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0423400000040

第40章 细节中的细节(11)

(2)握手必须用右手。如果恰好你当时正在做事,或手很脏很湿,应向对方说明,摊开手表示歉意或立即洗干净手,与对方热情相握。如果戴着手套,则应取下后再与对方相握,否则都是不礼貌的。

(3)握手要讲究先后次序。一般情况下,由年长的先向年轻的伸手,身份地位高的先向身份地位低的伸手,女士先向男士伸手,老师先向学生伸手。如果两对夫妻见面,先是女性相互致意,然后男性分别向对方的妻子致意,最后才是男性互相致意。拜访时,一般是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告别时,应由客人先伸手,以表示感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应先伸手的就不要先伸手,见面时可先行问候致意,等对方伸手后再与之相握,否则是不礼貌的。许多人同时握手时,要顺其自然,最好不要交叉握手。

(4)握手要热情。握手时双目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微笑致意。切忌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边握手边看其他人或物,或者对方早已把手伸过来,而你却迟迟不伸手相握,这都是冷淡、傲慢、极不礼貌的表现。

(5)握手要注意力度。握手时,既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握得太紧,甚至握痛了对方的手。握得太轻,或只触到对方的手指尖,不握住整只手,对方会觉得你傲慢或缺乏诚意;握得太紧,对方则会感到你热情过火,不善于掩饰内心的喜悦,或觉得你粗鲁、轻佻而不庄重。这一切都是失礼的表现。

(6)握手应注意时间。握手时,既不宜轻轻一碰就放下,也不要久久握住不放。一般来说,表示完欢迎或告辞致意的话以后,就应放下。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一只脚站在门外,一只脚站在门内握手,也不要连蹦带跳地握手或边握手边敲肩拍背,更不要有其他轻浮不雅的举动。

与贵宾或与老人握手时除了要遵守上述要求之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当贵宾或老人伸出手来时,你应快步向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身体微微前倾,以表示尊敬。

与上级或下级握手遵守一般要求外,还应注意:上下级见面,一般应由上级先伸手,下级方可与之相握。如果上级不止一人,握手顺序应由职位高的到职位低的,如职位相当则可按一般的习惯顺序,也可由一人介绍,你一一与之握手。不论与上级还是与下级握手,都应热情大方,不亢不卑,礼貌待人。下级与上级握手时,身体可以微欠,或快步向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表示尊敬。上级与下级握手时,应热情诚恳,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不要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不要冷漠无情、架子十足,更不能在与下级握手后立即用手帕擦手,否则就是不得体或无礼的。

握手的不同方式

握手的方式不同,也能向对方透露出不少启身的秘密。它一般可分为柔软型、挤压型和安稳型三种:柔软型的握手者自信心较低,一部分人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故意装出傲慢的态势,其实只不过是虚张声势;挤压式的握手是对信心缺乏的补偿,这种人的一举一动都近似夸张,让人很难认为他是一个具有自信心的人;安稳型的握手用力适度,仿佛是说我朝气蓬勃,稳重强悍,这才是代表着自信力度的握手。

47自我介绍礼仪

现代人要生存,要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需要与其他的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自我介绍。就是人际交往中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从而使双方相互认识、建立联系的一种社交方法。

有时,我们想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有时,我们会应他人的要求,将本人某些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番自我介绍。不管是在哪种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务必做到自然、友善、亲切、随和,显得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而不要显得小里小气,畏首畏尾,或者虚张声势,矫柔造作,给人留下轻浮夸张的印象。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过自我介绍的“五要”和“六不要”,可以作为我们自我介绍时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我们掌握这一社交艺术。

“五要”是:

(1)要镇定而且充满信心。一般人对于自信的人,都会另眼相看,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你畏怯和紧张,可能会使对方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从而对你有所保留,使彼此之间的沟通产生阻隔。

(2)要预先准备。在公共交际场合中,如果你想认识某一个人,最好预先获得一些有关他的资料,诸如性格、特长及个人兴趣等。有了这些资料,在自我介绍之后,便容易交谈沟通,使双方关系快速融洽。

(3)要热诚地表示自己渴望认识对方。任何人都会觉得能够被人渴望结识是一种荣幸。如果你的态度热诚,别人也会回报你以热烈地响应和欢迎。

(4)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善、关怀及渴望沟通的心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真诚的眼神,有时会胜过千言万语,在一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尤其是’你有一双美丽动人、脉脉含情的大眼睛时。

(5)要复述对方的姓名。在获知对方的姓名之后,不妨口头重复一次,因为每个人都乐意听到自己的名字,这会使他产生自豪感和心理满足感。

“六不要”是:

