到的一个字“Taximeetr”,它的意思是以公尺的长度来计算出租马车车费。他想,如果把这个字借用过来,再加敞顶小汽车(Cab)不就行了吗?

于是,计程车“taximtercab”这个字第一次在美国出现了。这个字用了不久,亚伦觉得写起来太麻烦,而且作为他的汽车标识,不够动人,也使人不容易记忆,干脆把后面的“meier”删掉了,缩写成“taxicab”。

还要解决的困难,就是计程车表,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计程车就等于名不符实了。据说,这个表是由亚伦提出构想,请他的一个修钟表的朋友发明的,而他这位朋友也因此变成了大富翁。

就这样,在一开始经营计程车中所遭遇的难题,都被亚伦的灵活创新一一克服了。

开业典礼后,24部车子在街上列队通过,空前壮观。为了加强宣传效果,亚伦在每部车子上还挂上各种标语,来说明他这一新行业的特性,例如:“坐多少路,肘多少钱!”“一样的路程,决不要两样的车钱!”

在与马车行业的较量中。亚伦的新行业很快取胜。为了平息马车夫对他的抗议,亚伦提出帮助他们加入计程车行列的办法,还发动舆论界撰立,说明计程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任何力量不能够抗拒的。

亚伦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看到马车行业的缺点,从中创新,并以有发展前途的汽车作为创新的工具。

但是,马马虎虎差不多先生和凑凑合合不计较小姐却认为,伟人就是只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的人。那些对自己的本性毫无认识,永远不屑于做细微之事的人,永远成就不了任何大的功业。

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

38从细微信息中发现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事:一条信息救活了一家企业,广条信息赚了很多很多的钱,一条信息使一个穷光蛋一夜间变成了富翁……这就需要你去留心这些信息。

曾经有一位商人,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朋友说了一句话:今年滴水未降,但据天气预报部门预测,明年将是一个多雨的年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商人从朋友的话里,发现了这是一个商业机会,什么与下雨关系最密切呢?当然是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