(1)不要过分地夸张和热忱。过分用力握手或热情地拍打对方背部的动作,可能会使别人感到诧异。毕竟,你们刚刚认识,还没有亲密到这种地步。

(2)不要打断别人谈话而介绍自己,要等待适当的时机。任何时候,出于任何目的,打断别人的谈话都是极其无礼的行为。

(3)不要态度轻浮,要尊重对方。无论男女,都希望别人对他尊重,特别是希望别人尊重他的优点和成就,因此,在自我介绍时,神色要庄重一些,避免油腔滑调。

(4)不要守株待兔。如果希望认识某一个人,要采取主动,不能等待对方注意自己。主动会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和好感,等待则只能留下悔恨和遗憾。

(5)不要只结识某一特殊人物,应该和多方面的人物打交道。人世无常,认识各行业、各层次的人,会令你增广见识,也能在不期然中带给你许多意外的惊喜和帮助。所以,切忌用有色眼镜将人分等分级,轻视小人物。

(6)不要提醒对方的记性不好。如果在你已自我介绍之后,有人仍叫不出你的姓名,不要显出不悦,令对方尴尬。最佳的办法是直截了当地再自我介绍一次。只要遵守以上原则,你的自我介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是,有些人,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的人,常常不知具体该怎么开始这人际交往的第一页,也就是双方结识的第一句话。

“这太难了!”小赵感叹不已,“我实在不知该怎样开口,才算得体合礼,才能给以后的相熟开一个好头。”

真的很难吗?其实,只要依据自我介绍的实际需要和所处场景,采取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达到引起注意,结识并诱发谈话兴趣的目的。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介绍方式。

应酬式

在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如旅行途中、宴会厅里、舞场之上、通电话时,都可以使用应酬式的自我介绍。

应酬式介绍的对象是进行一般接触的交往对象,或者属于泛泛之交,或者早已熟悉,进行自我介绍,只不过是为了确定身份或打招呼而已。所以,此种介绍要简洁精练,一般只介绍姓名就可以。例如:

“您好,我叫周琼。”“我是陆曼。”

交流式

有时,在社交活动中,我们希望某个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与自己建立联系时,就可以运用交流式的介绍方法,与心仪的对象进行初步的交流和进一步的沟通。

交流式的自我介绍,比较随意,可以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可以不着痕迹地面面俱到,也可以故意有所隐瞒,造成某种神秘感,激发对方与你进行进一步沟通的兴趣。俗说的“套瓷”就属于此类,而时下网络上的“浪漫邂逅”更是典型代表。

“你好,我是玉蝴蝶,因为我特别喜欢谢霆锋。”

“玉蝴蝶?是谢霆锋演出的专案名称吧。我更喜欢周杰伦。”

“哦,你在哪里,你也喜欢通宵上网吗?”

“我在长沙,我刚刚失恋了,所以通宵来上网。”

礼仪式

在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比如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要运用礼仪式的自我介绍,以示对介绍对象的友好和敬意。

礼仪式的自我介绍,要包含自己的姓名、单位、职务等项,还要多加入一些适宜的谦辞敬语,以符合这些场合的特殊需要,营造谦和有礼的交际气氛。例如: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郑阳,您的老朋友。现在,我将为大家献上一场丰盛美味的音乐大餐,感谢所有听众对‘校园民谣’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爱。”

在社交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自我介绍方式,以实现既定的目的和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掌握相应的语气、语速,以适应当时的情境,并且,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真实可信,不过分谦虚,贬低自己,也不自吹自擂,夸大其辞。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交际中的第一关,为日后进一步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48学会与陌生人交谈

初次与陌生人交往,由于双方素不相识,没有相互了解的基础,于是温和友善与彬彬有礼便成了与陌生人交谈的前提。只要以礼貌友善态度进行交谈,双方就会很快地进行交流。

如果去拜访一位陌生人,你最好向你们双方都认识的朋友探听一下对方的情况,有所了解。

与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一般应做到:

(1)以平常心对待陌生人。陌生人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很多缺点,不要把他“神化”,风光的外表之下也许有不敢见阳光的地方。你既要想到他同样有可能有令你失望的地方,也要理解对方的苦衷,不要因为你写信、求见,受了对方的冷遇就横加指责,大肆嘲弄。要知道,也许对方的社会机会太多,因此有可能顾不过来,可能造成某种失误、失言。如果能体谅、支持他们,甚至真心诚意地批评帮助他们,他们也会感激不尽的,甚至会跟你结为知己、至交。

(2)说话要适当考虑措辞。显然,说话不是写文章,不可能字斟句酌来进行推敲,但也决不是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交往中,实际上人们在将一句话说出口之前,主观上还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3)神态应自然大方。与陌生人说话,语气要亲切,言辞要得体,态度要落落大方。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力,使言谈显得有声有色和增强感染力,在说话中也可加进一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和用手指指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抱着不卑不亢的态度,才有利于双方平等地交流思想感情,并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4)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在说话时,首先你就要认清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在向哪个人说话。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

(5)随机应变,看准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人交谈,并且不失时机地介绍自己的情况。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如果陌生人能从你的话中了解你豁达的性格。双方就会更亲近。

(6)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话题。以此找出共同语言,引起共鸣,以缩短双方距离。如果你对陌生人的爱好显出浓厚兴趣,通过他的爱好表明自己的爱好,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交谈前,一定要对你所尊崇的某位陌生人所从事的职业、专长有一定的了解。如果第一次给人留下了好印象,就会为今后打交道打下良好的基础。交谈中,你的真知灼见会使对方刮目相看,甚至引为知己。初次交谈时间不要过长。切忌班门弄斧,不懂装懂,说些外行话。谈他的成就时,一定要多说一些他最为得意的成绩,而不要“搔不到痒处”。要保持谈话轻松,不要谈起那些令人沮丧而且纯属你个人的事。最好选择一些能显示出你对他关心的问题,如早晨何时起床,身体状况如何等。这些话体现了你在关心对方,处处为对方着想。

(7)与陌生人谈话要注意话题的选择。要尽量避免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当你选择某个话题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一旦发现对方反应冷漠或皱眉,应马上调整话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交谈顺利进行。

(8)向陌生人提出请求时要语气恳切,要平等待人。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基本认识问题,就是向几个陌生人提出请求时,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决不能居高临下,而应当是语气恳切、平等相待。因为这是你在提出请求,对方并没有义务非得按你所说的去做。即使是请人一起吃饭,你也应当这样做才对:“请您和我共进午餐好吗?”你没有丝毫理由摆出一副施恩于人的样子。

49交谈的礼节

谈话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手段。在涉外活动中,它也是企业开展任何公共关系的最主要方式。

掌握好如何使人由爱听你的话到接受你的意见,就是谈话的艺术。这里仅就谈话方式这一关系到礼节性的问题作出论述。

(1)与客人谈话时,要学会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更要给对方机会来阐述他们的观点和要求。而不要一味主观地揣测对方,凭自己的想像作判断和发表意见。这样就会使对方感到在发言权上得到了尊重。反之,如果你搞“一家之言”,只会使对方反感,甚至丧失了与你合作的兴趣。

(2)谈话中尽量不要使用方言和土话、俗语等不规范的语言,无论你的讲话多么精彩,你的目的是要让对方(外宾)听懂,这是最主要的目标,其他的都必须为它让路。如果你弄了许多让翻译为难的字词,那就证明你的讲话是失败的,对外宾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因为对方根本就听不懂。

(3)谈话以让对方听见和听清为准,声音不要过高。我国沿海某地的人们日常生活中讲话声音较高,在与外宾谈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高声讲话,结果外宾以为这些中国人爱争吵、易恼怒,随即产生反感和鄙视的情绪。

(4)话题要因人而异,要多以与对方相关的事情为话题。切不要话题太专业化或总是以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为中心,这样就会让对方觉得话题枯燥,甚至感到厌倦,并由此而产生你很自私的认识。

(5)谈话对象要尽可能的多,尤其要多与客人交谈,争取与每一位客人都谈笑风生,让每个客人都感到你注意到了他,并对他有所了解。这样他就会有受到重视的感觉,从而对你和你所代表的单位产生好感。不要只和一个或几个人私语,或使用其他外宾不懂而只有这个外宾懂的汉语交谈。更不要只盯着某个或几个女士谈个没完,这样不仅男士鄙视你,就连女士都会讨厌你。

(6)向对方讲话时,要注意目光保持平视,俯视显得傲慢,仰视显得卑怯,这两种印象都应该避免。谈话时,眼光要柔和、安详、沉着、善意。面部表情要尽量保持微笑和轻松。在合适的场合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要活泼幽默,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融洽的气氛。

50与人交往要注意仪容美

仪容,通常是指人的外观、外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仪容会引起别人的特别关注,并将影响到对方对我们的最初印象和评价。所以,要想人见人爱,必须要注意仪容美。